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
“盧俊義竟敢如此狂妄,如此小覷梁山!”
聽到山下的探子來報,盧俊義寫了四句詩掛在旗幟上,公然挑釁梁山。晁蓋、魯智深等梁山泊的頭領,一個個都是大怒。
尤其是晁蓋,他在江湖上的名聲一向不弱於盧俊義,聽到盧俊義來到山東地界還如此大張旗鼓挑釁梁山,頓時向朱武道:
“俺自上了梁山後,不曾折了銳氣。”
“盧俊義敢如此挑釁梁山泊,俺這就帶兵下山,把他斬了報來!”
向朱武主動請命,要帶兵去捉盧俊義。
朱武卻知道盧俊義雖然狂妄,手底下卻是有真本事的,勸晁蓋道:
“晁兄弟的心意我領了,但是盧俊義此人雖然狂妄,武功卻絕不是虛傳。”
“須得眾人合力,方能對付盧俊義!”
這番言語一出,不但晁蓋憤怒,魯智深也忍耐不住,大叫道:
“哥哥何必長他人誌氣,來滅自己威風?”
“俺也聽說過盧俊義武功高,但是江湖上的人,還要靠手上功夫說話。”
“盧俊義武功高低,比過才能知道!”
卻是他這些日子耳聽“馬上林衝,馬下武鬆”有些心癢,有心和盧俊義這個享有大名的好漢較量一下,顯示自己武力。
魯智深有這個想法,其他人也不遑多讓。尤其是秦明、楊誌等上山較晚功勞較少的,更是有心借盧俊義的名聲,在山寨中立威。
見到眾人搶著要去捉拿盧俊義,朱武一麵為梁山泊有這麽多能打的頭領而開心,一麵覺得這些人對盧俊義太過輕視,如果應對不當,可能會吃大虧。
想到盧俊義原書中征遼時一騎馬一條槍,力敵四個番將斬將一人,然後又殺散一千餘遼兵,一個人衝出戰陣。朱武對眾人如此輕視盧俊義就感覺到不妥,執意要調兵遣將,派人圍攻盧俊義。
麵對盧俊義一個人就這樣興師動眾,梁山泊眾頭領都有些不情不願。見此,朱武手指石秀,向眾人道:
“你們都自誇武功過人,不知和石秀兄弟比起來,又有多大差距?”
“兩年前我和石秀兄弟去大名府拜訪盧俊義,盧俊義隻用三合,便在和石秀兄弟交手時占據上風。”
“我也不要求你們用三合勝過石秀兄弟,武功能穩勝石秀兄弟的,山寨裏又有幾人?”
聽到盧俊義隻用三合便能有把握擊敗石秀,梁山泊一眾頭領,都是有些駭然。
石秀的本領他們是知道的,山寨裏除了魯智深、秦明等寥寥幾人外,其他人都沒有勝過他的把握。就連以武功著稱、在梁山泊負責士卒訓練的欒廷玉,武功也不過和他相當而已。
盧俊義在和石秀交手時隻用三合就能占據上風,眾人駭然的同時,都是有些不信。魯智深道:
“灑家和石秀兄弟也交過手,沒有三十合以上,不可能占據上風。”
“如果想要勝他,更是要五十合以外。”
“盧俊義有何本領,竟能在三合上勝過石秀兄弟?”
好勝之心頓起,更有了和盧俊義爭鬥之心。
魯智深在山寨資格老,又是直率之人。朱武不好直接拒絕他的請求,又想到魯智深武功高強、麵對盧俊義也不會輕易落敗,遂道:
“既然這樣,那就讓石秀兄弟試探後,魯智深兄弟去打頭陣。”
“其餘兄弟若是想和盧俊義比試,就在大師後麵。”
“秦明、楊誌兩人,帶領兵馬照應。”
命石秀在盧俊義到來時先去試探,魯智深再上去交手。其餘武功達到一流的頭領,也都排在後麵試一試。讓他們都看一下,天下第一的實力!
