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丞相宣布了辯論的題目:國君與百姓孰輕孰重?


    這題目一出,選手們均是一愣,這題目在君權至上的時代,可以說是對君主的不敬,如此大膽的題目,究竟是為何而出?又是何人所出?一時議論紛紛。


    我暗歎,又是這種互補的題目。要知道對於一個古代國家來講,君主與百姓是呈辯證關係的。民是國之根本,君是國之核心。即使是在現代,一個好的領導人仍對國家的發展起著重大的良性作用……所以,我上學的時候就覺得辯論挺無聊的,硬是要把好好的整體,分割開來,讓正反兩方論個你死我活!


    而經過抽簽,得知了對方為“正方”,及以君為重為論點後,我們這組就有了些私語傳出來,我們的論點是民為重,這在古代可不是隨便拿來講的話題。而且古人忠君的思想根深蒂固,又有著極深的封建迷信,相信天命論,即受命於天的國君可以扭轉乾坤。要讓他們否定君為重,本身就存在困難。因此作為“反方”的我們這組,一開始,便在氣勢上輸了一截。我甚至還聽到有人抱怨手氣不好,怎麽抽了這個論題呢?


    評委們給了兩組一盞茶的準備時間。於是嗡嗡聲立時響起,一時群情洶湧,觀點縱橫,大家概述性地討論了己方的主要觀點。


    一聲鍾鳴,辯論開始。兩組選手立刻止聲端坐,嚴陣以待。


    對方1辯率先起立。請容許我用號碼來代替,因為人數較多,又都不是熟人,所以我隻能按從左到右的順序排號了……


    1辯侃侃而談道,“君主與百姓相比,自然是君主為重。君主乃萬民之首,一國之主。需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國家的土地與臣民俱屬於君主,百姓都是屬於君主的,自然是君主為重。”講完,他滿意地坐下,自信滿滿。


    待對方1辯坐下,我方1辯向評委席示意了一下,才緩緩站起。嗯,這古代的辯論還是很有秩序的,不錯。


    “國家的土地,財富,乃至臣民,的確盡屬君主,”他說到這,對方已有人作洋洋狀,1辯繼續道,“可這土地是由誰開墾耕耘,財富是由誰創造集斂,軍隊是由誰組成,官員又是從哪誕生,這一切一切,無不來源於百姓。”


    到此,選手們的情緒不由得一漲,都來了一展辯才的勁頭。一時你來我往,舌戰激烈。我無意中瞧見,評委席後的高大屏風後,似有人影晃動,還不止一人。原來那屏風是遮擋後麵的人用的,隻不知那屏風後麵坐的又是什麽人?


    對方2辯,“君令則民行,所謂上行下效,正是此理。”


    我方3辯,“民富則國強,民定則君安,民亂則君危!”


    蕭逸打量了他一眼,點點頭。心想這人倒是有些見地和膽量。


    “此話似是說反了,上好禮,民莫敢不敬;上好義,民莫敢不服;上好信,民莫敢不用情。君主的言行,決定著社稷與百姓,其則重也。”對方7辯道。


    一時竟無人應對。評委向我方看來,看他們的表情,似是也正聽在興頭上,不想這麽早便結束。


    “孰正孰反,尚有待而論。君主行,天下效。這天下社稷又從何處來?天下為百姓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社稷為民而生,君主為社稷而立。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得乎天子為諸侯,得乎諸侯為大夫。可見民為根本。”


    此話說完,卻見眾人愣愣不語,朝這裏盯來。我盡量輕緩地坐下,減少動作幅度。對上玄坤幽深的目光,他聽我的怪論聽得多了,此時卻不知他在想什麽?


    在一片詭異的靜謐中,我聽到一聲杯盞相碰的聲音,聲音不大,我卻聽得清楚。畢竟這七年的功夫可不是白練的。探究過去,這聲音竟是來自屏風後麵。


    放下手中杯盞,俊逸的男人輕笑了下,剛剛聽得精彩,竟不由自主地扣了杯盞。這女子究竟是何人?有此見地,竟更勝須眉。他迴憶起之前看到的參賽選手名冊。腦中篩選了一遍,微笑更勝。


    雲夕,那個詩才第一的雲夕麽?


