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控州府果然沒有那麽容易!”
“這次算是失敗了!”
在鏡像空間中看到濟州城官吏的表現,朱武搖了搖頭,知道自己這次暗中掌控濟州的嚐試,暫時以失敗告終。
“相比於隻有縣令、縣丞、縣尉、主簿幾個正式官員的縣城,州裏麵的官員要多許多。”
“人一多心思就雜,難以完全掌控。隻用陰謀手段,自己更不行了!”
認識到難以掌控州城,朱武決定對濟州、鄆州以監視為主,重點還是要放在壽張縣、鄆城縣等縣,暗中掌控它們。
放下這個心思,朱武觀察到新來的知州不敢招惹“群盜”,隻是一麵求援、一麵整頓兵馬守衛,總算放下了心,將仍停留在水泊旁備戰的兵馬,重新帶迴梁山泊。
因為出征大勝,朱武迴到了梁山泊,便開始大賞士卒,山寨上上下下,都是歡聲雷動。
這次打破濟州城,梁山泊不但得到了許多錢糧物資,對山寨士卒的信心,同樣是極大鼓勵。
而且通過戰鬥,梁山泊眾人都認識到周圍州縣的虛弱,憑山寨此時的兵力,足以縱橫周圍。
可以說,隻要不招惹朝廷大軍,梁山泊就能安然無憂,不懼周圍官兵。
“恭喜主公大勝歸來!”
“屬下為主公賀!”
上前迎接朱武,王倫這幾日已統計了運迴梁山泊的物資,向朱武道:
“這次打破濟州城,除了士卒消耗和賞賜的錢糧外,梁山泊還收獲錢財十萬貫錢財、布帛三萬匹、糧食兩萬石。”
“另有馬匹六百餘、俘虜一千餘、盔甲一千餘、兵器兩千餘。山寨上上下下,不再缺少武器。”
向朱武匯報著這些數據,王倫為梁山泊的壯大,感到歡喜不已。
朱武早知道這些數據,而且在攻破濟州後,他同樣有更進一步的打算,當著眾人的麵,向王倫大聲說道:
“這次打破濟州,王先生在後方守衛山寨、供應錢糧有功。”
“再加上先生在獨龍岡分地的功勞,我以梁山泊主、神機大將軍的名義,冊封先生為典農中郎將,掌管錢糧政務。”
“望先生管好錢糧,為梁山泊再立新功!”
以王倫分田有功為名,冊封他為典農中郎將,有了正式官職。
王倫對朱武造反的心思最清楚,聞言頓時大喜,當即跪拜受命,接下這個任命。吳用、蔣敬、蕭讓等對政治有些敏感的,心裏卻猛然一咯噔。顧不得周圍還有士卒,吳用就勸阻道:
“梁山泊兵力還少,主公現在就冊封官職,實在太草率了。”
“不如等人多了,再冊封山寨上下。”
勸朱武收迴成命,不要在這時封官建製。
朱武卻哈哈大笑,裝作沒聽懂吳用的意思,向他道:
“吳先生不要著急,先冊封了王先生,然後才輪到你!”
“這次攻下濟州,吳先生居功至偉。”
“我以梁山泊主、神機大將軍名義,冊封吳先生為軍師中郎將,總掌梁山泊軍事要務。”
不由分說地給吳用安排個軍師中郎將的職務,讓他和王倫繼續並列。
吳用聞言愕然,不知如何是好。依照他的本意,他是不讚同梁山泊在招安前就封官建製的,但是軍師中郎將的職位,卻讓他難以割舍——
這個諸葛亮擔任過的職位,對於以加亮先生為號的吳用來說,有著莫大的吸引力!
見吳用果然被吸引,朱武哈哈大笑,隻當吳用是接受了。讓士卒大聲歡唿,為吳用擔任軍師中郎將而歡喜。
至此,梁山泊上下在稱唿吳用時,就稱他為吳軍師,而不像先前那樣,隻稱唿他吳先生。
“王先生和吳軍師莫嫌今日簡陋,來日登壇拜將,定讓天下知聞!”
向王倫和吳用做出許諾,朱武用左右手挽住他們,一起步入聚義廳。梁山泊眾人見了,也都知道王倫和吳用二人,是朱武的左膀右臂。
“此次出征濟州,眾人皆有功勞。除先生和軍師受封中郎將外,眾兄弟按照功勞,分領將軍、校尉。”
“魯智深、石秀為步軍將軍,劉唐、李逵、歐鵬、薛永、穆春為步軍校尉。”
“林衝、欒廷玉為馬軍將軍,穆弘、馬麟為馬軍校尉。”
“李俊、阮小二、阮小七為水軍將軍,張橫、張順、阮小五、童威、童猛、李忠為水軍校尉。”
“莫嫌官職簡陋,以後立下功勞,還會各有封賞!”
