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德已經到達聯邦三天了,他沒有太深入聯邦,隻是在距離圖特加龍爪邊境不遠的一顆宜居星球內而已。
對聯邦來說,隻要能登陸星網,區別都不大。
其實劉小德能這麽快進入聯邦,還多虧了萌萌。與拯救者小隊其他人的身份不同,劉小德的身份是在圖特加旅遊的聯邦人,因此天然就具備進入聯邦的權限,不然的話要破解整個聯邦的星網防禦,還得花費不小的功夫呢。
不過萌萌到底要怎樣才能將劉小德的身份加入聯邦的信息庫,並且通過聯邦星網的客體識別認證,就是劉小德不得而知的了。
不過拯救者小隊以往的冒險也很少為身份發愁,所以劉小德也並未在這方麵多做考慮。
他這三天的時間裏,主要是在通過這個名叫麥哈密的星球考察聯邦的一些情況。
身為拯救者小隊專門負責科技文明方麵的成員,劉小德對一個科技文明到底狀態如何,自然有清晰的認識。
與帝國酷愛發展地下建築群不同,麥哈密是典型的地底地麵天空一體化城市群。
最高檔的自然是天空城市群,雖然這些天空城大多漂浮在海洋的上空,劉小德在地麵上依舊能時不時見到這些天空城緩緩的劃過天穹,如同熄滅的太陽一般,在人們頭頂東升西落。
還在天空城之下,則是高聳入雲的摩天大廈群。
這些高樓大多有著光滑的鏡麵外表,不過因為特殊的光柵處理,所以在陽光直射下也不會覺得太耀眼。這不僅是出於人文與環境考慮,更多的也是為了廣告利潤。
麥哈密是一顆典型的聯邦星球,那麽這樣一顆典型的星球在廣告上自然也與其他星球差不多。
廣告,或者說宣傳信息與反饋,是聯邦不少不願意出去工作的人賴以生存的手段。
那些經過特殊光柵處理的光滑建築外表其實就是一個個的廣告屏。
這些廣告屏不僅能在公眾場合播放廣告,還能將廣告一對一的定製化投放到那些要看廣告的人的視網膜上。一旦這些人對廣告作出符合要求的反饋,就能得到廣告主的微薄報酬。
看一條一分鍾的廣告,一支能量劑的錢就有了;一個小時的廣告,一天的生活費就有了。
當然,這些看廣告的人不可能生活的太好,但有一個住的地方,不至於被餓死,能在星網內正常活動對他們來說就足夠了。
有人說,這種看廣告就能生活下去的方式是聯邦政府的社會福利,但也有人認為,這實際上是對人類自由意誌的剝削壓迫,是一種完全反人類的行為。
而劉小德隻看到了其中巨大的人力資源浪費,如果能將這些終日無所事事的人調動起來,必然是一股巨大的力量。
但劉小德很快發現,事情並非自己想象的那麽簡單。
聯邦的階層分化是很明顯的,那劉小德所在的麥哈密來舉例,即使劉小德隻匆匆瞥了一眼天空城的景色,但他依然能發現天空城裏的環境是最好的,那種特殊光柵處理的廣告屏也是最少的,除了幾個商業區外幾乎見不到。
而地麵層的摩天大樓群則近乎隨處可見這種廣告屏,隻在住宅區以及公園區收斂一些。
至於地下建築層,劉小德發現地下建築城所有的表麵,都是這種光柵處理過的特殊鏡麵,不論是廊橋酒肆還是居家客廳都能見到這種特殊的廣告屏。
那些大貴族,大財團以及那些大政客,科學家是最頂尖的人,這些人在聯邦的億兆生靈之中,可能連萬分之一都不到。這些人要麽有自己的星球,最次次也會居住在環境良好的天空城上。
再下麵則是能在聯邦的社會分工中占據一席之地,不至於被淘汰的人。這些人的數量,悲觀者認為隻有不到百分之一,樂觀者則認為可能有百分之五甚至百分之十。這些人大多居住在地麵層,身份條件越好,居住的位置就越高,能見到的廣告也越少。
