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立九年,一個震蕩江湖的消息在天下傳開。那座被稱為近代江湖流浪人搖籃的楚家客棧宣布自此關門,不再收留江湖人。
這個消息如同電閃一般一瞬間傳遍整個江湖,有人歎息,歎息天下之大再沒有像楚家客棧那樣不論出身,不問貧窮的地方了,也有人疑問,為什麽在江湖上有著崇高地位的客棧說關門就關門,是不是有著難言之隱。還有人猜測,楚家客棧關門的原因可能和幾天前楚河的那場戰役有關,並且在荊楚紮根二百年的範家一夜之間消失也可能和楚家客棧有關,一時之間眾說紛紜。可是沒人知道為什麽,知道的人也不會說。
但是還有人說,以後最高興的可能就是那北方的柳家,當今天下誰不知道,天下江湖人停留地唯有兩家。
“北方柳家驛,南方楚家棧”
如今與柳家驛站相互製衡的楚家客棧關門謝客,今後的江湖可能就柳家驛站一家獨大了。為此人們還特別推測了江湖幾十年來的變化,必然從南方轉移到北方,此後都會以北發展。
楚家客棧的關門對江湖人的影響雖然不小,但也不是不能接受,但是有一件事對於自幼就背負項家人命運的項懷矗來說是無法接受的。
昏迷了整整五天才醒過來的項懷矗拖著疲憊的身軀望向了這個當年的師傅。
裴禮揉了揉麵黃的臉說道:“你終於醒了,這是你父親給你留下的信,他要我轉交給你。”
項懷矗看到裴禮手中的信,忽然熱淚湧出,一股悲痛從心中而來。
多年之前,自己的父親項增曾對自己說過:“如果有一天,別人遞上了我給你的信,那麽就是為父已死。”
項懷矗顫顫巍巍的用雙手接過了這封絕命信。
裴禮則繼續說道:“你父親最後托付我的事情,我已經做完了,楚家客棧以後便不會在存於世,你的兒子和妻子我安頓在了別的地方,地址在信的背麵。至於那五萬大楚甲士,我散盡了你們項家的全部家財叫他們找份營生,約定完成我也要走了。你也快去見你的妻兒吧”
走到了門前的裴禮想到了什麽,忽然停住腳步,轉頭說道:“那杆“霸王”叫我丟進了楚河,你也不用去找了,那槍早就應該毀掉。項家的恩我也還完了,以後你我不必再見了。”
說完裴禮消失在竹林之中,竹屋內留下了項懷矗一人。
項懷矗沒有看向這位離去的師父,也沒有急於打開那封來自父親的絕命書。
屋子內,這位半生都在詮釋著複仇二字的中年人,緊握雙拳,臉上淚珠滿滿。
“為什麽!為什麽!父親,這麽多年來隻差最後一步,你為什麽要放棄!我們項家犧牲了那麽多人,那麽多人留在天牢死也不願咬出半字!你卻在最後停下來了,我不接受!我不接受!”
這個離荊楚城相隔千裏的竹屋裏傳來了男人憤怒的咆哮,整整持續了一個時辰。
最終一個頭發蓬亂,臉上流出詭異笑容的中年男人走出了竹屋。他嘴裏重複著:“還沒完呢!還沒完呢……”
屋內,放著那封沒有打開的絕筆信。
不知何時風刮進屋內,吹開了這封中年人沒有看的信,上麵寫著老人最後的囑咐。
“我兒懷矗,當你看到這封信的時候,父親我可能已經不在了,今後的日子裏你要好好生活,照顧好望兒,切莫在惹事上身。也許你會很不理解為什麽為父我會在最後的關頭放棄十幾年來的布局,畢竟那可是我後半生最後的心血。可是有些事情並不能用常理來揣摩的,還記得當年父親逼你讀的春秋嗎?記得那裏有一句孔夫子的話:“人之所痛,是在最求誤也”
那時你可能不懂,你問我這是為什麽,記得當時我的解釋是人之所以痛是在追求錯誤的東西而已,那時候我並沒有意識到我們也許正在做錯誤的事情。還記得幾年前那個來到楚家客棧的張家梁嗎?他當時和父親就說過天意這件事情,可是那些年被仇恨蒙蔽的我始終聽不見那句話更深層的含義,父親也許被仇恨蒙蔽太久太久了,以至於記不起現在的美好。”
“你的叔叔大楚最後的皇帝,臨終的那句話現在想想也並不是叫我們重新立起大楚,而是叫我們好好的生活,畢竟這麽多年,他不想我們和他一樣步入後塵。懷矗,不要記恨父親的死,為父本來就時日不多了,能為你們做最後一件事,父親已經很開心了。”
“還有一件事,父親一直想對你說,隻是現在也沒法親口和你說了。為父想對你說聲:對不起!這麽多年來使你和我一樣在仇恨中度過了這麽多年,也痛苦了這麽多年,你年少時父親總是要布局,忽視了你,其實父親比起這個國家,更愛我們這個小家。”
“懷矗不要總活在過去,人嘛,要望向未來!”
