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戶部欲要賴賬
穿越1618之大明鎮國公 作者:蛤蟆吞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 ,穿越1618之大明鎮國公
“三號寨高爐日產百萬斤生鐵,消息一經傳出,除了工部些小官吏和禦史彈劾你跋扈霸道,彈劾你羞辱當朝老臣和希望將高爐置於工部外,並無群起彈劾你之事發生,想來是你之前所作所為,已經震懾了朝廷諸多文臣。”
劉衛民眉頭微皺,點頭說道:“高爐是小將親力親為一手所建,所花費錢糧也是駙馬府之財,工部再如何想要以大義奪了去,那也是休想。”
劉衛民不屑說道:“那些人計算的挺好,以工部尚書前來,以大義討要,小將答應了他們,他們可以白白獲了個大大發財的門路,不答應他們,他們也還可以在士林民間詆毀了小將,反正左右都是他們占了便宜。”
劉養不由一笑,說道:“所以你就打了人,狠狠抽了那黃克纘老兒的臉麵?”
“小將總不能白白憋屈了,任由他們給小將氣受吧?總得讓小將得得本不是?”
“嗬嗬……你啊你,還真不是個吃虧的主。”
“不過……”
劉養麵色鄭重了些,說道:“求仁得仁,你再次羞辱了外臣文武,同樣再次讓他們忌憚不已,他們也得了他們想要的民間同情。”
“隻是……你答應了內庫七成鐵利,消息傳出皇宮後,外廷就惱怒不願了。”
劉衛民眉頭微微皺起,不解道:“他們拒絕繳納商稅、礦稅,拒絕內廷派遣宦官為稅監、礦監,小將將七成鐵利交給朝廷,算是小將給國家交了稅款,與外廷有什麽幹係?”
劉養微微點頭,說道:“若所有人都繳納賦稅,你繳納給外廷也是應該,他們不繳納賦稅,如何繳納稅款也是你的自由,這本沒多少道理可講,況且你若光明正大向戶部繳納賦稅,或許他們會極力阻止也不一定。”
“但是,這不代表他們就願意內庫獲得如此龐大利益,他們也因此為借口,紛紛上奏,言內庫太過富裕,應將江南供奉並入戶部,縮減皇室供應用於國事,同時還以遼東餉銀、官吏拖欠為由,欲要將戶部欠內庫銀兩一應取消……”
“等等……”
劉養越說劉衛民越糊塗,眉頭更是皺成了山。
“江南供奉是大明朝供養內廷皇宮的份子錢,無論到了哪個朝代也本就應該有的,外朝憑啥要取消?”
“還有……內庫是皇室私財,皇室不從戶部庫裏搬錢就已經不錯了,小將就納悶了,戶部怎麽還坑起內庫錢財?”
劉衛民是真有些窩火了,無論到了什麽年代,就是後世那麽發達的年代,隻要哪個國家還存在著皇室,每年都要由財政撥付給皇室一些定製錢財,也就是國家贍養皇室的份子錢,這個錢是不能被哪個人黑掉的,除非皇室不再存在。
同樣,每年江南會對皇宮供應金銀、紗羅、絲綢、玉帶、象牙、珍珠瑪瑙、珊瑚等等,再加上其他地方供應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和其他雜七雜八東西,加在一起差不多有百萬兩之多,當然了,這個“百萬兩”可不是指百萬兩銀子,而是指所有東西價值有百萬兩。
這些看起來不少,足有大明賦稅七分之一,但要知曉皇宮裏宮女宦官有多少?僅劉衛民手下淨軍就有六萬之多,在加上宮女、妃子啥的,那也差不多有個小十萬人了。
劉衛民在遼東之時,一年定製糧餉十八兩,拿不拿得到這麽多,是不是用一遝不值錢寶鈔且不管他,反正定製就是這麽多,這麽一看,皇宮一年用個百十萬兩銀錢根本不算太多,至於相比較朝廷七百萬兩賦稅來看……那完全是朝廷自己整的烏七八糟。
戶部官衙記載的很清楚,不算雜七雜八賦稅,僅鹽鐵一項商稅,宋朝,哪一年不是千萬貫以上的賦稅?
結果到了大明,所有賦稅加在一起,才七百萬兩!
