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用集成電路實驗室要一周後才能安排到他,壓縮硬件的成果驗證肯定也要一周後才能有結果,所以他有一周的時間可以不用考慮那些事。簡單的做了一個計劃,打算用一周的時間把北京城轉一圈,感受一下這座古城。


    接下來的一周,蘇光光放下手上的所有工作,專門在這座國家大腦中步行體驗。由於他的精神修為遠超一般人,已經修出靈識,能夠感受到普通人無法感受到的許多東西。這座古城的積澱太厚了,曆史都有3000年,長期做為國都也有700年了,全國的文化精華都向這裏匯聚,真正的中心。


    赤著腳,似慢實快地用腳丈量著京城,蘇光光心中感受非常之多。第一是曆史的浩大厚重,以前隻是讀史書,從文字上感受曆史人文氣息。讀書有感那都是結合自已的經曆想像的,現在從實地感受,更加真實,如同親身經曆。


    第二個是道家的風水布局以及道家思想的演化變遷,道家的思想及其思想產生的各種手段是在不斷的變遷的,在這裏可以感受到宋之後的道家思想及手段。


    第三當然是做為首都的權利與威嚴,這方麵隻是感受一下,並沒有深入感受和思考,因為他對這個並不看重,也不是他想要的。


    第四是其他文化對這座古城的影響,特別是儒家文化,自漢武獨尊儒術後,儒家一直在明麵上影響著整個國家,特別是京都,影響更大。隻是儒家他並不是非常喜歡或者說是認同,特別是獨尊儒術後,他認為從那時開始,儒家最重要的東西,血性與骨氣都少了很多,崖山之後更是就基本消失了。現在隻想感受一下儒家的修身,其他的思想就算了,不想要。


    這座古城,原貌雖然有許多破壞,但這並不一定是壞事。曆代以來,不知有多少風水大家在此布局,把天地人物結合的渾然天成,古建築的中任何假山、門廳、小亭等都布置的極其玄妙精微,暗合天地至理。


    每一天早晨都是鍛煉之後就打的到昨天結束的地方,然後脫鞋赤腳行走。每當有所得時就停下來,找個不影響其他人的地方細細感悟,有時盤腿趺坐地上修行清靜經,有時打水衡術,有時就隨意站著,無不隨意而做,自然而然。


    晚上或去公園小林中打坐一夜,或據心意到城外山中或打座或臥睡,第二天早晨再重複前一天的行動。


    這種生活持續了九天,正是數之極,天意如此,沒讓他打破極限。其實這也是保護他,以他現在的能力,是不可能打破得了的,強行打破肯定會遭遇劫難。


    第十天早晨,蘇光光接到花掩月的電話,說是工信部的領導今天上午十點到北大的實驗室,會見硬件壓縮的相關研究人員,還特意提到是全部人員。


    蘇光光接到電話後沒有再去學校,而是迴去在客廳地毯上盤坐下來,靜靜體悟這九天的收獲。


    一旦進入修煉狀態,他整個人似乎都消失不見,肉眼隻能看得見一個模糊的人型,一閉上眼睛,就感覺不到有人,更聽不見唿吸聲,他整個人都融入周圍的事物之中。他此時對水族經典領悟的更多,以前積存在體內的藥力已經煉化完畢,現在開始調理全身,使身體更符合“道”的運行規律,把不符合的部分做些改變。


    在他的皮膚下麵,全身都像有許多小蟲子在皮膚與筋肉之間亂躥,這是他進入映月境界的表現,體內的真氣進行身體改造,心境卻沒有任何波瀾。當達到身內外都平靜無波的時候,才算是改造圓滿,可以進入下一階段了。


    現在這個狀態也是道教五術中“山”之中的拳法煉皮與煉肌肉大成,已經在煉筋膜的表現。尋常刀劍已經不能傷到他,還會被內裏的氣把刀劍反彈迴去傷到敵人,現在也算是拳術一流高手了。道教中的修者,拳術是必修的,國術中的內家拳就是從道教拳術中演變來。


    本來道家拳術以強壯自身為主,殺敵為輔,隻有道教中教派護法才是以殺敵為主,拳法追求殺傷力。但是蘇光光自從研讀水族經典之後,受其中“補自身之不足”思想影響,修改了蘇家導引術,加入強行吸取外界有餘部分來補足自身部分。為了更好的把外界有餘部分拿來,他把家傳撒手也修改了,使得他修煉的拳術兩者並重,殺傷力大增。


    蘇光光現在的拳術已經達到了內家拳中所說的暗勁大成階段,拳勁中已經有了意念,即拳經中“練氣化神、筋之道也”。這裏的氣並不是內氣,而是一口胸中之氣、意念力,下一階段才能產生道家真氣。現階段與國術區別還是有一些的,最主要的區別是國術不能產生道家真氣,而蘇光光現在已經有了一絲道家真氣了。沒有區別的地方是現階段都不在局限於皮膚與肌肉的鍛煉,開始煉筋與膜了。把筋煉的就像牛的腿一樣,沒有肌肉,隻有筋與膜,但是力氣卻非常大。


    這幾天收獲特別大,已經煉筋膜大成,很快就可以煉髓了,那樣就會進入化勁階段,進入絕頂國術高手行列。


    兩個小時後,蘇光光結束靜修,站立起來,開始水衡術的修煉。經過一個時辰的靜修,現在嚐試著把清靜經結合水衡術一同修煉,前段時間一直在嚐試,成功率比較低,修煉時間也非常短。借著剛才靜修的無念無想狀態,肢體水衡術動作著,而意念卻按清靜經觀想混沌圖,直到腦中傳來一陣疲憊不舒服才停了下來。


