在呂慈和王藹上山的時候,張之維也沒閑著,他來到了道藏殿,慣例去找張異師叔,結果駐守在這裏的依然是那位中年師兄。


    “之維啊,我師父去大上清宮辦事去了,你有什麽事,直接給我說就好!”


    中年師兄一臉熱情道。


    師叔給自己開後門去了,這裏自然是沒人的……張之維反應過來,說道:


    “那麻煩師兄了!”


    “不麻煩,對了,之維,你來道藏殿是想看些什麽典籍,我給你指!”中年師兄笑道。


    “我想了解一下有關護法兵馬的壇儀!”張之維說道。


    “護法兵馬啊,這我熟,對了,之維師弟,伱是要敕令上壇兵馬,還是想要豢養下壇兵馬!”中年師兄道。


    “上壇兵馬!”


    張之維道,他才沒閑工夫去豢養不堪一擊的下壇兵馬。


    “那行,跟我來!”


    中年師兄帶著張之維進入道藏殿二樓,指著一排書櫃道:


    “這裏便是關於上壇兵馬的一些道藏了,數量有很多,要想全部瀏覽一遍,太耗心神,這樣吧,我給你推薦幾卷,你通讀一遍,不說精通,起碼對這上壇天兵一道,也會有幾分了解!”


    “那就多謝師兄了!”


    張之維笑道,剛才他看到這麽一排道藏,臉都差點綠了,這麽多,別說學會,就算全部通讀一遍,都得花上小半個月的時間。


    “都是師兄弟,不必如此客氣!”


    中年師兄挑出幾卷道藏遞到張之維手裏:


    “你先看著,如果有什麽不懂的地方,可以隨時來殿門口找我!”


    目視中年師兄離開,張之維拿著那幾卷道藏通讀了一遍,很快對如何使用上壇天兵有了些了解。


    這上壇天兵說白了,其實就是法脈裏的神明和他們的手下。


    一般敕令上壇天兵的方式有兩種。


    一種是法脈裏神明們的炁所化,調撥給你,化作無形的兵馬加持己身,根據神明的不同,所敕令的兵馬類型也不一樣!


    在這些無形的兵馬中,雷部的雷兵是最厲害的。


    當然了,要敕令法脈裏的雷部,法籙等級必須到達第三品的‘上清三洞五雷經籙’……


    至於第二種,則是有形的兵馬,像五力士,黃巾力士,乃至撒豆成兵所召喚出來的兵馬,都歸於此類。


    撒豆成兵,並非是豆子變成了兵,隻不過是符籙刻在了豆子上,扔豆就和扔符籙一樣。


    這一種敕令上壇兵馬的方式要比第一種方便,畢竟直接神降了。


    至於所降之神的實力,那得根據使用者的修為和法籙品級來定。


    若是修為低,敕令下來的神明就隻是空有其形,實則不堪一擊,碧遊村劇情裏,茅山的趙歸真,召喚出的五力士,便被肖自在三兩下打崩了。


    而若是修為高,法籙品級高,那敕令的上壇兵馬,不僅實力高強,可能還會帶有一絲真靈。


    像正一教的開山祖師爺張道陵,當年在雲錦山煉龍虎丹,就曾敕令趙公明出法脈,為他護法,看守丹爐。


    丹成後,張道陵便封趙公明為正一玄壇的四大元帥之一,統領一路上壇天兵。


    至於另外三路的元帥,分別是馬靈耀,溫瓊,關羽。


    這其中,馬靈耀,就是民間說的“馬王爺”,老話講“不給你點厲害瞧瞧,你不知道馬王爺有三隻眼”,這句話最早出自道士之口,那馬王爺,就是上壇兵馬四帥之一的馬靈耀。


    而那溫瓊,則是東嶽神部將之首,又是真武大帝屬下三十六天將之一。一身數職,很多道士敕令上壇天兵,都是敕令的他這一路的。


    至於最後的關元帥嘛,這位就耳熟能詳了,他便是三國時期,大名鼎鼎的關羽,關雲長。


    在初期,上壇天兵的四大元帥中,趙公明這一路的含金量最高,他的實力也最強,不然也不會被張道陵敕令出來守護其煉丹。


    關羽這一路最弱,畢竟底蘊低,信仰程度不高。


    但宋朝時期,京城妖患不斷,當時的皇帝宋徽宗,便請龍虎山第三十代天師張繼先前去誅邪除妖。


    張繼先到了京城之後,起壇作法,敕令了關羽這位元帥降臨,一舉掃平了京城妖邪。


    關羽出法脈,天神降世,威武不凡,直接讓宋徽宗驚為天人。


    至此,關羽的赦封之路便開始了,此後近千年的時間,關羽被赦封了將近三十次,其信仰已遍布大江南北,他也一躍成為了上壇兵馬四大元帥之首。


    “上壇兵馬差不多搞懂了,不過請元帥降臨什麽的,還是有些太遙遠了,要開這種壇,可沒有簡省可言,非常麻煩,恐怕就是師父,都沒能力獨自請出,而以我的法籙等級,應該也隻能請小兵,作用不大!”