反正劉衛民對每年二十萬鹽引,每一引不足七兩,也就是一年鹽稅不足一百四十萬兩是無語了。
大明鹽商一開始是沒有綱商的說法,開中法就是誰去邊關送糧誰就有鹽引,誰就有資格拿鹽做生意。
也不知是朝廷弄的鹽引多了,還是奸商一鹽引可以弄出百把十鹽引緣故,反正就是年年發放鹽引,年年積壓鹽引,最後到了百十年前的老鹽引還存在的地步,以至於到了朝廷發放新鹽引沒人購買的地步,全他娘地用舊鹽引去鹽池換鹽的地步。
這可咋整吧?
朝廷發鹽引沒人要了!
舊鹽引朝廷也不能不認,這可是牽扯到了朝廷信譽的重大事情。
咋整吧?
於是就有了“綱商”一事,也就有了壟斷一說。
朝廷將天下鹽商攏吧攏吧,分成十個綱商,每年發放二十萬鹽引……比如說,今年是甲坐莊,朝廷將甲手裏所有往年舊鹽引全部收迴,按照甲手裏的鹽引數量支付相應鹽巴,而二十萬新發放的鹽引就由剩餘九家購買吞下,九家支付給朝廷一百四十萬兩銀錢,今年的鹽稅就算玩事了,明年輪到乙坐莊,同樣的道理,就這麽輪著來,至於你們十家是一個人獨賣天下鹽巴,還是無數人分潤銷售,那是你們自己的事情,朝廷不管,朝廷就要一百四十萬兩銀子。
甭管是何種緣由,反正劉衛民對於朝廷一年僅一百四十萬兩鹽稅很是無語。
大明財政一年七百萬兩賦稅,無論是誰說破了天,如同一個公司管理者,作為大明天下管理者的外朝文武,他們都要承擔最主要的責任,收稅、管理、經營權……都交給了你們,府庫裏沒錢,他們不承擔責任,誰承擔責任?
所以劉養一說外朝因為自己沒錢,就要取消皇室本應該有的份子錢,就要賴掉欠了內庫的銀錢,他能夠理解那才叫怪了呢,尤其是賴掉內庫欠款,他最是氣憤,眉毛也不由豎了起來。
“外朝文武越來越混賬透頂,自己貪了、罷占了朝廷本應該有的賦稅,自己肥的流油咱也不說了,他們怎麽能賴掉內庫的錢財呢?”
“是,大明窮,內、外兩庫都能餓死了老鼠,可那能怪的了誰?”
“張居正張太保好不容易十年裏,給大明整了四千萬兩在庫裏存著,可這些年也被朝廷折騰完了,天天打倭寇、打韃靼……咱別的不說,就楊鎬帶著大明數萬軍卒幫助朝鮮打倭寇,花了多少錢?”
“楊鎬無能,本該一鼓作氣擊敗倭寇,大好的局麵硬是讓他打了個大敗仗,死了的軍卒撫恤,再次調兵入朝鮮,前前後後花了他娘地五百多萬兩,內庫他娘地硬生生被迫拿了三百萬兩。”
“薩爾滸十萬大軍調動,僅調動就花了三百萬兩,皇爺爺硬是被逼拿了太後三十萬兩棺材本,還他娘地向戶部拆借了一百二十萬兩,欠了戶部一百二十萬兩。”
“這還隻是調動十萬大軍,戰敗陣亡軍卒撫恤呢?”
“一個軍卒,二十兩撫恤不能再少了吧?”
“十萬大軍,怎麽著也得兩百萬兩撫恤,盡管沒有這麽多軍卒喪命,但兩百萬兩隻少不多——”
“外廷……外廷又從內庫扣出一百萬兩!”
劉衛民是真的惱火了,朱徽妍、劉馬氏,以及從沈家迴到駙馬府的沈允婻,全都站在房門外,以為他又與劉養吵架了呢,一聽他細數最近發生的內、外府庫,內、外庭因為錢財發生之事,全躲在門外牆角偷聽。
劉養看著眼前小子比他、比宮內宦官還要惱怒,很是一臉怪異。
劉衛民很是惱火外廷一幹文人所作所為,若劉養不提外廷欲要賴掉內庫銀錢他還不惱火,越想越憤怒。
“內庫錢財再如何多,那也是皇室、陛下個人私有財產,外廷無能,宋朝被蒙元朝韃靼欺負的這麽狠,偏居江南一地百年,每年賦稅多少?”
