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定江山
武俠:我宋青書真不是曹賊 作者:月華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宋青書你胸懷天下,未來的你,肯定會是個愛民如子的好皇帝。”
“既如此,我也就沒什麽好擔憂的了,這條命,我給你便是。”
康熙淒然一笑,隨後看了一眼不遠處的立柱,隨後毫不猶豫的,低著頭,就這麽一頭撞向了柱子。
“砰……”
這一頭,康熙竭盡全力,伴隨著一聲巨大的悶響,他已抽搐到底,並逐漸的失去了唿吸。
宋青書看了一眼康熙,眼中閃過了一抹複雜之色,因為接下來,他就將成為一名帝皇,而眼前的康熙,在宋青書原來的世界裏,是多麽的風光無限,在金書世界裏,同樣如此。
可如今,卻是用這般悲壯的方式,死在了自己眼前,你要說他做錯了什麽,他好像什麽也沒做錯,如果按照原劇情來看的話,康熙還真可能擊敗三藩,一統清廷,成為一代大帝。
但就是因為自己的出現,改變了曆史的軌跡,才讓康熙這般悲壯的死去,這屬實是有些憋屈了。
所以宋青書也在心中暗暗發誓,自己一定不能是犯了康熙同樣的錯誤,以免自己未來也落了個這般下場。
可能有人會說,以目前宋青書的實力,這天大地大的,何處不能去?就算是王朝被滅,依舊能逍遙自在才是。
話是這麽說,但如今的宋青書,早已不是孤身一人,他的身邊,有了很多的追隨者,更有心愛的女人,讓他舍棄所有人一同離去,那根本就不可能。
所以宋青書唯一能做的,就是將自己目前視線中所有的威脅掃除,待天下大統,自己才能真正的安心才是。
思緒逐漸迴到了軀體後,宋青書這才轉身,對身後之人開口道,“收斂吧,風光厚葬。”
身為一名帝王,宋青書自然不會說虧待了對方,厚葬那也是必須的。
而下屬們,也能夠理解此刻宋青書的心情,所以當即是行動了起來,將這一夜皇宮內那些忠於康熙的宮女太監們屍體收殮好,以後與其一同下葬。
“鐺,鐺……”
鍾聲從皇宮內傳出,一共九響,代表著天子的隕落,那些個原本還想著反抗的滿清遺民們,都在此刻陷入了絕望之中。
“大清,完了……”
這是所有人心中唯一的念頭,大清建國到現在雖然時間不長,可其強大的實力,那是有目共睹的。
甚至有人斷言,大清就算不能一統整個天下,也能有著數百年的時光可以存續才對。
可現在,事實卻告訴了他們,大清,就這麽滅了,滅的這般稀裏糊塗,這般憋屈。
有人受不了這麽大的打擊,當即是選擇了自殺以謝聖恩,更有人陷入了瘋狂之中,徹底失去了理智。
有人絕望如行屍走肉,就這麽恍惚的,走在了染血的帝京路上。
這一夜,注定是個不眠之夜,紫禁城內,沒有一人能夠安心入睡,大家都在擔憂,擔憂著未來這段時間,帝京城內,可能會血流遍地。
事實也的確如此,在宋青書的主持下,帝景城內,原本屬於滿清死忠們的宅邸,紛紛被查抄,無數大清的死忠,也被清點出來,該砍頭的砍頭。
……
宋青書也不是什麽聖母,該殺人的時候,他是一點也不含糊,將這些敵人留在身邊,那無疑是對自己,對家人的不負責。
一時間,紫禁城內,可謂是風聲鶴唳,無數人都隻能是縮在自己家中,期盼著自己不會受到清算。
終於,在整個紫禁城都被清理的差不多後,宋青書這才召集了自己的那些個心腹下屬們,準備商議接下來的事情。
望著在座之人,宋青書心潮澎湃道,“家人們,如今的大清,已盡在吾等掌控之下,這是屬於我們的勝利時刻,歡唿吧……”
“吼吼……”
眾人瘋狂的鼓掌,歡唿,因為他們勝利了,並且成功的活到了最後,接下來,就是他們享受勝利果實的時刻了。
也就在這個時候,宋青書的下屬們,對視一眼後,紛紛是跪倒在地道,“齊王殿下,如今天下大定,正是登基之日,吾等懇請您定下國號,定下登基之日,剩下的一切,就交給吾等即可。”
“諸位兄弟,我何德何能,能夠登臨帝位?你們這不是折煞我了嗎?”