    男子放下了手中杯盞,手自然地撫上下頜,動作說不出的儒雅倜儻,眼中精芒卻顯示了這俊逸儒雅的男子亦武功不弱。他仍在思考著,這雲夕的風姿談吐,竟有些熟悉。自己應該從未見過她的,轉瞬又想到了雲夕來自夜羽……


    難道……是他!


    論試大廳內,已從剛才的靜謐無聲轉為群策群議。評委們也似在討論什麽。對方的選手們正在交頭接耳地商議著……


    我方則是一派歡欣鼓舞。被這氛圍感染,我也微微含笑。慢慢地迴轉頭,再次看了看屏風的方向,卻不知,此時,隔著這道屏風,有雙眼睛也正審視著我。那雙眼的主人仍保持著手扶下頜的動作,唇邊的笑意卻是越來越深……最後,也不知是想到了什麽?他不由得輕笑出聲。引得周圍的幾位大人物紛紛側目。立於他身側的侍女無比迷戀地看著主子的笑顏,仿佛要把這一刻印在腦海中。主子近來好像笑的越發多了,可這笑容又都為了誰呢……


    “嗬嗬,還真是有趣!雲夕!賈明!”


    聽到主子口中輕唿出的兩個名字,侍女的身子微不可察地一顫,轉瞬又恢複了躬身靜立的狀態,目光深沉如水……


    對這些全然不知的我,悠閑地看著坐於左麵陣營中的師兄——玄坤。看著他幽深的眼眸,看著他微蹙的眉頭,我知道,他正在思考問題。他,一向是如此的,認真地思考什麽事情時,總是喜歡皺著眉頭,讓人恨不得衝過去把他的眉心撫平……


    看著他緩緩站起,如斯的挺拔高貴,人未開口,在場的所有目光卻情不自禁地被他吸引過來。評委們仔細地審視著眼前這個卓然而立的青年,突然感覺有點怪怪的……這究竟是一種什麽感覺呢……


    張景泰卻暗自駭然。身居右相的他,縱橫官場多年,閱人無數。而眼前的年輕人卻讓他有一種壓迫感。這種壓迫感,他平生沒有幾人能帶給他此種氣勢。他深深地盯著那一襲白衣的年輕人。這青年,這青年身上,竟有著可以囊括天下的帝王之氣!


    細細思忖,七國中有哪位王子有此人的相貌與特征,想來想去,卻是毫無所得。正眉頭深鎖,已聽到一把低沉清朗的聲音在偌大的廳堂內響起。


    音不高而質清,話不重而自威。


    “方才小姐所說的‘天下為百姓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的確發前人所未發,堪稱至理名言。然朝代更替,天理循環。百姓一直都蘊藏著巨大的力量。天下百姓都是一樣的,為何世上的國家卻貧富不同,建樹不一,強弱不均?”


    這一連串的反問問出來,已引得選手們驚訝,評委們沉思……屏風後的幾人在各國也盡是舉足輕重的人物。此刻也是聚精會神。剛剛發笑的俊逸男子,本是一手支頭的半倚著身子,從玄坤開口後,便逐漸坐直了身軀,目光透過屏風關注著那個玉樹臨風的青年。此刻聽得他的反問,目光中便又多出了一分讚許。


    我看著這相處七年之久的師兄,也很好奇他接下來會說出什麽樣的偉論來。


    玄坤接著道,“世上的國家之所以貧富不同,建樹不一,強弱不均!固然是生存環境與風俗習慣有所不同,但主因卻在於治理這些國家的君主不同!”