“沒有一萬萬貫,也有八千萬貫吧?咋到了我朝就成了七百萬了呢?”
“皇室的內庫是皇家的份子錢,戶部征收的賦稅是治理天下的費用,天災人禍也好,平定叛亂也罷,就是修渠平路……所有所有的一切,一切本就該有外朝戶部全部承擔——”
“這可倒好……自己無能,戶部一沒錢,就他娘地逼迫內庫討要,這是什麽行為?”
“這他娘地是以天下百姓,以社稷安危……向陛下,向皇室要挾!”
“尼瑪……”
“老子也是醉了,陛下省吃儉用,欠下一屁股債,與戶部分攤本應該全由戶部承擔的責任,內庫承擔了本就是外朝文武無能,承擔他們的無能致使我大明朝窮的叮當響責任!若不是老子抄了李三才的家,給內庫供奉了三百萬兩……現在內庫就他娘地該……就該欠下戶部二百二十萬兩銀錢了?!”
“娘希匹的,老子送了三百萬兩,江南剛剛送入內庫百萬,還了皇爺爺拆借戶部薩爾滸調兵一百二十萬兩,薩爾滸勝了也就罷了,uu看書 .uukanh 全因那些混蛋,不僅打斷了我大明十年國運,還要他娘地付出兩百萬兩撫恤!”
“怎麽著?”
“戶部沒錢,內庫與外朝平攤了一百萬兩,又借給戶部一百萬兩……”
“百萬兩銀錢這邊借給了戶部,外朝就他娘地想賴掉不還了?”
“啪!”
劉衛民大怒,一巴掌拍掉桌案上茶盞、茶壺,指著門外怒吼。
“他娘地……”
“老子就看外朝哪個混賬敢賴掉內庫錢財?”
“誰他娘的敢賴賬不還,老子挨家挨戶砸,哪怕一個掃地的仆役,都得給老子還錢!”
“賣地、賣店鋪、賣房子、賣兒賣女……都得給老子還錢——”
( = )
“三號寨高爐日產百萬斤生鐵,消息一經傳出,除了工部些小官吏和禦史彈劾你跋扈霸道,彈劾你羞辱當朝老臣和希望將高爐置於工部外,並無群起彈劾你之事發生,想來是你之前所作所為,已經震懾了朝廷諸多文臣。”
劉衛民眉頭微皺,點頭說道:“高爐是小將親力親為一手所建,所花費錢糧也是駙馬府之財,工部再如何想要以大義奪了去,那也是休想。”
劉衛民不屑說道:“那些人計算的挺好,以工部尚書前來,以大義討要,小將答應了他們,他們可以白白獲了個大大發財的門路,不答應他們,他們也還可以在士林民間詆毀了小將,反正左右都是他們占了便宜。”
劉養不由一笑,說道:“所以你就打了人,狠狠抽了那黃克纘老兒的臉麵?”
“小將總不能白白憋屈了,任由他們給小將氣受吧?總得讓小將得得本不是?”
“嗬嗬……你啊你,還真不是個吃虧的主。”
“不過……”
劉養麵色鄭重了些,說道:“求仁得仁,你再次羞辱了外臣文武,同樣再次讓他們忌憚不已,他們也得了他們想要的民間同情。”
“隻是……你答應了內庫七成鐵利,消息傳出皇宮後,外廷就惱怒不願了。”
劉衛民眉頭微微皺起,不解道:“他們拒絕繳納商稅、礦稅,拒絕內廷派遣宦官為稅監、礦監,小將將七成鐵利交給朝廷,算是小將給國家交了稅款,與外廷有什麽幹係?”
劉養微微點頭,說道:“若所有人都繳納賦稅,你繳納給外廷也是應該,他們不繳納賦稅,如何繳納稅款也是你的自由,這本沒多少道理可講,況且你若光明正大向戶部繳納賦稅,或許他們會極力阻止也不一定。”
“但是,這不代表他們就願意內庫獲得如此龐大利益,他們也因此為借口,紛紛上奏,言內庫太過富裕,應將江南供奉並入戶部,縮減皇室供應用於國事,同時還以遼東餉銀、官吏拖欠為由,欲要將戶部欠內庫銀兩一應取消……”
“等等……”
劉養越說劉衛民越糊塗,眉頭更是皺成了山。
“江南供奉是大明朝供養內廷皇宮的份子錢,無論到了哪個朝代也本就應該有的,外朝憑啥要取消?”
