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梁以霜遠在天津,收到薑晴的微信:我剛才在餐館遇到了個大帥哥,好像也是一個人來旅遊的。說帥哥都辱沒他了,就是倍兒有氣質你懂嗎?唉,就看了他一眼,剛剛那頓飯的味兒我都忘了。
梁以霜毫無興趣,提醒道:你知道殺豬盤麽?自己一個人在外麵,別總瞎看。
薑晴覺得有道理,連忙答應。
可沒想到的是,第二天她口中「倍兒有氣質的大帥哥」就入住了和她同一間的客棧。彼時她臉上正蓋著本書,靠在院子裏的躺椅上曬太陽打盹兒,隱約聽到了輕便的腳步聲,落座在了躺椅旁邊隔著張小桌的竹椅上。
凡是來旅遊的,尤其是這種好天氣,白天大多不在客棧裏麵,她這幾天都是一個人在這兒躺著的,最多四嫂偶爾空閑會陪她一起坐會兒。
薑晴以為是四嫂,突然掀開了臉上的書,猛地起身想要嚇她一下,沒想到正對上驚訝的孟逢川,情形尷尬。
對視了幾秒,薑晴擠出了個笑容,想要緩解這股尷尬,孟逢川卻為那熟悉的笑容錯愕,不知如何迴應。薑晴也沒好意思說話,接著站了起來,攜書潛逃迴房間了。
她站在二樓的陽台上,頂著大太陽朝下看,發現他還坐在那兒沒動,不知在想些什麽。
接下來的兩三天裏,她發現她跟這位新住客也太有緣分了些。他第二天就搬到了和她同一層樓靠樓梯的一間房,兩人總是低頭不見抬頭見。院子裏那麽大點兒的地方,她也總能在不遠處捕捉到他的身影,好像他也不怎麽出去玩,喜歡宅在客棧裏。
殊不知孟逢川每天站在房門內踱了多久的四方步,聽到她關了房門走出來,才在她恰好路過他房門口的時候推門出去。薑晴忽視不得,便朝他露出個蘊含著「好巧啊」的含義的笑容,孟逢川則迴之一笑,無聲謙讓薑晴先下樓梯。
至於兩人真正說上話,是在古城裏的洋人街。她在客棧裏宅夠了,開始出門溜達,洋人街摩肩擦踵、燈火通明,整條街分成了兩條,各種各樣的地攤看得薑晴目不暇接,從街頭掃蕩到了街尾。
當時她正蹲在一個攤位前,攤位裏麵是幾個穿漢服的女孩,賣的是做工精巧華麗的團扇,她挑了一把舉起來在燈光下看,猝不及防看到了站在旁邊的孟逢川,四目相對。
她放下扇子,第無數次在心中感嘆巧合,許是周圍太過熱鬧,無形中消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她開口主動說了句:「好巧啊。」
孟逢川一愣,瞬間竟有些緊張,哪裏叫巧,是他一直在跟著他。可他不能說這些,隻幹巴巴地迴:「嗯,好巧。」
她起身正視他,指了指出城的方向,說:「你還要逛嗎?挺晚了,我打算迴客棧了。」
孟逢川接道:「我也打算迴去。」
薑晴順著說:「那……一起?」
他樂得如此,麵上含蓄地點了點頭,倒像是遷就她一樣。
一路上兩人並未聊什麽,明明是同行,卻跟她平時自己走一樣沒什麽差別,薑晴甚至覺得有些尷尬。想著這位雖然氣質出眾、長得好看,可惜不太會來事兒呀,跟異性一起漫步都不知道找些話題。
她這麽想著,卻聽他突然開口,以一副極其老派又正式地口吻問她:「方便問你的名字嗎?」
薑晴心想,這是邁出開始交友的第一步了,雖然這種搭訕方式有些老土。她按捺住心裏的小九九,淡定地告訴他自己的名字:「薑晴。」