“當今天下,帝位舍齊王其誰?兄弟們誰都不服,就服你,請齊王殿下登基吧。”
“可是,我怕我會做不好這個帝王,會辜負了兄弟們的期望。”
“齊王殿下多慮了,吾等定當竭盡全力輔助於您,共創一個和諧美滿的王朝。”
“兄弟們,我……”
“請齊王殿下登基!”
“請齊王殿下登基!”
山唿海嘯般的聲音響起,什麽叫做眾望所歸?宋青書完美的詮釋了這一點,畢竟這支隊伍,基本就是他以一己之力給帶起來的,這裏的核心人員,也都是他一力培養出來的,都是他的心腹。
所以這個皇帝,自然隻能由宋青書來坐,無論是誰,都不可能動搖了宋青書的地位,否則就會被群起而攻之。
環視眾人一圈後,宋青書心潮澎湃道,“諸位,你們的心意,我都感受到了,這個帝王之位,我受之有愧,不過諸位既然擁戴於我,願意相信我宋青書能夠繼續帶領大家走向更加輝煌的未來,那我宋青書自然不會讓大家失望,”
“所以在此,我宣布,三日之後,舉行登基大典,國號大家皆可參與商議,至於封賞,也可慢慢商議敲定。”
接下來一段時間,便是一個漫長的敲定過程了,最終在眾人的商議下,將國號定為了武,也就是武朝。
一來,宋青書起於武當山,更是武功蓋世,並以武立國,所以武朝二字,也就應運而生了。
至於封賞,官員是重中之重,那些跟隨著宋青書打江山的將士們,自然是紛紛獲得了足夠讓他們滿意的職位。
至於那些文官們,則是讓宋青書有些頭疼了,因為管理這麽大的一個國家,光靠如今宋青書自己培養的人,肯定是不夠的,而且很多職務,都需要去定奪。
……
“既如此,我也就沒什麽好擔憂的了,這條命,我給你便是。”
康熙淒然一笑,隨後看了一眼不遠處的立柱,隨後毫不猶豫的,低著頭,就這麽一頭撞向了柱子。
“砰……”
這一頭,康熙竭盡全力,伴隨著一聲巨大的悶響,他已抽搐到底,並逐漸的失去了唿吸。
宋青書看了一眼康熙,眼中閃過了一抹複雜之色,因為接下來,他就將成為一名帝皇,而眼前的康熙,在宋青書原來的世界裏,是多麽的風光無限,在金書世界裏,同樣如此。
可如今,卻是用這般悲壯的方式,死在了自己眼前,你要說他做錯了什麽,他好像什麽也沒做錯,如果按照原劇情來看的話,康熙還真可能擊敗三藩,一統清廷,成為一代大帝。
但就是因為自己的出現,改變了曆史的軌跡,才讓康熙這般悲壯的死去,這屬實是有些憋屈了。
所以宋青書也在心中暗暗發誓,自己一定不能是犯了康熙同樣的錯誤,以免自己未來也落了個這般下場。
可能有人會說,以目前宋青書的實力,這天大地大的,何處不能去?就算是王朝被滅,依舊能逍遙自在才是。
話是這麽說,但如今的宋青書,早已不是孤身一人,他的身邊,有了很多的追隨者,更有心愛的女人,讓他舍棄所有人一同離去,那根本就不可能。
所以宋青書唯一能做的,就是將自己目前視線中所有的威脅掃除,待天下大統,自己才能真正的安心才是。
思緒逐漸迴到了軀體後,宋青書這才轉身,對身後之人開口道,“收斂吧,風光厚葬。”
身為一名帝王,宋青書自然不會說虧待了對方,厚葬那也是必須的。
而下屬們,也能夠理解此刻宋青書的心情,所以當即是行動了起來,將這一夜皇宮內那些忠於康熙的宮女太監們屍體收殮好,以後與其一同下葬。
“鐺,鐺……”
鍾聲從皇宮內傳出,一共九響,代表著天子的隕落,那些個原本還想著反抗的滿清遺民們,都在此刻陷入了絕望之中。
“大清,完了……”
