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解毒
娘娘嫵媚多嬌,引皇上競折腰 作者:鈴鐺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封承允此刻哪兒還顧忌的上遇不遇喜,他隻要白若棠平平安安的就好。
“隻要能解毒就好,旁的都不重要。”
俞京墨作為白若棠的外祖父當然是不在乎外孫女兒能否遇喜的,他在乎的隻有外孫女兒的性命。
可外孫女兒入了皇家,便什麽都是由不得他們做主的。
“那草民即刻便為娘娘解毒。”
話落,俞京墨走到床榻前,將手中的裝有噬毒蠱的錦盒靠近白若棠中箭那處微微傾斜。
也就幾息間,封承允就看見那盒子裏原本不動彈的小蟲子似是聞到了什麽珍饈美味般眨眼間從盒子裏爬出來,飛快的鑽入了白若棠的傷口裏。
“可以了,草民再寫一副方子,等娘娘醒來後調理上月餘即可。”
“那棠棠她什麽時候能醒?”
“三五日總是要的,具體什麽時候蘇醒要看噬毒蠱什麽時候將娘娘體內的毒素完全吞噬殆盡。”
“行,朕知道了,那這噬毒蠱...?”
“噬毒蠱一旦入體也算是認主了,往後會一直留存與娘娘體內,這也是娘娘為何以後能百毒不侵的原由。”
“嗯,俞大夫開方子吧,這次俞大夫救治令嬪有功,可有什麽想要的賞賜?”
“草民身為大夫治病救人本就應該,更何況娘娘還是草民的外孫女兒,草民叩謝聖恩,但賞賜就不必了。”
封承允聞言沒再多說什麽,隻在心裏打算著迴京後再細細思量下,或者到時候問問白若棠可要替她外祖父求個什麽恩典。
......
白若棠的毒解了,壓在封承允心頭上的大石也終於落下。
原本緊繃的神經一刹那的放鬆下來,封承允頓時也有些疲憊。
他輕撫上白若棠箭傷的邊緣處,小姑娘愛美,不知道醒來知道身上留了那麽一道疤會不會哭鼻子。
送俞京墨和章從之出了營帳的卓海迴來時見封承允斜靠在榻尾闔上了眸子。
他放輕腳步上前輕聲道:“皇上,太醫囑咐了您的傷也需要好生養著,奴才命人再搬了張榻過來,您歇會兒?”
“嗯,抬進來吧。”
......
秋獮封承允遇刺受傷,白若棠又中毒昏迷,雖說毒解了但終歸人還未醒,自然這秋獮也隻能落下了帷幕。
太後那邊一開始封承允失蹤的時候消息是瞞著的,但後來封承允迴來了,還受了傷,這消息自然也就瞞不住了。
於是翌日天還未大亮,太後就急急的從行宮趕來了圍獵場。
“奴才恭請太後慈安。”
“行了,起來吧,皇上怎麽樣了?”
“太後娘娘請寬心,皇上並無大礙,太醫說了好生將養著就是。”
來之前太後當然將發生的事情和皇上的傷勢都打聽清楚了,可也害怕底下人報喜不報憂,所以還是想過來親自看看,確定皇上無恙。
如今聽見卓海這樣說,提著的心也就落了迴去。
“哀家聽聞令嬪為救皇上中了毒,眼下情況如何了?”
“令嬪娘娘的毒已解,隻暫時還未清醒。”
太後聞言頷了頷首,“你們底下人平時是怎麽伺候的?居然如此疏忽大意,這次幸好有令嬪,不然你們就是萬死也難贖其罪。”
“奴才該死,是奴才侍奉皇上不周,還請太後娘娘降罪。”
太後垂眸看了眼地上跪著的卓海,卓海的忠心太後並不懷疑,她也不過是想敲打兩句,並沒有打算越俎代庖處置兒子身邊的人。
“起來吧,怎麽處置屆時皇上說了算。”
“多謝太後娘娘寬恕。”
“皇上眼下可醒了?”
“迴太後娘娘的話,皇上還睡著呢,可要奴才進去稟報?”
