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第一次見到陳瓊的時候,因為陳瓊的相貌原因,把他當成穿了男裝的李弦身邊女官,當時還在腹誹李弦逃亡當中還不忘記帶個人服侍。還真是貴女本性。多虧張正很及時地告訴他這是一位路見不平的高手,這才避免了尷尬地誤會,沒給陳瓊創造出正大光明和李弦同居的機會。
聽張正說陳瓊擊敗了九品高手,王建心中將信將疑,並不如何相信。他位高權重,見識自然不凡,就算是珍稀程度超過大熊貓的武道天人也是見過一兩個的,當然知道武道天人雖然理論上沒有年紀的限製,但是勘破武道需要對武道的理解和積累都需要時間,一個十幾歲的少年無論如何也是不可能達到這個條件的。
所以王建當時就覺得陳瓊應該是張正挾以自重的籌碼,心中對張正這種幼稚的做法很是不以為然。
不過張正初到,對別人有戒心也很容易理解,所以王建並沒有當麵拆穿,對陳瓊也很客氣,隻想找個機會旁敲側擊一下。
沒想到陳瓊這家夥還真是少年心性,麵對自己主動搭話,居然一下子就轉到調味品上麵去了,可憐王建貴為將軍,領一路節度,還真不知道這種庖廚之間的事,對於王建來說,他隻關心一份食物是不是合乎自己的口味,至於能不能吃,怎麽吃才好吃這些事情,自然有專門的人去關心。
這個時候就看出身邊帶著幕僚的好處了。陳瓊對麵有人應聲答道:“此及胡椒,由西域胡人傳入。”
這個時代比較正式的宴會都是分席製,每個人一張小幾,如果是關係非常好的人可以坐在一起,不過通常每張小幾隻有一個人用。現在說話的人坐在陳瓊對麵,位於王建下手,地位看起來不低。
陳瓊剛才提問純粹是好奇,因為他來到這個世界上之後一直致力於尋找類似的調味品,花椒作為本土原生調料,當然也在搜集範圍內。可惜華山附近不產花椒,二師兄雖然給他帶迴來過一些,但是數量太少,陳瓊試種沒有成功之後就消耗光了。沒想到在王建這裏吃到了熟悉的味道。
因為提問的目地很單純,所以陳瓊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剛才給了王建一個難堪,畢竟在他的心目中,再大的人物有不知道的東西也很正常,貴為中堂不也照樣鬧圓珠筆的笑話?也沒人指責他知識麵窄。
可惜他雖然沒有這個意思,別人卻有主辱臣死的意識,對麵那人見陳瓊默然不答,在席上拱手說道:“某胡聞,添居將軍座下蠻府參軍,請問先生何名。”
陳瓊不好意思裝作聽不見,隻好也學著拱手通了姓名,又聽胡聞說道:“不知先生在蜀王駕前官居何職?”
陳瓊一愣,搖頭說道:“我沒有官職。”
這個迴答並不出胡聞所料,畢竟陳瓊的年紀在那裏擺著,蜀王雖然暗弱,可也沒有胡鬧到辟少年為官的地步,胡聞本來還擔心他是內官,既然陳瓊否認,倒是放下心來。於是又問道:“那先生何以得伴在郡主身側?”