    張之維搖了搖頭,他的實力擺在這,請點雜兵出來,不如不請。


    “第二種敕令方式可以暫且不管,研究一下第一種方式就好,神明不直接降臨,而是調撥無形的兵馬護體,這應該對我的用處更大些!”


    張之維放迴幾本道藏,專心研究了一下。


    相較於第二種敕令方式,第一種要簡單很多,張之維沒多久就對其有了些理解。


    一時間,他有些手癢難耐,想請來試一試。


    但看了看周圍,又想起上次試驗飛劍誅魔法壇時的場景,搖了搖頭,暫時打消了這個念頭,道藏重地,還是別瞎實驗為好!


    隨後,張之維放迴關於上壇兵馬的道藏,開始翻看起其他的道藏來。


    法籙進階後,可供使用的符籙手段和壇儀手段又多了些,張之維打算擴充一下。


    “殺傷性的手段暫時不缺,有劍有雷的,甚至以我的性命修為來說,可能還有些溢出,還是得搞點功能性的手段!”


    張之維拿起一卷道藏看了一眼,這裏麵記載著符籙一道的封經符。


    封經符,顧名思義,就是專門封人經脈的符籙,異人被封經脈,與普通人無異。


    “有些雞肋,但很簡單,學了!”


    這門手段並不複雜,甚至不需要開壇,隻需要以自己的炁勾勒出符文就好,張之維通讀了一遍就已學會。


    又拿起一卷道藏,裏麵記載著一門叫困仙符的手段,效果嘛,高配版的點穴,低配版的定身法。


    料想以後可能會用到,張之維便通讀了一遍。


    這門手段比封經符要高級一點,畫符的時候還需要開一個簡易法壇,各種亂七八糟的儀軌還挺麻煩。


    不過,張之維一眼便看出,裏麵的很多步驟都可以減省,隻是為了照顧初學此道的人,才寫的這麽巨細無遺。


    “這種類似點穴的定身手段,能用到的地方還是很多,特別是在應對一些普通人的時候!”


    記住了這門手段後,張之維又拿起下一卷道藏閱讀起來。


    當前這卷道藏記錄著一門叫鬼遊符的手段,效果和神行甲馬有些類似,貼在身上後,身輕如燕,行動飄浮好似鬼物。


    “我行動起來,快如閃電,勢若奔雷,此法於我而言,並無大用。”


    張之維把道藏放迴書架,挑挑揀揀一番後,又拿起一卷道藏。


    這卷道藏上寫著五鬼搬運大法。


    張之維對這門法術挺感興趣的,當即便打開道藏,仔細閱讀起來。


    五鬼搬運大法又被稱為五鬼運財術,


    在異人界可是赫赫有名的手段,江湖上對它的傳言頗多。


    有人說它能將別人的財運轉到自己身上,使用此法之後,會在短時間內財運無限強大,不論幹什麽都會得到足夠的錢財,就算你什麽都不做,也可以在大路上撿到一筆橫財的好財運。


    也有另一種說法,說使用此法之後,就跟貸款一樣,會把子孫後代的財運轉移到自己身上,自己現在是逍遙了,但子孫後代要倒黴一輩子。


    不過,張之維在大致閱讀了一遍後,發現這門手段並沒有上述傳言那般高端,隻是世人將其想的過於複雜了。


    它其實就一簡簡單單的搬運術,就是召喚出五鬼去搬東西而已。


    至於為何這麽手段又叫五鬼運財,應該是有些不講究的道士,直接召喚五鬼去搬財物去了。


    “這門手段,對我有大用啊!”


    張之維心裏自語,他所謂的大用,倒不是去偷錢。


    與喜歡藏私房錢的林懷義不同,張之維從未對金錢提起過多大興趣,畢竟他這般手段,什麽錢搞不到?


    他看見這門法術,腦中第一個念頭便是,飛劍出鞘後,迴收飛劍的手段有了。


    一般的桃木劍,因為材質原因,在承受大量雷法後,會開始炭化,一旦射出去,基本就廢了,迴不迴收都無所謂。


    但東風大劍可不一樣,這可是法寶,還是很不錯的那種,用完不迴收,什麽家底啊?!


    以往,張之維的打算是,殺敵之後,自己再前往落點處取。


    但現在有了五鬼搬運大法,他便可以在發射的一瞬間,甚至是在發射之前,就讓五鬼出動,提前去等候。


    飛劍一落下,就給他搬迴來。


    如此一來,就不擔心飛劍丟了,而且,撿迴來後,還能再飛。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人之下:我,張之維,囂張的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久違的大晴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久違的大晴天並收藏一人之下:我,張之維,囂張的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