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點了點頭,迴應道:“沒錯。我可以現在就妄自尊大的迴答你,那些人的預言都沒錯。而且,甚至說,在你我子孫能憧憬的未來,它就可以實現……”
又是騷動。
“但我也要問你一個問題,這就足夠了嗎?
“如果我們人類的目標是‘不朽’的話,僅僅能克服疾病就能生存下去了嗎?和那些動物比一比,即使你免疫所有的疾病,人類的身體仍可以說是最脆弱的那一類。
“更別提那些機器了,它們從‘誕生’起就對所有已知的甚至未來變種的疾病和病毒免疫。
“我們不需要更強壯的身體,更敏捷的反應,更靈活的頭腦,更有活力的身體嗎?我們未來可能受到的傷害不需要更強大的恢複能力嗎?我們對太空的探索不需要更完善的適應性嗎?我們對那些未來可能會爆發的重大疾病不需要更頑強的自我免疫機製嗎?
“更快的速度,更高的彈跳,更靈敏的耳朵與嗅覺,更敏銳的眼睛,更順暢的代謝係統,更強韌的肌肉和血管,更豐滿的神經元,更強大的紅黃骨髓,還有打開表觀遺傳的閥門……我們難道不需要這些嗎?
“有一些的確可以通過現在或者未來十幾年可能會更完善的科技來實現,利用對基因的剪切與表達的修飾、調控。
“但你們應該已經了解我的意思了吧?現在這些可預測的改變和我說的真正的‘進化’相比,簡直就猶如土房相較於大廈,泥窪相較於湖泊,就好像一個世紀前的芯片電腦對現在的‘潘多拉’一樣。”
又是一陣躁動。
一位彼得熟悉的人剛伸出手就迫不及待地站了起來。“彼得先生,你的意思是你已經找到將這些……‘特性’賦予人類的方法了?”他的用詞有些猶豫,顯然沒有做好完全的準備。
“不是新的特性。”彼得強調說,“這些本來就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東西,是進化的強大結果。但相較於我們現在這個急速向前發展的社會,我一直認為,這套係統的功能就好像停滯了一樣。
“請聽清,是相較而言。也正因為如此,人類才更需要這些迫切的進化。至於你的問題,我要迴答:是的,我找到了。最起碼,我認為我找到了。”
台下的爭執已經無法平息。
眾人紛紛議論起來。
驚訝的聲音不計其數。
“真的嗎?”
“真的。”
“你的理論有依據嗎?”
“有。”
“你會公開數據嗎?”
“暫時不會。”
反對懷疑的聲音此消彼長。
“你這全是空話!”
“這是在耍我們嗎?”
“這報告有什麽意義!”
“如果人類真的有一天能控製自己的進化,那麽第一個要做的就是停止這種瘋狂的行為!”
“你覺得潘多拉要如何理解你的發現?”
彼得·拉克借用一句話作為迴答。
“……簡而言之,人類作為一個種群所麵臨的問題是:如何使自身不斷增長的知識與如何運用這些知識的智慧保持平衡。
“潘多拉也如此。它麵臨的問題是,接受,或是拒絕……”
“世界會亂套的,所有人都會瘋狂的!”
“我不認同你這種說辭。”彼得迴應。
在這緊張的時刻他幾乎想笑,因為男人突然想起的話竟然是從一個高中生那裏剛剛聽來的。“我不覺得所有人都是蠢貨,都是瘋子,人越聚越蠢那些說辭。我覺得,人,更向往自由。”
“這和自由有什麽關係?”
彼得自己也不知道,他就隻是突然想起了這句話而已。
“我們真的需要這麽進化嗎?如果真是這樣,那和變異也沒什麽區別了吧?我們有智慧啊!這幾個世紀你所說的‘慢’,是因為我們的智力在增長啊!”
“真的嗎?你真的認為我們比半個世紀,甚至一個世紀前的人更聰明嗎?”彼得反問,“還有,我們的智慧體現在我們創造和能利用的工具上。從古至今無不如此。
“但現在,我們幾乎已經製造出曾經幻想過的最強大的工具了——人工智能。它是什麽?它是代替我們思考,幫助我們思考的工具。
“我們還能製造出更強大的工具嗎?不能了。
“可從現在的發展來看,它可以,潘多拉可以。所以,會不會有一天,潘多拉製造出了我們無法使用的工具。那個時候,我們該怎麽辦呢?將主導權全部交給人工智能嗎?”