命蕭讓書寫文書,又讓金大堅刻印,來日發放給眾人。
眾人得了封賞,一個個都是大喜。他們不像吳用、蔣敬、蕭讓等人知道梁山泊邁出封官建製這一步,就和光明正大造反沒有多大區別。隻是為自己成為將軍、校尉而歡喜,想著立下功勞,成為將軍和中郎將。
然後,朱武就大擺宴席,讓眾人慶祝一番。
隻是這個時候,吳用卻起身道:
“主公給新上山的劉唐、穆弘、穆春幾位兄弟都有了封賞,不如趁此機會,將兄弟們的座次定下來。”
“晁蓋哥哥是吳用的兄長,吳用沒上山前,多蒙他的照顧。”
“如今晁蓋哥哥上山,吳用不敢居上。情願讓了位置,給晁蓋哥哥來坐!”
眾人聽聞此言,氣氛頓時一肅。尤其是新上山的頭領,更是向朱武齊齊望去,看他如何安排晁蓋,決定他的座次。
唯有晁蓋本人,看到吳用為自己讓出位置後,急忙向吳用道:
“晁蓋剛剛上山,哪有讓賢弟讓出位置的道理?”
“這件事若是傳出去,讓晁某如何做人?”
堅決不肯坐吳用的位置,情願坐他後麵。
晁蓋願意如此,其他人卻不能同意。即使是朱武不想把晁蓋的地位抬得太高,也不可能把他排在吳用後麵。
見兩人爭執不下,朱武走上前分開兩人,向他們道:
“晁蓋兄弟為梁山泊獻上生辰綱的錢財,又在攻打濟州城時立下大功。”
“此功不能不賞,我以梁山泊主、神機大將軍名義,冊封晁蓋兄弟為典軍中郎將。”
“並以晁蓋兄弟為參讚軍務頭領,在軍務院成立軍法處,由晁蓋兄弟執掌。”
“梁山泊上下若有幹犯軍法者,晁蓋兄弟皆可全權處理!”
任命了晁蓋的職位,朱武見眾人絲毫不覺得晁蓋初來乍到就身居高位有不妥。對晁蓋的威望之高,又有了一層認識,笑著向晁蓋道:
“兄長來到山上,不會不聽我這個寨主的命令吧?”
“若是願意聽我的,你就在吳軍師的位置上坐下,在處理軍務的時候,多幫助吳軍師就是!”
將晁蓋的座次排在吳用前麵、職位排在吳用後麵,讓兩人各有先後,難以分出軒輊。
如此一來,晁蓋和吳用都無法說出言語反對,眾人也都是心悅誠服,認同朱武安排。
最終,晁蓋在梁山泊坐上第三把交椅,吳用則延後一位,坐上第四把交椅。
“這次算是失敗了!”
在鏡像空間中看到濟州城官吏的表現,朱武搖了搖頭,知道自己這次暗中掌控濟州的嚐試,暫時以失敗告終。
“相比於隻有縣令、縣丞、縣尉、主簿幾個正式官員的縣城,州裏麵的官員要多許多。”
“人一多心思就雜,難以完全掌控。隻用陰謀手段,自己更不行了!”
認識到難以掌控州城,朱武決定對濟州、鄆州以監視為主,重點還是要放在壽張縣、鄆城縣等縣,暗中掌控它們。
放下這個心思,朱武觀察到新來的知州不敢招惹“群盜”,隻是一麵求援、一麵整頓兵馬守衛,總算放下了心,將仍停留在水泊旁備戰的兵馬,重新帶迴梁山泊。
因為出征大勝,朱武迴到了梁山泊,便開始大賞士卒,山寨上上下下,都是歡聲雷動。
這次打破濟州城,梁山泊不但得到了許多錢糧物資,對山寨士卒的信心,同樣是極大鼓勵。
而且通過戰鬥,梁山泊眾人都認識到周圍州縣的虛弱,憑山寨此時的兵力,足以縱橫周圍。
可以說,隻要不招惹朝廷大軍,梁山泊就能安然無憂,不懼周圍官兵。
“恭喜主公大勝歸來!”
“屬下為主公賀!”
上前迎接朱武,王倫這幾日已統計了運迴梁山泊的物資,向朱武道:
“這次打破濟州城,除了士卒消耗和賞賜的錢糧外,梁山泊還收獲錢財十萬貫錢財、布帛三萬匹、糧食兩萬石。”
“另有馬匹六百餘、俘虜一千餘、盔甲一千餘、兵器兩千餘。山寨上上下下,不再缺少武器。”
向朱武匯報著這些數據,王倫為梁山泊的壯大,感到歡喜不已。
朱武早知道這些數據,而且在攻破濟州後,他同樣有更進一步的打算,當著眾人的麵,向王倫大聲說道:
“這次打破濟州,王先生在後方守衛山寨、供應錢糧有功。”
“再加上先生在獨龍岡分地的功勞,我以梁山泊主、神機大將軍的名義,冊封先生為典農中郎將,掌管錢糧政務。”
“望先生管好錢糧,為梁山泊再立新功!”