眾頭領這些日子一直在梁山泊練兵,本就覺得無趣,聽到有機會和武功天下第一的盧俊義交手,都是興奮起來。
有了朱武先前所說的盧俊義用三合擊敗石秀的事情,眾人都知道盧俊義武功高強,對於用車輪戰也沒不好意思。一個個爭先恐後,要和盧俊義交手。
見此,朱武便定下了和盧俊義交手的次序。又和吳用商議後悄悄定下計策,利用梁山泊地形上的優勢,讓水軍頭領實施。
再說盧俊義那邊,他在掛上詩句後,催著眾人趕路,還沒有到中午,便已接近梁山泊。
眼看梁山泊已經近了,燕青又勸他道:
“強龍不壓地頭蛇,都是江湖上的朋友,主人何必在人家地盤上挑釁?”
“不如收了旗幟,和梁山泊的人以禮相見!”
盧俊義聞言大怒,道:
“放屁!”
“你這廝分明是和史進交好,要和賊人一路!”
燕青聽聞此言,頓時不敢迴應。盧俊義卻懷著滿腹心事,又向燕青說道:
“你省的甚麽!這等燕雀,安敢和鴻鵠廝並!”
“我思量平生學的一身本事,不曾逢著買主。今日幸然逢此機會,不就這裏發賣,更待何時?”
“待我把賊首解上京師,請功受賞,方表我平生之願!”
說著,盧俊義取出樸刀,裝在杆棒上,三個丫兒扣牢了。又命燕青等人把他在車上準備的熟麻索取來,待他砍翻賊人後,把賊人綁縛起來。
見他如此天真,燕青等人都不知道說什麽才好。隻希望梁山泊的人不知此事,讓他們平安過去。
隻是,梁山泊立寨兩年多,早已把周圍完全掌控。盧俊義公然挑釁的事情,梁山泊如何不知。
即使是為了江湖上的名聲,朱武等人也必須做出應對。否則事情傳出去,豈不會讓人說梁山泊怕了盧俊義!
所以,盧俊義和燕青等人行到一片林子裏,猛聽得一聲唿哨響,林子邊走出四五百步軍來。眾人吃驚之下,要去尋後路時,卻又聽得後麵鑼聲響處,又有四五百馬軍,把後路給截住了。
燕青見此叫苦,跟隨的車夫等人,更是都躲在了車子底下。盧俊義卻信心滿滿,大喝道:
“我若搠翻,你們與我便縛!”
“若你們一個不肯去的,把你們都先殺了!”
挺著手中樸刀,要去戰梁山泊賊人。
見他來得兇猛,被朱武派來試探的石秀,同樣手持樸刀,跳出來高聲叫道:
“盧員外還認得故人麽?”
“倘若願意上山,我等願請你喝幾杯!”
盧俊義和石秀交過手,如何不認識他。聞言大喝一聲,道:
“我有心要來拿你這夥強盜,今日特地到此!”
“快教朱武那廝下山投拜!倘或執迷,我片時間教你人人皆死,個個不留!”
見盧俊義如此不念舊情,石秀氣極反笑,挺起手中樸刀,就要去取盧俊義。
盧俊義挺著樸刀來戰,兩個鬥不到三合,石秀托地跳出圈子外來,轉過身望林子裏便走。
卻是盧俊義這兩年武功又有進展,此番又用出了全力。石秀雖然在朱武指點下武功有長進,卻在盧俊義手下,仍舊隻能撐三合——
兩人這番交手,和兩年前沒有差別!
見到石秀果然如朱武所說,三合就露出敗相。梁山泊一眾頭領,都是有些駭然。
魯智深同樣咂舌:“好厲害!灑家去接應石秀兄弟!”提起水磨禪杖,向前迎了過去。
盧俊義挺著樸刀,跟著石秀在林木叢中東閃西躲,一時有些焦躁,失去了石秀蹤跡。正要迴身去尋,隻聽得鬆林旁邊轉出一夥人來,一個人高聲大叫:
“員外不要走!認得俺麽?”