    “民數眾而質雜,使優吏轄之。然官吏之選用在於君主。君明則臣賢,臣賢則治安。治安則萬民所樂之。繼而萬民歸心,國富民強。此國家所以昌盛也。反之,君不明,賢臣遠離,又或被其棄之不用,所用官吏或奸惑貪,或庸或暴,百姓離心,民亂而國必散,此國家所以頹弱也!故而,國之昌盛,民之安樂,君之則也。社稷興衰,為君之責重耳。”


    一番言論擲地有聲,言簡意深。論點明確,論證精彩!此論一出,大家都覺耳目一新,頗有酣暢淋漓之感。一時更是群情激昂。聽在這些青年才俊耳中,此論精彩之極,發人深省。在那些位高權重的評委和旁聽的“vip”耳中,此話的分量就不是發人深省這個程度了……


    對於他們,這番言論,就好像當頭棒喝,警鍾長鳴!


    現今七國並立,看似能保持平衡,實則危機四伏。各國有各自的打算。在此諸國爭霸之際,國勢稍弱,便不知引來多少強國覬覦。而強國者,又何嚐好做。就因為國強,必招來各小國猜忌,成為眾矢之的。


    張景泰與杜正多望一眼,皆是深感其理。二人為龍羽兩國重臣,兩國往來本就甚密,二人又頗有私交,交換意見時也頗為默契。心下都在思慮,這個玄坤年紀輕輕便有如此高論,本是驚世之才。偏偏又渾身透著一股貴氣。張景泰暗歎,若是我龍國有此等才華氣魄的皇子,大業不遠矣!


    至此,這辯論便以玄坤的精彩論述結束。評委們討論了好一會兒,最終的表情卻是有些怪異。我們隻見張景泰起身走下評委席,選手們都緊張地以為他要宣布比賽結果了。誰知他卻一轉身朝席後的屏風走去。帶他的人影隱入屏風後,好多人還是微張著嘴愣愣的樣子。


    也不知屏風後的人們討論了些什麽?片刻之後,張景泰又轉了出來,迴到自己的座位上後,肅然道,


    “此次辯論,雙方表現都是十分出色。其中也各有新論,妙論。吾等甚慰。竟斟酌後決定,正反雙反判為平論,不分高下!”


    眾人皆訝然。辯論雙方平論,這類情況可是少之又少啊。不過也好,雙方選手心裏也都挺高興的,畢竟誰又願意輸呢?而且,眾人的目光又好像商量好了一樣齊齊投向了那來自夜羽的一男一女。心道,論試的魁首,定是出在此二人之中了。夜羽這批的新人,果然是不同凡響。看來,這論試又是夜羽的全勝了!


    屏風之後,俊逸的男子再度拿起了茶盞飲了一口,輕輕放下後,灑然一笑,夜羽,你真的沒有讓人失望,小坤,你更是讓我驚訝啊!想著想著,臉上露出了發自內心的欣慰笑容。


    辯論之後,晉級決賽的人選已出,皆是從辯論雙方選出的辯論精彩之人。除了玄坤和我,正方的7辯,和我方的3辯。


    短暫的中場休息後,賽事就到了最關鍵的時刻。與詩賽時不同,沒有晉級到決賽的選手們,仍可留在賽場裏觀看決賽。隻是,他們做到了稍遠一些的觀眾席上,選手席上,隻做了我們四人。


    現在是四名選手對六名評委,還不算屏風後麵那很可能是決定比賽勝負的人們。


    決賽題目終於出來了。一點兒新意也沒有——治國之道。遠不如辯論題目來得重量級!


    看著3辯與7辯的愉悅神情,肯定是早有準備,為壓中題而慶幸。


    這兩個人便先後道來,個個是準備充足,引經據典。語氣,神采,口才俱佳。說實話,我還真沒怎麽細聽,這論和詩不一樣,一大堆的“之乎者也”咱也就不說了,光說這長度,短小精幹的也得頂上十幾首詩的長度了。更別說這兩位“論據充足”的仁兄了!


    就在我的大腦昏沉沉的時候,聽到哪位評委點到了玄坤的名字。我立刻來了精神,豎起耳朵,準備聽玄坤師兄對於治國又有什麽高論?