信在微風中搖擺不定,空蕩的竹屋內並無一人。
就像那霍亂五代的張惡人說過的話一樣:“大楚雖承載著一代人的迴憶,但終究還是缺少著一些運氣。有些事莫強求,也強求不得。”
—————
荊楚城百裏之外的山丘上,駐紮著一百多座營帳,在營帳旁木樁拴著一匹匹戰馬。
戰馬是西北的馬,個個精氣神煥發,明眼人一看就能看出,此馬絕非凡品,定是天下有名騎軍的坐騎。
喂馬的是一個十歲左右的孩童,孩童從早上開始喂馬,到現在午時才快要把馬匹全部喂完,孩童看著一個個饑餓鳴叫的戰馬,並未加快手上的速度,反而喂馬的手段極為嫻熟,甚至馬兒吃飯的樣子也很是舒服。像是一種享受。
不遠處一個聲音傳到了喂馬孩童的耳中:“小童,你這喂馬的技術真是嫻熟啊,像養孩子一樣。”
小童聽見了這個聲音後,連忙放下手中的牧草彎腰迴應道:“王孫,我從小就被王府內的老馬夫培養,除了不通馬語外,我甚至懂得它們的一舉一動。”
被稱作王孫的年輕人忽然就來了興致繼續問道:“你這麽說,這養馬還有很多學問了?”
小童不緊不慢的迴應道:“當然,其中馬匹的調養、訓練、繁衍、疾病其中都有說道。例如北秦的戰馬,七年一更換,來保持馬兒的健壯,精煉,這樣能更好的在戰場上衝鋒陷陣,北秦之所以騎戰無敵天下,除了我們北秦戰士英勇之外和這些馬兒也有著極大的關係”
小童的話隻說到一半之時,一旁的馬兒發出了叫聲,可能在抗議為什麽吃飯吃到一半就停下來。
小童則一臉為難,不知如何是好。
王孫看出了小童的窘迫,恰巧他對馬兒的知識也不是很想聽,連忙叫小童去喂馬,自己則抽身離開。
離開拴馬地的王孫跑到了距離這裏的小河邊,望著水中嬉戲的魚兒,心裏卻忽然有些傷感。
不知何時來到王孫身後的男人,並沒有打擾著這個對著水麵發呆的年輕人。
“宋二哥,北秦那邊可能下雪了,你說老頭子的傷寒病會不會又犯了。”
男人聽到聲音後,明顯一愣,心中疑問他什麽時候發現自己的?但還是迴答道:“應該沒事情的,這幾年你不在家,武當山都會給王爺送些抗寒的丹藥。”
少年聽完宋振成的話,輕輕的歎了口氣,留下一句:“收拾一下,要離開荊楚了。”便轉身向山丘走去。
男人麵向少年的背影淡淡得迴應了一句:“是!”
在不遠處,打水的李小川和趙亮對著這個遠去的背景肅然起敬。
不知何時,這個在北秦軍隊裏上下都瞧不上的未來北秦王在他們二人眼裏卻顯得格外高大。
李小川和趙亮永遠也忘不了那一晚發生的事情。
那是剛剛和項懷矗戰鬥完的那一晚,本想去收拾戰友遺體的二人,發現了一個根本沒理由來的人。
夜色中在北秦冷漠無情的王孫,用一杆大戟挖了五個大坑,埋下了五位戰友的屍體,地上有用大戟寫下五人的姓名。
映著月光的照耀,他們看到那杆大戟上有著鮮紅的血液。
大戟下,一個瘦小的年輕人不知在用手擦拭著什麽......