盧俊義看時,卻是一個胖大和尚,身穿皂直裰,倒提鐵禪杖。盧俊義喝道:“你是那裏來的和尚?”
魯智深大笑道:
“灑家是花和尚魯智深。”
“今奉哥哥將令,著俺捉了盧員外。”
盧俊義聽得大怒,大罵道:
“禿驢,膽敢如此無禮!”
撇下找石秀的事情,拈起手中樸刀,直取花和尚魯智深。
知道盧俊義厲害,魯智深奮起渾身力氣,掄起六十二斤的水磨禪杖迎戰。兩人戰了三十合,仍舊不分勝敗。心中暗暗喝彩,佩服對方不已。
這邊盧俊義大叫:“好個莽和尚,這麽大的力氣!”
那邊魯智深大笑:“不愧是河北玉麒麟,武功天下無對!”
撥開盧俊義的樸刀,迴身便往裏走。卻是魯智深知道自己的武功以力氣取勝,三十合勝不了盧俊義,以後就更不可能了。甚至會因為氣力下降,逐漸落入下風。
故而魯智深在知道自己無法取勝後,當即按朱武的安排,將盧俊義引入眾人包圍。
盧俊義鬥得性發,見魯智深拖著禪杖逃了,急忙追趕上去。正趕之間,士卒裏走出黑旋風李逵,拎著兩把板斧,直直奔了過來。
見他來得兇猛,盧俊義顧不得追趕花和尚魯智深,提刀來戰李逵。隻是鬥了三合,李逵拔步便走。
盧俊義哈哈大笑:“我不趕你,你這廝何足道哉!”
說猶未了,隻見山坡下一個鬢邊有搭朱砂記的人,在那裏叫道:
“盧員外,你如何省得!”
“哥哥定下的計策,你待走哪裏去?”
盧俊義喝道:“你這廝是誰?”
那人笑道:“小可便是赤發鬼劉唐。”
盧俊義罵道:“草賊休走!”挺手中樸刀,直取劉唐。
方才鬥得三合,刺斜裏一個人大叫道:“好漢沒遮攔穆弘在此!”卻是穆弘見劉唐不過三合,就同樣落入下風,急忙前來相救。
當下劉唐、穆弘兩個,兩條樸刀,雙鬥盧俊義。正鬥之間,不到三合,隻聽的背後腳步響。盧俊義喝聲:“著!”
劉唐、穆弘不敵,跳退出了數步。盧俊義便轉身鬥背後的好漢,卻是撲天雕李應。
眼看被梁山泊三個頭領圍著,盧俊義卻全然不慌,越鬥越健。朱武在遠處山上看見了,不由暗暗喝彩:
“不愧是玉麒麟盧俊義,普通的一流高手,在他手下隻能撐三合!”
“我看他不該稱三絕,該稱三合才是——”
“能和盧俊義鬥盧俊義三個迴合的,方是一流高手!”
眼見盧俊義在李應、劉唐、穆弘三人圍攻下,仍舊不露敗相。朱武揮了揮手,讓人鳴金收兵。
聽得一聲鑼響,三個頭領各自賣個破綻,一齊拔步去了。盧俊義知道自己難以奈何這三個人合力,身上又鬥得一身臭汗,沒有去追趕他們。
再迴林子邊來尋車仗人伴時,隻見自己的十輛車子、人伴、頭口,都不見了,口裏隻管叫苦。
走到高處一望,盧俊義遠遠看到山坡下一夥兵馬,把車仗頭口趕在前麵,將燕青等人連連串串縛在後麵,一時心如火熾,氣似煙生,提著樸刀,直趕將去。
眼看盧俊義近了,捉住燕青等人的晁蓋、欒廷玉大喝道:“哪裏去!”
