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龍岡上,喬冽和孫安在知道朱武親自下山迎接自己後,都是激動不已。尤其是喬冽,他在獨龍岡停留本就有自重身份、讓梁山泊更加看重自己的意思。如今見朱武親自下山邀請自己,喬冽既有心願得償的欣喜,也有對朱武如此看重自己的得意。認為朱武能禮賢下士,不是胸無大誌之人:
“如此人物,才值得喬某輔佐!”
“我這一身才學,當遇明主施展!”
不敢再拿架子,喬冽和孫安在知道朱武前來獨龍岡迎接自己後,立刻和陳達等人一起下了獨龍岡,迎接朱武等人。
一行人騎馬下山,遠遠見到朱武帶著王倫、宋江等人前來,陳達等人還未下馬拜見,便見到朱武縱馬而出,向著眾人大叫道:
“喬冽兄弟和孫安兄弟何在?”
“朱某早就期盼著兩位兄弟上山了!”
慌得喬冽、孫安兩人急忙滾鞍下馬,向朱武納頭便拜道:
“戴罪之人,前來投山寨。”
“有勞寨主迎接,望乞恕罪!”
當即向朱武表達入夥意願,並且向他請罪。
聽出兩人的意思,朱武哈哈一笑,沒有將這件事放在心上的意思。隻見他下馬將向喬冽和孫安扶起,向兩人道:
“喬兄弟和孫兄弟上山,朱武歡喜還來不及,怎麽會怪罪呢?”
“山路之上不便,請兩位迴獨龍岡飲些水酒,朱某要和眾位兄弟一起,要提前為二位兄弟接風!”
請喬冽和孫安上馬,又將陳達、王倫、宋江等人喚上,一起前往獨龍岡,為喬冽和孫安接風洗塵。
見朱武如此重視自己,喬冽和孫安都是極為欣喜。和眾人一起返迴獨龍岡,參加接風宴席。
在朱武等人的熱情招待下,兩人盡皆大醉。朱武順利將孫安鏡像,了解他的能力:
“孫安的實力果然不凡,絲毫不遜於林衝、秦明幾人。”
“有這樣的大將上山,梁山泊實力會更強!”
對孫安極為欣賞,朱武甚至認為他的實力不在杜壆之下,當即決定將原地計劃不變,請孫安上山後負責馬軍第四旅。
至於喬冽,朱武雖然對他的經曆早已清楚,卻不知道他能將本事發揮到什麽地步。有心在獨龍岡考量一番,再決定如何任用。
正在思索著用什麽事情考量喬冽本事,朱武忽聽到為自己值夜焦挺來報,說是喬冽來訪。
心中朱武驚訝之下,朱武又去看喬冽經曆。這才知道此人用三昧神水法術將酒水化為霧氣,從體內逼了出來,如今已完全清醒,要來求見自己:
“這個法門倒不錯,如果能學會了,以後就不用擔心飲酒太多導致醉酒誤事。以後能學習法術時,一定要學一下!”
“隻是不知這喬冽深夜來訪,又有什麽事情?”
將喬冽迎進客廳,朱武剛和他敘了禮,便見喬冽下拜,向自己道:
“深夜來訪,多有冒昧。”
“請寨主屏退左右,在下有要事商談!”
聽得朱武心中一動,知道喬冽是有私密的事情要和自己談。想到這喬冽難以傷到自己,朱武讓焦挺等人退下,隻留下自己和喬冽兩人,詢問道:
“先生有何要事,現在但說無妨!”
喬冽聞言正色,鄭重其事地道:
“方外之人,敢問寨主誌向?”
朱武毫不猶豫,將梁山泊如今的綱領告知喬冽,道:
“替天行道,保境安民。”
“梁山泊一直以這八個字為宗旨,從無任何疑問!”
聽得喬冽一笑,搖頭道:
“貧道問的是寨主誌向,而非梁山泊的宗旨。”
“寨主又何必虛言應付,傷了貧道之心呢?”
