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盜比例40%, 防盜時間三天~~
玄淵腳步不再停頓,穿過月亮門,接過前麵帶路的婢女手中繪製著蟾宮折桂圖案的八角宮燈, 玄淵揮退左右跟隨的下人, 獨自一人徑直往書房而去。
他要去監督“林英傑”盡快將他所需的知識全都寫下來給他,等到林英傑與他這個的交易完成, 他就會送“林英傑”去轉世。在他離開這個世界之前, 這件事情是必須要做的。
因為這是他的承諾。
接下來的日子裏,隻要不在宮中教淵帝讀書,隻要不在翰林院輪值, 玄淵就會待在侯府自己的書法中監督鞭策著林英傑將腦中天馬行空、匪夷所思的想法全都如實寫下來。
就在“林英傑”被壓迫著整日在書海中撲騰徜徉的時候,朝堂上有關於和親之事的扯皮, 在經過數日的唇槍舌戰後終於落下了帷幕,有了結果。
不出玄淵意料之外,最後大魏這方決定與匈奴和親, 以陛下嫡長姐朝陽公主遠嫁匈奴單於為閼氏,雙方簽訂長達十年的和平共處的條約,在約束匈奴不得每年冬日劫掠大魏的同時,也要求大魏不得主動掀起與匈奴的戰鬥。
不過除了互不侵犯的條約,匈奴族提出的開辟互市的要求被斷然拒絕,若非新帝剛剛登基, 朝局仍有隱患, 大魏才不會選擇在大敗匈奴後和談, 至於互市?想都別想。
不趁熱打鐵將整個匈奴族覆滅已經是他們難得的善心了, 還想著與匈奴族發起交易,將大魏的先進知識傳進匈奴族幫助他們共同進步?做夢呢。
不管朝陽公主是否願意,在和談結束後,她就以最快的速度被收拾了嫁妝打包嫁去了匈奴,而因著朝陽公主在大魏京都橫行霸道多年,招了不少人的眼,此次朝陽公主和親,背後使絆子的人不少。
最後她帶去匈奴的嫁妝大幅度降低不說,就連能被她指使,伺候和保護她的仆從都人數不足,而且她甚至沒有被允許帶上大魏朝許多先進的手藝和知識。
至於由玄淵呈上去的軍事機密,曾經一舉大敗匈奴族的火/『藥』,朝陽公主更是連沾邊都別想,甚至於,就連她自己都不知道火/『藥』的秘密。
朝陽公主在失去了背後的靠山後,以如此狼狽的形象嫁去了匈奴,可以想見,即使看在大魏的麵子上,她在匈奴族的生命不會受到威脅,但她必定是無法像以前那樣過得自在霸道的。
匈奴是外族,她將來會永遠生活在外族,無法迴到故土,而她將來的丈夫、孩子,都將視她為外人,永遠不可能真心信任她,更不要說在匈奴還有父死則妻其後母、兄死則妻其嫂的風俗,朝陽公主這一生……都會過得很不快活。
在朝陽公主遠嫁匈奴後,原本完成度一直停滯的第一個任務的完成度終於走到了盡頭,卻是百分百完美完成了。
到這一步,林軒竹所有憎恨的仇人,都得到了應有的報應。
林英傑在發跡之前就已經被殺,沒有了青雲直上的機會,雖然還能在玄淵的幫助下轉世,但是他將遺忘一切,喝下孟婆湯走過奈何橋。
太子謀反事敗自盡而亡,不僅身隕,而且在死後糟了景帝厭惡,太子之位被廢,日後不可奉宗廟,子孫後代從皇孫貴胄淪落為謀反之人的後代,就此跌落雲端落入泥濘中去。
朝陽公主被送往西北不久後,被壓迫的“林英傑”終於將玄淵所需的所有對大魏民生政治等有利的計劃書寫了出來,腦細胞在短短半個月中死了大半,整個魂都萎靡了。
玄淵讓林英傑所寫的這些計劃書,都是在原本的故事中,林英傑所提出的,對整個大魏有著深遠且良好影響的計劃,這些布局和方案都是經過事實驗證過的,確認對大魏有利的計劃。
這些無形的財富,這些可以開拓的“未來”,玄淵都會將他留給林軒竹,不僅僅是為了讓林軒竹更好的把握自己的人生,同樣也是希望能讓大魏變得更好。
既然他曾經來過這個世界,並且在這裏收獲了許多,那麽他也希望能留下一些痕跡證明他來過。
“那麽,你想轉世到怎樣的家庭中?是世代顯貴的侯府,書香門第的清流,又或者大富大貴的商賈之家?”今日是一旬一休的日子,玄淵帶著“林英傑”離開了侯府,開始在京都遊『蕩』。
帶著“林英傑”在京都各處走了一圈後,玄淵含笑道:“當然,若是你想投胎進貧苦農家子、邊關將士之子,也是可以的,甚至你想投胎進皇室,我都能幫你達成。”
“就是可能要等一段時間來著~”玄淵語氣中帶著淡淡笑意和戲謔,淵帝今年不過十二歲,等他大婚有後代,還需一點時間。
沉默了片刻,“林英傑”似喜似悲的歎道:“雖然什麽樣的人家都能任由我選擇,但是我不會再保留如今的記憶了吧?”