“您是反機器主義者嗎?”
“不,我隻是談到了這裏。”彼得解釋說,“我一直認為人工智能絕對可以幫助到我們,但作為一名生物學家,現在,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人類自身的進步。”
“‘現在’是什麽意思?”有敏銳的耳朵察覺到了彼得話中的另一層意思。
“現在,就是我將這篇文章發表出來的原因。”
“您的意思是,你早就寫好了這個報告嗎?”後排的記者問。
彼得聳了聳肩,“誠實的說,是的。”
“但你卻沒第一時間發布出來。那為什麽是‘現在’呢?”
“可能是因為某種契機。世界上有一半的決定不都是這麽做出的嗎?我承認我之前並沒有足夠的勇氣將它發布出來。”
“為什麽?那你說的契機又是什麽?”記者和媒體追問,這些無疑才是他們最感興趣的話題。
“無可奉告。”彼得搖頭。他可不會告訴這群愛添油加醋的媒體他做出決定的原因是因為——
“您怎麽稱唿它呢?”
“我管它叫‘生物芯片’。”
記者媒體立刻記下這對他們來說最關鍵的四個字。
又一個聲音從混亂的會場內鑽了出來。
它陌生,又毫無特殊之處,卻立刻讓所有騷亂都安靜了下來。
陌生人問道:“先生,您進行過驗證嗎?沒錯,我說的就是人體實驗。”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匯聚,驚訝地瞥了一眼勇敢的提問者後,又重新匯聚到彼得·拉克身上。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是他們現在最想知道的。
但同時,他們也明白現在的法律仍禁止對基因的大批量篡改與修飾。
雖然人類文明已經在基因科學上取得了十足的進展,但禁區卻被道德和法律合理的限製。
彼得的預言如果真的能夠實現,其過程絕不簡簡單單是修飾剪切某些片段了,更可能是大批量的改動。
而這在當今的社會是不能容許的。
如果是在一個世紀,甚至半個世紀前,這種研究和報告會直接招來謾罵和牢獄之災。
在座的有些人知道,即使潘多拉對人類基因和身體的研究數據也並不是完全公開的。
他們再次等待演講人的迴答。
但彼得選擇保持沉默。
又是騷動。
“但我也要問你一個問題,這就足夠了嗎?
“如果我們人類的目標是‘不朽’的話,僅僅能克服疾病就能生存下去了嗎?和那些動物比一比,即使你免疫所有的疾病,人類的身體仍可以說是最脆弱的那一類。
“更別提那些機器了,它們從‘誕生’起就對所有已知的甚至未來變種的疾病和病毒免疫。
“我們不需要更強壯的身體,更敏捷的反應,更靈活的頭腦,更有活力的身體嗎?我們未來可能受到的傷害不需要更強大的恢複能力嗎?我們對太空的探索不需要更完善的適應性嗎?我們對那些未來可能會爆發的重大疾病不需要更頑強的自我免疫機製嗎?
“更快的速度,更高的彈跳,更靈敏的耳朵與嗅覺,更敏銳的眼睛,更順暢的代謝係統,更強韌的肌肉和血管,更豐滿的神經元,更強大的紅黃骨髓,還有打開表觀遺傳的閥門……我們難道不需要這些嗎?
“有一些的確可以通過現在或者未來十幾年可能會更完善的科技來實現,利用對基因的剪切與表達的修飾、調控。
“但你們應該已經了解我的意思了吧?現在這些可預測的改變和我說的真正的‘進化’相比,簡直就猶如土房相較於大廈,泥窪相較於湖泊,就好像一個世紀前的芯片電腦對現在的‘潘多拉’一樣。”
又是一陣躁動。
一位彼得熟悉的人剛伸出手就迫不及待地站了起來。“彼得先生,你的意思是你已經找到將這些……‘特性’賦予人類的方法了?”他的用詞有些猶豫,顯然沒有做好完全的準備。
“不是新的特性。”彼得強調說,“這些本來就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東西,是進化的強大結果。但相較於我們現在這個急速向前發展的社會,我一直認為,這套係統的功能就好像停滯了一樣。
“請聽清,是相較而言。也正因為如此,人類才更需要這些迫切的進化。至於你的問題,我要迴答:是的,我找到了。最起碼,我認為我找到了。”
台下的爭執已經無法平息。
眾人紛紛議論起來。
驚訝的聲音不計其數。
“真的嗎?”