又指了指在遠處帶著人守衛的焦挺,喬冽道:
“此間再無外人,寨主可直抒胸臆,不用有何忌諱。”
“喬某如今是戴罪之身,想的就是要如何造反,寨主心中有什麽誌向,都可直說出來。”
“若是誌同道合,喬某現在就可認寨主為主。若是不合的話,隻能暫避山寨。”
聽得朱武是哈哈大笑,思索著喬冽這一番話,到底有何含義:
“聽喬冽的意思,他是想問我未來誌向,看看值不值得追隨。”
“若是值得追隨,他就會認我為主公。不值得追隨的話,就是在山寨入夥,暫避朝廷通緝。”
“我該用什麽說辭,迴應喬冽的詢問呢?”
腦海中轉著念頭,朱武見喬冽神色鄭重、又帶著渴望興奮,頓時知道此人如今是一心造反,和自己是誌同道合之人:
“喬冽在原書中敢擁戴田虎做晉王、自己做軍師左丞相,可以說是敢於造反肆意妄為的人?”
“梁山泊這樣的人不多,喬冽上山之後,對我未來的大業會更有利!”
一直用招安旗號招攬豪傑,朱武造反心思,隻向陳達、楊春和看出這點的王倫透露出去一些。眼看梁山泊如今的招安派越來越多,朱武有心讓喬冽這個一心造反的人去攪一攪,不讓這些人合力,影響山寨政策。
故而,朱武在思慮一番後,決定實話實說,向喬冽道:
“非是朱某用虛言應付喬先生,實是這‘替天行道,保境安民’八字,就是朱某誌向。”
“如今天下不公,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朱某秉承天意,要在天下間行天之道,損有餘以補不足。護衛一方土地,安定此地百姓。”
“誰敢反對這八個字,誰就是朱某的敵人。即使大宋朝廷,同樣也不例外!”
聽到朱武如此迴應自己,喬冽在感到興奮的同時,又有一絲欣喜。朱武將話說到這個地步,毫無疑問地表明了造反心思。能有這樣的人做首領,代表著喬冽的一身本事,能夠完全發揮。
再想到朱武連這樣的事情都向自己明說,喬冽知道他已經完全接納自己,毫不猶豫地下拜道:
“涇原喬冽,見過主公!”
“願隨主公左右,為主公大業出力!”
向朱武大禮參拜,正式認他為主。
沒有拒絕這一點,朱武在喬冽行禮之後,向他迴了一禮。又帶著考校的心思,詢問喬冽道:
“梁山泊如今兵不滿萬,將不滿百,先生為何認為,我能成就大業呢?”
喬冽正色說道:
“主公太自謙了,梁山泊隻是獨龍岡,就能征召五千兵。”
“這樣強的實力,怎麽能說是兵不滿萬呢?”
“以梁山泊如今的製度,占有的土地越多,就能吸引更多的人投奔。”
“即使征召數十萬民眾,也是輕而易舉!”
粗略了解合作社的情況,喬冽在知道朱武將新開墾的土地發放給三級以上軍士後,頓時知道朱武的做法,是軍功授田的變種。隻要將這種方法推行下去,梁山泊就能越來越強,輕易將民眾發動起來,裹挾數十萬民眾。
“有此實力,至少能割據一方。”
“這樣前程遠大的人,當然要及早投奔。”
“等以後真的起事了,我就難以像現在這樣,直接成為心腹了!”
心中盤算著這些,喬冽卻聽到朱武哈哈一笑,向自己道:
“先生高見!”
“我這一點心思,都被你看出來了?”
“隻是梁山泊一直人員不足,人才也不夠用,想達到先生所說的實力,還需數年積蓄!”
“如今有先生這樣的大才上山,朱某不勝欣喜!”
被朱武如此誇讚,喬冽心裏麵同樣有些得意,又聽朱武說梁山泊人手不足,遂向朱武提議:
“梁山泊現在人手不夠用,是因為主公沒有真正起事,外人不知道梁山政策。”
“若是大家都知道梁山泊軍功授田,投奔梁山的人,一定會蜂擁而來。”
“主公那時候可輕易聚集十萬人,割據周圍州縣!”
