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穿越1618之大明鎮國公最新章節!


    按照衛民錢莊的規矩,那可就多了,不僅依照表格挨個填好,還需要有主事之人的簽名、加印,一級一級的來,最後才可以加錢莊出納印信。


    銀錢搬走,事兒還不算完,錢莊還會對後續進行評估,對使用情況進行評估,一旦出現丁點問題,就會被歸入誠信評級,下次再想申請銀錢就更加困難、嚴格,也更加細致。


    雙方如同貓和老鼠,錢莊就是個笨拙一些的貓,在應對狡猾的老鼠時候,總是有這樣或那樣的不足,虧吃多了終是會長些記性,雙方你來我往中,不知不覺中逐漸成長。


    千步廊各官署,包括司禮監,隨著錢莊一再收緊審核程序,也跟著不斷栽跟頭,皇帝朱由校卻極為讚賞錢莊的作為,對於官員們的不滿全當視而不見。


    數億兩,當報紙上登出三個月來收上來的寶鈔後,當看到衛民錢莊欠下了大明百姓數億兩銀錢後,所有人都傻眼了,麵對群臣的不滿,朱由校直接將數億兩銀錢扔在朝臣麵前,朝臣勾結山西商賈弄出的災難,是內庫拿出數億兩銀錢,還是外庫承擔?


    所有人也全都閉嘴不言,默認了衛民錢莊欠下了數億兩銀錢的事實。


    內庫、外庫銀錢並不會遺失半分,隻是放在錢莊裏麵,給百姓增添信心的,可這出納銀錢也太難了,孫承宗需要裝備武器,原本朝臣們都不願意購買劉家寨武器,如今外庫的錢財都被衛民錢莊掌控,這下好了,朝臣們全票通過,但衛民錢莊卻讓所有人暗自心驚,孫承宗拿著蓋了印的條子要錢,卻連續數次被錢莊拒絕,理由就是討要與賬目不相符。


    衛民錢莊細化的極為嚴苛,軍卒上上下下全部都要細化,原本討要的八十萬兩,三下五去二,而且還是劉衛民在朝堂上,當著皇帝、群臣的麵,一項項詳細說明,最後也隻需要六十萬兩,若由劉家寨提供製式兵器,所用的銀錢更是僅四十萬兩。


    四十萬兩,當著所有人的麵,所有大臣麵對一張紙卻無話可說,此事後,孫承宗在朱由校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各部所用錢財愈發需要衛民錢莊的審核。


    見皇帝又要讓魏忠賢去跟衛民錢莊打交道,一幹人嘴裏全是苦澀,卻又無可奈何,衛民錢莊每次提供給他們拒絕的理由,都讓他們難以辯駁,心下厭惡,卻又無可奈何。


    一群大臣搖頭無奈離開,朱由校也再次拒絕淨軍收迴的建議,幾個月來,劉衛民除了奪了朝廷財賦權,些許話語權,餘者與之前也並無不同,淨軍又跑到了他手裏。


    天啟三年,看起來整個大明朝都比較平靜,天啟二年,小豆芽與一幹遼東將領北返,與登萊水師匯合後,百艘大艦炮轟江戶,並登陸三千明軍,在明軍大量使用開花彈情況下,摧毀倭軍戰船兩百艘,並擊潰倭軍兩萬,德川家族領殘軍躲入山中,於天啟二年十二月初七,明軍統軍大將馬雲鵬於京都簽下了《天啟二年明日京都條約》,倭國承認小琉球、蝦夷國獨立王國,並賠付金銀一百萬兩、糧三十萬石。


    明軍一把火燒了江戶,至於搶了多少財物,誰也不知曉,並無任何人記錄,小豆芽劉忠國因功成為了蝦夷國第一任總督。


    劉衛民正在處置大明寶鈔的時候,三月,朝鮮西黨人金鎏、李貴等西人黨反叛,朝鮮王李琿戰敗逃入皮島毛文龍所部,並隨之向鎮江堡劉衛海、登萊留守馬雲鵬求救,等到四月劉衛民前往山東之時,明軍已經奪迴漢城,並在漢城強迫李琿與侄子李倧東西兩立,李琿占黃海道、京畿道、江原道、忠清道四道,而李倧占全羅道、慶尚道,大明出兵平息叔侄蕭牆之禍,還朝鮮平和,李琿、李倧需付銀十萬兩、糧四十萬石,並且平安道、鹹鏡道、耽羅島歸屬大明朝,此為《天啟三年明朝漢城條約》。


    小豆芽領軍十艘大艦,兵一千,於天啟三年四月收複苦兀,得民千五。


    四月,劉衛民經河運,帶著兩百艘河運船隻,自東昌府南下,一路搬卸紅薯苗秧,期間又迴了一趟,等到他第二次領兩百餘艘苗秧運往山東時,登萊才傳迴消息。


    劉衛民指揮一群農夫栽種紅薯,山東之地大多平整,山嶺也多是些土山,而土山最為適合栽種紅薯,指揮著農夫開壟栽種,一勺草木灰一顆紅薯苗,再澆上水就算齊活。


    孟承禮看著他指揮農夫栽種紅薯,卻說起另一件事兒來。


    “鎮國,朝鮮的事情你聽了吧?”


    “嗯,前些日就已經得了消息,馬小子做的不錯。”


    孟承禮不由一陣苦笑,說道:“鎮國,你知不知道,朝廷又會起了怎樣的爭執?”