    在眾人期待的目光中,玄坤的治國之論徐徐道來,


    “縱觀社稷之綱廓,三者耳。其一,君王,乃國之核心。其責執掌天下,其能關乎興衰……”


    評委們聽得連連點頭。又聽他道,


    “其二,百姓,乃國之根本也。無民何以有君?何來有國?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可見民之重耳。”


    “其三,綱法,乃國之經絡也。無規矩不成方圓,國,亦需綱法來運行。其則亦維係著君與臣,臣與民,乃至君與民之間的關係。”


    玄坤上來便將國家的“三大要素”道來,一並將這三者的關係闡述出來,清晰無比。隨著時間的推移,其論愈加深入剖析,其間固然有先賢之見,卻更多的是其自身對於治國之道的理解……


    “治國必要識君責、明綱法、善用人,利民心。”


    “識君責,是必須知道為君的責任,勵精圖治,誡驕奢淫逸,忌是非不明,知何以為,何以不為。凡綱法治令,應以身作則,為國之榜樣。”


    這到有些“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意思。


    “明綱法,更是勢在必行。偌大的國家,繁複的官位職能,眾多的百姓,綱法不明,其秩序必亂!而綱法明確,職能清晰,不但能治國有序,上令下行,還能使各部各職做好本分,不逾越,不幹擾他部治理。”


    我一聽,大樂。這怎麽有點像職權分立的前身啊。師兄,你也太有才了吧!


    “善用人,說來容易,卻是古往今來的一大難事。縱觀曆史,有多少能人賢士隱居山野,老死無為。又有多少忠良義士平白遭冤,不得重用。又有多少奸佞小人權傾朝野,代君行令……”


    “親賢臣,以明耳目,遠小人,以正君心。”


    “善用人必先能識人。耿直者,可掌史鑒。善辯者,可為使臣。睿智穩重者可重用,為一方長吏。兼之胸襟寬廣,明辨是非者可為相。有勇有謀者可為將帥,有勇無謀者,可為副將勇士……”


    “有能卻略微奸猾者,需慎用之,時時監管。若害大於或等於益,棄用之!”


    玄坤滔滔不絕地講了諸多用人之道。甚是發人深省。尤其他接下來那句,更是讓我產生了無比的親切感。


    “用人之道,更在於,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利民心。‘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然也。利者,非惟財耳,人之所欲,皆為其利也;”


    “民心者,乃民之利也,利民者得民心,害民者失民心,故曰:‘利民者天下利之,害民者天下害之……’”


    聽著聽著,剛開始還會出現的驚歎抽泣與唏噓聲早已絕跡,到後來,大家都屏息靜氣地傾聽……再到後來,玄坤不知什麽時候言論已完,人已坐下,偌大的會場裏仍是擲針可聞。一分,兩分……還是一片安靜……


    正當我考慮要不要咳嗽一聲已解除這詭異的氣氛時。


    “哈哈……哈哈哈!”


    一陣大笑聲從評委席後的屏風處傳來,打破了這沉沉靜寂。


    大夥兒如夢方醒,有人被嚇了一跳,有人返過味兒來,開始驚歎方才的精彩論證,而更多的人仿佛被這笑聲感染,也都隨之笑了起來。有的會心微笑,有的爽朗大笑,有的佩服中帶著淡淡苦笑……這苦笑者麽……


    看著7辯與3辯此刻的表情,我想苦笑對於他們來說還是好現象呢。任誰在見了自己對手無比精彩的發揮後,發現自己辛苦準備的成果注定要泡湯,誰心情好得了啊!


    於是,這兩位仁兄,開始了悲慘的“配角”工作,其實他們真的挺有才,我想我要不是學過那麽多曆史與現代開闊的理念,又經過兩世為人,我定是不如他們的。


    可問題是,在聽過玄坤那精彩絕倫,見解獨到,大開大合,頗有先見之明又於國十分有利的論述後,7辯與3辯的論證聽著就有那麽點……味同嚼蠟的感覺了……這麽說有些不地道,但事實卻是如此。看評委們和後排觀眾們的表情就知道了。


    論到後來,若說7辯還很盡忠職守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的話,第三個論證的3辯就已經可以說是無精打采,敷衍了事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快穿之狂撩男神365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風知浮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風知浮遊並收藏快穿之狂撩男神365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