“不用了,讓皇上好生歇著吧,哀家先去皇後那兒待會兒,等皇上醒了你再命人來告知哀家一聲便是。”
“奴才遵旨,恭送太後娘娘。”
......
“卓海...”
太後剛轉身準備離開,就聽見了營帳裏頭封承允的聲音傳了出來。
於是在寧安的攙扶下直接轉身進了營帳。
“母後,您怎麽過來了?”
封承允說著就要要從榻上起身,太後見狀忙上前道:“皇上快躺下吧,哀家就是不放心過來瞧瞧。”
“勞母後憂心了。”
“皇上這是說的什麽話,咱們可是親母子。”
“朕並無大礙,所以不想讓母後擔憂。”
“傷在兒身,痛在娘心,皇上若真不想讓哀家擔憂,往後行事更應當心在當心些。”
“朕知道了。”
“這次多虧了令嬪了,皇上可想好了要賞她些什麽?”
“這事兒兒子確實有個想法,不過還需母後首肯。”
皇上此話一出,太後也就明白了他的意思,怕是他兒子想給令嬪再進進位分。
“九嬪?”
“不,兒子想給令嬪封妃。”
“這......”
入宮三月就進到了嬪位已經惹了不少人的眼紅嫉妒,如今也將將半年左右,封妃怕是...
“令嬪是個好的,哀家也喜歡這孩子,隻是她畢竟入宮時日尚短,又無有力的娘家支撐,哀家隻怕給她封妃會招來前朝諸多大臣不滿。”
太後此番話說的真誠,封承允心裏聽的也妥帖,也明白太後的顧慮是對的。
不過小姑娘為了救他差點丟了性命,若不是實在不妥,封承允其實更想封她為貴妃。
“朕明白母後的顧慮,不過令嬪為了救朕險些喪命,不過封妃而已,還容不得旁人多置喙什麽,難不成朕的命還不足以一個妃位?
更何況令嬪身上的毒雖解了,可往後再想遇喜怕是難了,朕其實更屬意封她為貴妃,但也知道不妥,所以這妃位已是朕委屈她了。”
太後作為後宮女子,自然知道子嗣對於嬪妃來說意味著什麽。
她倒是不知白若棠為解這毒還付出了這樣的代價,心裏也著實替她覺著有些惋惜。
“既如此,哀家沒有意見,皇上自個兒看著辦就是。”
“兒子謝母後能明白兒子。”
太後聞言拉過皇上的手輕拍了拍道:“當初是哀家做錯了,往後哀家不會了。”
......
“隻要能解毒就好,旁的都不重要。”
俞京墨作為白若棠的外祖父當然是不在乎外孫女兒能否遇喜的,他在乎的隻有外孫女兒的性命。
可外孫女兒入了皇家,便什麽都是由不得他們做主的。
“那草民即刻便為娘娘解毒。”
話落,俞京墨走到床榻前,將手中的裝有噬毒蠱的錦盒靠近白若棠中箭那處微微傾斜。
也就幾息間,封承允就看見那盒子裏原本不動彈的小蟲子似是聞到了什麽珍饈美味般眨眼間從盒子裏爬出來,飛快的鑽入了白若棠的傷口裏。
“可以了,草民再寫一副方子,等娘娘醒來後調理上月餘即可。”
“那棠棠她什麽時候能醒?”
“三五日總是要的,具體什麽時候蘇醒要看噬毒蠱什麽時候將娘娘體內的毒素完全吞噬殆盡。”
“行,朕知道了,那這噬毒蠱...?”
“噬毒蠱一旦入體也算是認主了,往後會一直留存與娘娘體內,這也是娘娘為何以後能百毒不侵的原由。”
“嗯,俞大夫開方子吧,這次俞大夫救治令嬪有功,可有什麽想要的賞賜?”
“草民身為大夫治病救人本就應該,更何況娘娘還是草民的外孫女兒,草民叩謝聖恩,但賞賜就不必了。”
封承允聞言沒再多說什麽,隻在心裏打算著迴京後再細細思量下,或者到時候問問白若棠可要替她外祖父求個什麽恩典。
......
