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丹青被問得啞口無言,非但不知道自己為什麽要和王白石進行這種沒有意義的比賽,差點連自己最開始的問題也忘記了。
羅丹青沉默一陣,迴想著之前的事情。
漸漸找到了思路。
首先她感覺先要迴答自己一個問題——這場遊戲是怎麽開始的?
這場遊戲源自於“奶酪”這個話題……
對對對,就是奶酪……
而奶酪源自於自己描述自己和妹妹的關係……
自己當時想把自己和妹妹羅丹心的關係描述成外表看起來甜膩,但是實際卻是千瘡百孔的奶酪……
可是為什麽要描述自己和妹妹的關係呢?
想一想……
哦,對了!
自己是想和王白石介紹自己小時候的一個同學,叫做小剛,小剛原本是自己最好的朋友,但是後來竟然和自己的妹妹打得火熱,這讓自己很不爽。
可是為什麽要和他講小剛呢?
小鋼蛋!
自己為了知道賴小正在他和穆雨的關係中扮演的角色,所以用自己的秘密來交換……
王白石見羅丹青沉默思考,隨後將頭揚起,像是想起了什麽,便問道:
“你想要從哪個話題開始?是奶酪的含義?還是‘小鋼蛋’的故事?還是我直接告訴你賴小正在我和穆雨之間扮演的角色?”
“直接告訴我吧。”羅丹青笑道。
“想得美,快說,從奶酪開始,你當時提奶酪是為了什麽?”王白石打斷道,雖然他對於奶酪並沒有什麽興趣,但是這無聊的旅途中總是要找點事情來做。
其中,和羅丹青閑聊無疑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這件事情從現實世界來開造不成任何影響,不會左右其他人什麽,本質就是自己和自己聊天說話。
這可以想說什麽就說什麽,不用在乎外人的眼光,當然,既然進入了自己腦中世界,那也沒什麽外人了……
“我當時提奶酪,不是為了解釋我和羅丹心的關係嘛……”羅丹青剛要將其解釋清楚,忽然轉念一想,調皮眨了眨眼道:
“給你個機會,你來猜猜,奶酪和我和羅丹心的關係有什麽關係?”
“奶酪和你和羅丹心的關係有什麽關係……這句話好繞口啊……”
“總之你能過理解我的意思就行,你猜猜吧。”
“好,我猜猜。”王白石開動腦筋,開始思考“奶酪和羅丹青和羅丹心的關係有什麽關係”這個問題。
半晌後,王白石開口道:“我想到了幾種猜測。”
“幾種?”
“我數一下……一種,兩種,三種,四種,五種……一共有十二種,對於這個問題,我有十二種猜測。”
“好好好,你來說說,是哪十二種?”
“好,我先說第一種。”
“再說之前我先問你一個問題。”
“什麽問題?”
“一提到奶酪你會想到什麽?”
“一提到奶酪我會想到什麽……我會想到窟窿眼兒!”羅丹青其實根本不想聽那十二種猜測是什麽,她想要知道的是賴小正所扮演的角色,因此她盡量地旁敲側近,讓王白石說出正確的答案,好進行下一話題。
“哎呀呀呀,你太沒有童年了,提到奶酪你怎麽能想到窟窿眼兒呢?”
羅丹青在王白石的吐槽中聽到了“童年”兩個字,“奶酪”和“童年”…這讓羅丹青有了猜測——
“你說的難道是……”
“貓和老鼠!”羅丹青和王白石二人在腦中世界中異口同聲地答道。
“你的第一個猜測和貓和老鼠有關嗎?”
