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國魂【第3章】
穿越1618之大明鎮國公 作者:蛤蟆吞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最快更新穿越1618之大明鎮國公最新章節!
將手臉洗了個幹淨,又換了衣衫,臨坐上馬車前,劉衛民還特意囑咐正在幹活的寨民,要他們小心安放玻璃。
劉家寨在京城之北,自北而入城,他是不敢大大咧咧徑直穿過大舅哥的後宮,也隻能自仁壽宮進入,從大舅哥的乾清宮門前前往慈寧宮。
路過仁壽宮時,自劉家寨帶著的吃食送去了嶽母那裏,隻是與嶽母傅懿妃稍微說了幾句,就再次坐在小三身邊,一路未停前往慈寧宮。
正如小喜兒所說,福王世子朱由崧正在慈寧宮,老老實實坐在鄭貴妃一旁,不要以為“朱由崧”三個字與皇帝大舅哥的“朱由校”中的“由”字相同,就以為兩人是親兄弟,“由”也隻是代表兩人是同一輩人。朱家宗室,尤其是王府嫡係,取名字都是按照“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取名,而同一代之人,基本都是同一偏旁,比如這兩個堂兄弟中的名字就都帶有“木”字旁,而他們的下一代則是“火”字旁,蓋因“木生火”之故。
剛步入房門,就看到兩人正坐在一旁說著家常話語,朱由崧則顯得有些拘謹,一旁站著的中年宦官也不認識,想來是福王府的奉侍宦官。
“皇孫婿見過老祖宗,孩兒給老祖宗請安!”
聽著他的話語,鄭貴妃不由笑罵道:“你個小龜孫就會討人喜歡,來吧,見見崧兒,今後你們就算是兄弟了。”
朱由崧忙起身,未等劉衛民行禮,抱拳拱手。
“小弟見過兄長!”
“這可使不得,使不得……”
“有啥使不得的,崧兒年幼你幾歲,以弟之禮見你臭小子,還見外了不成?”
尚未等他話語說完,鄭貴妃眼珠子卻是一瞪,劉衛民心下不由一陣苦笑,來到鄭貴妃身前蹲下,唉聲歎氣道:“老祖啊,您的話語,小子是不敢不遵的,崧弟可是未來封國之主……”
“梆!”
“他就算是天王老子,也還是你兄弟,陛下麵前,也沒見你臭小子知禮懂禮過,在老娘麵前倒是裝了起來?!”
“得嘞,有您老這句話語,自今個後,崧弟就是小子親兄弟,叔父就是小子父王,您老就是小子親皇奶奶,這總成了吧?”
“啪!”
鄭貴妃不由一笑,下手也輕了許多,伸手指著一旁老大木箱,笑道:“一共兩萬一千頃田地,另外還有三十五萬兩銀錢。”
大木箱在他進來時就看到了,心下也有些猜測,起身來到鄭貴妃身後,大手也按在了她的肩頭,感覺這位皇奶奶身體陡然一僵,隨即又鬆弛了下來。
“親奶奶說怎麽著就怎麽著,此時安南的阮家也被擊敗,升龍、清河兩地任由父王挑選,安南的軍卒也絕對確保父王安全!”
“嗯。還算不錯,崧兒,你父王想要哪一處?”
朱由崧沒想到事情就如此輕鬆,這麽定了下來?難道不用皇帝堂兄開口點頭?心下疑惑,人卻忙跪倒在地,說出的話語也有些顫抖。
“父王言……全憑……全憑皇奶奶發落。”
鄭貴妃拍了拍脖頸上大手,看著跪在地上的孫子,點頭說道:“清河終不如升龍田地肥沃,有你大兄在,你們父子安全亦是無虞,去了安南後,不許胡作非為,須教化愛民!”
“謹遵皇奶奶聖命!”