“這是當然。”玄淵語氣平靜,理所當然的迴答,“正常轉世輪迴都是要喝孟婆湯的。”
“……好吧,我知道了,讓我再好好想想。”
這段對話發生在距離林軒竹及冠禮前十日,而當時間漸漸『逼』近玄淵離開的時間時,“林英傑”終於將他最後的決定告訴了玄淵。
在林軒竹生辰前一日,按照之前的約定和承諾,玄淵根據“林英傑”自己的決定,送他轉世輪迴去了,按照他的要求,將他轉世成六王爺的嫡長子,可以想見,日後一生榮華富貴也是有的。
“該離開了。”終於在林軒竹及冠前一日將全部事情解決完的玄淵勾了勾唇,『露』出一抹淺淡而真實的笑容。
他在這個世界已經再無牽掛,可以從容的揮袖離開了。以後的人生怎麽過下去,就該林軒竹自己去著急了。
0617:宿主你敢說你真的不是被『逼』婚嚇走的嗎!!!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
“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其機如此。此謂一言僨事,一人定國。”
……
“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悌,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還未變聲的清脆少年聲朗朗誦讀著行文,抑揚頓挫、鏗鏘有力。充作學堂、華麗又舒適的書房中隻有這一位學生,他清秀還帶了點嬰兒肥的小臉板著,滿臉肅然,在開口朗誦文章時非常流暢,沒有一絲停頓。
“好,誦讀先到這裏。”在他將這一篇大學念誦完,準備再次從頭開始誦讀時,站在上首一直在聽他讀書、身穿綠『色』繡鴛鴦官袍的年輕文官將右手握著的書卷輕輕在左手一敲,朗聲開口道。
原本正在讀書,年約十二歲的少年頓時放下了手中舉著的書卷,眼神亮晶晶的朝著綠『色』官袍的年輕文官看了過去:“林夫子,接下來要學釋義了吧?”
林夫子——正是玄淵,而他的這個學生的身份也已經唿之欲出,正是剛剛以十二稚年登基的淵帝。
玄淵擱下手中的書卷,淡淡開口道:“其實陛下倒沒有必要多花心思在四書五經上,您要學的是治國之道。”
淵帝微微一怔,微帶嬰兒肥的清秀臉上『露』出一抹淡淡的茫然,在先帝還在時,他並不受重視,母族也沒有什麽勢力,故而在宮中他向來是不起眼,備受冷視,別說被教導為君的治國之道,就連平日裏讀書識字,先帝都少有過問。
這段時間以來,作為狀元,玄淵算是與少年皇帝接觸得比較多的,與他關係頗近,此時便道:“為君之道,我也教不了你,隻能你自己去領悟。”
“怎麽領悟呢?”淵帝小大人一般的歎了口氣,清秀的臉上茫然更甚,他算是被趕鴨子上架一樣的坐上皇位的,而如今朝中忙著處理與西北匈奴的戰爭,幾位輔政大臣忙得腳不沾地,也無暇來教導淵帝,隻讓他先跟著林軒竹三人讀書。
玄淵唇角勾起一個細微幾不可見的弧度,淡淡道:“自然是多看、多問、多想、多反思,陛下,之前你讀過的文章中,不也有講述一些治國之法嗎?”
淵帝早已經將大學讀得滾瓜爛熟,當下就睜大了一雙杏眼,微帶試探的開口道:“親民,至善?”
玄淵隻是微一搖頭,沒有迴應他的問題,隻是平靜道:“是或不是,由陛下自己來判斷。臣隻是文臣,於為君之道無法給陛下提供建議,更無法幫助陛下判斷何為正誤。”
淵帝哦了一聲,垂下眼角,微微有些失望:“林夫子都沒辦法判斷我做的是對還是錯,那我自己怎麽能知道呢?或者,又有誰能判斷呢?”