“當然,和貓和老鼠有關。”王白石答道:
“在貓和老鼠中,貓是主動的一方,是強勢的一方,是體力占優勢的一方,同時也是占據正義的一方。”
“當然,這種‘正義’是在人類的角度所認為的‘正義’。”
“我們人類認為糧食是我們自己耕種的,奶酪是我們自己用牛奶發酵的,房子是我們自己用磚砌起來的。”
“而老鼠卻在偷我們的糧食,偷我們的奶酪,用我們房子的牆壁打洞,做成自己的家。”
“對呀,難道不是這樣嗎?”羅丹青反問道。
“從人類的角度來看是這樣,可是如果從老鼠的角度來看人類呢?”王白石對羅丹青的疑問給出肯定,同時又問出一個問題。
“從老鼠的角度來看人類,人類就像是一個個的巨人,他們有豐富的食物,堅固的住房,這是可以利用的地方;就像人類利用地球一樣。”
“所以,老鼠之於人類,就像人類之於地球,都是某種程度的寄生和利用。”
“那老鼠之於地球呢?”羅丹青問道。
王白石想了想,老鼠之於地球……
老鼠和人類的關係就像人類和地球的關係,這是種利用資源的關係,這種關係就像是地球之於太陽……畢竟地球上的能量除了少部分的地熱,都是來自於太陽的熱核反應……
“老鼠之於地球,就像是人類之於太陽。”王白石給出了自己認為正確的答案。
“老鼠和地球的寄生關係中間隔著人類,而人類和太陽的寄生關係中間隔著地球;而且老鼠也不隻靠人類生活,也有野生的老鼠,直接從地球,從大自然獲取能量,人類也是一樣,人類現在也自己製造出了太陽能電池板,也能從太陽直接獲取能量……”
“那老鼠之於太陽呢?”羅丹青並沒有給王白石太多的解釋時間,直接進入了下一話題。
“老鼠之於太陽……”王白石默默地念著——
這個問題其實就是在問,存在某個事物甲,這個事物甲與太陽的關係,就像是太陽和地球的關係,就像是地球和人類的關係,就像是人類和老鼠的關係。
也就是問,太陽寄生於誰,太陽的能量來自於哪裏?
作為物理專業的學生,王白石對於這點常識還是知道的,太陽“燃燒”的能量來自於氫原子的核聚變,遵循愛因斯坦質能守恆方程,便答道:
“太陽的能量來自於核聚變,遵循愛因斯坦質能守恆方程,也就是說,太陽之於愛因斯坦,就像是地球之於太陽,就像是人類之於地球,就像是老鼠之於人類。”
“所以,你剛剛說的問題,老鼠之於太陽,就像是人類之於愛因斯坦,中間隔著兩層的寄生關係。”王白石道,他之所以兩次的答案都是用人類作為“錨”,作為定位點來進行比喻,是因為他和羅丹青本身就是人類,能夠直觀地感覺。
畢竟,他們並不能直觀的感覺地球對於其他東西,太陽對於其他東西是什麽樣的感受。
太陽之於老鼠……就像是愛因斯坦之於人類……羅丹青默默思考,隨後得出了一個結論——
“按你這麽說的話,太陽就是老鼠?”
“愛因斯坦是人類,充其量是聰明一些的人類,那太陽就是聰明一些的老鼠?”
王白石被懟得無話可說,就算他將羅丹青所說的“聰明一些”修改成自己認為更加準確的“聰明很多”,那也無法反駁她的話,那樣太陽就是聰明很多的老鼠了……
“不對,不對不對不對……”王白石搖頭,反駁道:
“我所說的愛因斯坦並不是人類,而是一種邏輯,是一種思想,這種思想源自於他的大腦,經過總結歸納,呈現給全人類,本質來說,我所說的是一種物理規律,而非一個具體的人。”
“所以說,老鼠之於太陽,就像是人類之於物理規律。”
“因為隔著兩層寄生的關係,老鼠有沒有辦法直接利用太陽能,所以老鼠應該是不能理解太陽發光發熱的作用原理的,最多隻是知道太陽東升西落,中午熱,清晨和傍晚涼而已。”
“這就像是我們相對於物理規律一樣,我們隻能管中窺豹,粗略的,大概的,隻知其然不知道其所以然地了解這些規律。”
羅丹青思維又開始發散,問道:
“那這樣的話,老鼠之於物理規律就像是什麽呢?”