向朱武提出自己的意見,喬冽認為梁山泊應盡快大張旗鼓起事、甚至稱王稱帝,把梁山泊的名聲和政策宣揚出去,吸引更多的人來投奔。
但是這個提議,無疑和朱武的打算背道而馳。朱武在聽到喬冽所言後,皺眉思索一番,便又搖了搖頭,說道:
“先生想法雖好,我也同樣有信心用這個方式聚集十萬人。”
“但是在擁有十萬兵力後,又讓誰去帶領呢?隻靠民眾自發,拿什麽抵擋朝廷大軍?”
“先生提議雖好,此時卻不可行!”
否決了這個提議,朱武又詢問道:
“不知喬先生對天下大勢如何看待,對梁山泊的未來,又有什麽見解?”
喬冽為了求道,曾經雲遊南北,聞言當即說道:
“當今天下大勢,就是宋遼對峙。自澶淵之盟以來,宋遼和平百年,如今已經內亂。”
“遼國是女真人作亂,宋國是盜賊叢生、巨寇作亂。如今田虎作亂於河東,王慶作亂於京西。梁山泊應應運而生,同樣在山東起事。”
“如此相互唿應,可以使朝廷顧此失彼。等到滅宋之後,再決出真命天子!”
對田虎、王慶極為看好,喬冽認為朱武若是能夠和田虎、王慶聯合,可以朝廷顧此失彼、來迴調動兵力。未來滅掉大宋後,新的真命天子,就在三人之間。
沒料到喬冽對田虎、王慶的評價如此之高,朱武搖頭的同時,又覺得他能想到這些已是不易。沉思一番之後,向喬冽道:
“先生設想雖好,但是田虎、王慶二人,卻不一定真心配合。”
“先生的三方合力設想,還是太樂觀了!”
將前段時日四大寇定下的盟約告知喬冽,喬冽才知道朱武、田虎、王慶、方臘四人早已定下盟約,卻又各懷鬼胎。王慶、田虎連還沒占據的地盤都想劃下來,又怎會為了他人,承擔朝廷壓力呢?
故而喬冽的想法雖好,卻沒有實現的可能,四大巨寇之間,並無多少互信。
知道這些事情後,喬冽有些赧然,又覺冷汗涔涔。再想到朱武一直不願大張旗鼓起事、惹來朝廷注意,他對朱武的心思,也猜到了一點:
“如此看來,主公是想以田虎、王慶為前驅,消耗大宋實力。”
“若是這樣的話,今後是否能滅掉大宋,那就不一定了!”
“四大寇合力或許有推翻大宋的可能,若不齊心協力,大宋朝廷可各個擊破,從容調遣兵力。”
想到這個可能,喬冽當即提醒道:
“田虎、王慶雖然各懷鬼胎,但是隻要他們二人的勢力存在,朝廷就不會把精力完全放在梁山泊。”
“主公需放下前嫌,不能任由他們被朝廷消滅。”
“必須留下兩人,吸引朝廷注意。”
對此若有所思,朱武默默點頭。先前他隻想讓田虎、王慶、方臘三人吸引朝廷注意,對他們的生死存活並不在意。如今在聽到喬冽此言後,才明白唇亡齒寒,三人隻要存在,就能讓朝廷的精力,不完全放在梁山。
故而,朱武雖然能利用他們吸引朝廷注意,卻不能放任他們被朝廷消滅。以便讓朝廷的兵力分散在這三個地方,不完全放在梁山。
“先生所言極是,請受朱某一拜!”
向喬冽鄭重行禮,朱武對他能看到這一點,感到極為欣喜。相比起知道自己心思、卻不通軍務的王倫,喬冽這個能看出自己心思、又軍政皆通的人才,對自己目前的用處更大些。
所以,朱武在明白喬冽值得信任、又軍政皆通後,向他推心置腹地道:
“梁山泊如今雖然沒有大張旗鼓起事,但是周圍的州縣,其實已經被我們暗中掌控了。”
“之所以沒有直接攻占,除了不想要引起朝廷注意外,軍政人才不足,同樣是個問題。”
“先生隻看到梁山泊施行軍功授田,卻不知道授田後如何管理,同樣需要人才。”
“若無周全準備,即使能占據周圍州縣,除了惹來朝廷兵馬圍剿外,又能怎麽樣呢?”