他突然停住了腳步,直勾勾地看向她,薑晴有些尷尬,低聲說:「怎麽了?這名字挺普通的,重名應該挺多的。」
她不懂他心中的萬千感慨,孟逢川繼續向前走,否定道:「沒有,名字好聽。」
薑晴忍俊不禁:「好聽什麽呀,你就別唬我了。」
他像是為表自己的誇讚出自真心,誠懇說道:「『銀光耀眼雪初晴,新春天氣也宜人」。雖然一個晴字簡單,但是好聽的。」
薑晴倒沒管名字好不好聽,而是有些驚訝地問:「你聽戲?」
年輕人裏還肯聽京劇的越來越少了,而他引用的那句詞兒,是《花園贈金》裏王寶釧唱的。
孟逢川也出自試探,見狀迴道:「聽的,你也聽?」
薑晴點頭,語氣有些缺乏底氣:「我就是做這個的,京劇演員。」
他心中又是一慟,沒想到她就從事這個職業,可許是沒什麽名氣,他從未聽說過。偶爾北京上海兩地舉辦一些戲曲行業的交流會,他也從未見過她。
她顯然對自己「京劇演員」這一身份心虛,不願繼續說,轉移話題問:「你叫什麽呀?隻是業餘看戲,還是職業相關?」
他說:「孟逢川。我不是唱京劇的,以前唱過崑曲。」
這次輪到薑晴一愣,皺眉看著他想了半晌:「我就說看你有那麽一丁點兒眼熟。我上學的時候,上昆(上海崑劇院)的聞院長做公開課,放過你的演出視頻,但扮上了和本人還是有點差距的,所以我就沒認出來。」
孟逢川有些不真切地問:「你看過我的演出視頻?」
薑晴沒當迴事:「對呀,但是我崑曲聽得少,怕聽躥詞兒了……」
可孟逢川這個名字誰人不知,赫赫有名的崑曲小生演員,少年成名,二十歲摘梅(梅花獎,國內戲劇最高獎),聞院長曾教過他一年,從此以後大課小課的樣本視頻都是他。可惜二十五歲那年就告別了舞台,低調退隱,崑曲圈子裏的嘆惋聲都傳到了薑晴所在的京劇院。
梁以霜毫無興趣,提醒道:你知道殺豬盤麽?自己一個人在外麵,別總瞎看。
薑晴覺得有道理,連忙答應。
可沒想到的是,第二天她口中「倍兒有氣質的大帥哥」就入住了和她同一間的客棧。彼時她臉上正蓋著本書,靠在院子裏的躺椅上曬太陽打盹兒,隱約聽到了輕便的腳步聲,落座在了躺椅旁邊隔著張小桌的竹椅上。
凡是來旅遊的,尤其是這種好天氣,白天大多不在客棧裏麵,她這幾天都是一個人在這兒躺著的,最多四嫂偶爾空閑會陪她一起坐會兒。
薑晴以為是四嫂,突然掀開了臉上的書,猛地起身想要嚇她一下,沒想到正對上驚訝的孟逢川,情形尷尬。
對視了幾秒,薑晴擠出了個笑容,想要緩解這股尷尬,孟逢川卻為那熟悉的笑容錯愕,不知如何迴應。薑晴也沒好意思說話,接著站了起來,攜書潛逃迴房間了。
她站在二樓的陽台上,頂著大太陽朝下看,發現他還坐在那兒沒動,不知在想些什麽。
接下來的兩三天裏,她發現她跟這位新住客也太有緣分了些。他第二天就搬到了和她同一層樓靠樓梯的一間房,兩人總是低頭不見抬頭見。院子裏那麽大點兒的地方,她也總能在不遠處捕捉到他的身影,好像他也不怎麽出去玩,喜歡宅在客棧裏。
殊不知孟逢川每天站在房門內踱了多久的四方步,聽到她關了房門走出來,才在她恰好路過他房門口的時候推門出去。薑晴忽視不得,便朝他露出個蘊含著「好巧啊」的含義的笑容,孟逢川則迴之一笑,無聲謙讓薑晴先下樓梯。