這次王白石沒有思考,因為他知道這個問題並不是自己能夠迴答的,便道:“那件事物或者比物理規律還要抽象,也許是創造物理規律的神靈啥的,也許物理規律是寄生於他們其中的,也許……”
王白石說著說著,感覺有了些思路,便道:
“對於這個事物,我有一些猜測,可以填入這個問題中。”
“什麽猜測?”
“我總共有三個猜想。”
“第一,這件事物可能是數學。也就是說,老鼠之於物理規律,就像是人類之於數學規律。”
“數學與物理不同,其實其中的兩個字意思相近,也就是‘理’和‘學’,都是道理,學問的意思,關鍵的不同點在於‘數’和‘物’。”
“物是物體的意思,是存在於現實世界中的;而數是數字的意思,是一種理想的事物,現實中並不存在理想的數。”
“等等。”羅丹青並沒有讓王白石繼續解釋下去,而是抓住了剛剛一句讓她產生很大疑惑的話,問道:
“現實中並不存在理想的數?怎麽可能?我們在很小的時候就在數數好吧?”
“是嗎?那你小時候是怎麽數的?”王白石已經知道了羅丹青的疑惑是什麽,但還是通過問題的方式,讓她自己說出來。
“數的東西多了,比如把蘋果擺到桌子上,數數一共有多少個蘋果,比如數數課本上畫了多少個人,這不都是數數嗎?怎麽能說現實世界並不存在理想的數呢?”
王白石笑著解釋道:“這些並不是理想的數,隻是在我們的大腦中把他們轉化成了抽象的,理想的數字了。”
“現實中真正發生的,是有幾團聚合在一起的纖維和碳水化合物,也許還有一些散發香味的戊酸戊酯和其他的什麽東西,他們並不是理想的數,那些所謂的數,是我們大腦近似的結果。”
“無論是蘋果的‘個’數,拖鞋的‘隻’數,樹木的‘棵’數,都不是理想的數,科學中確實有更加接近理想的數的單位,也就是物理化學中的‘摩爾’。”
“不過那也隻是‘更加接近’而已,因為即使是分子原子電子誇克,依舊能繼續再分解,再進行解構,將其更加抽象化,但無論如何,這都是現實中存在的事物,不能變成完全理想中的數。”
羅丹青沉默思考了一陣,王白石繼續說自己之前的理論:
“也就是說,‘物’是直觀的,是存在於現實世界中的,是要通過實驗,通過觀察現實中發生的事情,總結規律,才能將其命名為物理;而‘數’不同,數隻需要我們的大腦,最多需要紙和筆。”
“當然這現實中紙筆寫出的算式也隻是幫助我們大腦進行抽象的思考,而非真正數。”
“所以你認為‘數’是高於物理規律的?”羅丹青問道。
“嗯。”王白石點點頭,“不過這隻是第一個猜想。”
“第二個呢?你認為是什麽?”
“第二個猜想,我認為是某種意識體。”王白石答道。
“這種意識體可以認為是神靈,是上帝,或者其他什麽能夠定義世界規則的意識體。”
“和‘數’不同,這種超脫於物理規律之上的某種意識體,並不是死板的,不變的,而是有自我能動性的。”
“他,或者他們會按照自己的意願,或者是隨機的靈感,或者是突發奇想,定下這個世界的遊戲規則,比如空間維度,比如時間流速,比如光速,比如普朗克常量這些物理數值,並為這些數值賦予相應的位格,相應的合理性。”
“而轉念可能又想要改變這些規律,就像是編程的程序員,對程序可以自主的修改與調試。”
“當然,我所說的轉念對於神靈來說可能是上千年,上萬年,上億年,也可能對於我們這種存在於這個世界的事物來說就是永恆。”
羅丹青插話道:“不過,你的兩種猜測,本質上好像沒有什麽區別,唯一的區別就是有沒有意識。”
“也就是說,定義物理規律而沒有意識的,便是第一種猜測的數學;而定義物理規律而又意識的,便是第二種猜測的神靈。”
羅丹青沉默一陣,迴想著之前的事情。
漸漸找到了思路。
首先她感覺先要迴答自己一個問題——這場遊戲是怎麽開始的?
