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穿越1618之大明鎮國公最新章節!


    朱由校微微點頭,歎氣道:“大兄所言甚是,不知大兄可有良策?”


    劉衛民心下更覺苦悶,剛剛不是已經說了自己不想插手政治嗎?怎麽又問起了自己了?


    小梁冠都快歪掉了,頭皮也快被他撓破了,偷偷看向魏忠賢,結果這老混蛋隻是直愣愣看著自己,也不上前支援一下。


    心下哀歎不已,周王是老牌宗室,自太祖時就延續了下來,在籍宗室五千人,王莊田五千頃,每人百畝,每畝佃租九鬥糧,勉勉強強夠支付給這些宗室俸祿,可這也是風調雨順之年,若跟今年一般了呢?遭了水災呢?來年加征一倍?


    所有人都盯著自己,劉衛民也有些頭皮發麻,無奈歎息道:“我朝有田,其一曰民田,其二曰官田,官田者,宋元之時官府之田,學田、皇莊、牧馬草場、城堧苜蓿地、牲地、園陵墳地、公占隙地,諸王、公主、勳戚、大臣、內監、寺觀賜乞莊田,百官職田,邊臣養廉田,軍、民、商屯田,皆謂之官田。”


    劉衛民說著這些話語,眾人也都清楚,太祖自蒙元韃靼得了天下後,原本奉養宋元兩朝官府之田,就成了現在奉養大明官府的官田,這部分官田稱作“舊額官田”,從明末無數造反諸侯手裏奪過來的,以及跟隨這些諸侯打天下的豪族們的田地,還有就是百姓開荒獲得的一成新田,這部分稱為“近額官田”。


    劉衛民又說道“太祖之時,田畝計八百五十萬頃,弘治十五年,存額四百二十二萬八千頃,失其一半,萬曆八年,張太傅奉命丈量清查田地,增田一百四十四萬零九十八餘頃,以民田稅三升五合五勺計,增稅糧五百萬。”


    “官田畝稅五升三合五勺,民田稅三升五合五勺,重租田八升五合五勺,蒙元遺舊者稅一鬥兩升,駙逆張士誠之蘇、鬆、嘉、湖之豪族富民者,稅一石,太祖三年,河南、山東、北平、陝西、山西及直隸淮安諸府屯田者,稅一鬥,此亦為軍屯之定稅。”


    “蒙元暴虐,以致使天下大亂,太祖定天下後,衛所以屯田自養,自太祖至成祖,衛所屯田共計八十九萬九千餘頃,屯田……自此後日益減少,至今已不足半數。”


    皇家學堂整理戶部賬冊,這些他還是知曉一些的,蒙元末年,南方是“造反派”大本營,遭受的損失不是很大,而北方幾乎就成了千裏無人煙地步,北方賦稅尤重,遍地都是荒蕪了田地,所以納“一鬥”的墾荒田地很多,在戰爭期間,百姓還能保留田地的,太祖有感深遭苛稅之苦,故而稅賦最低,一畝地差不多也就收六七斤糧食,其次就是所謂的官田,至於重租、沒能逃跑的掉的蒙元人、駙逆張士誠以及造反之人,這些人租雖重,所占的份額卻少,也就幾百萬畝的樣子。


    但是勳貴、皇族宗室人丁增長,以及大土豪、士紳們打破了這種局麵,一想到自己所知曉的事情,又很是猶豫,最後還是不得不開口。


    “孝宗之時,順天、保定、河間、真定四府民田合計十六萬五千五百六十五頃,皇莊與四府民田為一比十三,正德九年,此四府皇莊與民田為一比四,畝稅三鬥。”


    劉衛民歎氣一聲,無奈說道:“咱大明賦稅較低,民田僅三四升,一畝田的稅賦也不過六七斤而已,就算三鬥,也不過是六十斤,百姓也能承擔,且皇莊無稅賦額外納出,三鬥糧的佃租不會有任何問題。”


    朱由校微微點頭,他知道衛民糧莊的佃租也是三鬥,不僅皇帝點頭,一屋子大臣們也跟著點頭,他們自個家中的佃租至少高了一倍。


    劉衛民又說道:“陛下是大明的皇帝,陛下手裏的皇莊就算遭了災,陛下也不會強迫著佃戶,來年增加六鬥佃租來彌補今年的損失,但是各王莊、勳貴們、以及……以及九成士紳豪族卻會這麽做。”


    劉衛民轉頭看向一大幫官吏,一個個全臉色大變,他還像是故意一般,說道:“劉某可不是說諸位會這麽無良,怎麽著諸位也要給天下人做個榜樣不是?”


    一幫人全露出苦澀來,是迴答也不是,不迴答又好像自己真的這麽做了一般。


    渾小子向皇帝一笑,說道:“這種事情很難避免,像諸位大人這般的還好上一些,至少諸位大人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陛下就得老老實實掏錢付給薪水,總還不至於餓死了自個一家老小不是?”


    “可王府就不大一樣了,之前臣也是說了,真正有田地的不是什麽鎮國將軍,也不是輔國將軍,若親王、郡王不給,那就屁田地都沒有,說句難聽的,就算這些將軍自個拿了自個俸祿買了三畝田地,上麵的親王、郡王一句話,三畝田也得充公了!”


