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越1618之大明鎮國公


    “啪啪……”


    劉衛民有意無意敲了幾下木桌,輕咳兩聲。


    “咳咳!”


    “有些事情沒有與諸位說,主要是咱們所需要的糧種,一畝田地千斤糧食尚未運來北京,所以……”


    “啥?”


    一聽“畝產千斤”糧食,縱然有天子劍、鎮紙壓著,劉耀祖還是忍不住開口。


    “三兒,你不是在騙俺吧,怎麽可能會有畝產千斤糧食?”


    “俺可是種了一輩子的地!”


    唯恐眼前臭小子騙人,劉耀祖故意提醒了一句,眾人又是一陣不信表情,就是沈允婻也是極為不信模樣。


    劉衛民直搖頭,深深歎氣一聲。


    “唉……”


    “三爺爺,您老最多也就在遼陽轉悠,大明福建去過沒?”


    “您老也別瞪眼,三兒也承認,咱大明的確沒這樣的糧食,可不代表萬裏之外的弗朗機人沒有啊?”


    “您老自己說,您敢肯定紅發大鼻子沒有嗎?”


    一幫子老頭氣的胡子翹得老高,卻又沒法子反駁,別說去過萬裏外了,就是紅發大鼻子弗朗機人,那也隻是聽過而已。


    劉衛民歎氣道:“三兒說一畝地千斤,那都是少的,而且這種糧食特耐旱,咱河北一地豐收是絕對沒得跑,這種糧食呢……有點像咱大明蘿卜,是長地下的,雖說儲藏不易,但隻要一般農家種上一畝半畝,保證一家人不餓肚子,剩下的呢,咱可以釀酒,賣給遼東,賣給韃靼,咱隻要種了這玩意,錢就嘩嘩的進了咱的口袋,還有無數糧食,咱就是大明土豪,沒個城,咱咋護著咱的錢?”


    劉衛民一陣忽悠,一幫子老頭還真有些暈了。


    劉耀山大手伸出,眼睛緊閉,眉頭更是皺成了山。


    “三兒,你等等,五爺爺有些頭暈。”


    “你是說……一畝地千斤的糧食……咱有?”


    “有!已經在送來的路上,三兒可以保證,最遲半月到京。”


    “你想用糧食造酒賣錢?”


    “是!不僅僅賣錢,還要弄酒精治刀劍傷,三兒至少可保住一半刀劍傷不死人。”


    “這個城是咱的?陛下會答應?”


    “是咱的,前些日已經與陛下說了,咱的城主要是存儲糧食,還有幼軍、淨軍駐防之處。”


    “嗯……”


    劉耀山長長唿出一口氣,像是在做最後決定,長氣唿出,轉頭看向劉耀祖。


    “三哥,三兒也算是幹大事兒的人,雖……這畝產千斤糧食吧……咱也不確定,不過糧食既然已經在了路上,要不咱再等上十天半月?”


    劉衛民心下一陣嘀咕,這劉家五祖宗還真夠雞賊的,竟然一下子抓到了根子上,無論他說的如何天花亂墜,最終的一切還是建立在土豆、紅薯、玉米高產糧食之上。


    劉耀祖很是懷疑眼前小子說的是不是真的,其他人也如他這般。


    劉衛民忙開口道:“三爺爺、五爺爺,三兒先說好,糧食種子到了,也不可能立即產出糧食來,至少……至少也要夏收之時!”


    “還要用你小子說,老頭子都種了一輩子地!”


    “老五,三哥覺得……這酒精好像還算不錯,要不試試?”


    劉耀山微微點頭,說道:“反正都是要燒磚建房的,咱就先燒著磚石,等見了三兒嘴裏糧食後,再做決定,這樣也穩妥些。”


    劉衛民一想這樣也可以,磚石放著也不會壞了,等上一年半載也算不得什麽,想到這裏忙點頭。


    “還是五爺爺英明,三兒聽五爺爺的。”


    “這樣也好。”


    “是穩妥些……”


    ……


    一陣低語,眾人也點頭應允了下來。


    劉耀祖見劉衛民收起圖紙,說道:“三兒,你那壓水井不錯,就是少了些。”


    “是少了些,明日三兒去炭石場看一看,是否可以多煉些鐵來,若是可以的話,三兒會優先考慮壓水井的事兒。”


    “對了……三爺爺,你那分寨爐子弄沒弄起來?”


    “弄了起來,不過你那弄的成不成啊?”


    劉衛民將圖紙放迴木盒,歎氣一聲,說道:“三兒也不知成不成,總歸試試吧。”


    劉耀祖嘴裏說的爐子,其實是高爐,是他自己整的高爐,究竟可不可以煉出鋼鐵來,事實上他也不是很清楚。


    高爐最重要的爐溫,是耐高溫的坩堝爐。生鐵煉製早就出現,如何做坩堝爐,所用何種土質,大明鐵匠比他清楚,做高爐材料並不困難,困難的是如何設計,如何建造如此高大爐子。


    他整的爐子有點怪異,看起來像是大煙筒,外表用磚石固定,內層像是用土坯磚塊一層層壘落,與蓋屋一般無二,做成內壁光滑些的土壁,為了增加爐內溫度,不僅僅底部增溫,周圍四壁也同時吹火加溫,為此他不得不設計管道,擔心鐵質管道自己融化了,使用的還是坩堝用的泥土。