“臭小子,可否滿意?”鄭貴妃仿佛對著空氣輕聲低語。
劉衛民心下歎氣一聲,轉身跪在有了稍許憔悴的鄭皇奶奶麵前。
“孫兒定會護住父王、崧弟,隻要父王小心謹慎些,慢慢教化安南之民幾十年,父皇在安南幾乎如一國之主,孫兒亦保證,絕無朝廷官吏、內廷宦官前往安南,安南之吏皆為我大明朱姓子孫。”
鄭貴妃微微點頭,歎氣道:“行了,今日就隻這一件事情,過些日,代王、衡王、周王三府也會前來,估摸著他們各家也隻能拿出二十萬兩,你小子有個心理準備。”
劉衛民默默點頭,說道:“無礙,剩下的交給孫兒去處置吧。”
鄭貴妃看著眼前低頭小子,沉默半晌,突然問道:“你……告訴皇奶奶,若……若我兒不願前往海外封國,你……會如何?”
“是……是任由我兒……任由我兒……”
……
沒人迴答,鄭貴妃仿佛放下了什麽,微微擺了擺手,他隻是扛著大木箱,默默退出了房門,直到他將木箱放在了馬車上,也未有一句話語。
他可以低頭,可以卑躬屈膝討好,可以答應鄭貴妃任何事情,但有些卻不可以,來到這個世界上,他好像對任何人、任何事情都沒有歸屬感,唯獨對這片土地存在著深深感情,唯獨對數百年後的百年之恥心痛無比,他不願看到數百年後淒慘情景,不願無奈坐視悲劇的發生……
劉衛民坐上馬車,又一次迴頭看向一臉怪異看著他的小丫頭,突然咧嘴一笑,轉頭看向前方,使盡摩挲了兩下臉頰,也不再顯得這麽失落、忐忑,仰天高歌……
如果祖國遭受了侵犯
熱血男兒當自強
喝幹這碗家鄉的酒
壯士一去不複返
……
劉衛民毫無征兆突然怒吼《中國軍魂》,甚至連歌詞也不願再改變半分,好像在宣誓著什麽,坐在車轅趕著馬車的他,與小三如瘋似魔,唱著《中國軍魂》,小三更是淚流滿麵,大笑唱著嘹亮軍歌,臉頰卻不由流淌熱淚。
“行了……老子都被你混賬小子整的心情難受……”
“小旗大人,俺……俺想了小四……俺想七叔……三千……三千兄弟……隻……隻迴來……五百……小旗大人……俺心下難受……俺……俺想他們……”
“唿……”
……
來到乾清宮門前,勒住戰馬,雙手再次使勁揉搓著臉頰,重重拍了拍小三肩頭,扛著木箱,隨著他靠近乾清宮門前,淡淡哀傷的臉上也逐漸露出淡淡微笑。
“劉駙馬,你這是……”
看著魏廣微自右側值房走出,劉衛民拍了拍肩膀木箱。
“還能幹嘛,這不是快過年了嗎,俺給陛下大舅哥送點禮,也好增進增進感情!”
“嗬嗬……”
魏廣微不由“嗬嗬”一笑。
“難怪劉駙馬春風得意,就您這瀟灑性子,誰能動了您?”
劉衛民心下頓生奇怪感,走到魏廣微身邊,用身子碰了碰他,笑道:“魏閣老可莫要笑話劉某了,不會又有什麽小道消息了吧?”
魏廣微一笑,說道:“信王迴了京,劉駙馬難道不知?魏某可是聽說了,信王挺慘的,魯王都上了折子!”
“嗨!還當是個什麽事兒呢,原來是二舅哥的事情啊~”
劉衛民對二舅哥不怎麽感冒,朱由檢在袞州被安排成了打雜的了,他在袞州時候,二舅哥不敢不老老實實打雜,等到他離開了,逃去濟南府的魯王迴了袞州城,見到二舅哥被人欺負,就開始了打抱不平。
此時的二舅哥朱由檢也不過是個一小青年,魯王不打抱不平還罷,一戳唿,好嘛,竟然撂了挑子不打雜了!
撂了挑子,不想打雜就不想打雜好了,可他好死不死,還想與魯王當大拿,拿著大舅哥的雞毛信在二十四縣報告會上拍桌子摔板凳,劉衛民哪裏能容忍得了?在他離開袞州時候,就特意囑咐過幼軍右軍指揮使杜善禮,但凡二舅哥敢炸刺,就吊起來狠狠整!
