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報!賣報!燕山時報!”


    “王倫先生攜五百學子抵達燕京,參加今年文考。”


    “參加文考的學子已經超過兩千人,有意向者及早報考!”


    ……


    郎朗童聲傳來,進入燕京城的聞煥章,首先就聽到有孩童正在賣報。


    聽到那孩童唿喊的文考消息,聞煥章好奇之下,把賣報孩童叫住,道:


    “孩子你且過來,說說文考是什麽?”


    那孩童歡喜過來,迴應聞煥章道:


    “文考就是燕京大學堂的考試,還有一項是武考。”


    “通過文考初考就能進大學堂學習,成為衙門官吏。”


    “通過武考初考就能進講武堂學習,成為軍中軍官。”


    “先生是外地來的嗎?是要參加文考?”


    口中快速說著,這孩童似乎見多了類似聞煥章的人,又向聞煥章道:


    “三月初一報名就截止了,三月初三開考。”


    “先生想報名需要盡快,拿到準考證件。”


    “我這有教育處發布的考生必讀,先生要不要看看?”


    說著,這孩童打開盛放報紙的書包,拿出一份寫著“考生必讀”四個大字的冊子,向聞煥章道:


    “隻要一百個銅錢,就能買這本書。”


    “還有這份報紙,隻要二十文錢。”


    “如果你有準考證件,或者戶籍路引,還可以給你打八折,隻要十六文錢!”


    連連說了這些,這孩童盯著聞煥章,似乎隻要他說不買,立刻就要離去。


    心中有些好笑,又知道這孩童的意圖,聞煥章取出一塊碎銀,向這孩童說道:


    “這是一錢銀子,大概值兩百文。”


    “你和我仔細說說,什麽是燕山時報?”


    這孩童見到銀子,頓時喜形於色,一邊將聞煥章的銀子收下,一邊又向他提醒道:


    “先生身上有銀子,可以去兌換銀元、銀角。你這樣使用碎銀,實在太不方便了!”


    “我這裏還有一份燕京地圖,標注有衙門、學堂、錢莊、驛站、客棧、茶樓、酒店、商行,先生初來乍到,正好需要這個。”


    將燕山時報和考生必讀、燕京地圖遞給聞煥章,這孩童還向他道:


    “這三樣加起來一百四十文,我再給你前麵三期報紙,正好湊成兩百文。”


    又拿出三份報紙,一同遞給聞煥章。


    心中覺得有趣,聞煥章不急於看報,向這孩童問道:


    “你先別急著走,和我說說燕山時報是什麽?”


    “為什麽你這樣的孩童,小小年紀就在街上賣報?”


    那孩童聽聞此言,頓時撇著嘴道:


    “我為什麽不能賣報?”


    “沒有我們沿街叫賣,你們知道去哪買報紙嗎?”


    “老師都說我們賣得更好,比大人賣得更快呢!”


    自豪地說著這件事,這個孩童明顯為自己勝過大人而自豪。


    聞煥章聽得一陣好笑,卻從這個孩童話中,知道他是學生。再想到這樣的孩童都能在燕京城放心賣報,聞煥章更是明白,燕京在梁山泊治下,已經穩定下來:


    “這麽快的時間就穩定燕京,難怪朱武敢割據自立,在這裏封官拜將了。”


    “他在燕京的根基,遠比我想象得要深!”


    管中窺豹,聞煥章從孩童沿街賣報,就看出了這麽多的事情。那個孩童見他陷入沉思之中,卻有些不耐煩地說道:


    “你還要問什麽?”


    “沒有我就去賣報了!”


    說得聞煥章迴過神來,有些歉意地取出一塊銀子,向著孩童問道:


    “你就說說賣報的事情,還有這燕山時報是什麽?”


    沒有收這塊銀子,賣報孩童說道:


    “先生給的錢已經夠了,再多的我不能收。”


    “我們賣報的事情,自從燕京城有報紙就開始了。”


    “先生想知道燕京時報是什麽,把它們發行的報紙,都買一份就是!”


    說著,這孩童又取出四份裝訂在一起的報紙,向聞煥章道:


    “燕山時報是今年正月十五發行第一期,到現在已經八期了。”


    “這是正月份的合集,刊登著燕山時報創建經過。”


    “先生多看看報紙,燕山時報的事情,就會都清楚了!”