至於剩下的這些絕對主體,就是在競爭中輸掉的那群失敗者。它們並非無法為聯邦提供任何有價值的東西,隻是他們的效率太低了。很顯然,這些人就隻能租住在地下建築層裏麵的小屋裏了,更有甚者,隻能住在維生艙裏,他們甚至連離開維生艙,到現實世界活動的本錢都沒有。不過對這些人來說,星網裏麵跟現實世界也沒有什麽區別,無非是在哪裏看廣告而已。
聯邦其實有一個不成文,但是幾乎人盡組織的認識:如果對一個人對一個單位運算資源的利用,不如一台新下線的人工智能,那麽這個人就隻能被聯邦社會所淘汰。
會形成如今聯邦這種局麵的原因很簡單,聯邦科學院發現,在同等資源投入的情況下,一般人終其一生,能帶來的迴報也是不如人工智能的。
如今已經臻至完善,在情感表達、思維邏輯與運算能力上毫無缺陷的人工智能混沌算法不同,自然人類天然在運算能力上就與人工智能相差甚遠,要想與人工智能同台較量,就必須經過後天的運算改造才行。
但這種改造,有些人能很好適應,甚至能激發出遠超一般人工智能的潛力,但大多數人對這份後天的運算能力都不如人工智能來得得心應手。
同一份資源,一個自然人隻能作出零點九份貢獻,而一位合格的人工智能才能作出一點一份貢獻,那麽很顯然那位自然人就隻能被淘汰。
這樣的資源利用問題不僅是聯邦獨有,帝國和圖特加也不能免俗,但很顯然帝國的情況與聯邦截然不同。
聯邦很奇怪,帝國是怎麽解決這個問題的,但帝國最終卻告訴聯邦,他們根本就沒有解決這個問題,一般人不如人工智能,就多給他們一些資源。
那時候聯邦才發現,帝國和聯邦在這方麵的目的是不一樣的。帝國的目的是盡可能將更多的人引入社會的周轉中,因此對那些貢獻不足,效率低下的人,帝國願意多給出一些資源。
而聯邦不一樣,在自知資源占有量不如帝國的情況下,聯邦希望能盡可能激發每一個人最大的貢獻度,如果那些人的效率不如人工智能,就讓他們淘汰吧。
對聯邦來說,隻要能登陸星網,區別都不大。
其實劉小德能這麽快進入聯邦,還多虧了萌萌。與拯救者小隊其他人的身份不同,劉小德的身份是在圖特加旅遊的聯邦人,因此天然就具備進入聯邦的權限,不然的話要破解整個聯邦的星網防禦,還得花費不小的功夫呢。
不過萌萌到底要怎樣才能將劉小德的身份加入聯邦的信息庫,並且通過聯邦星網的客體識別認證,就是劉小德不得而知的了。
不過拯救者小隊以往的冒險也很少為身份發愁,所以劉小德也並未在這方麵多做考慮。
他這三天的時間裏,主要是在通過這個名叫麥哈密的星球考察聯邦的一些情況。
身為拯救者小隊專門負責科技文明方麵的成員,劉小德對一個科技文明到底狀態如何,自然有清晰的認識。
與帝國酷愛發展地下建築群不同,麥哈密是典型的地底地麵天空一體化城市群。
最高檔的自然是天空城市群,雖然這些天空城大多漂浮在海洋的上空,劉小德在地麵上依舊能時不時見到這些天空城緩緩的劃過天穹,如同熄滅的太陽一般,在人們頭頂東升西落。
還在天空城之下,則是高聳入雲的摩天大廈群。
這些高樓大多有著光滑的鏡麵外表,不過因為特殊的光柵處理,所以在陽光直射下也不會覺得太耀眼。這不僅是出於人文與環境考慮,更多的也是為了廣告利潤。
麥哈密是一顆典型的聯邦星球,那麽這樣一顆典型的星球在廣告上自然也與其他星球差不多。
廣告,或者說宣傳信息與反饋,是聯邦不少不願意出去工作的人賴以生存的手段。
那些經過特殊光柵處理的光滑建築外表其實就是一個個的廣告屏。
這些廣告屏不僅能在公眾場合播放廣告,還能將廣告一對一的定製化投放到那些要看廣告的人的視網膜上。一旦這些人對廣告作出符合要求的反饋,就能得到廣告主的微薄報酬。