這場遊戲源自於“奶酪”這個話題……
對對對,就是奶酪……
而奶酪源自於自己描述自己和妹妹的關係……
自己當時想把自己和妹妹羅丹心的關係描述成外表看起來甜膩,但是實際卻是千瘡百孔的奶酪……
可是為什麽要描述自己和妹妹的關係呢?
想一想……
哦,對了!
自己是想和王白石介紹自己小時候的一個同學,叫做小剛,小剛原本是自己最好的朋友,但是後來竟然和自己的妹妹打得火熱,這讓自己很不爽。
可是為什麽要和他講小剛呢?
小鋼蛋!
自己為了知道賴小正在他和穆雨的關係中扮演的角色,所以用自己的秘密來交換……
王白石見羅丹青沉默思考,隨後將頭揚起,像是想起了什麽,便問道:
“你想要從哪個話題開始?是奶酪的含義?還是‘小鋼蛋’的故事?還是我直接告訴你賴小正在我和穆雨之間扮演的角色?”
“直接告訴我吧。”羅丹青笑道。
“想得美,快說,從奶酪開始,你當時提奶酪是為了什麽?”王白石打斷道,雖然他對於奶酪並沒有什麽興趣,但是這無聊的旅途中總是要找點事情來做。
其中,和羅丹青閑聊無疑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這件事情從現實世界來開造不成任何影響,不會左右其他人什麽,本質就是自己和自己聊天說話。
這可以想說什麽就說什麽,不用在乎外人的眼光,當然,既然進入了自己腦中世界,那也沒什麽外人了……
“我當時提奶酪,不是為了解釋我和羅丹心的關係嘛……”羅丹青剛要將其解釋清楚,忽然轉念一想,調皮眨了眨眼道:
“給你個機會,你來猜猜,奶酪和我和羅丹心的關係有什麽關係?”
“奶酪和你和羅丹心的關係有什麽關係……這句話好繞口啊……”
“總之你能過理解我的意思就行,你猜猜吧。”
“好,我猜猜。”王白石開動腦筋,開始思考“奶酪和羅丹青和羅丹心的關係有什麽關係”這個問題。
半晌後,王白石開口道:“我想到了幾種猜測。”
“幾種?”
“我數一下……一種,兩種,三種,四種,五種……一共有十二種,對於這個問題,我有十二種猜測。”
“好好好,你來說說,是哪十二種?”
“好,我先說第一種。”
“再說之前我先問你一個問題。”
“什麽問題?”
“一提到奶酪你會想到什麽?”
“一提到奶酪我會想到什麽……我會想到窟窿眼兒!”羅丹青其實根本不想聽那十二種猜測是什麽,她想要知道的是賴小正所扮演的角色,因此她盡量地旁敲側近,讓王白石說出正確的答案,好進行下一話題。
“哎呀呀呀,你太沒有童年了,提到奶酪你怎麽能想到窟窿眼兒呢?”
羅丹青在王白石的吐槽中聽到了“童年”兩個字,“奶酪”和“童年”…這讓羅丹青有了猜測——
“你說的難道是……”
“貓和老鼠!”羅丹青和王白石二人在腦中世界中異口同聲地答道。
“你的第一個猜測和貓和老鼠有關嗎?”