玄淵淡淡一笑,0617覺得他的笑容簡直像拐賣小白兔的大灰狼,隻聽玄淵說道:“能評斷陛下所為的,自然隻有陛下的子民和天下,民如水,君如舟,水可載舟,亦可覆舟。陛下若想做一個明君,自然要由天下人來評定。”
在少年皇帝鼓著微帶嬰兒肥的小臉若有所思時,玄淵又說道:“譬如這一次與西北匈奴交戰,朝野輿論如何,百姓又是怎麽想,是主戰的多還是主和的多,這些就影響著朝中局勢。”
玄淵腳步不再停頓,穿過月亮門,接過前麵帶路的婢女手中繪製著蟾宮折桂圖案的八角宮燈, 玄淵揮退左右跟隨的下人, 獨自一人徑直往書房而去。
他要去監督“林英傑”盡快將他所需的知識全都寫下來給他,等到林英傑與他這個的交易完成, 他就會送“林英傑”去轉世。在他離開這個世界之前, 這件事情是必須要做的。
因為這是他的承諾。
接下來的日子裏,隻要不在宮中教淵帝讀書,隻要不在翰林院輪值, 玄淵就會待在侯府自己的書法中監督鞭策著林英傑將腦中天馬行空、匪夷所思的想法全都如實寫下來。
就在“林英傑”被壓迫著整日在書海中撲騰徜徉的時候,朝堂上有關於和親之事的扯皮, 在經過數日的唇槍舌戰後終於落下了帷幕,有了結果。
不出玄淵意料之外,最後大魏這方決定與匈奴和親, 以陛下嫡長姐朝陽公主遠嫁匈奴單於為閼氏,雙方簽訂長達十年的和平共處的條約,在約束匈奴不得每年冬日劫掠大魏的同時,也要求大魏不得主動掀起與匈奴的戰鬥。
不過除了互不侵犯的條約,匈奴族提出的開辟互市的要求被斷然拒絕,若非新帝剛剛登基, 朝局仍有隱患, 大魏才不會選擇在大敗匈奴後和談, 至於互市?想都別想。
不趁熱打鐵將整個匈奴族覆滅已經是他們難得的善心了, 還想著與匈奴族發起交易,將大魏的先進知識傳進匈奴族幫助他們共同進步?做夢呢。
不管朝陽公主是否願意,在和談結束後,她就以最快的速度被收拾了嫁妝打包嫁去了匈奴,而因著朝陽公主在大魏京都橫行霸道多年,招了不少人的眼,此次朝陽公主和親,背後使絆子的人不少。
最後她帶去匈奴的嫁妝大幅度降低不說,就連能被她指使,伺候和保護她的仆從都人數不足,而且她甚至沒有被允許帶上大魏朝許多先進的手藝和知識。
至於由玄淵呈上去的軍事機密,曾經一舉大敗匈奴族的火/『藥』,朝陽公主更是連沾邊都別想,甚至於,就連她自己都不知道火/『藥』的秘密。
朝陽公主在失去了背後的靠山後,以如此狼狽的形象嫁去了匈奴,可以想見,即使看在大魏的麵子上,她在匈奴族的生命不會受到威脅,但她必定是無法像以前那樣過得自在霸道的。
匈奴是外族,她將來會永遠生活在外族,無法迴到故土,而她將來的丈夫、孩子,都將視她為外人,永遠不可能真心信任她,更不要說在匈奴還有父死則妻其後母、兄死則妻其嫂的風俗,朝陽公主這一生……都會過得很不快活。
在朝陽公主遠嫁匈奴後,原本完成度一直停滯的第一個任務的完成度終於走到了盡頭,卻是百分百完美完成了。
到這一步,林軒竹所有憎恨的仇人,都得到了應有的報應。
林英傑在發跡之前就已經被殺,沒有了青雲直上的機會,雖然還能在玄淵的幫助下轉世,但是他將遺忘一切,喝下孟婆湯走過奈何橋。
太子謀反事敗自盡而亡,不僅身隕,而且在死後糟了景帝厭惡,太子之位被廢,日後不可奉宗廟,子孫後代從皇孫貴胄淪落為謀反之人的後代,就此跌落雲端落入泥濘中去。
朝陽公主被送往西北不久後,被壓迫的“林英傑”終於將玄淵所需的所有對大魏民生政治等有利的計劃書寫了出來,腦細胞在短短半個月中死了大半,整個魂都萎靡了。
玄淵讓林英傑所寫的這些計劃書,都是在原本的故事中,林英傑所提出的,對整個大魏有著深遠且良好影響的計劃,這些布局和方案都是經過事實驗證過的,確認對大魏有利的計劃。
這些無形的財富,這些可以開拓的“未來”,玄淵都會將他留給林軒竹,不僅僅是為了讓林軒竹更好的把握自己的人生,同樣也是希望能讓大魏變得更好。
既然他曾經來過這個世界,並且在這裏收獲了許多,那麽他也希望能留下一些痕跡證明他來過。
“那麽,你想轉世到怎樣的家庭中?是世代顯貴的侯府,書香門第的清流,又或者大富大貴的商賈之家?”今日是一旬一休的日子,玄淵帶著“林英傑”離開了侯府,開始在京都遊『蕩』。
帶著“林英傑”在京都各處走了一圈後,玄淵含笑道:“當然,若是你想投胎進貧苦農家子、邊關將士之子,也是可以的,甚至你想投胎進皇室,我都能幫你達成。”
“就是可能要等一段時間來著~”玄淵語氣中帶著淡淡笑意和戲謔,淵帝今年不過十二歲,等他大婚有後代,還需一點時間。
沉默了片刻,“林英傑”似喜似悲的歎道:“雖然什麽樣的人家都能任由我選擇,但是我不會再保留如今的記憶了吧?”