看一條一分鍾的廣告,一支能量劑的錢就有了;一個小時的廣告,一天的生活費就有了。
當然,這些看廣告的人不可能生活的太好,但有一個住的地方,不至於被餓死,能在星網內正常活動對他們來說就足夠了。
有人說,這種看廣告就能生活下去的方式是聯邦政府的社會福利,但也有人認為,這實際上是對人類自由意誌的剝削壓迫,是一種完全反人類的行為。
而劉小德隻看到了其中巨大的人力資源浪費,如果能將這些終日無所事事的人調動起來,必然是一股巨大的力量。
但劉小德很快發現,事情並非自己想象的那麽簡單。
聯邦的階層分化是很明顯的,那劉小德所在的麥哈密來舉例,即使劉小德隻匆匆瞥了一眼天空城的景色,但他依然能發現天空城裏的環境是最好的,那種特殊光柵處理的廣告屏也是最少的,除了幾個商業區外幾乎見不到。
而地麵層的摩天大樓群則近乎隨處可見這種廣告屏,隻在住宅區以及公園區收斂一些。
至於地下建築層,劉小德發現地下建築城所有的表麵,都是這種光柵處理過的特殊鏡麵,不論是廊橋酒肆還是居家客廳都能見到這種特殊的廣告屏。
那些大貴族,大財團以及那些大政客,科學家是最頂尖的人,這些人在聯邦的億兆生靈之中,可能連萬分之一都不到。這些人要麽有自己的星球,最次次也會居住在環境良好的天空城上。
再下麵則是能在聯邦的社會分工中占據一席之地,不至於被淘汰的人。這些人的數量,悲觀者認為隻有不到百分之一,樂觀者則認為可能有百分之五甚至百分之十。這些人大多居住在地麵層,身份條件越好,居住的位置就越高,能見到的廣告也越少。
至於剩下的這些絕對主體,就是在競爭中輸掉的那群失敗者。它們並非無法為聯邦提供任何有價值的東西,隻是他們的效率太低了。很顯然,這些人就隻能租住在地下建築層裏麵的小屋裏了,更有甚者,隻能住在維生艙裏,他們甚至連離開維生艙,到現實世界活動的本錢都沒有。不過對這些人來說,星網裏麵跟現實世界也沒有什麽區別,無非是在哪裏看廣告而已。
聯邦其實有一個不成文,但是幾乎人盡組織的認識:如果對一個人對一個單位運算資源的利用,不如一台新下線的人工智能,那麽這個人就隻能被聯邦社會所淘汰。
會形成如今聯邦這種局麵的原因很簡單,聯邦科學院發現,在同等資源投入的情況下,一般人終其一生,能帶來的迴報也是不如人工智能的。
如今已經臻至完善,在情感表達、思維邏輯與運算能力上毫無缺陷的人工智能混沌算法不同,自然人類天然在運算能力上就與人工智能相差甚遠,要想與人工智能同台較量,就必須經過後天的運算改造才行。
但這種改造,有些人能很好適應,甚至能激發出遠超一般人工智能的潛力,但大多數人對這份後天的運算能力都不如人工智能來得得心應手。
同一份資源,一個自然人隻能作出零點九份貢獻,而一位合格的人工智能才能作出一點一份貢獻,那麽很顯然那位自然人就隻能被淘汰。
這樣的資源利用問題不僅是聯邦獨有,帝國和圖特加也不能免俗,但很顯然帝國的情況與聯邦截然不同。
聯邦很奇怪,帝國是怎麽解決這個問題的,但帝國最終卻告訴聯邦,他們根本就沒有解決這個問題,一般人不如人工智能,就多給他們一些資源。
那時候聯邦才發現,帝國和聯邦在這方麵的目的是不一樣的。帝國的目的是盡可能將更多的人引入社會的周轉中,因此對那些貢獻不足,效率低下的人,帝國願意多給出一些資源。
而聯邦不一樣,在自知資源占有量不如帝國的情況下,聯邦希望能盡可能激發每一個人最大的貢獻度,如果那些人的效率不如人工智能,就讓他們淘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