聽到這裏,張正忍不住看了一眼王建,雖然很明顯王建並不讚成蜀王稱帝這件事,但是大家身為蜀王舊屬,上級幹的事,下屬是不能不認的。既然蜀王稱帝之後封李弦為公主,那麽胡聞在公眾場合就不應該再稱唿李弦郡主了。
王建看起來並沒有聽出胡聞話中的不妥,臉色如常,隻是含笑看著陳瓊和胡聞對答。張正看了心中一凜,立刻明白過來,王建應該是樂見胡聞挑釁陳瓊,大概是想試探一下陳瓊的底細,顯然王建並不相信自己的話。
說實在的,張正自己都覺得王健的懷疑很有道理,畢竟陳瓊的年紀怎麽看都不像能高到哪裏去的樣子。所以張正雖然因為自己不被相信有些鬱悶,倒也並沒有什麽特別的想法,他也並不擔心這種試探。畢竟陳瓊可是實打實打跑了倪真,無論倪真還是倪廣都是一招秒跪,王建座下就算有武林高手,最多也不超過九品,和倪真差不多,要試探陳瓊的底細遠遠不夠。
如果換成張正,隻憑胡聞對李弦的稱唿,就可以窮追猛打,讓胡聞認錯避席,可是陳瓊自己對李弦的公主身份也沒在意過,根本就沒有這方麵的意識,所以隻是順著胡聞的問題迴答道:“偶遇而已。”
這個迴答胡聞自然不信,你說你小人家出門就能撿到公主,以為自己是主角嗎?隻是此時陳瓊是王建的座上賓,於情於理胡聞都不能咄咄逼人,於是念頭一轉,向陳瓊拱手說道:“先生能得郡主青眼,必有才高之處可以教我。”
這句話說的客氣,其實意思就是說“你有啥本事遇上李弦就被她帶在身邊,uu看書 w.ukansh幹脆自己說出來吧。”
陳瓊雖然是工科出身,古漢語文學這一塊也是三模五考實打實過來的,理解胡聞的意思並沒有問題,這時搖頭說道:“慚愧慚愧,在下所精,唯吃一途而已。”
要說起來,陳瓊年輕,脾氣和傲氣當然都是有的,這時當然已經看出胡聞不憋好屁,不過他陪著李弦一路來到青衣江,隻是為了履行自己對李弦的承諾,對李弦無所求,對王建更無所求,隻想事了拂衣去,又不是參加非誠勿擾,奮勇接盤,當然沒興趣展露才藝,幹脆插科打諢混過去。
在陳瓊的前世裏,吃貨算是個比較中性偏褒的詞,愛美食愛生活,算是很健康的人生觀。但是在現在這個時代,喜歡吃實在算不上優點,至少正常人不會在大庭廣眾之下拿這個當長處說出來。
所以胡聞聽了,立刻就覺得對方是在輕視自己,冷笑一聲說道:“先生適才覺得鱸魚味美,顯得其中三味,不知有何感慨?”
陳瓊微微一笑,伸手夾起一片席上鱸魚,這才發現不知不覺之間自己已經把一條魚的一麵吃了個幹淨,也不知道這時代的魚是不是刨成兩半上桌的,想來王大將軍府上不至於這麽雞賊,應該還有一麵可吃。
他在萬眾期待的目光當中慢悠悠把魚肉放進嘴裏,略一咀嚼咽了下去,然後端起酒杯喝了一口,再用布巾擦了擦嘴,迎著胡聞已經很不耐煩的目光,朗聲說道:“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裏。”
一詩既出,滿席皆默。
聽張正說陳瓊擊敗了九品高手,王建心中將信將疑,並不如何相信。他位高權重,見識自然不凡,就算是珍稀程度超過大熊貓的武道天人也是見過一兩個的,當然知道武道天人雖然理論上沒有年紀的限製,但是勘破武道需要對武道的理解和積累都需要時間,一個十幾歲的少年無論如何也是不可能達到這個條件的。
所以王建當時就覺得陳瓊應該是張正挾以自重的籌碼,心中對張正這種幼稚的做法很是不以為然。
不過張正初到,對別人有戒心也很容易理解,所以王建並沒有當麵拆穿,對陳瓊也很客氣,隻想找個機會旁敲側擊一下。
沒想到陳瓊這家夥還真是少年心性,麵對自己主動搭話,居然一下子就轉到調味品上麵去了,可憐王建貴為將軍,領一路節度,還真不知道這種庖廚之間的事,對於王建來說,他隻關心一份食物是不是合乎自己的口味,至於能不能吃,怎麽吃才好吃這些事情,自然有專門的人去關心。
這個時候就看出身邊帶著幕僚的好處了。陳瓊對麵有人應聲答道:“此及胡椒,由西域胡人傳入。”
這個時代比較正式的宴會都是分席製,每個人一張小幾,如果是關係非常好的人可以坐在一起,不過通常每張小幾隻有一個人用。現在說話的人坐在陳瓊對麵,位於王建下手,地位看起來不低。
陳瓊剛才提問純粹是好奇,因為他來到這個世界上之後一直致力於尋找類似的調味品,花椒作為本土原生調料,當然也在搜集範圍內。可惜華山附近不產花椒,二師兄雖然給他帶迴來過一些,但是數量太少,陳瓊試種沒有成功之後就消耗光了。沒想到在王建這裏吃到了熟悉的味道。
因為提問的目地很單純,所以陳瓊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剛才給了王建一個難堪,畢竟在他的心目中,再大的人物有不知道的東西也很正常,貴為中堂不也照樣鬧圓珠筆的笑話?也沒人指責他知識麵窄。
可惜他雖然沒有這個意思,別人卻有主辱臣死的意識,對麵那人見陳瓊默然不答,在席上拱手說道:“某胡聞,添居將軍座下蠻府參軍,請問先生何名。”
陳瓊不好意思裝作聽不見,隻好也學著拱手通了姓名,又聽胡聞說道:“不知先生在蜀王駕前官居何職?”
