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號營地在雪線下方,其實就是山腰上一塊麵積大約五百平方米的平台。


    不是什麽登山者營地,而是軍事營地。


    說是營地,其實什麽都沒有,隻是平整了地麵,能讓直升機起降,主要為上下山的邊防官兵提供臨時落腳的地方。


    費了好大的勁,直升機才飛上平台。


    三架直升機沒有停留,在放下人員之後立即飛走了。


    從這裏開始就隻能徒步前行。


    此時,王棟才明白,為什麽不能走“血淚小道”。


    一號營地在卡吉爾山口西北,得翻過前麵那座山峰,而條件較好的“血淚小道”從南麵繞過山峰。


    南麵是印控區。


    在一號營地就能清楚的看到,印軍在麵向“血淚小道”一側的山坡上修建了哨所,還有很多看上去像是機槍堡壘的陣地。


    因為印軍哨所的地勢稍微高一點,所以能夠有效的壓製“血淚小道”。


    反過來,在巴控區這邊,卻沒有這麽理想的條件。


    距離不到兩千米,別說是狙擊手,隻需要部署幾挺重機槍就能封鎖“血淚小道”,讓巴軍有去無迴。


    “殉難者小道”在山峰另外一側,避開了印軍哨所。


    隻是,條件極為惡劣。


    按照穆沙拉夫的說法,當年的卡吉爾山口炮戰中,因為“血淚小道”被印軍封鎖,為了向山上的哨所運送彈藥與事務,工程兵不顧個人安危,冒著巨大風險開辟了這條小道,十多名官兵為國殉難。


    炮戰結束後,巴基斯坦軍方在此修建了一座烈士陵園。


    “殉難者小道”也由此得名。


    與“血淚小道”相比,“殉難者小道”要翻越三處隘口,坡度極為陡峭,路麵的落差也更大。


    其中被巴軍稱為“暴風口”的隘口,海拔高度為五千一百米,超過了雪線。


    即便在盛夏,“暴風口”的積雪也不會融化。


    與積雪相比,常年不斷的狂風才是真正的威脅。


    翻過去的問題不是很大,隻是受體力限製,必須把負重控製在二十千克以內,特種兵也不例外。


    東西帶多了,就算爬上去也會累趴下。


    和平時期,準確的說是在沒有衝突的時候,巴軍都是通過“血淚小道”向山上的哨所運送給養。


    可以說,沒人願意去“殉難者小道”冒險。


    也正是如此,印軍始終不清楚“殉難者小道”的具體情況,隻知道這邊有一條上山的道路。


    其實,在一號營地,王棟就清楚的認識到,在大自然麵前,人類是多麽的渺小。


    印軍的哨所就在對麵山坡上,看上去觸手可及,卻在兩千多米之外,沒人能夠逾越這道天塹。


    巴軍打不過去,印軍同樣打不過來。


    隔著深達上千米的山穀,雙方官兵能做的,也隻是放冷槍,給對方製造一些麻煩,或者說顯示自身的存在。


    一番準備之後,隊伍就出發了。


    按照穆沙拉夫的要求,王棟等人都把負重控製在了二十千克以內,減少的主要是彈藥與口糧。


    哨所有彈藥庫,儲備了足夠的槍彈。


    至於食物,在這裏能保存數年之久。


    卸掉的彈藥物資全都留在一號營地,放在一處窪地裏麵,然後用岩石壓住,以麵被狂風刮走。


    印軍過不來,不用擔心彈藥物資被敵人竊走。


    因為要趕在天黑前到達海拔四千五百米的二號營地,所以隊伍的行進速度很快。


    從穆沙拉夫那裏,王棟得知,因為要翻越“暴風口”等隘口,所以從二號營地出發要走一整天才能到達哨所。


    如果不能在天黑前到達二號營地,就得多耽擱一天時間。


    其實,這也正是巴軍平時不走“殉難者小道”的原因之一,因為走“血淚小道”隻需要半天時間。


    已是下午,離天黑最多還有四個小時。


    傍晚,王棟他們順利到達二號營地。


    仍然是一塊山腰上的平台,隻是更加狹小,麵積在一百平方米左右,最多能讓一個連的官兵落腳。


    一路過來,王棟發現,所謂的“小道”根本不存在。


    如果沒有巴基斯坦工程兵留下的路標,以及在岩石上開鑿出的梯步,沒人會認為這裏有一條山道。


    環境如此惡劣,條件如此艱苦,修建這條道路有什麽意義?


    難道說,山上的哨所有巨大的戰略價值?


    因為明天還要趕路,所以在吃了晚飯後,大家就各自去休息了。


    侯賽因少校率領的巴基斯坦特種兵很有紀律,經驗也十分豐富,肯定經常來這裏執行任務。


    山地作戰,第一原則就是保存體力。


    不要說做沒有意義的事情,即便是交談,也會浪費體力。


    或許,這正是侯賽因少校沉默寡言,穆沙拉夫平時不太愛說話的原因。


    還好,王棟帶來的行動人員大多來自巴基斯坦特種部隊,謝初越等人更是華夏的精銳特種兵。


    如果說在此之前,侯賽因對王棟他們的能力還存在懷疑。


    白天一路走過來,他至少不再擔心王棟等人的體力。


    半夜,一聲巨響把王棟從睡夢中驚醒。


    開始,他還認為是在做夢。


    隻是,看到四周的人員全都醒了過來,王棟立即意識到不是在做夢。


    “不要驚慌,大家都留在原地。”


    “發生什麽事了?”王棟對已經爬起來的穆沙拉夫問了一句。


    “不清楚,也許是雪崩。”


    雪崩?


    王棟暗自一驚,現在是初夏,氣溫迴暖,而且來自印度洋的熱氣流北上,正是雪崩高發時期。


    其實,這也是雙方邊防官兵喜歡在盛夏時節搞事情的關鍵所在。


    再過一個多月,在積雪融化之後,發生雪崩的概率就會大幅度降低,向山上運送物資也更加容易。


    半個小時之後,兩名特種兵跑了迴來。


    被穆沙拉夫說中了,前方發生了雪崩,小道已被堵死,而且很有可能會發生滑坡等地質災害。


    就算沒有發生地質災害,也無法在一天之內趕到哨所。


    如果要在山上過夜,特別是在翻過“暴風口”之前停下來,恐怕沒人能活著到達山上的哨所。


    很簡單,在“暴風口”附近,夜間氣溫將降到零下三十攝氏度,而巴基斯坦特種部隊的防寒服在氣溫低於零下二十攝氏度的時候會失去保暖效果,此外到了山上,也不要指望升火取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最強軍火之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閃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閃爍並收藏最強軍火之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