盧俊義高聲罵道:“你這夥草賊,好好把車仗人馬還我!”
晁蓋哈哈大笑,道:“盧員外,你來山東挑釁,怎還這般幼稚?要想救你的人,需要到梁山泊坐把交椅。”
盧俊義聽了大怒,挺起樸刀,直奔二人。晁蓋、欒廷玉各將兵器相迎。三個鬥不到三合,兩個迴身便走。
盧俊義尋思道:“須是趕翻一個,卻才討得車仗。”
舍著性命,趕轉山坡,兩個好漢都不見了,隻聽得山頂上鼓板吹簫。仰麵看時,風刮起那麵杏黃旗來,上麵繡著“替天行道”四字。轉過來打一望,望見紅羅銷金傘下蓋著朱武,左有吳用,右有公孫勝,帶著二三百兵馬,在山頂上大聲道:
“員外別來無恙!”
盧俊義見了越怒,指名叫罵。朱武身後的花榮聽了憤怒,拈弓取箭,看著盧俊義喝道:“盧員外休要逞能,先教你看花榮神箭!”
說猶未了,颼地一箭正中盧俊義頭上氈笠兒的紅纓。
盧俊義吃了一驚,迴身便走。山上鼓聲震地,隻見霹靂火秦明、青麵獸楊誌,各引一彪軍馬,搖旗呐喊,從兩邊殺出來。
嚇得盧俊義走投沒路。看看天色將晚,腳又疼,肚又饑,正是慌不擇路,望山僻小徑隻顧走。約莫黃昏時分,煙迷遠水,霧鎖深山,星月微明,不分叢莽。
正走之間,不到天盡頭,須到地盡處。看看走到鴨嘴灘頭,隻一望時,都是滿目蘆葦,茫茫煙水。盧俊義看見,仰天長歎道:
“是我不聽好人言,今日果有淒惶事!”
“盧俊義竟敢如此狂妄,如此小覷梁山!”
聽到山下的探子來報,盧俊義寫了四句詩掛在旗幟上,公然挑釁梁山。晁蓋、魯智深等梁山泊的頭領,一個個都是大怒。
尤其是晁蓋,他在江湖上的名聲一向不弱於盧俊義,聽到盧俊義來到山東地界還如此大張旗鼓挑釁梁山,頓時向朱武道:
“俺自上了梁山後,不曾折了銳氣。”
“盧俊義敢如此挑釁梁山泊,俺這就帶兵下山,把他斬了報來!”
向朱武主動請命,要帶兵去捉盧俊義。
朱武卻知道盧俊義雖然狂妄,手底下卻是有真本事的,勸晁蓋道:
“晁兄弟的心意我領了,但是盧俊義此人雖然狂妄,武功卻絕不是虛傳。”
“須得眾人合力,方能對付盧俊義!”
這番言語一出,不但晁蓋憤怒,魯智深也忍耐不住,大叫道:
“哥哥何必長他人誌氣,來滅自己威風?”
“俺也聽說過盧俊義武功高,但是江湖上的人,還要靠手上功夫說話。”
“盧俊義武功高低,比過才能知道!”
卻是他這些日子耳聽“馬上林衝,馬下武鬆”有些心癢,有心和盧俊義這個享有大名的好漢較量一下,顯示自己武力。
魯智深有這個想法,其他人也不遑多讓。尤其是秦明、楊誌等上山較晚功勞較少的,更是有心借盧俊義的名聲,在山寨中立威。
見到眾人搶著要去捉拿盧俊義,朱武一麵為梁山泊有這麽多能打的頭領而開心,一麵覺得這些人對盧俊義太過輕視,如果應對不當,可能會吃大虧。
想到盧俊義原書中征遼時一騎馬一條槍,力敵四個番將斬將一人,然後又殺散一千餘遼兵,一個人衝出戰陣。朱武對眾人如此輕視盧俊義就感覺到不妥,執意要調兵遣將,派人圍攻盧俊義。
麵對盧俊義一個人就這樣興師動眾,梁山泊眾頭領都有些不情不願。見此,朱武手指石秀,向眾人道:
“你們都自誇武功過人,不知和石秀兄弟比起來,又有多大差距?”