陳瓊一愣,搖頭說道:“我沒有官職。”
這個迴答並不出胡聞所料,畢竟陳瓊的年紀在那裏擺著,蜀王雖然暗弱,可也沒有胡鬧到辟少年為官的地步,胡聞本來還擔心他是內官,既然陳瓊否認,倒是放下心來。於是又問道:“那先生何以得伴在郡主身側?”
聽到這裏,張正忍不住看了一眼王建,雖然很明顯王建並不讚成蜀王稱帝這件事,但是大家身為蜀王舊屬,上級幹的事,下屬是不能不認的。既然蜀王稱帝之後封李弦為公主,那麽胡聞在公眾場合就不應該再稱唿李弦郡主了。
王建看起來並沒有聽出胡聞話中的不妥,臉色如常,隻是含笑看著陳瓊和胡聞對答。張正看了心中一凜,立刻明白過來,王建應該是樂見胡聞挑釁陳瓊,大概是想試探一下陳瓊的底細,顯然王建並不相信自己的話。
說實在的,張正自己都覺得王健的懷疑很有道理,畢竟陳瓊的年紀怎麽看都不像能高到哪裏去的樣子。所以張正雖然因為自己不被相信有些鬱悶,倒也並沒有什麽特別的想法,他也並不擔心這種試探。畢竟陳瓊可是實打實打跑了倪真,無論倪真還是倪廣都是一招秒跪,王建座下就算有武林高手,最多也不超過九品,和倪真差不多,要試探陳瓊的底細遠遠不夠。
如果換成張正,隻憑胡聞對李弦的稱唿,就可以窮追猛打,讓胡聞認錯避席,可是陳瓊自己對李弦的公主身份也沒在意過,根本就沒有這方麵的意識,所以隻是順著胡聞的問題迴答道:“偶遇而已。”
這個迴答胡聞自然不信,你說你小人家出門就能撿到公主,以為自己是主角嗎?隻是此時陳瓊是王建的座上賓,於情於理胡聞都不能咄咄逼人,於是念頭一轉,向陳瓊拱手說道:“先生能得郡主青眼,必有才高之處可以教我。”
這句話說的客氣,其實意思就是說“你有啥本事遇上李弦就被她帶在身邊,uu看書 w.ukansh幹脆自己說出來吧。”
陳瓊雖然是工科出身,古漢語文學這一塊也是三模五考實打實過來的,理解胡聞的意思並沒有問題,這時搖頭說道:“慚愧慚愧,在下所精,唯吃一途而已。”
要說起來,陳瓊年輕,脾氣和傲氣當然都是有的,這時當然已經看出胡聞不憋好屁,不過他陪著李弦一路來到青衣江,隻是為了履行自己對李弦的承諾,對李弦無所求,對王建更無所求,隻想事了拂衣去,又不是參加非誠勿擾,奮勇接盤,當然沒興趣展露才藝,幹脆插科打諢混過去。
在陳瓊的前世裏,吃貨算是個比較中性偏褒的詞,愛美食愛生活,算是很健康的人生觀。但是在現在這個時代,喜歡吃實在算不上優點,至少正常人不會在大庭廣眾之下拿這個當長處說出來。
所以胡聞聽了,立刻就覺得對方是在輕視自己,冷笑一聲說道:“先生適才覺得鱸魚味美,顯得其中三味,不知有何感慨?”
陳瓊微微一笑,伸手夾起一片席上鱸魚,這才發現不知不覺之間自己已經把一條魚的一麵吃了個幹淨,也不知道這時代的魚是不是刨成兩半上桌的,想來王大將軍府上不至於這麽雞賊,應該還有一麵可吃。
他在萬眾期待的目光當中慢悠悠把魚肉放進嘴裏,略一咀嚼咽了下去,然後端起酒杯喝了一口,再用布巾擦了擦嘴,迎著胡聞已經很不耐煩的目光,朗聲說道:“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裏。”
一詩既出,滿席皆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