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下,局麵失去了控製。


    發現巴軍的先鋒部隊開始撤退之後,印軍指揮官做出了錯誤判斷,認為已經挫敗了巴軍的進攻。


    當然,也跟當時的局麵有關。


    巴軍的進攻方向比較分散,而印軍顯然不可能把戰線拉開。


    為啥?


    沒有足夠多的坦克。


    受到兵力限製,印軍隻能擊中守衛幾處關鍵地點,比如東郊的公路。


    如果巴軍從側翼迂迴,那麽集中部署在公路上的印軍就很有可能被反包圍,從而被巴軍全殲。


    事實上,在先頭部隊遭到阻擊之後,巴軍已經開始迂迴。


    這下,印軍指揮官沒辦法了。


    坐等肯定是死。


    那就隻能發起反擊。


    為此,印軍指揮官給待命的裝甲旅下達了反擊命令,實際是2個裝甲營,並沒有協助的步兵部隊。


    戰鬥,就發生在東郊公路附近。


    雖然巴軍已經開始迂迴,但是對巴軍來說,東郊公路必須奪取,因為這是繼續向南推進的支撐。


    結果就是,巴軍也在該方向上投入了1個裝甲營。


    隨著印軍的反擊部隊出現,巴軍立即做出了調整,把一支預備隊,也就是1個機械化步兵營派了上去。


    兵力方麵。


    印軍有2個裝甲營,不過隻有57輛“阿瓊2”主戰坦克。


    2個營,原本是64輛坦克,隻是其中7輛出了故障,留在伯坦果德南麵的軍營,沒有參與當晚的戰鬥。


    巴軍也是2個營,不過有54輛“哈立德2”與30輛vn-17步兵戰車。


    顯然,巴軍明顯占了上風。


    其實,這場戰鬥並沒有多少懸念。


    為啥?


    “阿瓊2”根本就不是“哈立德2”的對手,更何況還有vn-17步兵戰車。


    這種步兵戰車來自沙特,準確說是華夏,仍然是華夏的軍貿產品,跟自用的重型步兵戰車有一些區別。


    其實,沙特並沒有采購多少vn-17。


    當初,從華夏購買vn-17,也隻是為了填補裝備上的空缺,說白了就是應急。


    對vn-17,沙特陸軍不是很滿意。


    為啥?


    太輕了。


    在經過了伊拉克內戰之後,沙特陸軍已經清楚的認識到,步兵戰車的主要價值其實是在城市裏麵。


    為了應對城市戰的需求,沙特需要的是一種重型步兵戰車。


    vn-17算嗎?


    超過30噸的戰鬥全重,使其勉強算得上的重型步兵戰車,隻是跟沙特陸軍提出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


    當然,華夏的軍火企業已經根據沙特陸軍的需求改進vn-17。


    嚴格說來,vn-17仍然是傳統意義上的步兵戰車。


    怎麽說?


    就是配合主戰坦克作戰,以野戰為主,其城市戰能力算不上強大,也就隻是勉強能夠應付。


    戰鬥打響之後,首先發威的就是vn-17。


    為啥?


    vn-17配備了射程達到10千米的反坦克導彈!


    其實,這也是應沙特陸軍需求加裝的,而標配版的vn-17配備的反坦克導彈的射程隻有6千米。


    為了把反坦克導彈的威力發揮出來,vn-17配備了最新式的紅外成像儀。


    比“哈立德2”的還要好!


    在戰鬥中,往往是落在後麵的vn-17首先發現目標,並且通過數據鏈,把目標的方位信息發給前方的主戰坦克。


    當然,vn-17能用反坦克導彈搶先開火。


    憑借射程足夠遠的反坦克導彈,還有先進的觀瞄設備,vn-17往往能夠拉在坦克後方1000米之外。


    隨著vn-17開火,“哈立德2”也投入了戰鬥。


    這個時候,“阿瓊2”還在2000多米之外呢。


    顯然,在這個距離上,“阿瓊2”根本打不中“哈立德2”,更別說在大約4000米之外的步兵戰車了。


    可見,這並不是一場公平的戰鬥。


    後來,很多做了俘虜的印軍坦克手並不服氣。


    為啥?


    直到戰鬥結束,也沒有幾輛“阿瓊2”獲得開火的機會。


    雖然一些“阿瓊2”立即開火還擊,但是受到觀瞄係統的限製,更受到坦克炮性能的限製,全是在浪費炮彈。


    打了不到10分鍾,印軍坦克手的士氣就歸零了。


    這個時候,印軍指揮官也反應了過來。


    跟“哈立德2”打對攻戰,“阿瓊2”確實差遠了。


    雖然印軍指揮官在第一時間下達了撤退的命令,但是已經殺出去的坦克根本撤不了。


    為啥?


    “阿瓊2”的機動性能太過糟糕!


    雖然依靠舶來的傳動器與懸掛裝置,“阿瓊2”能夠在閱兵式上做一些特技表演,比如零半徑原地轉向,但是巨大的車重,發動機過低的輸出功率,使其在戰場上,很難有正常的發揮。


    到了夏季,那就更加如此了。


    用印軍坦克兵的話來說,得像大爺一般把“阿瓊2”供著,不然保不準什麽時候就會掉鏈子。


    正是如此,“阿瓊2”才一直被稱為是閱兵場上的坦克。


    打不過也就算了,現在連撤退都辦不到。


    從vn-17率先開火算起,到最後一輛試圖通過倒車退下去的“阿瓊2”被摧毀,這場由100多輛坦克參與的裝甲戰,前後也就隻進行了不到1個小時,而且最後40分鍾幾乎都是在追殲逃竄的印度坦克。


    此後,巴軍費了很大的力氣,把3輛較為完好的“阿瓊2”拖了迴去。


    幹嘛?


    其中一輛被送往巴基斯坦的國立博物館,做為戰利品對外展示,一輛被移交給了巴基斯坦陸軍的測試部隊,另外一輛則不知所蹤。


    根據後來披露的資料,那輛“阿瓊2”被巴軍贈送給了華夏。


    其實,當時還有好幾輛“阿瓊2”比較完好。


    在戰鬥中,很多印度坦克兵直接拋棄了坦克。


    隻是,巴軍並沒有把這些坦克全都拖走,而是在清掃清掃戰場的時候炸掉了。


    為啥?


    太過笨重,運輸是個大麻煩。


    再說了,把“阿瓊2”拖迴去,也就隻是搞研究。


    如果隻是為了研究,有幾輛就足夠了。


    當成廢鋼鐵迴爐?


    顯然,迴收的廢鋼鐵未必能補上運輸費用。


    按照巴軍給出的評價,“阿瓊2”是大而無當的最佳代表,其性能,在很多方麵連“哈立德”都比不上。


    當然,有這個認識的不止是巴基斯坦陸軍。


    印度陸軍也早就認識到了,隻是沒有更好的選擇,而且“阿瓊2”還一再被當成印度的象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最強軍火之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閃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閃爍並收藏最強軍火之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