“兩年前我和石秀兄弟去大名府拜訪盧俊義,盧俊義隻用三合,便在和石秀兄弟交手時占據上風。”
“我也不要求你們用三合勝過石秀兄弟,武功能穩勝石秀兄弟的,山寨裏又有幾人?”
聽到盧俊義隻用三合便能有把握擊敗石秀,梁山泊一眾頭領,都是有些駭然。
石秀的本領他們是知道的,山寨裏除了魯智深、秦明等寥寥幾人外,其他人都沒有勝過他的把握。就連以武功著稱、在梁山泊負責士卒訓練的欒廷玉,武功也不過和他相當而已。
盧俊義在和石秀交手時隻用三合就能占據上風,眾人駭然的同時,都是有些不信。魯智深道:
“灑家和石秀兄弟也交過手,沒有三十合以上,不可能占據上風。”
“如果想要勝他,更是要五十合以外。”
“盧俊義有何本領,竟能在三合上勝過石秀兄弟?”
好勝之心頓起,更有了和盧俊義爭鬥之心。
魯智深在山寨資格老,又是直率之人。朱武不好直接拒絕他的請求,又想到魯智深武功高強、麵對盧俊義也不會輕易落敗,遂道:
“既然這樣,那就讓石秀兄弟試探後,魯智深兄弟去打頭陣。”
“其餘兄弟若是想和盧俊義比試,就在大師後麵。”
“秦明、楊誌兩人,帶領兵馬照應。”
命石秀在盧俊義到來時先去試探,魯智深再上去交手。其餘武功達到一流的頭領,也都排在後麵試一試。讓他們都看一下,天下第一的實力!
眾頭領這些日子一直在梁山泊練兵,本就覺得無趣,聽到有機會和武功天下第一的盧俊義交手,都是興奮起來。
有了朱武先前所說的盧俊義用三合擊敗石秀的事情,眾人都知道盧俊義武功高強,對於用車輪戰也沒不好意思。一個個爭先恐後,要和盧俊義交手。
見此,朱武便定下了和盧俊義交手的次序。又和吳用商議後悄悄定下計策,利用梁山泊地形上的優勢,讓水軍頭領實施。
再說盧俊義那邊,他在掛上詩句後,催著眾人趕路,還沒有到中午,便已接近梁山泊。
眼看梁山泊已經近了,燕青又勸他道:
“強龍不壓地頭蛇,都是江湖上的朋友,主人何必在人家地盤上挑釁?”
“不如收了旗幟,和梁山泊的人以禮相見!”
盧俊義聞言大怒,道:
“放屁!”
“你這廝分明是和史進交好,要和賊人一路!”
燕青聽聞此言,頓時不敢迴應。盧俊義卻懷著滿腹心事,又向燕青說道:
“你省的甚麽!這等燕雀,安敢和鴻鵠廝並!”
“我思量平生學的一身本事,不曾逢著買主。今日幸然逢此機會,不就這裏發賣,更待何時?”
“待我把賊首解上京師,請功受賞,方表我平生之願!”
說著,盧俊義取出樸刀,裝在杆棒上,三個丫兒扣牢了。又命燕青等人把他在車上準備的熟麻索取來,待他砍翻賊人後,把賊人綁縛起來。
見他如此天真,燕青等人都不知道說什麽才好。隻希望梁山泊的人不知此事,讓他們平安過去。
隻是,梁山泊立寨兩年多,早已把周圍完全掌控。盧俊義公然挑釁的事情,梁山泊如何不知。
即使是為了江湖上的名聲,朱武等人也必須做出應對。否則事情傳出去,豈不會讓人說梁山泊怕了盧俊義!