以王倫分田有功為名,冊封他為典農中郎將,有了正式官職。
王倫對朱武造反的心思最清楚,聞言頓時大喜,當即跪拜受命,接下這個任命。吳用、蔣敬、蕭讓等對政治有些敏感的,心裏卻猛然一咯噔。顧不得周圍還有士卒,吳用就勸阻道:
“梁山泊兵力還少,主公現在就冊封官職,實在太草率了。”
“不如等人多了,再冊封山寨上下。”
勸朱武收迴成命,不要在這時封官建製。
朱武卻哈哈大笑,裝作沒聽懂吳用的意思,向他道:
“吳先生不要著急,先冊封了王先生,然後才輪到你!”
“這次攻下濟州,吳先生居功至偉。”
“我以梁山泊主、神機大將軍名義,冊封吳先生為軍師中郎將,總掌梁山泊軍事要務。”
不由分說地給吳用安排個軍師中郎將的職務,讓他和王倫繼續並列。
吳用聞言愕然,不知如何是好。依照他的本意,他是不讚同梁山泊在招安前就封官建製的,但是軍師中郎將的職位,卻讓他難以割舍——
這個諸葛亮擔任過的職位,對於以加亮先生為號的吳用來說,有著莫大的吸引力!
見吳用果然被吸引,朱武哈哈大笑,隻當吳用是接受了。讓士卒大聲歡唿,為吳用擔任軍師中郎將而歡喜。
至此,梁山泊上下在稱唿吳用時,就稱他為吳軍師,而不像先前那樣,隻稱唿他吳先生。
“王先生和吳軍師莫嫌今日簡陋,來日登壇拜將,定讓天下知聞!”
向王倫和吳用做出許諾,朱武用左右手挽住他們,一起步入聚義廳。梁山泊眾人見了,也都知道王倫和吳用二人,是朱武的左膀右臂。
“此次出征濟州,眾人皆有功勞。除先生和軍師受封中郎將外,眾兄弟按照功勞,分領將軍、校尉。”
“魯智深、石秀為步軍將軍,劉唐、李逵、歐鵬、薛永、穆春為步軍校尉。”
“林衝、欒廷玉為馬軍將軍,穆弘、馬麟為馬軍校尉。”
“李俊、阮小二、阮小七為水軍將軍,張橫、張順、阮小五、童威、童猛、李忠為水軍校尉。”
“莫嫌官職簡陋,以後立下功勞,還會各有封賞!”
命蕭讓書寫文書,又讓金大堅刻印,來日發放給眾人。
眾人得了封賞,一個個都是大喜。他們不像吳用、蔣敬、蕭讓等人知道梁山泊邁出封官建製這一步,就和光明正大造反沒有多大區別。隻是為自己成為將軍、校尉而歡喜,想著立下功勞,成為將軍和中郎將。
然後,朱武就大擺宴席,讓眾人慶祝一番。
隻是這個時候,吳用卻起身道:
“主公給新上山的劉唐、穆弘、穆春幾位兄弟都有了封賞,不如趁此機會,將兄弟們的座次定下來。”
“晁蓋哥哥是吳用的兄長,吳用沒上山前,多蒙他的照顧。”
“如今晁蓋哥哥上山,吳用不敢居上。情願讓了位置,給晁蓋哥哥來坐!”
眾人聽聞此言,氣氛頓時一肅。尤其是新上山的頭領,更是向朱武齊齊望去,看他如何安排晁蓋,決定他的座次。
唯有晁蓋本人,看到吳用為自己讓出位置後,急忙向吳用道:
“晁蓋剛剛上山,哪有讓賢弟讓出位置的道理?”
“這件事若是傳出去,讓晁某如何做人?”
堅決不肯坐吳用的位置,情願坐他後麵。
晁蓋願意如此,其他人卻不能同意。即使是朱武不想把晁蓋的地位抬得太高,也不可能把他排在吳用後麵。
見兩人爭執不下,朱武走上前分開兩人,向他們道:
“晁蓋兄弟為梁山泊獻上生辰綱的錢財,又在攻打濟州城時立下大功。”
“此功不能不賞,我以梁山泊主、神機大將軍名義,冊封晁蓋兄弟為典軍中郎將。”
“並以晁蓋兄弟為參讚軍務頭領,在軍務院成立軍法處,由晁蓋兄弟執掌。”
“梁山泊上下若有幹犯軍法者,晁蓋兄弟皆可全權處理!”
任命了晁蓋的職位,朱武見眾人絲毫不覺得晁蓋初來乍到就身居高位有不妥。對晁蓋的威望之高,又有了一層認識,笑著向晁蓋道:
“兄長來到山上,不會不聽我這個寨主的命令吧?”
“若是願意聽我的,你就在吳軍師的位置上坐下,在處理軍務的時候,多幫助吳軍師就是!”
將晁蓋的座次排在吳用前麵、職位排在吳用後麵,讓兩人各有先後,難以分出軒輊。
如此一來,晁蓋和吳用都無法說出言語反對,眾人也都是心悅誠服,認同朱武安排。
最終,晁蓋在梁山泊坐上第三把交椅,吳用則延後一位,坐上第四把交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