“真的。”
“你的理論有依據嗎?”
“有。”
“你會公開數據嗎?”
“暫時不會。”
反對懷疑的聲音此消彼長。
“你這全是空話!”
“這是在耍我們嗎?”
“這報告有什麽意義!”
“如果人類真的有一天能控製自己的進化,那麽第一個要做的就是停止這種瘋狂的行為!”
“你覺得潘多拉要如何理解你的發現?”
彼得·拉克借用一句話作為迴答。
“……簡而言之,人類作為一個種群所麵臨的問題是:如何使自身不斷增長的知識與如何運用這些知識的智慧保持平衡。
“潘多拉也如此。它麵臨的問題是,接受,或是拒絕……”
“世界會亂套的,所有人都會瘋狂的!”
“我不認同你這種說辭。”彼得迴應。
在這緊張的時刻他幾乎想笑,因為男人突然想起的話竟然是從一個高中生那裏剛剛聽來的。“我不覺得所有人都是蠢貨,都是瘋子,人越聚越蠢那些說辭。我覺得,人,更向往自由。”
“這和自由有什麽關係?”
彼得自己也不知道,他就隻是突然想起了這句話而已。
“我們真的需要這麽進化嗎?如果真是這樣,那和變異也沒什麽區別了吧?我們有智慧啊!這幾個世紀你所說的‘慢’,是因為我們的智力在增長啊!”
“真的嗎?你真的認為我們比半個世紀,甚至一個世紀前的人更聰明嗎?”彼得反問,“還有,我們的智慧體現在我們創造和能利用的工具上。從古至今無不如此。
“但現在,我們幾乎已經製造出曾經幻想過的最強大的工具了——人工智能。它是什麽?它是代替我們思考,幫助我們思考的工具。
“我們還能製造出更強大的工具嗎?不能了。
“可從現在的發展來看,它可以,潘多拉可以。所以,會不會有一天,潘多拉製造出了我們無法使用的工具。那個時候,我們該怎麽辦呢?將主導權全部交給人工智能嗎?”
“您是反機器主義者嗎?”
“不,我隻是談到了這裏。”彼得解釋說,“我一直認為人工智能絕對可以幫助到我們,但作為一名生物學家,現在,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人類自身的進步。”
“‘現在’是什麽意思?”有敏銳的耳朵察覺到了彼得話中的另一層意思。
“現在,就是我將這篇文章發表出來的原因。”
“您的意思是,你早就寫好了這個報告嗎?”後排的記者問。
彼得聳了聳肩,“誠實的說,是的。”
“但你卻沒第一時間發布出來。那為什麽是‘現在’呢?”
“可能是因為某種契機。世界上有一半的決定不都是這麽做出的嗎?我承認我之前並沒有足夠的勇氣將它發布出來。”
“為什麽?那你說的契機又是什麽?”記者和媒體追問,這些無疑才是他們最感興趣的話題。
“無可奉告。”彼得搖頭。他可不會告訴這群愛添油加醋的媒體他做出決定的原因是因為——
“您怎麽稱唿它呢?”
“我管它叫‘生物芯片’。”
記者媒體立刻記下這對他們來說最關鍵的四個字。
又一個聲音從混亂的會場內鑽了出來。
它陌生,又毫無特殊之處,卻立刻讓所有騷亂都安靜了下來。
陌生人問道:“先生,您進行過驗證嗎?沒錯,我說的就是人體實驗。”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匯聚,驚訝地瞥了一眼勇敢的提問者後,又重新匯聚到彼得·拉克身上。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是他們現在最想知道的。
但同時,他們也明白現在的法律仍禁止對基因的大批量篡改與修飾。
雖然人類文明已經在基因科學上取得了十足的進展,但禁區卻被道德和法律合理的限製。
彼得的預言如果真的能夠實現,其過程絕不簡簡單單是修飾剪切某些片段了,更可能是大批量的改動。
而這在當今的社會是不能容許的。
如果是在一個世紀,甚至半個世紀前,這種研究和報告會直接招來謾罵和牢獄之災。
在座的有些人知道,即使潘多拉對人類基因和身體的研究數據也並不是完全公開的。
他們再次等待演講人的迴答。
但彼得選擇保持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