    看著又開始向自己賣報的報童,聞煥章笑著搖了搖頭,把這四份報紙拿下,又把手中銀子遞給眼前孩童,道:


    “不用給我找錢,你就給我說說,燕京城易主之後,你在這兒生活得怎麽樣?”


    賣報孩童聽到,頓時眉飛色舞,道:


    “朱將軍的大軍來了之後,我們的日子要好多了。”


    “而且朱將軍是替天行道的好漢,他來燕京之後,沒有人敢隨意欺壓窮人。”


    “現在我爹在工程處做工,掙得比以前多幾倍。還把我送進學堂,將來考取官吏!”


    說著朱武到來後的改變,這個生活發生了很大變化的孩童,明顯極為歡喜。即使是個孩子,他也感覺到燕京城被朱武收複後,自己命運的改變。


    聽到賣報孩童的傾訴,聞煥章已經知道,朱武在燕京城已得窮人之心。這些以前在遼國治下受權貴欺壓的窮人,已經在用實際行動,支持梁山泊了。


    詢問燕京城易主以來其它改變,賣報孩童卻實在說不清楚。隻是讓他觀看報紙,了解燕京情況。


    知道問不出什麽,聞煥章告別賣報孩童,打算找個地方,好好看看報紙。


    正巧,不遠處有個茶樓,聞煥章邁步走入,打算在裏麵歇歇腳,聽聽裏麵消息。


    進入茶樓之中,聞煥章發現正有人拿著報紙,在茶樓裏解讀。一些有報紙的,也在聽他評論:


    “這個王倫王先生,人稱白衣秀士,不但是梁山泊立寨時的元老,還是朱將軍第一信任之人。”


    “朱將軍在梁山泊替天行道時,隻要外出征戰,都會留王先生看家。”


    “現在朱將軍把他調到燕京,顯然是要以燕京為家,以後紮根這裏!”


    從王倫攜帶五百學子前來,引申到朱武要紮根燕京。茶樓裏的人絲毫不覺得他在胡說,反而大聲叫好。


    自從朱武占據燕京以來,燕京城雖然經過一陣混亂,卻在平定下來後,很快恢複繁榮。


    尤其是遼國權貴被清洗、弊政也被革除後,燕京城中百姓,都感覺到日子好過許多。許多受益之人,都在擁護朱武。


    再加上朱武從山東運來許多物資,平抑燕京物價。朱武在燕京得到更多的人擁護,許多人都期盼他紮根燕京,真正成為自己人。


    王倫來京的消息,便被人這樣解讀。而且還被人稱讚,期待此事成真。


    恰巧看到這一幕,聞煥章已知道燕京城人心向背。雖然如今的燕京城名義上歸大宋所有,大宋朝廷在這裏卻沒有絲毫影響力。這裏的百姓早已是隻知朱武,不知大宋朝廷。


    心中想著這些,聞煥章又聽到讀報人對這條新聞的解讀,勸說有意考試的人,趕緊前去報名:


    “這次考試名義上是為大學堂和講武堂招生,所以有些學子,對此不夠重視。”


    “但是以我來看,這次考試就是沒有科舉名義的科舉,許多燕京官吏,都會由此誕生。”


    “而且這次考試雖然不會授予進士,但是通過殿試的,卻都做朱將軍的學生。相比宋國的天子門生,可謂性質相同。”


    “所以王倫在山東聽說後,都要帶五百學子進京爭奪這個名額。沒參加報考的人員,一定要盡快參與!”


    喋喋不休地說著這些話,讀報人又提醒報考的人已經超過兩千。參與競爭的學子,一定會越來越多。


    然後這人又以此為引,說了幾個風頭正勁的考生,猜測哪些人會一步登天,成為朱武學生。


    聞煥章聽著無趣,自己取出報紙,從第一期開始,觀看這份報紙。


    燕山時報的發行時間並不長,印刷量和發行量實在稱不上大。而且,因為活字印刷的不成熟,朱武在印刷上采用了自己在梁山泊摸索出來的油印技術。這種簡便的技術在梁山泊印刷教材時也曾經得到驗證,在燕山時報的印刷量不大的情況下,朱武用這個技術,印刷這份報紙。


    沒有關心報紙是用什麽技術印刷,聞煥章看著這份報紙,把它和東京的小報相比:


    “和東京的小報差不多,字跡都有些不清晰,但還能夠識別。”


    “而且二十文錢,已經很便宜了,裏麵的內容也比胡編亂造的小報強很多,更加真實可信!”