“故而我一直說梁山泊起事的時機尚未成熟,必須積攢實力,等待機緣到來。”
又想起公田所的事情,向喬冽道:
“何況,如今朝廷要將梁山泊等地劃入公田所,梁山泊周圍的民眾走投無路之下,定會被逼上梁山。”
“時間越長,梁山泊實力就越強。大張旗鼓舉事的時機,未來必然到來。”
聽著朱武推心置腹的一番話,喬冽心悅誠服,認為朱武不愧是山寨之主,比自己考慮周全。
尤其是聽到梁山泊已暗中掌控周圍州縣,他對朱武和梁山泊的未來,感到更有信心。認為自己在拜朱武為主後,不愁將來無法建立功業。
想到朱武多次提到梁山泊人才不足,喬冽在聽到朱武說用招安的旗號吸引人投奔後,有些不讚同地說道:
“真正忠義之人,有多少願意落草為寇呢?”
“招安的旗號雖然能吸引一部分人來投奔,卻同樣將一些人拒之門外。”
“而且梁山泊未來必然要造反,若不早做準備,未來必然生亂。”
“屬下以為主公今後可不必提招安,多說建功立業,激起大夥兒的功業之心!”
對此早有準備,朱武笑著說道:
“梁山泊的頭領許多是被貪官汙吏所害,被逼無奈落草。我雖順著他們的心思說招安,卻同樣在多宣揚除奸臣的思想,在梁山泊實力強大之後,順勢轉為清君側和造反。”
“如今造反的事山寨中許多兄弟都不知,先生既然知道了,可以引導更多的人讚同除奸臣和清君側。以便將來造反時,不會引起分歧。”
向喬冽仔細訴說梁山泊招安思想的分歧,朱武打算讓喬冽在上山後暗中負責這件事,讓更多的人認同除奸臣和清君側,逐步轉向造反。
聽到朱武的期望後,喬冽滿口答應,為自己得到這麽私密的重任,感到欣喜不已——
朱武這麽使用他,代表著已完全接納自己為心腹,以後在梁山泊的地位,自然不用擔心。
“如此人物,才值得喬某輔佐!”
“我這一身才學,當遇明主施展!”
不敢再拿架子,喬冽和孫安在知道朱武前來獨龍岡迎接自己後,立刻和陳達等人一起下了獨龍岡,迎接朱武等人。
一行人騎馬下山,遠遠見到朱武帶著王倫、宋江等人前來,陳達等人還未下馬拜見,便見到朱武縱馬而出,向著眾人大叫道:
“喬冽兄弟和孫安兄弟何在?”
“朱某早就期盼著兩位兄弟上山了!”
慌得喬冽、孫安兩人急忙滾鞍下馬,向朱武納頭便拜道:
“戴罪之人,前來投山寨。”
“有勞寨主迎接,望乞恕罪!”
當即向朱武表達入夥意願,並且向他請罪。
聽出兩人的意思,朱武哈哈一笑,沒有將這件事放在心上的意思。隻見他下馬將向喬冽和孫安扶起,向兩人道:
“喬兄弟和孫兄弟上山,朱武歡喜還來不及,怎麽會怪罪呢?”
“山路之上不便,請兩位迴獨龍岡飲些水酒,朱某要和眾位兄弟一起,要提前為二位兄弟接風!”
請喬冽和孫安上馬,又將陳達、王倫、宋江等人喚上,一起前往獨龍岡,為喬冽和孫安接風洗塵。
見朱武如此重視自己,喬冽和孫安都是極為欣喜。和眾人一起返迴獨龍岡,參加接風宴席。
在朱武等人的熱情招待下,兩人盡皆大醉。朱武順利將孫安鏡像,了解他的能力:
“孫安的實力果然不凡,絲毫不遜於林衝、秦明幾人。”
“有這樣的大將上山,梁山泊實力會更強!”