    眾人聽著,又是一陣苦笑,可事實就是如此,誰讓親王是王府的族長,是老大呢!


    劉衛民撓了撓頭,又說道:“陛下也是知道,皇莊是咋來的,一開始大多數並不是搶奪百姓的田地,而是官府的官田,後來才是朝廷往哪一指,哪裏就成了皇莊,而皇莊又屬於官田,所以咱大明宗室的俸祿並不是皇莊名下的王莊直接支付,而是由官府向王莊百姓征收賦稅,然後再由當地府庫支付給王府,如此也可以減少王府私自加賦,加重百姓負擔,還有就是不可道明的理由,反正大家心下知道就是了。”


    “咱就拿周王府來說吧,五千在籍之人,田地五千頃,以一鬥稅計,每人得糧十石,可咱宗室最低也是一百石的賦稅,咋整?隻能是折色一石,這才是最低的俸祿的保障,萬一發大水了呢?顆粒無收,不僅最底層的宗室要餓著肚子,又不能私自加賦,官府可不就欠了巨額債務?”


    朱由校微微點頭,他能夠聽明白,想了下,說道:“大兄的意思……王府占了的田地,其實是可以供養這些宗室,隻不過親王和郡王把持了絕大多數的田地,以至於下麵的族人隻能向官府討要銀錢俸祿,不如此他們就無法活下去。”


    劉衛民神色肅然起來,說道:“不僅僅如此,更為嚴重的是,族人會越來越多,被困於一地的他們沒有出路,隻能躲在城裏吸食大明朝身上鮮血,而大明朝也是無可奈何,總不能手起刀落吧?”


    “有多少糧食就養多少雞崽,雖話語難聽了些,道理卻是如此,窮則變,變則通,通則達,那個……臣有句話語,若說了……陛下不會惱怒要禁俺足吧?”


    朱由校一愣,有些好笑道:“不會是反逆話語吧?”


    劉衛民撓了撓頭,尷尬笑道:“不好說,還真有可能會有無數雪片飛到陛下案頭,要殺俺腦袋也不一定呢!”


    “哦?”


    朱由校來了興趣,身子微微前傾,也不去看一幹大臣是何種神色。


    “大兄不妨說來聽聽,朕還真有了興趣!”


    “怎麽說呢……”


    劉衛民撓了撓頭,說道:“這麽著吧,臣為陛下將一個‘羊吃人’的故事吧。”


    朱由校不由神色露出一絲凝重來,微微點頭,也不開口。


    “陛下……”


    趙南星剛剛開口,就被皇帝粗暴瞪了一眼,劉衛民卻撓了撓頭,也有些猶豫,說道:“其實吧,這個故事挺像咱大明正在發生著的事情,隻不過大家都處於萌芽時期。”


    “大兄你說一說,朕很想聽聽,究竟羊是如何吃人的!”朱由校神情冷淡看了眼朝堂上一幹大臣。


    “……發生了這件事情的國家,與臣在南洋也較量了一番,正是自莫臥兒跑到咱大明海域的西夷英格蘭。”


    ……


    劉衛民將圈地運動的事情說了一遍,尤其將慘烈性說了個玲離盡致,說完了這些後,稍微停頓了一會兒,讓自己大舅哥好好舒緩一下情緒,說道:“英格蘭是個島國,有九個小琉球島這麽大,因為這個小國與一旁的大陸諸國經常打仗,他們的艦隊實力也強些,在擊敗了弗朗機的無敵艦隊後,這個島國也就打開了海外市場。”


    “市場……陛下可以比作咱北京城,因為咱北京城人口百萬,每日消耗的糧食就有一萬石,u看書 ww.uuasu.om 而一個人口一千的小城,一日才能吃下十石糧食,北京城的市場規模就很大,一萬石隻是一日的消耗,意味著我的資本迴轉的就很快,可以用一萬石的本錢再拉一萬石糧食過來,而小城卻要吃上三年,期間還不知會發生什麽意外,所以我一年可以成為大富豪,賣去小城可能會遇到水災,會連綿陰雨,糧食壞了,也可能會著了火,虧了個底朝天,所以市場大小對於商人尤為重要。”


    朱由校不由點頭,笑道:“大兄所言甚是,一彈丸小國的確無法與我大明相提並論。”


    劉衛民笑道:“英格蘭是打開了市場,而且一算算賬,發現羊毛做成的衣物很受歡迎,價格也比種地賺的多,可是呢,做羊毛衣物的羊不夠,需要的人力也貴,怎麽辦?於是就強迫將耕種的百姓趕走,為羊騰出地方種草,養更多的羊。”


    “百姓沒了田地,律法又嚴格規定,任何人都不許在街頭當乞兒,強逼著人進入廠房,生產羊毛衣物。”


    “因為沒了田地的百姓必須要活下去,必須要掙錢買糧食,律法又不讓人在外做乞兒乞討,進了廠間的人多了,工錢就很低,不幹也不成,不幹就會被衙役抓起來割了耳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1618之大明鎮國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蛤蟆吞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蛤蟆吞地並收藏穿越1618之大明鎮國公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