“當然,和貓和老鼠有關。”王白石答道:
“在貓和老鼠中,貓是主動的一方,是強勢的一方,是體力占優勢的一方,同時也是占據正義的一方。”
“當然,這種‘正義’是在人類的角度所認為的‘正義’。”
“我們人類認為糧食是我們自己耕種的,奶酪是我們自己用牛奶發酵的,房子是我們自己用磚砌起來的。”
“而老鼠卻在偷我們的糧食,偷我們的奶酪,用我們房子的牆壁打洞,做成自己的家。”
“對呀,難道不是這樣嗎?”羅丹青反問道。
“從人類的角度來看是這樣,可是如果從老鼠的角度來看人類呢?”王白石對羅丹青的疑問給出肯定,同時又問出一個問題。
“從老鼠的角度來看人類,人類就像是一個個的巨人,他們有豐富的食物,堅固的住房,這是可以利用的地方;就像人類利用地球一樣。”
“所以,老鼠之於人類,就像人類之於地球,都是某種程度的寄生和利用。”
“那老鼠之於地球呢?”羅丹青問道。
王白石想了想,老鼠之於地球……
老鼠和人類的關係就像人類和地球的關係,這是種利用資源的關係,這種關係就像是地球之於太陽……畢竟地球上的能量除了少部分的地熱,都是來自於太陽的熱核反應……
“老鼠之於地球,就像是人類之於太陽。”王白石給出了自己認為正確的答案。
“老鼠和地球的寄生關係中間隔著人類,而人類和太陽的寄生關係中間隔著地球;而且老鼠也不隻靠人類生活,也有野生的老鼠,直接從地球,從大自然獲取能量,人類也是一樣,人類現在也自己製造出了太陽能電池板,也能從太陽直接獲取能量……”
“那老鼠之於太陽呢?”羅丹青並沒有給王白石太多的解釋時間,直接進入了下一話題。
“老鼠之於太陽……”王白石默默地念著——
這個問題其實就是在問,存在某個事物甲,這個事物甲與太陽的關係,就像是太陽和地球的關係,就像是地球和人類的關係,就像是人類和老鼠的關係。
也就是問,太陽寄生於誰,太陽的能量來自於哪裏?
作為物理專業的學生,王白石對於這點常識還是知道的,太陽“燃燒”的能量來自於氫原子的核聚變,遵循愛因斯坦質能守恆方程,便答道:
“太陽的能量來自於核聚變,遵循愛因斯坦質能守恆方程,也就是說,太陽之於愛因斯坦,就像是地球之於太陽,就像是人類之於地球,就像是老鼠之於人類。”
“所以,你剛剛說的問題,老鼠之於太陽,就像是人類之於愛因斯坦,中間隔著兩層的寄生關係。”王白石道,他之所以兩次的答案都是用人類作為“錨”,作為定位點來進行比喻,是因為他和羅丹青本身就是人類,能夠直觀地感覺。
畢竟,他們並不能直觀的感覺地球對於其他東西,太陽對於其他東西是什麽樣的感受。
太陽之於老鼠……就像是愛因斯坦之於人類……羅丹青默默思考,隨後得出了一個結論——
“按你這麽說的話,太陽就是老鼠?”
“愛因斯坦是人類,充其量是聰明一些的人類,那太陽就是聰明一些的老鼠?”
王白石被懟得無話可說,就算他將羅丹青所說的“聰明一些”修改成自己認為更加準確的“聰明很多”,那也無法反駁她的話,那樣太陽就是聰明很多的老鼠了……
“不對,不對不對不對……”王白石搖頭,反駁道:
“我所說的愛因斯坦並不是人類,而是一種邏輯,是一種思想,這種思想源自於他的大腦,經過總結歸納,呈現給全人類,本質來說,我所說的是一種物理規律,而非一個具體的人。”
“所以說,老鼠之於太陽,就像是人類之於物理規律。”
“因為隔著兩層寄生的關係,老鼠有沒有辦法直接利用太陽能,所以老鼠應該是不能理解太陽發光發熱的作用原理的,最多隻是知道太陽東升西落,中午熱,清晨和傍晚涼而已。”
“這就像是我們相對於物理規律一樣,我們隻能管中窺豹,粗略的,大概的,隻知其然不知道其所以然地了解這些規律。”
羅丹青思維又開始發散,問道:
“那這樣的話,老鼠之於物理規律就像是什麽呢?”