將信王吊起來,劉衛民敢,杜善禮可不敢,以軍法處置還是可以的,打了二十鞭子不說,還得老老實實伺候與會人員,他這還算好的,魯王更慘,在迴返京師的劉衛民得了消息,大怒,直接令幼軍衝入魯王府搶銀子,搶地契。
連讓大舅哥蓋大印都不用,直接用自己腰間鎮紙“哐哐”蓋了起來。
魯王家小不算少了,嫡係、旁係加在一起上千人,養活這麽多人也不是簡單的事情,幼軍搶了魯王府,這麽多族人生計全無,哭著喊著跑到了京城告禦狀,劉衛民早在倆月前就知道這事兒,他也隻當什麽都未見到。
魏廣微見劉大駙馬一臉無所謂,心下一陣感慨、無可奈何,二十四縣的事情至今也未有個定論,反而因扛著木箱走入乾清宮大院內的小子,在大朝上這麽一折騰,朝臣們反而更加被動了起來,本想著挑選一個好一些的縣治,也整一份報告送到皇帝案頭。
朝臣們也不敢選北直隸、山東等地府縣,uu看書.ukansh其他地方……也是心下無底,選來選去,那就選蘇州府吧,反正也是文臣們的老巢,等八百裏消息傳迴蘇州府後,一開始士氣挺旺盛,誓死要比袞州那些童生弄的更好,可沒幾日,蘇州府上上下下官吏們就全都傻眼,人丁這怎麽統計?蘇州府外來人丁這麽多,今日跑這裏,明日又去了那處,怎麽統計吧?
蘇州一幹官吏咬牙切齒,先整一份大差不差的人丁再說,人丁統計後,那就按照《報告》中統計田畝數好了,這個事兒容易上手,可統計到了免稅田,看著免稅田與納稅田數字對比後,犯了難!
免稅田多,納稅田少,你說……若將這份《蘇州府報告》送上去,皇帝看到後會如何作想?人家劉大駙馬占了這麽多地,不僅佃租才一成,而且還納稅,納稅也還不讓百姓吃虧,還是從一成佃租裏麵出的!
咋整吧?
天天彈劾劉大駙馬,結果彈劾的年年不交稅,被彈劾的卻整日想著往國庫裏送錢糧!
咋整吧?
將手臉洗了個幹淨,又換了衣衫,臨坐上馬車前,劉衛民還特意囑咐正在幹活的寨民,要他們小心安放玻璃。
劉家寨在京城之北,自北而入城,他是不敢大大咧咧徑直穿過大舅哥的後宮,也隻能自仁壽宮進入,從大舅哥的乾清宮門前前往慈寧宮。
路過仁壽宮時,自劉家寨帶著的吃食送去了嶽母那裏,隻是與嶽母傅懿妃稍微說了幾句,就再次坐在小三身邊,一路未停前往慈寧宮。
正如小喜兒所說,福王世子朱由崧正在慈寧宮,老老實實坐在鄭貴妃一旁,不要以為“朱由崧”三個字與皇帝大舅哥的“朱由校”中的“由”字相同,就以為兩人是親兄弟,“由”也隻是代表兩人是同一輩人。朱家宗室,尤其是王府嫡係,取名字都是按照“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取名,而同一代之人,基本都是同一偏旁,比如這兩個堂兄弟中的名字就都帶有“木”字旁,而他們的下一代則是“火”字旁,蓋因“木生火”之故。
剛步入房門,就看到兩人正坐在一旁說著家常話語,朱由崧則顯得有些拘謹,一旁站著的中年宦官也不認識,想來是福王府的奉侍宦官。
“皇孫婿見過老祖宗,孩兒給老祖宗請安!”
聽著他的話語,鄭貴妃不由笑罵道:“你個小龜孫就會討人喜歡,來吧,見見崧兒,今後你們就算是兄弟了。”
朱由崧忙起身,未等劉衛民行禮,抱拳拱手。
“小弟見過兄長!”
“這可使不得,使不得……”
“有啥使不得的,崧兒年幼你幾歲,以弟之禮見你臭小子,還見外了不成?”
尚未等他話語說完,鄭貴妃眼珠子卻是一瞪,劉衛民心下不由一陣苦笑,來到鄭貴妃身前蹲下,唉聲歎氣道:“老祖啊,您的話語,小子是不敢不遵的,崧弟可是未來封國之主……”
“梆!”
