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微微蹙眉,有些不確定,他試探著問道:


    “你們的意思是,這個方子的使用,和我有關係?”


    誰知道記者同誌居然點了點頭:


    “當然了,不止和您有關係,還和我們電視台也有關係呢。”


    “就是上次報道的錄像被衛生部看到了,他們那邊才去調了1957年西南流感時期的藥方。”


    “可以說是您為他們,提供了一條清晰的思路。”


    “這個是我們在剛才的衛生部采訪中,已經問清楚的。”


    說罷還掏出了一個本子遞給方言:


    “您看,這就是我們的采訪手稿。”


    方言一看發現還真是,裏麵的內容是采訪的一位副部長,他說了這次電視台和報紙上的內容給了他們很大的啟發,替他們理清了思路。


    “思路嗎?原來是這樣……”方言恍然大悟。


    確實在這種時候開會扯皮花費的時間,可能比找藥方還要久,如果有人能夠提供一個清晰的思路,就能夠很快讓這件事決定下來。


    而且衛生部那邊也知道他的底細。


    兩個醫學新鮮的成果當敲門磚,還有華夏中醫研究院那邊那麽多正在進行的研究項目背書,既然自己先冒頭出來發話了,他們肯定會重視的。


    畢竟縱觀此時,也沒人比他更早在媒體上,宣傳針對流感的中醫藥方。


    現在的方言在衛生部眼裏,那就是顯眼包。


    再加上電視台推波助瀾,想不關注都難。


    站在院子門口,隨手方言對著記者邀請到:


    “記者同誌,咱們到書房裏去聊吧。”


    “好!”記者同誌答應了一聲。


    記者采訪團隊一共四個人,一起進了四合院。


    方言向家裏人說了一下大概情況後,就帶著他們來到了書房裏。


    看著這一屋子的中醫書籍,記者眼前一亮。


    當即對攝影師說,待會兒開機後,把這些中醫古籍也拍下來。


    這個書房很符合他對中醫的印象。


    接著記者對著方言說起這次采訪的內容,其實也很簡單,就是想聽聽對這個方子的看法,以及當初是怎麽樣選中這個方子,同時想聽方言講一下,對這次蘇聯遠東流感的看法,以及對普通人群的防護建議。