這個消息如同電閃一般一瞬間傳遍整個江湖,有人歎息,歎息天下之大再沒有像楚家客棧那樣不論出身,不問貧窮的地方了,也有人疑問,為什麽在江湖上有著崇高地位的客棧說關門就關門,是不是有著難言之隱。還有人猜測,楚家客棧關門的原因可能和幾天前楚河的那場戰役有關,並且在荊楚紮根二百年的範家一夜之間消失也可能和楚家客棧有關,一時之間眾說紛紜。可是沒人知道為什麽,知道的人也不會說。
但是還有人說,以後最高興的可能就是那北方的柳家,當今天下誰不知道,天下江湖人停留地唯有兩家。
“北方柳家驛,南方楚家棧”
如今與柳家驛站相互製衡的楚家客棧關門謝客,今後的江湖可能就柳家驛站一家獨大了。為此人們還特別推測了江湖幾十年來的變化,必然從南方轉移到北方,此後都會以北發展。
楚家客棧的關門對江湖人的影響雖然不小,但也不是不能接受,但是有一件事對於自幼就背負項家人命運的項懷矗來說是無法接受的。
昏迷了整整五天才醒過來的項懷矗拖著疲憊的身軀望向了這個當年的師傅。
裴禮揉了揉麵黃的臉說道:“你終於醒了,這是你父親給你留下的信,他要我轉交給你。”
項懷矗看到裴禮手中的信,忽然熱淚湧出,一股悲痛從心中而來。
多年之前,自己的父親項增曾對自己說過:“如果有一天,別人遞上了我給你的信,那麽就是為父已死。”
項懷矗顫顫巍巍的用雙手接過了這封絕命信。
裴禮則繼續說道:“你父親最後托付我的事情,我已經做完了,楚家客棧以後便不會在存於世,你的兒子和妻子我安頓在了別的地方,地址在信的背麵。至於那五萬大楚甲士,我散盡了你們項家的全部家財叫他們找份營生,約定完成我也要走了。你也快去見你的妻兒吧”
走到了門前的裴禮想到了什麽,忽然停住腳步,轉頭說道:“那杆“霸王”叫我丟進了楚河,你也不用去找了,那槍早就應該毀掉。項家的恩我也還完了,以後你我不必再見了。”
說完裴禮消失在竹林之中,竹屋內留下了項懷矗一人。
項懷矗沒有看向這位離去的師父,也沒有急於打開那封來自父親的絕命書。
屋子內,這位半生都在詮釋著複仇二字的中年人,緊握雙拳,臉上淚珠滿滿。
“為什麽!為什麽!父親,這麽多年來隻差最後一步,你為什麽要放棄!我們項家犧牲了那麽多人,那麽多人留在天牢死也不願咬出半字!你卻在最後停下來了,我不接受!我不接受!”
這個離荊楚城相隔千裏的竹屋裏傳來了男人憤怒的咆哮,整整持續了一個時辰。
最終一個頭發蓬亂,臉上流出詭異笑容的中年男人走出了竹屋。他嘴裏重複著:“還沒完呢!還沒完呢……”
屋內,放著那封沒有打開的絕筆信。
不知何時風刮進屋內,吹開了這封中年人沒有看的信,上麵寫著老人最後的囑咐。
“我兒懷矗,當你看到這封信的時候,父親我可能已經不在了,今後的日子裏你要好好生活,照顧好望兒,切莫在惹事上身。也許你會很不理解為什麽為父我會在最後的關頭放棄十幾年來的布局,畢竟那可是我後半生最後的心血。可是有些事情並不能用常理來揣摩的,還記得當年父親逼你讀的春秋嗎?記得那裏有一句孔夫子的話:“人之所痛,是在最求誤也”
那時你可能不懂,你問我這是為什麽,記得當時我的解釋是人之所以痛是在追求錯誤的東西而已,那時候我並沒有意識到我們也許正在做錯誤的事情。還記得幾年前那個來到楚家客棧的張家梁嗎?他當時和父親就說過天意這件事情,可是那些年被仇恨蒙蔽的我始終聽不見那句話更深層的含義,父親也許被仇恨蒙蔽太久太久了,以至於記不起現在的美好。”
“你的叔叔大楚最後的皇帝,臨終的那句話現在想想也並不是叫我們重新立起大楚,而是叫我們好好的生活,畢竟這麽多年,他不想我們和他一樣步入後塵。懷矗,不要記恨父親的死,為父本來就時日不多了,能為你們做最後一件事,父親已經很開心了。”
“還有一件事,父親一直想對你說,隻是現在也沒法親口和你說了。為父想對你說聲:對不起!這麽多年來使你和我一樣在仇恨中度過了這麽多年,也痛苦了這麽多年,你年少時父親總是要布局,忽視了你,其實父親比起這個國家,更愛我們這個小家。”
“懷矗不要總活在過去,人嘛,要望向未來!”