“還有……內庫是皇室私財,皇室不從戶部庫裏搬錢就已經不錯了,小將就納悶了,戶部怎麽還坑起內庫錢財?”
劉衛民是真有些窩火了,無論到了什麽年代,就是後世那麽發達的年代,隻要哪個國家還存在著皇室,每年都要由財政撥付給皇室一些定製錢財,也就是國家贍養皇室的份子錢,這個錢是不能被哪個人黑掉的,除非皇室不再存在。
同樣,每年江南會對皇宮供應金銀、紗羅、絲綢、玉帶、象牙、珍珠瑪瑙、珊瑚等等,再加上其他地方供應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和其他雜七雜八東西,加在一起差不多有百萬兩之多,當然了,這個“百萬兩”可不是指百萬兩銀子,而是指所有東西價值有百萬兩。
這些看起來不少,足有大明賦稅七分之一,但要知曉皇宮裏宮女宦官有多少?僅劉衛民手下淨軍就有六萬之多,在加上宮女、妃子啥的,那也差不多有個小十萬人了。
劉衛民在遼東之時,一年定製糧餉十八兩,拿不拿得到這麽多,是不是用一遝不值錢寶鈔且不管他,反正定製就是這麽多,這麽一看,皇宮一年用個百十萬兩銀錢根本不算太多,至於相比較朝廷七百萬兩賦稅來看……那完全是朝廷自己整的烏七八糟。
戶部官衙記載的很清楚,不算雜七雜八賦稅,僅鹽鐵一項商稅,宋朝,哪一年不是千萬貫以上的賦稅?
結果到了大明,所有賦稅加在一起,才七百萬兩!
反正劉衛民對每年二十萬鹽引,每一引不足七兩,也就是一年鹽稅不足一百四十萬兩是無語了。
大明鹽商一開始是沒有綱商的說法,開中法就是誰去邊關送糧誰就有鹽引,誰就有資格拿鹽做生意。
也不知是朝廷弄的鹽引多了,還是奸商一鹽引可以弄出百把十鹽引緣故,反正就是年年發放鹽引,年年積壓鹽引,最後到了百十年前的老鹽引還存在的地步,以至於到了朝廷發放新鹽引沒人購買的地步,全他娘地用舊鹽引去鹽池換鹽的地步。
這可咋整吧?
朝廷發鹽引沒人要了!
舊鹽引朝廷也不能不認,這可是牽扯到了朝廷信譽的重大事情。
咋整吧?
於是就有了“綱商”一事,也就有了壟斷一說。
朝廷將天下鹽商攏吧攏吧,分成十個綱商,每年發放二十萬鹽引……比如說,今年是甲坐莊,朝廷將甲手裏所有往年舊鹽引全部收迴,按照甲手裏的鹽引數量支付相應鹽巴,而二十萬新發放的鹽引就由剩餘九家購買吞下,九家支付給朝廷一百四十萬兩銀錢,今年的鹽稅就算玩事了,明年輪到乙坐莊,同樣的道理,就這麽輪著來,至於你們十家是一個人獨賣天下鹽巴,還是無數人分潤銷售,那是你們自己的事情,朝廷不管,朝廷就要一百四十萬兩銀子。
甭管是何種緣由,反正劉衛民對於朝廷一年僅一百四十萬兩鹽稅很是無語。
大明財政一年七百萬兩賦稅,無論是誰說破了天,如同一個公司管理者,作為大明天下管理者的外朝文武,他們都要承擔最主要的責任,收稅、管理、經營權……都交給了你們,府庫裏沒錢,他們不承擔責任,誰承擔責任?
所以劉養一說外朝因為自己沒錢,就要取消皇室本應該有的份子錢,就要賴掉欠了內庫的銀錢,他能夠理解那才叫怪了呢,尤其是賴掉內庫欠款,他最是氣憤,眉毛也不由豎了起來。
“外朝文武越來越混賬透頂,自己貪了、罷占了朝廷本應該有的賦稅,自己肥的流油咱也不說了,他們怎麽能賴掉內庫的錢財呢?”