“他就算是天王老子,也還是你兄弟,陛下麵前,也沒見你臭小子知禮懂禮過,在老娘麵前倒是裝了起來?!”
“得嘞,有您老這句話語,自今個後,崧弟就是小子親兄弟,叔父就是小子父王,您老就是小子親皇奶奶,這總成了吧?”
“啪!”
鄭貴妃不由一笑,下手也輕了許多,伸手指著一旁老大木箱,笑道:“一共兩萬一千頃田地,另外還有三十五萬兩銀錢。”
大木箱在他進來時就看到了,心下也有些猜測,起身來到鄭貴妃身後,大手也按在了她的肩頭,感覺這位皇奶奶身體陡然一僵,隨即又鬆弛了下來。
“親奶奶說怎麽著就怎麽著,此時安南的阮家也被擊敗,升龍、清河兩地任由父王挑選,安南的軍卒也絕對確保父王安全!”
“嗯。還算不錯,崧兒,你父王想要哪一處?”
朱由崧沒想到事情就如此輕鬆,這麽定了下來?難道不用皇帝堂兄開口點頭?心下疑惑,人卻忙跪倒在地,說出的話語也有些顫抖。
“父王言……全憑……全憑皇奶奶發落。”
鄭貴妃拍了拍脖頸上大手,看著跪在地上的孫子,點頭說道:“清河終不如升龍田地肥沃,有你大兄在,你們父子安全亦是無虞,去了安南後,不許胡作非為,須教化愛民!”
“謹遵皇奶奶聖命!”
“臭小子,可否滿意?”鄭貴妃仿佛對著空氣輕聲低語。
劉衛民心下歎氣一聲,轉身跪在有了稍許憔悴的鄭皇奶奶麵前。
“孫兒定會護住父王、崧弟,隻要父王小心謹慎些,慢慢教化安南之民幾十年,父皇在安南幾乎如一國之主,孫兒亦保證,絕無朝廷官吏、內廷宦官前往安南,安南之吏皆為我大明朱姓子孫。”
鄭貴妃微微點頭,歎氣道:“行了,今日就隻這一件事情,過些日,代王、衡王、周王三府也會前來,估摸著他們各家也隻能拿出二十萬兩,你小子有個心理準備。”
劉衛民默默點頭,說道:“無礙,剩下的交給孫兒去處置吧。”
鄭貴妃看著眼前低頭小子,沉默半晌,突然問道:“你……告訴皇奶奶,若……若我兒不願前往海外封國,你……會如何?”
“是……是任由我兒……任由我兒……”
……
沒人迴答,鄭貴妃仿佛放下了什麽,微微擺了擺手,他隻是扛著大木箱,默默退出了房門,直到他將木箱放在了馬車上,也未有一句話語。
他可以低頭,可以卑躬屈膝討好,可以答應鄭貴妃任何事情,但有些卻不可以,來到這個世界上,他好像對任何人、任何事情都沒有歸屬感,唯獨對這片土地存在著深深感情,唯獨對數百年後的百年之恥心痛無比,他不願看到數百年後淒慘情景,不願無奈坐視悲劇的發生……
劉衛民坐上馬車,又一次迴頭看向一臉怪異看著他的小丫頭,突然咧嘴一笑,轉頭看向前方,使盡摩挲了兩下臉頰,也不再顯得這麽失落、忐忑,仰天高歌……
如果祖國遭受了侵犯
熱血男兒當自強
喝幹這碗家鄉的酒
壯士一去不複返
……
劉衛民毫無征兆突然怒吼《中國軍魂》,甚至連歌詞也不願再改變半分,好像在宣誓著什麽,坐在車轅趕著馬車的他,與小三如瘋似魔,唱著《中國軍魂》,小三更是淚流滿麵,大笑唱著嘹亮軍歌,臉頰卻不由流淌熱淚。
“行了……老子都被你混賬小子整的心情難受……”
“小旗大人,俺……俺想了小四……俺想七叔……三千……三千兄弟……隻……隻迴來……五百……小旗大人……俺心下難受……俺……俺想他們……”
“唿……”
……
來到乾清宮門前,勒住戰馬,雙手再次使勁揉搓著臉頰,重重拍了拍小三肩頭,扛著木箱,隨著他靠近乾清宮門前,淡淡哀傷的臉上也逐漸露出淡淡微笑。
“劉駙馬,你這是……”
看著魏廣微自右側值房走出,劉衛民拍了拍肩膀木箱。
“還能幹嘛,這不是快過年了嗎,俺給陛下大舅哥送點禮,也好增進增進感情!”