對孫安極為欣賞,朱武甚至認為他的實力不在杜壆之下,當即決定將原地計劃不變,請孫安上山後負責馬軍第四旅。
至於喬冽,朱武雖然對他的經曆早已清楚,卻不知道他能將本事發揮到什麽地步。有心在獨龍岡考量一番,再決定如何任用。
正在思索著用什麽事情考量喬冽本事,朱武忽聽到為自己值夜焦挺來報,說是喬冽來訪。
心中朱武驚訝之下,朱武又去看喬冽經曆。這才知道此人用三昧神水法術將酒水化為霧氣,從體內逼了出來,如今已完全清醒,要來求見自己:
“這個法門倒不錯,如果能學會了,以後就不用擔心飲酒太多導致醉酒誤事。以後能學習法術時,一定要學一下!”
“隻是不知這喬冽深夜來訪,又有什麽事情?”
將喬冽迎進客廳,朱武剛和他敘了禮,便見喬冽下拜,向自己道:
“深夜來訪,多有冒昧。”
“請寨主屏退左右,在下有要事商談!”
聽得朱武心中一動,知道喬冽是有私密的事情要和自己談。想到這喬冽難以傷到自己,朱武讓焦挺等人退下,隻留下自己和喬冽兩人,詢問道:
“先生有何要事,現在但說無妨!”
喬冽聞言正色,鄭重其事地道:
“方外之人,敢問寨主誌向?”
朱武毫不猶豫,將梁山泊如今的綱領告知喬冽,道:
“替天行道,保境安民。”
“梁山泊一直以這八個字為宗旨,從無任何疑問!”
聽得喬冽一笑,搖頭道:
“貧道問的是寨主誌向,而非梁山泊的宗旨。”
“寨主又何必虛言應付,傷了貧道之心呢?”
又指了指在遠處帶著人守衛的焦挺,喬冽道:
“此間再無外人,寨主可直抒胸臆,不用有何忌諱。”
“喬某如今是戴罪之身,想的就是要如何造反,寨主心中有什麽誌向,都可直說出來。”
“若是誌同道合,喬某現在就可認寨主為主。若是不合的話,隻能暫避山寨。”
聽得朱武是哈哈大笑,思索著喬冽這一番話,到底有何含義:
“聽喬冽的意思,他是想問我未來誌向,看看值不值得追隨。”
“若是值得追隨,他就會認我為主公。不值得追隨的話,就是在山寨入夥,暫避朝廷通緝。”
“我該用什麽說辭,迴應喬冽的詢問呢?”
腦海中轉著念頭,朱武見喬冽神色鄭重、又帶著渴望興奮,頓時知道此人如今是一心造反,和自己是誌同道合之人:
“喬冽在原書中敢擁戴田虎做晉王、自己做軍師左丞相,可以說是敢於造反肆意妄為的人?”
“梁山泊這樣的人不多,喬冽上山之後,對我未來的大業會更有利!”
一直用招安旗號招攬豪傑,朱武造反心思,隻向陳達、楊春和看出這點的王倫透露出去一些。眼看梁山泊如今的招安派越來越多,朱武有心讓喬冽這個一心造反的人去攪一攪,不讓這些人合力,影響山寨政策。
故而,朱武在思慮一番後,決定實話實說,向喬冽道:
“非是朱某用虛言應付喬先生,實是這‘替天行道,保境安民’八字,就是朱某誌向。”
“如今天下不公,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朱某秉承天意,要在天下間行天之道,損有餘以補不足。護衛一方土地,安定此地百姓。”
“誰敢反對這八個字,誰就是朱某的敵人。即使大宋朝廷,同樣也不例外!”
聽到朱武如此迴應自己,喬冽在感到興奮的同時,又有一絲欣喜。朱武將話說到這個地步,毫無疑問地表明了造反心思。能有這樣的人做首領,代表著喬冽的一身本事,能夠完全發揮。
再想到朱武連這樣的事情都向自己明說,喬冽知道他已經完全接納自己,毫不猶豫地下拜道:
“涇原喬冽,見過主公!”
“願隨主公左右,為主公大業出力!”