這次王白石沒有思考,因為他知道這個問題並不是自己能夠迴答的,便道:“那件事物或者比物理規律還要抽象,也許是創造物理規律的神靈啥的,也許物理規律是寄生於他們其中的,也許……”
王白石說著說著,感覺有了些思路,便道:
“對於這個事物,我有一些猜測,可以填入這個問題中。”
“什麽猜測?”
“我總共有三個猜想。”
“第一,這件事物可能是數學。也就是說,老鼠之於物理規律,就像是人類之於數學規律。”
“數學與物理不同,其實其中的兩個字意思相近,也就是‘理’和‘學’,都是道理,學問的意思,關鍵的不同點在於‘數’和‘物’。”
“物是物體的意思,是存在於現實世界中的;而數是數字的意思,是一種理想的事物,現實中並不存在理想的數。”
“等等。”羅丹青並沒有讓王白石繼續解釋下去,而是抓住了剛剛一句讓她產生很大疑惑的話,問道:
“現實中並不存在理想的數?怎麽可能?我們在很小的時候就在數數好吧?”
“是嗎?那你小時候是怎麽數的?”王白石已經知道了羅丹青的疑惑是什麽,但還是通過問題的方式,讓她自己說出來。
“數的東西多了,比如把蘋果擺到桌子上,數數一共有多少個蘋果,比如數數課本上畫了多少個人,這不都是數數嗎?怎麽能說現實世界並不存在理想的數呢?”
王白石笑著解釋道:“這些並不是理想的數,隻是在我們的大腦中把他們轉化成了抽象的,理想的數字了。”
“現實中真正發生的,是有幾團聚合在一起的纖維和碳水化合物,也許還有一些散發香味的戊酸戊酯和其他的什麽東西,他們並不是理想的數,那些所謂的數,是我們大腦近似的結果。”
“無論是蘋果的‘個’數,拖鞋的‘隻’數,樹木的‘棵’數,都不是理想的數,科學中確實有更加接近理想的數的單位,也就是物理化學中的‘摩爾’。”
“不過那也隻是‘更加接近’而已,因為即使是分子原子電子誇克,依舊能繼續再分解,再進行解構,將其更加抽象化,但無論如何,這都是現實中存在的事物,不能變成完全理想中的數。”
羅丹青沉默思考了一陣,王白石繼續說自己之前的理論:
“也就是說,‘物’是直觀的,是存在於現實世界中的,是要通過實驗,通過觀察現實中發生的事情,總結規律,才能將其命名為物理;而‘數’不同,數隻需要我們的大腦,最多需要紙和筆。”
“當然這現實中紙筆寫出的算式也隻是幫助我們大腦進行抽象的思考,而非真正數。”
“所以你認為‘數’是高於物理規律的?”羅丹青問道。
“嗯。”王白石點點頭,“不過這隻是第一個猜想。”
“第二個呢?你認為是什麽?”
“第二個猜想,我認為是某種意識體。”王白石答道。
“這種意識體可以認為是神靈,是上帝,或者其他什麽能夠定義世界規則的意識體。”
“和‘數’不同,這種超脫於物理規律之上的某種意識體,並不是死板的,不變的,而是有自我能動性的。”
“他,或者他們會按照自己的意願,或者是隨機的靈感,或者是突發奇想,定下這個世界的遊戲規則,比如空間維度,比如時間流速,比如光速,比如普朗克常量這些物理數值,並為這些數值賦予相應的位格,相應的合理性。”
“而轉念可能又想要改變這些規律,就像是編程的程序員,對程序可以自主的修改與調試。”
“當然,我所說的轉念對於神靈來說可能是上千年,上萬年,上億年,也可能對於我們這種存在於這個世界的事物來說就是永恆。”
羅丹青插話道:“不過,你的兩種猜測,本質上好像沒有什麽區別,唯一的區別就是有沒有意識。”
“也就是說,定義物理規律而沒有意識的,便是第一種猜測的數學;而定義物理規律而又意識的,便是第二種猜測的神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