信在微風中搖擺不定,空蕩的竹屋內並無一人。
就像那霍亂五代的張惡人說過的話一樣:“大楚雖承載著一代人的迴憶,但終究還是缺少著一些運氣。有些事莫強求,也強求不得。”
—————
荊楚城百裏之外的山丘上,駐紮著一百多座營帳,在營帳旁木樁拴著一匹匹戰馬。
戰馬是西北的馬,個個精氣神煥發,明眼人一看就能看出,此馬絕非凡品,定是天下有名騎軍的坐騎。
喂馬的是一個十歲左右的孩童,孩童從早上開始喂馬,到現在午時才快要把馬匹全部喂完,孩童看著一個個饑餓鳴叫的戰馬,並未加快手上的速度,反而喂馬的手段極為嫻熟,甚至馬兒吃飯的樣子也很是舒服。像是一種享受。
不遠處一個聲音傳到了喂馬孩童的耳中:“小童,你這喂馬的技術真是嫻熟啊,像養孩子一樣。”
小童聽見了這個聲音後,連忙放下手中的牧草彎腰迴應道:“王孫,我從小就被王府內的老馬夫培養,除了不通馬語外,我甚至懂得它們的一舉一動。”
被稱作王孫的年輕人忽然就來了興致繼續問道:“你這麽說,這養馬還有很多學問了?”
小童不緊不慢的迴應道:“當然,其中馬匹的調養、訓練、繁衍、疾病其中都有說道。例如北秦的戰馬,七年一更換,來保持馬兒的健壯,精煉,這樣能更好的在戰場上衝鋒陷陣,北秦之所以騎戰無敵天下,除了我們北秦戰士英勇之外和這些馬兒也有著極大的關係”
小童的話隻說到一半之時,一旁的馬兒發出了叫聲,可能在抗議為什麽吃飯吃到一半就停下來。
小童則一臉為難,不知如何是好。
王孫看出了小童的窘迫,恰巧他對馬兒的知識也不是很想聽,連忙叫小童去喂馬,自己則抽身離開。
離開拴馬地的王孫跑到了距離這裏的小河邊,望著水中嬉戲的魚兒,心裏卻忽然有些傷感。
不知何時來到王孫身後的男人,並沒有打擾著這個對著水麵發呆的年輕人。
“宋二哥,北秦那邊可能下雪了,你說老頭子的傷寒病會不會又犯了。”
男人聽到聲音後,明顯一愣,心中疑問他什麽時候發現自己的?但還是迴答道:“應該沒事情的,這幾年你不在家,武當山都會給王爺送些抗寒的丹藥。”
少年聽完宋振成的話,輕輕的歎了口氣,留下一句:“收拾一下,要離開荊楚了。”便轉身向山丘走去。
男人麵向少年的背影淡淡得迴應了一句:“是!”
在不遠處,打水的李小川和趙亮對著這個遠去的背景肅然起敬。
不知何時,這個在北秦軍隊裏上下都瞧不上的未來北秦王在他們二人眼裏卻顯得格外高大。
李小川和趙亮永遠也忘不了那一晚發生的事情。
那是剛剛和項懷矗戰鬥完的那一晚,本想去收拾戰友遺體的二人,發現了一個根本沒理由來的人。
夜色中在北秦冷漠無情的王孫,用一杆大戟挖了五個大坑,埋下了五位戰友的屍體,地上有用大戟寫下五人的姓名。
映著月光的照耀,他們看到那杆大戟上有著鮮紅的血液。
大戟下,一個瘦小的年輕人不知在用手擦拭著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