    “爭執?”


    劉衛民赤著腳扒了個土窩窩,迴頭看了眼孟承禮,見他一臉擔憂,又用拳頭大小的木勺從木桶中勺了一勺草木灰,嘴裏卻毫不在意道:“朝鮮究竟占了咱們多少好處?小子沒恢複樂浪郡、玄菟郡、真番郡、臨屯郡漢之四郡就不錯了,平安道、鹹鏡道也是搶的咱們的,唐朝時,李家不與他們一般見識,小子……小子卻扣著呢!”


    劉衛民用大手掌“啪啪”拍了幾下泥土,又用老大的水瓢勺了兩大瓢水澆下,為了保證土壤足夠濕潤,上麵又覆蓋了一層土,嘴裏說著話語,沒有迴頭,他也知曉孟承禮的無奈表情。


    “朝鮮一有屁點大事兒就找咱們,為了他們,咱們究竟吃了多少虧?花費了多少銀錢、糧食?”


    “用了他們屁點地方,整日與咱嘰嘰歪歪,小子可都一筆一筆給他們記著呢!”


    “哼!”


    劉衛民直起身體,舒展了下四肢,看向孟承禮,說道:“這樣的屁事,孟老就別管了,哪位大人若想替朝鮮與小子打官司,那就讓他們盡管來,小子一筆一筆跟他們算,誰若拿出五百萬兩銀子,小子立即將平安道、鹹鏡道還給朝鮮,若不能……”


    “哼!”


    一聽要算賬,孟承禮就更加無奈,北京城發生的事情,就算在鄒縣家中,他也能聽了個一清二楚。


    經過袞州民亂後,孟府對他有了很大的改觀,大明寶鈔欲要廢棄成白紙的消息,沿著運河一路南下,袞州很快就得了消息,其他府縣發生了很大騷動,反倒是袞州二十四縣百姓讓人摸不著頭腦,一聽說是劉大駙馬蠱惑的大明皇帝,本應騷動不安的二十四縣反而平靜若水。


    沒過兩日,幾十個小宦官來到了袞州,挨個村寨宣揚,孟承禮這才明白是個怎麽迴事,也不得不感歎劉大駙馬再次為百姓做了件好事。


    大明寶鈔自發行的那一日,一直到崇禎末年,竟然貶值了一萬倍,朝廷年年發行,誰能想到僅寶鈔一事,究竟吞噬了民間百姓多少錢財?


    孟承禮不知道最後會貶值了一萬倍,今日也隻是貶值百倍而已,就算如此,寶鈔年年、日日貶值是事實,於大明各府縣開設衛民錢莊,並不是一時半會兒可以做到的,而無數宦官出京,甭管是富裕的地方,還是偏遠的,兌率一律定位一百兌一,不至於讓偏遠之地吃虧。


    隨後孟府更是從報紙上得知,眼前小子竟然扛下了數億兩銀錢的債務,整個袞州,整個天下,任誰也沒想到,一個搶了孔府兩千萬兩的貪婪小子,會一人扛下整個大明朝兩百年的債務,數億兩啊!


    一座實實在在的金山銀山!


    看著眼前小子撅腚栽種紅薯,誰又能想到,如此之人,身上竟然背下如此巨額債務。


    “鎮國,你……你若成功了,你會名留青史……”


    “嗬嗬……小子也覺得是呢,得了老大的地盤,應該算是開疆拓土吧?!”


    劉衛民以為他說的是平安道、鹹鏡道的事情,依然彎腰扒窩栽種紅薯。


    “國與國之間,應當先利而後禮,不能總拿咱自個銀錢扔水裏,再說了……咱自個還窮著呢!”


    “人與人,國與國,並不是總是好的時候,不是有句話語麽,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咱自個窮的時候,就要先保住自個,若不是二兄被迫去了鎮江,若不是朝鮮對咱大明嘰嘰歪歪,或許小子還不惱怒呢。”


    “他們困難時,被倭人打的差點滅國,咱們救了他們一把,咱們困難了,隻是讓他們騰出些地方,供些鎮江軍卒糧食食用,就他娘地不樂意了?”


    “這等牆頭草,自私自利之人,uu看書ww.uukashu 根本不值得交心。”


    孟承禮沉默片刻,微微點頭,朝鮮的事情,他們孟家知道的也不少,對於朝鮮的小心思,明眼人都能一眼看了出來,從前兩日登萊送來的消息來看,叔侄兩人很可能就此成為兩個國度,而馬雲鵬分開叔侄二人,他就知道,叔侄二人就算不想反目都不可能。


    “鎮國,報紙上所說,你欠下了數億兩銀錢,是不是真的?”


    “嗯?”


    劉衛民不由轉身看了眼,又繼續低頭栽種。


    “以龍票國債形式收迴咱大明朝的寶鈔,自洪武年發行寶鈔至今,大概發行了千萬億寶鈔,但是咱大明朝寶鈔質量很差,除非保存的很好,否則是無法存世這麽久的,小子給打個對折,現存世五百億兩,按照百兌一,大概小子欠下了五億兩銀錢,當然了,實際上應該沒這麽多,從迴收情況來看,也就欠了三億兩吧……”


    “三億……”


    孟承禮喃喃低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1618之大明鎮國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蛤蟆吞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蛤蟆吞地並收藏穿越1618之大明鎮國公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