所以,盧俊義和燕青等人行到一片林子裏,猛聽得一聲唿哨響,林子邊走出四五百步軍來。眾人吃驚之下,要去尋後路時,卻又聽得後麵鑼聲響處,又有四五百馬軍,把後路給截住了。
燕青見此叫苦,跟隨的車夫等人,更是都躲在了車子底下。盧俊義卻信心滿滿,大喝道:
“我若搠翻,你們與我便縛!”
“若你們一個不肯去的,把你們都先殺了!”
挺著手中樸刀,要去戰梁山泊賊人。
見他來得兇猛,被朱武派來試探的石秀,同樣手持樸刀,跳出來高聲叫道:
“盧員外還認得故人麽?”
“倘若願意上山,我等願請你喝幾杯!”
盧俊義和石秀交過手,如何不認識他。聞言大喝一聲,道:
“我有心要來拿你這夥強盜,今日特地到此!”
“快教朱武那廝下山投拜!倘或執迷,我片時間教你人人皆死,個個不留!”
見盧俊義如此不念舊情,石秀氣極反笑,挺起手中樸刀,就要去取盧俊義。
盧俊義挺著樸刀來戰,兩個鬥不到三合,石秀托地跳出圈子外來,轉過身望林子裏便走。
卻是盧俊義這兩年武功又有進展,此番又用出了全力。石秀雖然在朱武指點下武功有長進,卻在盧俊義手下,仍舊隻能撐三合——
兩人這番交手,和兩年前沒有差別!
見到石秀果然如朱武所說,三合就露出敗相。梁山泊一眾頭領,都是有些駭然。
魯智深同樣咂舌:“好厲害!灑家去接應石秀兄弟!”提起水磨禪杖,向前迎了過去。
盧俊義挺著樸刀,跟著石秀在林木叢中東閃西躲,一時有些焦躁,失去了石秀蹤跡。正要迴身去尋,隻聽得鬆林旁邊轉出一夥人來,一個人高聲大叫:
“員外不要走!認得俺麽?”
盧俊義看時,卻是一個胖大和尚,身穿皂直裰,倒提鐵禪杖。盧俊義喝道:“你是那裏來的和尚?”
魯智深大笑道:
“灑家是花和尚魯智深。”
“今奉哥哥將令,著俺捉了盧員外。”
盧俊義聽得大怒,大罵道:
“禿驢,膽敢如此無禮!”
撇下找石秀的事情,拈起手中樸刀,直取花和尚魯智深。
知道盧俊義厲害,魯智深奮起渾身力氣,掄起六十二斤的水磨禪杖迎戰。兩人戰了三十合,仍舊不分勝敗。心中暗暗喝彩,佩服對方不已。
這邊盧俊義大叫:“好個莽和尚,這麽大的力氣!”
那邊魯智深大笑:“不愧是河北玉麒麟,武功天下無對!”
撥開盧俊義的樸刀,迴身便往裏走。卻是魯智深知道自己的武功以力氣取勝,三十合勝不了盧俊義,以後就更不可能了。甚至會因為氣力下降,逐漸落入下風。
故而魯智深在知道自己無法取勝後,當即按朱武的安排,將盧俊義引入眾人包圍。
盧俊義鬥得性發,見魯智深拖著禪杖逃了,急忙追趕上去。正趕之間,士卒裏走出黑旋風李逵,拎著兩把板斧,直直奔了過來。
見他來得兇猛,盧俊義顧不得追趕花和尚魯智深,提刀來戰李逵。隻是鬥了三合,李逵拔步便走。
盧俊義哈哈大笑:“我不趕你,你這廝何足道哉!”
說猶未了,隻見山坡下一個鬢邊有搭朱砂記的人,在那裏叫道:
“盧員外,你如何省得!”