    五指收攏,握著空心拳,快速揮出,同時腳踏禹步斜跨出一步,無聲無息,空間跳躍一樣出現在陽台上。一拳打在陽台合金的窗戶邊框上,沒有發出任何聲音,窗框上即出現一個拳印,而窗框卻沒有任何晃動,也沒發現任何聲音。這時如果迴頭看,會發現客廳的地毯上有個破洞,地毯下的水泥地上也有個腳印。


    蘇光光小試了一下自己的身手,雖然沒有全力出手,更沒有麵檢驗,但是根據剛才的拳腳動作及效果,大概可以判定自己的拳術境界了。


    到浴室洗了個澡,把身上因修煉進步而順著汗水排出的雜質毒素清洗掉,頓時感覺身體又輕鬆了不少。


    到實驗室時,蔣雲聰和劉明及實驗其他工作人員都到了,院係領導也都到了,現在蘇光光也到了,人就全到齊了,就等工信部的來人。


    大概半小時後,十點整,工信部的人也到了,時間掐的正好。


    工信部來了十多個人,最前麵是一個五十來歲,上位氣勢中又有儒雅氣質,給人感覺就是這人一定是身處高位的技術官僚。旁邊是一個戴無邊眼鏡,三十來歲,落後半步又不顯突出的人,這個人肯定是秘書之流了。後麵跟著十來個年齡從三十左右到五十左右的人,都沒有說話,安靜的走著。


    院長常承春迎上去,笑道:“歡迎張司長蒞臨指導,一路辛苦了!王秘書也陪同……”


    常承春表現的非常熱情但又沒有給人拍馬的感覺,拿捏的非常到位,看來接待這種事經常做,已經是“久戰沙場”了。


    到了會議室後,常承春做主持,將雙方主要人員做了介紹,並發表了熱情洋溢的歡迎致詞,把該走的流程都走了一遍。


    半小時後,張司長與蘇光光單獨坐在一間小會議室中。


    張司長笑道:“沒想到蘇光光同學這麽年輕,我開始還以為是研究生,真是意外,才大一就取得這樣大的研究成果。”


    蘇光光道:“這個也不是一天就搞出來的,已經研究了很長時間了。我與蔣雲聰大哥也是因為工人智能才認識的,我們一起研究,我主要負責軟件,這次成果算是意外產物。”


    “我這次是代表工信部來與你談兩件事,第一件是你發到我辦公室郵箱中的人工智能程序,第二是控製程序。”張司長沒有廢話一堆,直接說今天找蘇光光的主題,道:“你提出的條件我們科技司與部裏的領導通過氣,原則上同意你建立自己的工人智能實驗室,但是不會有其他政策上的照顧。


    “因為以前沒有個人建立人工智能實驗室,最低也是國家參股,所以附帶有兩個條件:第一是研究資料必須保密不能泄漏,安全措施可以請國安的有關部門協助;第二是產品暫時不能商業化運作,如果想商業化運作必須進行智能等級的再次審核,而且在我們把你現在發的源代碼吃透之後才行。”


    蘇光光承諾道:“這兩個條件對我來說不是條件,而是我的基本原則,我也是中國人,而且我也隻是研究。如果有產品想商業化的話,肯定不會超過國家的相關規定。”


    他接著又道:“我上次發過去的郵件中的智能程序高於鳥類的智力,用在導彈上是有很大的作用的,這點我是知道的。但是請你轉告所有涉及到的部門,我是不會為任何部門服務的,包括軍方,這點我提前說明。以後我在這方麵有新成果都會與國家相關部門分享的,這點也是不需要擔心的。還是那句話,我是中國人,我有自己的愛國方式。”


    張司長想了一下道:“好,這點我一定轉達到所有涉及的相關部門,本來按規定,你算是特殊人才,應該受到特殊保護的。但是以我們相關部門的經驗,特殊保護的人反而會受到約束,做不出更我的成果來。而且你給出的智能程序比你賣給國外的都高一個等級,已經用行動說明你的情操了。


    “我這次來,第二件事是想與你商量一下關於控製軟件的事,能不能與有關部門共享一下源代碼。我們不會把這份源代碼商用的,隻是做些研究及安全方麵的應用,會給予一定的補償。”張司長有些不好意思,畢竟這是個人的勞動成果,這樣做有些不好,但是這事又很重要。


    蘇光光思考了一下道:“我可以把源代碼賣給你們,並且我承諾不再做種控製程序的繼續研究工作,但是國家要給我一定的補償。國家這麽多的外匯,我正好在德國想收購一家集成電路製造公司,需要外匯。”


    張司長聽後,想了一下道:“這個方案我個人同意,而且我也會盡力為你爭取,我想應該可以爭取到一個億美元的補償,當然這裏包括人工智能的補償。另外你說的收購德國的公司最好給我們部裏做個備案,因為這種高科技企業國家必須要知道大概的情況,以方便一些政策的微調。”


    蘇光光答應道:“好的,我會做一份比較詳細的報告交你給的,我也不知道交給誰,隻能請你代轉了。”


    兩人把主要的問題商量完,張司長把帶來的相關人員叫過來,把相關手續辦好,蘇光光也把控製程序複製一份交給他們,並當場把原始資料全部銷毀。


    中午蘇光光拒絕了一起吃飯的邀請,不想出那個風頭,他在這次研究項目中的作用,實驗室中人知道的不超過5個,能不曝光還是不曝光的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半生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棵樹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棵樹人並收藏一半生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