    “有這樣的報紙在,燕京城不會像東京一樣,有各種小報存在。”


    對這份報紙讚歎不已,聞煥章想到東京城中胡編亂造、被朝廷屢禁不止的小報,覺得這份報紙在各方麵,都要勝過它們。


    再看著上麵大多用左右橫排、簡體書寫的字跡,聞煥章更感到朱武用這份報紙,在推行一個大計:


    “左右橫排、簡體書寫,以前就實行於梁山泊。”


    “如今朱武把它用於報紙,看來是想在燕京,推行這種寫法了!”


    “這樣燕京和大宋的區別就會越來越大,成為兩個地方!”


    心中這麽想著,聞煥章再看著日期上和宣和五年並列的道曆三千八百二十年,心中更是大驚。不知朱武在梁山泊早已采用道曆的他,在看到道曆紀元之後,立刻認為朱武是鐵了心脫離大宋,不奉大宋正朔。


    “紀年都改變了,下一步就是改元了。”


    “好在朱武還沒有走到這一步,還有可能勸阻!”


    心中安慰自己,朱武還沒有自立年號,仍舊把宣和五年,放在道曆前麵。


    繼續往下看去,聞煥章在第一期頭版頭條上,看到了朱武親自為燕山時報撰寫的發刊詞,以及對這份報紙的展望。


    從這裏,聞煥章知道燕山時報以燕山府路的時政新聞為主,並且有文化等版塊,接受他人投稿。


    雖然沒有為燕山時報寫稿件的想法,聞煥章卻仍舊認為這樣能吸引不少人。隨著燕山時報的影響越來越大,一定會有許多人來投稿。


    繼續觀看,聞煥章在時政上看到了許多消息,還看到燕京大學堂和講武堂招生的通知,以及考試時間。對他來說有些神秘的文考、武考,終於浮出水麵:


    “原來真如那個讀報人所說,這就是燕京的科舉。”


    “除了沒有科舉的名義外,這兩個考試,和科舉、武舉無異。”


    “朱武的不臣之心,已經昭然若揭。”


    從朱武選拔人才的舉動,聞煥章看出了他的雄心。招攬這麽多人才的朱武,誌向絕不僅僅在燕京一地。


    而且,從初試的安排來看,聞煥章更是看出,朱武在利用這種辦法,增加統治根基:


    “初試極為簡單,而且通過之後,就能進大學堂學習,畢業後成為官吏。朱武是在用這種辦法,拉攏燕京人心。”


    “現在已經有兩千人報考文試,武試報考人數也可能不少於這個數。”


    “這些人的背後是一個個家族,他們當上官吏,他們背後的家族,多半也會投靠。”


    “朱武在燕京周圍,就會擁有根基!”


    看出了朱武的用心,聞煥章對他在燕京舉辦文武考試,感到極為讚許。


    經過這次考試,朱武不但能收獲許多人才,還會把自己的觸角,延伸到燕京各地。這個被人稱為神機將軍的朱武,果然名不虛傳!


    繼續往後觀看,聞煥章又在報紙上看到了這次考試的細則、以及主考官員。同時還看到了許多新聞,以及各項政策:


    “法師公孫勝提醒,今年將有旱災。工程處頒布政策,鼓勵興修水利。”


    “衛軍都督府頒布,鼓勵無地少地農民,皆可到衛所成為軍戶,隻要幹滿二十年,至少為每戶分配二十畝土地。”


    “武試主考官盧俊義宣布,歡迎在泰嶽爭鋒上取得成績的武者,前來參加武試……”


    林林總總,各種消息,讓聞煥章看到了一個朝氣蓬勃、正在興旺發展的大勢力,讓他明白了朱武的割據自立舉動,絕不是一時興起:


    “神機將軍朱武,真是謀定後動啊!”


    “我該如何說服他,讓他歸順朝廷?”


    不斷翻閱報紙,聞煥章期待從這裏麵,找到破局之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水滸開始修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明德道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明德道人並收藏從水滸開始修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