“嗬嗬……”
魏廣微不由“嗬嗬”一笑。
“難怪劉駙馬春風得意,就您這瀟灑性子,誰能動了您?”
劉衛民心下頓生奇怪感,走到魏廣微身邊,用身子碰了碰他,笑道:“魏閣老可莫要笑話劉某了,不會又有什麽小道消息了吧?”
魏廣微一笑,說道:“信王迴了京,劉駙馬難道不知?魏某可是聽說了,信王挺慘的,魯王都上了折子!”
“嗨!還當是個什麽事兒呢,原來是二舅哥的事情啊~”
劉衛民對二舅哥不怎麽感冒,朱由檢在袞州被安排成了打雜的了,他在袞州時候,二舅哥不敢不老老實實打雜,等到他離開了,逃去濟南府的魯王迴了袞州城,見到二舅哥被人欺負,就開始了打抱不平。
此時的二舅哥朱由檢也不過是個一小青年,魯王不打抱不平還罷,一戳唿,好嘛,竟然撂了挑子不打雜了!
撂了挑子,不想打雜就不想打雜好了,可他好死不死,還想與魯王當大拿,拿著大舅哥的雞毛信在二十四縣報告會上拍桌子摔板凳,劉衛民哪裏能容忍得了?在他離開袞州時候,就特意囑咐過幼軍右軍指揮使杜善禮,但凡二舅哥敢炸刺,就吊起來狠狠整!
將信王吊起來,劉衛民敢,杜善禮可不敢,以軍法處置還是可以的,打了二十鞭子不說,還得老老實實伺候與會人員,他這還算好的,魯王更慘,在迴返京師的劉衛民得了消息,大怒,直接令幼軍衝入魯王府搶銀子,搶地契。
連讓大舅哥蓋大印都不用,直接用自己腰間鎮紙“哐哐”蓋了起來。
魯王家小不算少了,嫡係、旁係加在一起上千人,養活這麽多人也不是簡單的事情,幼軍搶了魯王府,這麽多族人生計全無,哭著喊著跑到了京城告禦狀,劉衛民早在倆月前就知道這事兒,他也隻當什麽都未見到。
魏廣微見劉大駙馬一臉無所謂,心下一陣感慨、無可奈何,二十四縣的事情至今也未有個定論,反而因扛著木箱走入乾清宮大院內的小子,在大朝上這麽一折騰,朝臣們反而更加被動了起來,本想著挑選一個好一些的縣治,也整一份報告送到皇帝案頭。
朝臣們也不敢選北直隸、山東等地府縣,uu看書.ukansh其他地方……也是心下無底,選來選去,那就選蘇州府吧,反正也是文臣們的老巢,等八百裏消息傳迴蘇州府後,一開始士氣挺旺盛,誓死要比袞州那些童生弄的更好,可沒幾日,蘇州府上上下下官吏們就全都傻眼,人丁這怎麽統計?蘇州府外來人丁這麽多,今日跑這裏,明日又去了那處,怎麽統計吧?
蘇州一幹官吏咬牙切齒,先整一份大差不差的人丁再說,人丁統計後,那就按照《報告》中統計田畝數好了,這個事兒容易上手,可統計到了免稅田,看著免稅田與納稅田數字對比後,犯了難!
免稅田多,納稅田少,你說……若將這份《蘇州府報告》送上去,皇帝看到後會如何作想?人家劉大駙馬占了這麽多地,不僅佃租才一成,而且還納稅,納稅也還不讓百姓吃虧,還是從一成佃租裏麵出的!
咋整吧?
天天彈劾劉大駙馬,結果彈劾的年年不交稅,被彈劾的卻整日想著往國庫裏送錢糧!
咋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