    方言聽到這裏點點頭,前世的時候方言也看過電視上采訪專家的報道,對於這些官方話術他也是門清。


    這個時候講東西就不能講的太深太專業,而是要讓更多普通大眾聽懂聽明白,不要增加大眾的焦慮,講話要起到安定團結的效果。


    這時候方言心裏已經有數了。


    不過方言想了想,最終還是對著記者表示,這個方子是1957年章次公的西南流感經驗方,自己原本拿出來就是為了讓丈母娘使用的,並沒有想到會推廣出來。


    這件事兒先撇清關係,要不然就會造成一個功利的形象。


    經過流量時代洗禮的方言,太知道維持人設的重要性了。


    雖然他本來就是打算讓藥方推廣出去的,現在已經達成目的,接下來就是他立住人設的關鍵時候了。


    能讓大家知道他,但是也不能讓大家討厭。


    要是他老老實實說,我很早之前就注意到這次蘇聯流感了,也預判了接下來的發展,所以會想要把藥方推廣出來。


    這說起來就很功利。


    雖然結果也是為了大家好,但是大家都會認為,其實方言更想要的是出名。


    所以還得講故事。


    講一個大家都喜歡聽的故事。


    好女婿為了丈母娘的安危,翻找出來了20年前的藥方,然後丈母娘拿出來無私奉獻在了鏡頭前,正好就被衛生部的人看到了。


    陰差陽錯,才導致了現在大家都在使用這個藥方的局麵。


    這樣聽起來就順暢又自然多了。


    雖然方言本來也沒預判到會上電視,但還是得把怎麽說考慮好。


    接下來采訪開始。


    方言用預先準備好的腹稿流暢,且快速的將前後因果講述了一遍,並在最後,講述了自己對蘇聯大流感的看法,以及普通人的防護建議。


    這些話都是前世電視台上,那些官方人員采訪的標準。


    這妥帖的迴答,一下就達到了記者采訪的預期。


    這滴水不漏的迴答,一次就過的流暢度,簡直讓記者和其他同行人員歎為觀止。


    本來以為還要折騰好久,結果人家麻利的一遍就過,甚至裏麵的一些畫都不用剪,沒有一句是多餘的。


    所以說采訪一次就過,很快就結束。


    記者同誌甚至對著方言表示,他很有新聞主持方麵的天賦。


    如果電視台要開展衛生類欄目,肯定第一個就找他。


    采訪完成後,方言把記者送到四合院門口。


    問了一下記者同誌,這次采訪的播放日期和時間,隨後就看著他們上車離去了。


    等到記者走了之後,方言就招唿朱霖,帶上一些熬好的中藥,還有吃的去一趟醫院看看樂苗。


    很快兩口子就準備好了東西,提了個籃子將東西裝好,然後一起朝著協和住院大樓而去。


    沒想到去的時候發現樂苗不在,今天是他媽媽在這裏。


    原來是母女一個人在這裏守一天。


    昨天是樂苗在這裏守,今天他媽又過來接她的班。


    將東西拿給樂苗老娘,對方倒是也沒推辭,道了聲感謝後便將東西倒進了她自己帶來的餐具裏麵。


    本來方言還以為她不會喝自己熬出來的中藥呢,結果人家當著麵咕嘟咕嘟的就喝了。


    喝完之後還笑著對著方言透露:現在樂苗伯父喝了方言開的藥方,現在情況已經好轉,估計也就幾天時間,就可以出院了。


    協和腦科的醫生甚至還專門把藥方抄錄了一遍。


    方言恍然大悟,怪不得樂苗媽二話不說就把中藥喝了,原來是之前的國醫藥方起作用了。


    方言倒是也沒多說什麽,告訴她隻是舉手之勞,讓她也注意身體早點休息。


    隨後就帶著朱霖走了。


    路上的時候女王對著方言說道:


    “看來這次你又弄出了一個很厲害的藥方呀!”


    方言解釋道:


    “主要還是他本來出血量就不大,清醒的時間比較早,造成的腦梗死範圍也比較小,所以才能夠這麽快恢複。”


    朱霖一臉驕傲的對著方言說道:


    “我有預感,明天恐怕上班的時候,就有人來找我聊你那個方子了。”


    “記得當時你在東直門醫院用黃芪蟲藤飲,也是差不多的情況。”


    此刻女王大人已經感覺,又有一張紅底金字的醫學成果證書在對著方言招手了。


    方言卻笑著搖搖頭說道:


    “還是有些不一樣的,東直門醫院是中醫院,你們協和是西醫院,一個西醫院,會提交一個中藥方上去嗎?”


    聽到這裏的朱霖迴過神來,仔細一想還真是。


    不過她還是說道:


    “我們協和也不隻是西醫院,還有中醫辦公室的。”


    方言笑了笑,他可是記得很清楚,協和中醫在1979年之前,沒有太有名的坐診醫生。


    這次更大概率是腦科醫生們,認識到了這藥方的臨床價值。


    會想辦法研究研究而已。


    讓他們和東直門醫院一樣交上去,方言認為概率比較小。


    不過也沒事兒,方言拿出這個藥方,本來也就是是拿給樂苗救她伯父的。


    協和不交其他地方一樣可以交上去,反正又不著急。


    接著兩人迴到了家裏。


    此刻,陳楷歌兩口子已經和大姐夫商量好了立冬那天的結幹親事宜。


    地點就定在北影廠小區。


    到時候陳楷歌和孫佳林會邀請朋友一起見證。


    看樣子像是打算搞得很隆重的樣子。


    方言也是服了,兩口子也是奇葩。


    結婚沒弄婚禮,現在收幹閨女整得這麽隆重,也是沒誰了。


    估計肯定事兒後有人會想,是不是兩口子那一個生理上有問題,根本生不出來,所以才認這麽個幹閨女。


    這個懷疑很合情合理呀。


    估計他們自己老爹老媽都要懷疑,就更別說其他的外人了。


    不過這倆人也不是那種在意別人眼光的,特別是孫佳林。


    接著將這兩口子送出了門,目送著他們開著吉普離開,大姐夫感慨這城裏人想法就是怪,自己不生孩子,非要認個別人家孩子當幹閨女。


    隻是因為喜歡孩子,就要花費那麽多錢來辦一場儀式,後麵還要擔起父母的一部分職責,這簡直就是花錢找罪受啊。


    方言笑著搖搖頭,大姐夫這是不理解老板們的心態啊。


    馬斯洛需求裏講的很清楚,將人類的需求分為六個層次,第一是最基礎的生理需求,然後是安全需求,接著是情感與歸屬需求。


    這第三個情感需求,就是現在陳楷歌兩口子需要的。


    孫佳林想無痛當媽,釋放下情感。


    陳楷歌需要孩子當他和孫佳林的情感紐帶。


    過慣了苦日子的大姐夫,目前對情感需求不高,隻要有大姐和孩子他就很滿足了,所以沒辦法理解這兩口子也很正常。


    就像是後世在直播間裏刷錢的有錢大哥一樣,大部分人看大哥像是傻子,有錢也不是這麽造得啊。


    但是人家大哥早就賺夠錢了,開始追求情感與歸屬,或者開始尋求尊重。


    古話說得好,衣食足則知榮辱,在基本生活得到滿足後,才會關注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


    就像是現在方言一樣,他已經開始追求更高的實現自我價值。


    要用自己的優勢改變中醫曆史。


    這次采訪隻是其中一步而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1977大時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鳳山鶴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鳳山鶴鳴並收藏重生1977大時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