“是,大明窮,內、外兩庫都能餓死了老鼠,可那能怪的了誰?”
“張居正張太保好不容易十年裏,給大明整了四千萬兩在庫裏存著,可這些年也被朝廷折騰完了,天天打倭寇、打韃靼……咱別的不說,就楊鎬帶著大明數萬軍卒幫助朝鮮打倭寇,花了多少錢?”
“楊鎬無能,本該一鼓作氣擊敗倭寇,大好的局麵硬是讓他打了個大敗仗,死了的軍卒撫恤,再次調兵入朝鮮,前前後後花了他娘地五百多萬兩,內庫他娘地硬生生被迫拿了三百萬兩。”
“薩爾滸十萬大軍調動,僅調動就花了三百萬兩,皇爺爺硬是被逼拿了太後三十萬兩棺材本,還他娘地向戶部拆借了一百二十萬兩,欠了戶部一百二十萬兩。”
“這還隻是調動十萬大軍,戰敗陣亡軍卒撫恤呢?”
“一個軍卒,二十兩撫恤不能再少了吧?”
“十萬大軍,怎麽著也得兩百萬兩撫恤,盡管沒有這麽多軍卒喪命,但兩百萬兩隻少不多——”
“外廷……外廷又從內庫扣出一百萬兩!”
劉衛民是真的惱火了,朱徽妍、劉馬氏,以及從沈家迴到駙馬府的沈允婻,全都站在房門外,以為他又與劉養吵架了呢,一聽他細數最近發生的內、外府庫,內、外庭因為錢財發生之事,全躲在門外牆角偷聽。
劉養看著眼前小子比他、比宮內宦官還要惱怒,很是一臉怪異。
劉衛民很是惱火外廷一幹文人所作所為,若劉養不提外廷欲要賴掉內庫銀錢他還不惱火,越想越憤怒。
“內庫錢財再如何多,那也是皇室、陛下個人私有財產,外廷無能,宋朝被蒙元朝韃靼欺負的這麽狠,偏居江南一地百年,每年賦稅多少?”
“沒有一萬萬貫,也有八千萬貫吧?咋到了我朝就成了七百萬了呢?”
“皇室的內庫是皇家的份子錢,戶部征收的賦稅是治理天下的費用,天災人禍也好,平定叛亂也罷,就是修渠平路……所有所有的一切,一切本就該有外朝戶部全部承擔——”
“這可倒好……自己無能,戶部一沒錢,就他娘地逼迫內庫討要,這是什麽行為?”
“這他娘地是以天下百姓,以社稷安危……向陛下,向皇室要挾!”
“尼瑪……”
“老子也是醉了,陛下省吃儉用,欠下一屁股債,與戶部分攤本應該全由戶部承擔的責任,內庫承擔了本就是外朝文武無能,承擔他們的無能致使我大明朝窮的叮當響責任!若不是老子抄了李三才的家,給內庫供奉了三百萬兩……現在內庫就他娘地該……就該欠下戶部二百二十萬兩銀錢了?!”
“娘希匹的,老子送了三百萬兩,江南剛剛送入內庫百萬,還了皇爺爺拆借戶部薩爾滸調兵一百二十萬兩,薩爾滸勝了也就罷了,uu看書 .uukanh 全因那些混蛋,不僅打斷了我大明十年國運,還要他娘地付出兩百萬兩撫恤!”
“怎麽著?”
“戶部沒錢,內庫與外朝平攤了一百萬兩,又借給戶部一百萬兩……”
“百萬兩銀錢這邊借給了戶部,外朝就他娘地想賴掉不還了?”
“啪!”
劉衛民大怒,一巴掌拍掉桌案上茶盞、茶壺,指著門外怒吼。
“他娘地……”
“老子就看外朝哪個混賬敢賴掉內庫錢財?”
“誰他娘的敢賴賬不還,老子挨家挨戶砸,哪怕一個掃地的仆役,都得給老子還錢!”
“賣地、賣店鋪、賣房子、賣兒賣女……都得給老子還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