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安知道了袁商的計劃,心裏腹誹這群決策者的優柔寡斷。


    既然覺得慕容仙族已經成為隱患,直接滅掉就是。


    再不濟,他們可以做得肮髒點。


    直接以“推恩法令”為切入點,提前廢掉慕容仙族的頂尖戰力,再以那些想要封地的築基散修為棋子,讓他們下場瓜分姑蘇郡。


    這同樣可以在明麵上把大乾皇族摘出去。


    雖然這事肯定瞞不過大燕,但對方在這個節骨眼上選擇與大齊聯盟,擺明了是不懷好意的。


    麵對齊燕兩國的聯盟,大乾以一對二,本來就已經占不到便宜。


    這種情況下,如果手段還不夠鐵血,很有可能會助長了對方變本加厲的氣焰。


    陳景安自己的分析僅限於此。


    當然了。


    如果大乾的實力比他想象得更強,甚至是抱著請君入甕的打算,那麽陳景安也願意承認自己的片麵。


    總之,這事情袁商其實沒給他選擇的餘地。


    自家能做的,就是配合袁商把這個計劃進行下去。


    這未嚐不是一場來自京師高門的幕後大局。


    與前麵的大局不同。


    他們和牧氏這一次成了執棋者的友方,不僅知道了雙方執棋者的身份,而且還清楚了自己的定位。


    即便依舊身在局中,但是對比真正當局者迷的孟氏和趙氏,處境已經好了很多。


    比起曾經麵對鄭氏仙族時的那種無力感,自家這也算是一個進步。


    爭取早日能從這棋子的身份中掙脫,也做那幕後的操盤者。


    陳景安當即表態,自己會親自迴到族裏督促此事。


    袁商見他這般順從,滿懷笑意點了點頭。


    而後,袁商抬手一招,就有一枚玉簡落到陳景安的手裏。


    他開口道:“我聽聞令愛也是用刀的好手,還是我鎮魔司的肱骨。這裏正好有一門火屬性的本命刀傳承,同樣是我袁氏先人得來的機緣,且就贈予你了。”


    陳景安知道這是袁商給他的補償。


    又或者說,這才是棍棒之後的甜棗。


    鎮魔司袁氏修煉的本命刀,在晉升築基之後可以直接作為本命法寶的胚子,的確是陳青琰能用上的東西。


    以袁商的城府,他把補償的對象落在陳青琰身上。


    這背後也許還帶著其他幾種心照不宣的意思。


    陳景安無瑕逐一列舉。


    至少,他今日也算是得到了答案。


    離開袁府之後。


    陳景安立刻向狄獄丞告假,出發返迴清河郡,暫定是一個月的時間。


    他剛斬殺過兩位築基魔修。


    這相當於往常“兩年”的誅殺指標。


    隻要大乾沒有正式開戰,那麽最近幾個月暫時是不會有新的誅殺指標了。


    這才是陳景安舍得離京的最大原因。


    ……


    藏書閣。


    陳青立到這裏已經月餘了,在知道了他們這些編修的工作之後,在細分門類的時候,選擇了負責國史與地誌的類別。


    藏書閣雖為清水衙門,但清水衙門裏同樣也有區別。


    編修的主要工作是整理和校驗。


    整理無需多言,頂多就是把亂掉的地方排正,沒有任何可圈可點之處。


    但是校驗就不一樣了。


    倘若真的可以在古人典籍中,發現什麽值得一提的錯處,那都是可以作為履曆寫進編修生涯裏的。


    這算是藏書閣裏,為數不多的上進方式。


    所以,與陳青立一同過來的兩位科舉進士,他們同時選擇了記載聖人軼事和學說的門類,打算好好努力。


    但是前人的書經過曆代編修的修正,可供校驗的內容已經很少了。


    多一個人來負責,就意味著少一分希望。


    這可是仕途,誰不想往上爬。


    豈有舍己為人的道理?