    劉衛民的高爐看起來不倫不類,所有管道都是自上向下吹,若不這樣吹,他怕融化成了鐵汁的鐵水冒了出來,第一次整,他也不十分確定對於不對。


    不倫不類也就罷了,關鍵是花了他不少錢,還要配套老大的火爐、鼓風機,將炭石磨成粉末增加火勢。


    若是不成,他隻能用傳統笨法子,百十斤百十斤的慢慢煉生鐵。


    高爐雖不確定,或許會造成很大的浪費,可一旦成了,不僅僅會弄出生鐵,還可以得到硫酸這個化工基礎原料。


    鐵石礦粉在融化時,冒出的煙氣中就含這玩意兒,封閉的爐子冒煙口,可以通過自己設計的孔道自己冒出來,收集收集還是可以得到不少的。


    鐵礦粉雜質多,再加上往裏麵吹的碳粉裏會有磷硫一些雜質氣體,弄出的鐵汁,他就算用屁股去想也隻能是生鐵。


    有了生鐵,就要變成鋼鐵,而他真正想要的就是鋼鐵,要煉鋼鐵就要用轉爐。


    劉衛民基本的原理還是知道的,無非就是去掉生鐵裏過多雜質,讓它充分氧化,根據這個,他也設計了一個轉爐。


    與高爐不大一樣,高爐必須往礦粉裏吹火,吹出的火裏肯定會有雜質,一準會是生鐵,轉爐就不能如此。


    高爐裏麵出來的鐵汁必須立即倒入轉爐,不能涼了,成了鐵塊,若是成了鐵塊,劉衛民可沒法子在現今條件下讓轉爐重新化成鐵汁,為了保證轉爐內部溫度不至於變冷的這麽快,為了提供給轉爐溫度,與高爐一般,也得吹火,也得給爐子設計管道,隻不過這個管道口不是在爐內開口,而是沿著爐壁內部轉一圈再轉出來,這樣就可以保證雜氣不會汙染鐵汁,不會出來後還是生鐵。


    氧化就要有足夠、無汙染的的氧氣提供,還不能是冷氣,如此還要給吹入的空氣預熱加溫。


    這些還不足以成了鋼鐵,大明土地上鐵礦品質不好,還需要判斷酸堿性。


    劉衛民的高爐、平爐設計簡單,朱由校就是工匠小狂徒,就算有困難,一招手就會有大把工匠為他服務,高爐、平爐啥的他也沒敢明著說,萬一自己搞砸了,這人可就丟大發了。


    自己先整著,實驗時有些門道後,有啥問題時再向大舅哥求救,他是這麽想著的,哪裏會想到,高爐、平爐還真讓他整成了,就是他自己也是沒想到的事情。


    聽到三叔說爐子弄好了,劉衛民就想著實驗實驗,可一想到自己手裏缺少炭石,就是一陣鬱悶無比。


    按理說,他就是缺少鐵石,也不當缺少炭石才對,可偏偏他就是缺少炭石,反而鐵石他已經通過漕幫從山東運了些過來。


    “唉……老子竟然被小小炭石捆住了手腳……”


    劉衛民無奈歎息,一幫子老頭卻很是怪異看著他。


    “三兒,你昨日不是已經弄了不少現成的炭石礦了嘛,將炭石拉運過來就是了。”


    “也隻能如此了,五爺爺,明日先安排些人手運些炭石吧,正好三兒也一一看看炭石礦情況,聽說不怎麽好。”


    “是不怎麽好,炭石礦時常會傷了人命的。”劉耀山輕聲說了句。


    自古挖炭石的都是比較危險的工作,沒有電力情況下,地底通風不暢,甲烷肯定會很高,這還隻是其一,甲烷高了,這個時代的人就會逃跑,不會去挖的,之所以傷人命過多,最主要的還是地底坍塌,沒有足夠支撐物支撐,坍塌太正常了,商賈都是盡可能賺錢,這個時代,開采炭石花費不了多少錢財,就算死了人賠償的錢財也用不了多少,主要是運輸費用,看書ww.uukanshuc 沒有路軌,完全依靠人拖牛拉,一車又能拖拉多少,牛馬喂養費用呢,人員吃喝呢,都是錢啊!


    因為諸多原因,礦主對人員的安全並不是十分看中,所用支撐梁木也極為簡陋,甚至於幹脆不用梁木。


    劉衛民通過諸多渠道已經了解了些,但還是需要親自去看一看,能盡量減少些人員傷亡,還是盡可能減少,畢竟他還不是一心隻為利的狠心商賈。


    莊子有莊子自己的運行軌跡,他不需要太過摻和,眼前一幹老者都是當了一輩子的兵,做了一輩子農戶的軍戶,這些事情他們比自己懂得多,土豆、紅薯、玉米高產糧食沒見到,沒產出來,有些事情他就是想做也做不了,現在唯一對他們的要求,就是盡可能的收購糧食,至少要將本該繳納的地租糧食收購入庫,還有就是收購其他莊子的糧食。


    一幹叔叔伯伯爺爺們也知道糧食的重要性,滿口答應了下來,最快收購迴本該屬於他們的糧食。


    在他們眼裏,劉衛民的,那也是他們的,自打遼東就是。


    ( =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1618之大明鎮國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蛤蟆吞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蛤蟆吞地並收藏穿越1618之大明鎮國公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