向朱武大禮參拜,正式認他為主。
沒有拒絕這一點,朱武在喬冽行禮之後,向他迴了一禮。又帶著考校的心思,詢問喬冽道:
“梁山泊如今兵不滿萬,將不滿百,先生為何認為,我能成就大業呢?”
喬冽正色說道:
“主公太自謙了,梁山泊隻是獨龍岡,就能征召五千兵。”
“這樣強的實力,怎麽能說是兵不滿萬呢?”
“以梁山泊如今的製度,占有的土地越多,就能吸引更多的人投奔。”
“即使征召數十萬民眾,也是輕而易舉!”
粗略了解合作社的情況,喬冽在知道朱武將新開墾的土地發放給三級以上軍士後,頓時知道朱武的做法,是軍功授田的變種。隻要將這種方法推行下去,梁山泊就能越來越強,輕易將民眾發動起來,裹挾數十萬民眾。
“有此實力,至少能割據一方。”
“這樣前程遠大的人,當然要及早投奔。”
“等以後真的起事了,我就難以像現在這樣,直接成為心腹了!”
心中盤算著這些,喬冽卻聽到朱武哈哈一笑,向自己道:
“先生高見!”
“我這一點心思,都被你看出來了?”
“隻是梁山泊一直人員不足,人才也不夠用,想達到先生所說的實力,還需數年積蓄!”
“如今有先生這樣的大才上山,朱某不勝欣喜!”
被朱武如此誇讚,喬冽心裏麵同樣有些得意,又聽朱武說梁山泊人手不足,遂向朱武提議:
“梁山泊現在人手不夠用,是因為主公沒有真正起事,外人不知道梁山政策。”
“若是大家都知道梁山泊軍功授田,投奔梁山的人,一定會蜂擁而來。”
“主公那時候可輕易聚集十萬人,割據周圍州縣!”
向朱武提出自己的意見,喬冽認為梁山泊應盡快大張旗鼓起事、甚至稱王稱帝,把梁山泊的名聲和政策宣揚出去,吸引更多的人來投奔。
但是這個提議,無疑和朱武的打算背道而馳。朱武在聽到喬冽所言後,皺眉思索一番,便又搖了搖頭,說道:
“先生想法雖好,我也同樣有信心用這個方式聚集十萬人。”
“但是在擁有十萬兵力後,又讓誰去帶領呢?隻靠民眾自發,拿什麽抵擋朝廷大軍?”
“先生提議雖好,此時卻不可行!”
否決了這個提議,朱武又詢問道:
“不知喬先生對天下大勢如何看待,對梁山泊的未來,又有什麽見解?”
喬冽為了求道,曾經雲遊南北,聞言當即說道:
“當今天下大勢,就是宋遼對峙。自澶淵之盟以來,宋遼和平百年,如今已經內亂。”
“遼國是女真人作亂,宋國是盜賊叢生、巨寇作亂。如今田虎作亂於河東,王慶作亂於京西。梁山泊應應運而生,同樣在山東起事。”
“如此相互唿應,可以使朝廷顧此失彼。等到滅宋之後,再決出真命天子!”
對田虎、王慶極為看好,喬冽認為朱武若是能夠和田虎、王慶聯合,可以朝廷顧此失彼、來迴調動兵力。未來滅掉大宋後,新的真命天子,就在三人之間。
沒料到喬冽對田虎、王慶的評價如此之高,朱武搖頭的同時,又覺得他能想到這些已是不易。沉思一番之後,向喬冽道:
“先生設想雖好,但是田虎、王慶二人,卻不一定真心配合。”
“先生的三方合力設想,還是太樂觀了!”
將前段時日四大寇定下的盟約告知喬冽,喬冽才知道朱武、田虎、王慶、方臘四人早已定下盟約,卻又各懷鬼胎。王慶、田虎連還沒占據的地盤都想劃下來,又怎會為了他人,承擔朝廷壓力呢?