    於是,讓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就發生了。


    兩位最開始還一致敵視陳青立的科舉進士,很快就因為搶飯碗的事情撕了起來。


    進士甲罵進士乙,功利心太重,對聖人之學不夠虔誠。


    進士乙懟進士甲,你這般虔誠,校驗歸你,功勞歸我。


    這話可算是捅了馬蜂窩。


    光天化日,兩位看起來文縐縐的年輕官員,直接打了起來。


    這可吸引了不少養老的編修上前圍觀。


    他們的日子太過平淡,好不容易能有熱鬧看,當然不能錯過!


    看讀書人打架,這不比釣魚好玩?


    甚至,為了讓他們能多打一會兒,還有編修專門負責放哨,防止有上官過來把人給叫停了。


    那樣大夥兒就沒樂子看了。


    陳青立顯然對這沒有興趣。


    他選擇的“國史與地誌”與兩位科舉進士相反,屬於清水衙門中的清水。


    因為國史和地誌,不改才是常態,改了才是意外。


    這相當於直接剔除了校驗的步驟。


    陳青立受到那些老編修的影響太深,如今已經不再掩飾,他就是到藏書閣來蹭書和混資曆的!


    他首先翻開了一本地誌。


    凡人和修士,他們用的都是同一套地誌體係。


    因為凡人勢力的背後,往往都有相應的修士力量作為支撐。


    陳青易仔細翻開,很快就沉浸其中。


    他知道自己所在的大乾,屬於一塊名為“西洲”的廣袤區域。


    西洲之內,像大乾這樣的金丹國度,大大小小有十六個,統稱西洲十六國。


    然而,他們這十六國的麵積,相對於西洲整體而言,隻占了五分之一。


    主要位於西洲的中部。


    從輿圖上看,這十六國的存在像是一個人為劃定的分界。


    事實也的確如此。


    十六國按照不同的陣營,分別隸屬於三大仙門的勢力範圍。


    陳青立知道自家六爺和二哥,都是在仙門“淩雲宗”修煉,而淩雲宗也是大乾供奉的上宗。


    淩雲宗的地盤主要位於西洲的南部。


    大乾地處三大仙門勢力的交界,大乾以及大乾南方的大宋,都是淩雲宗的附屬國。


    他們東方的鄰國大燕,屬於仙門“萬獸穀”。


    西方的鄰國大梁,屬於仙門“火魔宮”。


    唯有北方的大齊暫時懸而未定。


    因為這塊地盤原本的國度是屬於“萬獸穀”的,可是大齊皇祖又是魔修。


    他本人偏向於火魔宮,因為火魔宮本身是三大仙門裏唯一允許正魔並存的仙門,對魔修也存在一定的包容性。


    火魔宮也不介意自己的地盤大殿。


    於是,大齊如今成了兩大仙門的爭議地帶。


    陳青立還是頭一迴,站在這麽宏觀的角度俯瞰腳下的國度,心情自然是不一樣的。


    他繼續往下,這裏又有著針對三大仙門的批注。


    淩雲宗,昔日的淩雲老祖強行整合南部各大門派傳承,強行組成的一個超級勢力。


    萬獸穀,背靠諸多的妖族部落,他們靠著禦獸傳承和武力征服了一部分妖族部落,同樣也要直麵來自剩下那部分妖族部落的衝擊。


    火魔宮,這是一部分西洲之外的修士,與西洲本土魔修聯合組成的勢力。


    三大仙門以三足鼎立之勢,將十六國作為天然分界。


    但是大乾又是這道分界中的分界。


    他們是淩雲宗控製的諸國裏,位置最靠北的,直接與萬獸穀和火魔宮的屬國接壤。


    正所謂,仙人鬥法,凡人遭殃。


    大乾在這樣的位置上,一旦三大仙門有任何動作,本身必然會受其影響。


    陳青立看到這,知道自己什麽也做不了,心裏不由生出幾分無力感。


    他生於大乾,倘若大乾有朝一日被旁人瓜分了。


    自己是不是就成了亡國之人?


    這個念頭閃過,陳青立將麵前的這本地誌合上,突然覺得今日無心看書了。


    無知是福。


    這話總是有道理的。


    (因為作者等級太低,沒法插圖,我做了張西洲地圖放在書圈“精華帖”裏,要用的可以自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家族修仙:我以子嗣登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勤勞的大蜜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勤勞的大蜜蜂並收藏家族修仙:我以子嗣登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