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bae係統公司總部。


    在秘書把咖啡送來的時候,王棟第三次拿起了放在報架上的《金融時報》,坐在對麵的阿齊茲在玩手機。


    王棟的公開身份,依然隻是d&f軍械公司總裁的私人保鏢。


    隻不過,這次帶上了阿齊茲,由他充當司機。


    走廊對麵的總裁辦公室裏麵,d&f公司的技術專家已經做完產品介紹,現在由bae係統公司進行評估。


    不是趙禹,是傑克-陳。


    趙禹早已名聲在外,別說來bae係統公司總部,即便在愛丁堡,他也很少在公共場合露麵。


    當然,“傑克-陳”隻是一個化名。


    陳子豪,國內一流的化學家,主要從事猛炸藥的研製工作,之前在軍情局管理的軍械研究中心工作。


    與趙禹不同,陳子豪是貨真價實的科研人員,很少拋頭露麵。


    在浙江大學拿到博士學位後,陳子豪就去了位於西北的軍械科研所,過上了深居簡出的生活。


    從業八年來,他的時間幾乎全都用在科研上。


    別說是出國,即便是迴家探親,也沒有幾次。


    幾個月前,在參與的科研項目通過軍方驗收之後,陳子豪才離開軍械科研所,迴到江西老家。


    按照安排,在二元猛炸藥正式投產之後,他以正高級工程師的身份去“新保”集團擔任項目總工程師,名為指導“新保”集團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產品,其實是掌握核心技術,避免泄密。


    雖然“新保”集團是中央直屬國營企業,但是誰能保證十萬名員工個個老實可靠?


    要知道,二元猛炸藥不但可以用來製作槍彈的發射藥,還可以用做固體火箭發動機的推進劑。


    用在格鬥導彈上,能大幅度提高導彈的飛行性能。


    因為在軍械科研所工作了八年,所以陳子豪需要一些時間調整狀態,軍情局也需要時間為他安排新身份。


    隻是,迴家的幾個月,陳子豪一點都不適應。


    用趙禹的話來說,在秘密單位工作太久的人都有這樣的問題,即很難融入與適應現實社會。


    在“龍四”找到他,說有一個新的秘密任務,他問都沒問就答應了下來。


    接下來,陳子豪在“龍四”的安排下從十多個國家過境,在上周來到愛丁堡,以美籍新加坡人“傑克-陳”的身份加入d&f公司,隨後就取代趙禹,成為d&f公司的cto,兼任首席技術專家。


    至於趙禹,現在是分管生產的副總裁。


    其實,陳子豪隻是猛炸藥方麵的專家,在彈藥領域沒有多少發言權。


    為此,“龍四”還派來了幾名彈藥方麵的技術人員,其中一些已經到達愛丁堡,另外的也將在近期到達。


    所幸,陳子豪帶來了一些彈藥方麵的技術資料。


    就像趙禹之前所說,在二元發射藥研製成功,層疊噴塗裝填工藝取得突破之後,華夏的軍械企業就著手研製埋頭彈,負責小口徑彈藥的就是“新保”集團,準確說是集團名下的科研所。


    因為是全新領域,所以研製進度並不快。


    在陳子豪出發前,“新保”集團的科研所隻確定了基本方案,正在跟軍方協商確定口徑標準。


    簡單的說,還在工程試製階段。


    軍方拿出了十多套方案,也就是十多種待選口徑,隻是小口徑步槍彈就有三種,在完成對比測試之後才會做出選擇。


    為此,“新保”集團自行投資建了一條生產線,專門生產用於對比測試的槍彈。


    產量不是很大,而且按測試安排進行生產。


    至於測試工作,由軍情局組織,安排在西北某秘密基地進行,保密級別非常高,沒有走漏半點風聲。


    陳子豪帶來的,就是三種測試槍彈的設計圖紙。


    分別是6毫米小口徑步槍彈、8.5毫米通用槍彈與12毫米機槍彈,全都是采用二元發射藥的埋頭彈。


    趙禹沒有直接使用“新保”集團的設計圖紙,而是做了一些必要改動。


    按照陳子豪所說,局裏提供的三份圖紙,準確說是三種槍彈,其實是備胎,被軍方選種的概率極低。


    很簡單,這三種槍彈都有缺陷。


    拿小口徑步槍彈來說,6毫米明顯小了一點,即便采用二元發射藥,除非在彈頭的構型與用材上做文章,不然綜合性能最多比現役的5.8毫米步槍彈提高50%,達不到軍方提出的性能指標。


    在彈頭上做文章,代價更大。


    要知道,華夏是大國,步槍的裝備數量以百萬支計算,步槍彈的消耗量更加驚人,因此對價格極為敏感。


    用鎢合金取代鋼,提高彈頭的加工精度,都會大幅度增加生產成本。


    從成本角度考慮,最好就是使用鋼芯彈,現有的設備就能加工生產。


    此外,另外兩種埋頭彈也有類似的問題。


    趙禹所做的,其實就是參考陳子豪帶來的設計圖,繪製6.6毫米、8.8毫米與13毫米埋頭彈的圖紙。


    當然,趙禹還手工製作了幾件樣品。


    隻是樣品,有彈殼、彈頭、卡拖與底火,沒有裝填發射藥,主要用來展示三種埋頭彈的內部結構。


    不算精細,畢竟隻是樣品。


    由陳子豪帶來的,向bae係統公司總裁、以及技術專家介紹的,就是趙禹弄出來的圖紙與樣品。


    至於發射藥,陳子豪以“商業機密”為由,隻提到關鍵性能指標,即爆燃速度。


    顯然,很片麵。


    發射藥的性能指標有很多,包括火藥力、爆熱、火焰溫度、比體積、比熱容比、裝填密度、壓力指數等等。


    陳子豪不是不知道,而是“商業機密”不能隨便說。


    因為沒有成品,隻有樣品,所以三種埋頭彈的性能指標,隻有理論計算值,沒有實測的數據。


    對此,陳子豪給出了明確答複。


    在完成設計後,d&f公司會生產一批埋頭彈用來進行性能測試,而且保證與理論計算值的偏差不會超過百分之十。


    陳子豪沒有吹牛,而是有事實依據。


    這就是,“新保”集團試生產的埋頭彈與理論性能的偏差不到百分之五,因此百分之十的上限已經很寬裕了。


    三種埋頭彈的性能,顯然沒得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最強軍火之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閃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閃爍並收藏最強軍火之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