至於兩人真正說上話,是在古城裏的洋人街。她在客棧裏宅夠了,開始出門溜達,洋人街摩肩擦踵、燈火通明,整條街分成了兩條,各種各樣的地攤看得薑晴目不暇接,從街頭掃蕩到了街尾。
當時她正蹲在一個攤位前,攤位裏麵是幾個穿漢服的女孩,賣的是做工精巧華麗的團扇,她挑了一把舉起來在燈光下看,猝不及防看到了站在旁邊的孟逢川,四目相對。
她放下扇子,第無數次在心中感嘆巧合,許是周圍太過熱鬧,無形中消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她開口主動說了句:「好巧啊。」
孟逢川一愣,瞬間竟有些緊張,哪裏叫巧,是他一直在跟著他。可他不能說這些,隻幹巴巴地迴:「嗯,好巧。」
她起身正視他,指了指出城的方向,說:「你還要逛嗎?挺晚了,我打算迴客棧了。」
孟逢川接道:「我也打算迴去。」
薑晴順著說:「那……一起?」
他樂得如此,麵上含蓄地點了點頭,倒像是遷就她一樣。
一路上兩人並未聊什麽,明明是同行,卻跟她平時自己走一樣沒什麽差別,薑晴甚至覺得有些尷尬。想著這位雖然氣質出眾、長得好看,可惜不太會來事兒呀,跟異性一起漫步都不知道找些話題。
她這麽想著,卻聽他突然開口,以一副極其老派又正式地口吻問她:「方便問你的名字嗎?」
薑晴心想,這是邁出開始交友的第一步了,雖然這種搭訕方式有些老土。她按捺住心裏的小九九,淡定地告訴他自己的名字:「薑晴。」
他突然停住了腳步,直勾勾地看向她,薑晴有些尷尬,低聲說:「怎麽了?這名字挺普通的,重名應該挺多的。」
她不懂他心中的萬千感慨,孟逢川繼續向前走,否定道:「沒有,名字好聽。」
薑晴忍俊不禁:「好聽什麽呀,你就別唬我了。」
他像是為表自己的誇讚出自真心,誠懇說道:「『銀光耀眼雪初晴,新春天氣也宜人」。雖然一個晴字簡單,但是好聽的。」
薑晴倒沒管名字好不好聽,而是有些驚訝地問:「你聽戲?」
年輕人裏還肯聽京劇的越來越少了,而他引用的那句詞兒,是《花園贈金》裏王寶釧唱的。
孟逢川也出自試探,見狀迴道:「聽的,你也聽?」
薑晴點頭,語氣有些缺乏底氣:「我就是做這個的,京劇演員。」
他心中又是一慟,沒想到她就從事這個職業,可許是沒什麽名氣,他從未聽說過。偶爾北京上海兩地舉辦一些戲曲行業的交流會,他也從未見過她。
她顯然對自己「京劇演員」這一身份心虛,不願繼續說,轉移話題問:「你叫什麽呀?隻是業餘看戲,還是職業相關?」
他說:「孟逢川。我不是唱京劇的,以前唱過崑曲。」
這次輪到薑晴一愣,皺眉看著他想了半晌:「我就說看你有那麽一丁點兒眼熟。我上學的時候,上昆(上海崑劇院)的聞院長做公開課,放過你的演出視頻,但扮上了和本人還是有點差距的,所以我就沒認出來。」
孟逢川有些不真切地問:「你看過我的演出視頻?」
薑晴沒當迴事:「對呀,但是我崑曲聽得少,怕聽躥詞兒了……」
可孟逢川這個名字誰人不知,赫赫有名的崑曲小生演員,少年成名,二十歲摘梅(梅花獎,國內戲劇最高獎),聞院長曾教過他一年,從此以後大課小課的樣本視頻都是他。可惜二十五歲那年就告別了舞台,低調退隱,崑曲圈子裏的嘆惋聲都傳到了薑晴所在的京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