“這是當然。”玄淵語氣平靜,理所當然的迴答,“正常轉世輪迴都是要喝孟婆湯的。”
“……好吧,我知道了,讓我再好好想想。”
這段對話發生在距離林軒竹及冠禮前十日,而當時間漸漸『逼』近玄淵離開的時間時,“林英傑”終於將他最後的決定告訴了玄淵。
在林軒竹生辰前一日,按照之前的約定和承諾,玄淵根據“林英傑”自己的決定,送他轉世輪迴去了,按照他的要求,將他轉世成六王爺的嫡長子,可以想見,日後一生榮華富貴也是有的。
“該離開了。”終於在林軒竹及冠前一日將全部事情解決完的玄淵勾了勾唇,『露』出一抹淺淡而真實的笑容。
他在這個世界已經再無牽掛,可以從容的揮袖離開了。以後的人生怎麽過下去,就該林軒竹自己去著急了。
0617:宿主你敢說你真的不是被『逼』婚嚇走的嗎!!!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
“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其機如此。此謂一言僨事,一人定國。”
……
“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悌,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還未變聲的清脆少年聲朗朗誦讀著行文,抑揚頓挫、鏗鏘有力。充作學堂、華麗又舒適的書房中隻有這一位學生,他清秀還帶了點嬰兒肥的小臉板著,滿臉肅然,在開口朗誦文章時非常流暢,沒有一絲停頓。
“好,誦讀先到這裏。”在他將這一篇大學念誦完,準備再次從頭開始誦讀時,站在上首一直在聽他讀書、身穿綠『色』繡鴛鴦官袍的年輕文官將右手握著的書卷輕輕在左手一敲,朗聲開口道。
原本正在讀書,年約十二歲的少年頓時放下了手中舉著的書卷,眼神亮晶晶的朝著綠『色』官袍的年輕文官看了過去:“林夫子,接下來要學釋義了吧?”
林夫子——正是玄淵,而他的這個學生的身份也已經唿之欲出,正是剛剛以十二稚年登基的淵帝。
玄淵擱下手中的書卷,淡淡開口道:“其實陛下倒沒有必要多花心思在四書五經上,您要學的是治國之道。”
淵帝微微一怔,微帶嬰兒肥的清秀臉上『露』出一抹淡淡的茫然,在先帝還在時,他並不受重視,母族也沒有什麽勢力,故而在宮中他向來是不起眼,備受冷視,別說被教導為君的治國之道,就連平日裏讀書識字,先帝都少有過問。
這段時間以來,作為狀元,玄淵算是與少年皇帝接觸得比較多的,與他關係頗近,此時便道:“為君之道,我也教不了你,隻能你自己去領悟。”
“怎麽領悟呢?”淵帝小大人一般的歎了口氣,清秀的臉上茫然更甚,他算是被趕鴨子上架一樣的坐上皇位的,而如今朝中忙著處理與西北匈奴的戰爭,幾位輔政大臣忙得腳不沾地,也無暇來教導淵帝,隻讓他先跟著林軒竹三人讀書。
玄淵唇角勾起一個細微幾不可見的弧度,淡淡道:“自然是多看、多問、多想、多反思,陛下,之前你讀過的文章中,不也有講述一些治國之法嗎?”
淵帝早已經將大學讀得滾瓜爛熟,當下就睜大了一雙杏眼,微帶試探的開口道:“親民,至善?”
玄淵隻是微一搖頭,沒有迴應他的問題,隻是平靜道:“是或不是,由陛下自己來判斷。臣隻是文臣,於為君之道無法給陛下提供建議,更無法幫助陛下判斷何為正誤。”
淵帝哦了一聲,垂下眼角,微微有些失望:“林夫子都沒辦法判斷我做的是對還是錯,那我自己怎麽能知道呢?或者,又有誰能判斷呢?”
玄淵淡淡一笑,0617覺得他的笑容簡直像拐賣小白兔的大灰狼,隻聽玄淵說道:“能評斷陛下所為的,自然隻有陛下的子民和天下,民如水,君如舟,水可載舟,亦可覆舟。陛下若想做一個明君,自然要由天下人來評定。”
在少年皇帝鼓著微帶嬰兒肥的小臉若有所思時,玄淵又說道:“譬如這一次與西北匈奴交戰,朝野輿論如何,百姓又是怎麽想,是主戰的多還是主和的多,這些就影響著朝中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