故而喬冽的想法雖好,卻沒有實現的可能,四大巨寇之間,並無多少互信。
知道這些事情後,喬冽有些赧然,又覺冷汗涔涔。再想到朱武一直不願大張旗鼓起事、惹來朝廷注意,他對朱武的心思,也猜到了一點:
“如此看來,主公是想以田虎、王慶為前驅,消耗大宋實力。”
“若是這樣的話,今後是否能滅掉大宋,那就不一定了!”
“四大寇合力或許有推翻大宋的可能,若不齊心協力,大宋朝廷可各個擊破,從容調遣兵力。”
想到這個可能,喬冽當即提醒道:
“田虎、王慶雖然各懷鬼胎,但是隻要他們二人的勢力存在,朝廷就不會把精力完全放在梁山泊。”
“主公需放下前嫌,不能任由他們被朝廷消滅。”
“必須留下兩人,吸引朝廷注意。”
對此若有所思,朱武默默點頭。先前他隻想讓田虎、王慶、方臘三人吸引朝廷注意,對他們的生死存活並不在意。如今在聽到喬冽此言後,才明白唇亡齒寒,三人隻要存在,就能讓朝廷的精力,不完全放在梁山。
故而,朱武雖然能利用他們吸引朝廷注意,卻不能放任他們被朝廷消滅。以便讓朝廷的兵力分散在這三個地方,不完全放在梁山。
“先生所言極是,請受朱某一拜!”
向喬冽鄭重行禮,朱武對他能看到這一點,感到極為欣喜。相比起知道自己心思、卻不通軍務的王倫,喬冽這個能看出自己心思、又軍政皆通的人才,對自己目前的用處更大些。
所以,朱武在明白喬冽值得信任、又軍政皆通後,向他推心置腹地道:
“梁山泊如今雖然沒有大張旗鼓起事,但是周圍的州縣,其實已經被我們暗中掌控了。”
“之所以沒有直接攻占,除了不想要引起朝廷注意外,軍政人才不足,同樣是個問題。”
“先生隻看到梁山泊施行軍功授田,卻不知道授田後如何管理,同樣需要人才。”
“若無周全準備,即使能占據周圍州縣,除了惹來朝廷兵馬圍剿外,又能怎麽樣呢?”
“故而我一直說梁山泊起事的時機尚未成熟,必須積攢實力,等待機緣到來。”
又想起公田所的事情,向喬冽道:
“何況,如今朝廷要將梁山泊等地劃入公田所,梁山泊周圍的民眾走投無路之下,定會被逼上梁山。”
“時間越長,梁山泊實力就越強。大張旗鼓舉事的時機,未來必然到來。”
聽著朱武推心置腹的一番話,喬冽心悅誠服,認為朱武不愧是山寨之主,比自己考慮周全。
尤其是聽到梁山泊已暗中掌控周圍州縣,他對朱武和梁山泊的未來,感到更有信心。認為自己在拜朱武為主後,不愁將來無法建立功業。
想到朱武多次提到梁山泊人才不足,喬冽在聽到朱武說用招安的旗號吸引人投奔後,有些不讚同地說道:
“真正忠義之人,有多少願意落草為寇呢?”
“招安的旗號雖然能吸引一部分人來投奔,卻同樣將一些人拒之門外。”
“而且梁山泊未來必然要造反,若不早做準備,未來必然生亂。”
“屬下以為主公今後可不必提招安,多說建功立業,激起大夥兒的功業之心!”
對此早有準備,朱武笑著說道:
“梁山泊的頭領許多是被貪官汙吏所害,被逼無奈落草。我雖順著他們的心思說招安,卻同樣在多宣揚除奸臣的思想,在梁山泊實力強大之後,順勢轉為清君側和造反。”
“如今造反的事山寨中許多兄弟都不知,先生既然知道了,可以引導更多的人讚同除奸臣和清君側。以便將來造反時,不會引起分歧。”
向喬冽仔細訴說梁山泊招安思想的分歧,朱武打算讓喬冽在上山後暗中負責這件事,讓更多的人認同除奸臣和清君側,逐步轉向造反。
聽到朱武的期望後,喬冽滿口答應,為自己得到這麽私密的重任,感到欣喜不已——
朱武這麽使用他,代表著已完全接納自己為心腹,以後在梁山泊的地位,自然不用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