這是所有人心中唯一的念頭,大清建國到現在雖然時間不長,可其強大的實力,那是有目共睹的。
甚至有人斷言,大清就算不能一統整個天下,也能有著數百年的時光可以存續才對。
可現在,事實卻告訴了他們,大清,就這麽滅了,滅的這般稀裏糊塗,這般憋屈。
有人受不了這麽大的打擊,當即是選擇了自殺以謝聖恩,更有人陷入了瘋狂之中,徹底失去了理智。
有人絕望如行屍走肉,就這麽恍惚的,走在了染血的帝京路上。
這一夜,注定是個不眠之夜,紫禁城內,沒有一人能夠安心入睡,大家都在擔憂,擔憂著未來這段時間,帝京城內,可能會血流遍地。
事實也的確如此,在宋青書的主持下,帝景城內,原本屬於滿清死忠們的宅邸,紛紛被查抄,無數大清的死忠,也被清點出來,該砍頭的砍頭。
……
宋青書也不是什麽聖母,該殺人的時候,他是一點也不含糊,將這些敵人留在身邊,那無疑是對自己,對家人的不負責。
一時間,紫禁城內,可謂是風聲鶴唳,無數人都隻能是縮在自己家中,期盼著自己不會受到清算。
終於,在整個紫禁城都被清理的差不多後,宋青書這才召集了自己的那些個心腹下屬們,準備商議接下來的事情。
望著在座之人,宋青書心潮澎湃道,“家人們,如今的大清,已盡在吾等掌控之下,這是屬於我們的勝利時刻,歡唿吧……”
“吼吼……”
眾人瘋狂的鼓掌,歡唿,因為他們勝利了,並且成功的活到了最後,接下來,就是他們享受勝利果實的時刻了。
也就在這個時候,宋青書的下屬們,對視一眼後,紛紛是跪倒在地道,“齊王殿下,如今天下大定,正是登基之日,吾等懇請您定下國號,定下登基之日,剩下的一切,就交給吾等即可。”
“諸位兄弟,我何德何能,能夠登臨帝位?你們這不是折煞我了嗎?”
“當今天下,帝位舍齊王其誰?兄弟們誰都不服,就服你,請齊王殿下登基吧。”
“可是,我怕我會做不好這個帝王,會辜負了兄弟們的期望。”
“齊王殿下多慮了,吾等定當竭盡全力輔助於您,共創一個和諧美滿的王朝。”
“兄弟們,我……”
“請齊王殿下登基!”
“請齊王殿下登基!”
山唿海嘯般的聲音響起,什麽叫做眾望所歸?宋青書完美的詮釋了這一點,畢竟這支隊伍,基本就是他以一己之力給帶起來的,這裏的核心人員,也都是他一力培養出來的,都是他的心腹。
所以這個皇帝,自然隻能由宋青書來坐,無論是誰,都不可能動搖了宋青書的地位,否則就會被群起而攻之。
環視眾人一圈後,宋青書心潮澎湃道,“諸位,你們的心意,我都感受到了,這個帝王之位,我受之有愧,不過諸位既然擁戴於我,願意相信我宋青書能夠繼續帶領大家走向更加輝煌的未來,那我宋青書自然不會讓大家失望,”
“所以在此,我宣布,三日之後,舉行登基大典,國號大家皆可參與商議,至於封賞,也可慢慢商議敲定。”
接下來一段時間,便是一個漫長的敲定過程了,最終在眾人的商議下,將國號定為了武,也就是武朝。
一來,宋青書起於武當山,更是武功蓋世,並以武立國,所以武朝二字,也就應運而生了。
至於封賞,官員是重中之重,那些跟隨著宋青書打江山的將士們,自然是紛紛獲得了足夠讓他們滿意的職位。
至於那些文官們,則是讓宋青書有些頭疼了,因為管理這麽大的一個國家,光靠如今宋青書自己培養的人,肯定是不夠的,而且很多職務,都需要去定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