“哥哥定下的計策,你待走哪裏去?”
盧俊義喝道:“你這廝是誰?”
那人笑道:“小可便是赤發鬼劉唐。”
盧俊義罵道:“草賊休走!”挺手中樸刀,直取劉唐。
方才鬥得三合,刺斜裏一個人大叫道:“好漢沒遮攔穆弘在此!”卻是穆弘見劉唐不過三合,就同樣落入下風,急忙前來相救。
當下劉唐、穆弘兩個,兩條樸刀,雙鬥盧俊義。正鬥之間,不到三合,隻聽的背後腳步響。盧俊義喝聲:“著!”
劉唐、穆弘不敵,跳退出了數步。盧俊義便轉身鬥背後的好漢,卻是撲天雕李應。
眼看被梁山泊三個頭領圍著,盧俊義卻全然不慌,越鬥越健。朱武在遠處山上看見了,不由暗暗喝彩:
“不愧是玉麒麟盧俊義,普通的一流高手,在他手下隻能撐三合!”
“我看他不該稱三絕,該稱三合才是——”
“能和盧俊義鬥盧俊義三個迴合的,方是一流高手!”
眼見盧俊義在李應、劉唐、穆弘三人圍攻下,仍舊不露敗相。朱武揮了揮手,讓人鳴金收兵。
聽得一聲鑼響,三個頭領各自賣個破綻,一齊拔步去了。盧俊義知道自己難以奈何這三個人合力,身上又鬥得一身臭汗,沒有去追趕他們。
再迴林子邊來尋車仗人伴時,隻見自己的十輛車子、人伴、頭口,都不見了,口裏隻管叫苦。
走到高處一望,盧俊義遠遠看到山坡下一夥兵馬,把車仗頭口趕在前麵,將燕青等人連連串串縛在後麵,一時心如火熾,氣似煙生,提著樸刀,直趕將去。
眼看盧俊義近了,捉住燕青等人的晁蓋、欒廷玉大喝道:“哪裏去!”
盧俊義高聲罵道:“你這夥草賊,好好把車仗人馬還我!”
晁蓋哈哈大笑,道:“盧員外,你來山東挑釁,怎還這般幼稚?要想救你的人,需要到梁山泊坐把交椅。”
盧俊義聽了大怒,挺起樸刀,直奔二人。晁蓋、欒廷玉各將兵器相迎。三個鬥不到三合,兩個迴身便走。
盧俊義尋思道:“須是趕翻一個,卻才討得車仗。”
舍著性命,趕轉山坡,兩個好漢都不見了,隻聽得山頂上鼓板吹簫。仰麵看時,風刮起那麵杏黃旗來,上麵繡著“替天行道”四字。轉過來打一望,望見紅羅銷金傘下蓋著朱武,左有吳用,右有公孫勝,帶著二三百兵馬,在山頂上大聲道:
“員外別來無恙!”
盧俊義見了越怒,指名叫罵。朱武身後的花榮聽了憤怒,拈弓取箭,看著盧俊義喝道:“盧員外休要逞能,先教你看花榮神箭!”
說猶未了,颼地一箭正中盧俊義頭上氈笠兒的紅纓。
盧俊義吃了一驚,迴身便走。山上鼓聲震地,隻見霹靂火秦明、青麵獸楊誌,各引一彪軍馬,搖旗呐喊,從兩邊殺出來。
嚇得盧俊義走投沒路。看看天色將晚,腳又疼,肚又饑,正是慌不擇路,望山僻小徑隻顧走。約莫黃昏時分,煙迷遠水,霧鎖深山,星月微明,不分叢莽。
正走之間,不到天盡頭,須到地盡處。看看走到鴨嘴灘頭,隻一望時,都是滿目蘆葦,茫茫煙水。盧俊義看見,仰天長歎道:
“是我不聽好人言,今日果有淒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