白若棠的毒解了,壓在封承允心頭上的大石也終於落下。
原本緊繃的神經一刹那的放鬆下來,封承允頓時也有些疲憊。
他輕撫上白若棠箭傷的邊緣處,小姑娘愛美,不知道醒來知道身上留了那麽一道疤會不會哭鼻子。
送俞京墨和章從之出了營帳的卓海迴來時見封承允斜靠在榻尾闔上了眸子。
他放輕腳步上前輕聲道:“皇上,太醫囑咐了您的傷也需要好生養著,奴才命人再搬了張榻過來,您歇會兒?”
“嗯,抬進來吧。”
......
秋獮封承允遇刺受傷,白若棠又中毒昏迷,雖說毒解了但終歸人還未醒,自然這秋獮也隻能落下了帷幕。
太後那邊一開始封承允失蹤的時候消息是瞞著的,但後來封承允迴來了,還受了傷,這消息自然也就瞞不住了。
於是翌日天還未大亮,太後就急急的從行宮趕來了圍獵場。
“奴才恭請太後慈安。”
“行了,起來吧,皇上怎麽樣了?”
“太後娘娘請寬心,皇上並無大礙,太醫說了好生將養著就是。”
來之前太後當然將發生的事情和皇上的傷勢都打聽清楚了,可也害怕底下人報喜不報憂,所以還是想過來親自看看,確定皇上無恙。
如今聽見卓海這樣說,提著的心也就落了迴去。
“哀家聽聞令嬪為救皇上中了毒,眼下情況如何了?”
“令嬪娘娘的毒已解,隻暫時還未清醒。”
太後聞言頷了頷首,“你們底下人平時是怎麽伺候的?居然如此疏忽大意,這次幸好有令嬪,不然你們就是萬死也難贖其罪。”
“奴才該死,是奴才侍奉皇上不周,還請太後娘娘降罪。”
太後垂眸看了眼地上跪著的卓海,卓海的忠心太後並不懷疑,她也不過是想敲打兩句,並沒有打算越俎代庖處置兒子身邊的人。
“起來吧,怎麽處置屆時皇上說了算。”
“多謝太後娘娘寬恕。”
“皇上眼下可醒了?”
“迴太後娘娘的話,皇上還睡著呢,可要奴才進去稟報?”
“不用了,讓皇上好生歇著吧,哀家先去皇後那兒待會兒,等皇上醒了你再命人來告知哀家一聲便是。”
“奴才遵旨,恭送太後娘娘。”
......
“卓海...”
太後剛轉身準備離開,就聽見了營帳裏頭封承允的聲音傳了出來。
於是在寧安的攙扶下直接轉身進了營帳。
“母後,您怎麽過來了?”
封承允說著就要要從榻上起身,太後見狀忙上前道:“皇上快躺下吧,哀家就是不放心過來瞧瞧。”
“勞母後憂心了。”
“皇上這是說的什麽話,咱們可是親母子。”
“朕並無大礙,所以不想讓母後擔憂。”
“傷在兒身,痛在娘心,皇上若真不想讓哀家擔憂,往後行事更應當心在當心些。”
“朕知道了。”
“這次多虧了令嬪了,皇上可想好了要賞她些什麽?”
“這事兒兒子確實有個想法,不過還需母後首肯。”
皇上此話一出,太後也就明白了他的意思,怕是他兒子想給令嬪再進進位分。
“九嬪?”
“不,兒子想給令嬪封妃。”
“這......”
入宮三月就進到了嬪位已經惹了不少人的眼紅嫉妒,如今也將將半年左右,封妃怕是...
“令嬪是個好的,哀家也喜歡這孩子,隻是她畢竟入宮時日尚短,又無有力的娘家支撐,哀家隻怕給她封妃會招來前朝諸多大臣不滿。”
太後此番話說的真誠,封承允心裏聽的也妥帖,也明白太後的顧慮是對的。
不過小姑娘為了救他差點丟了性命,若不是實在不妥,封承允其實更想封她為貴妃。
“朕明白母後的顧慮,不過令嬪為了救朕險些喪命,不過封妃而已,還容不得旁人多置喙什麽,難不成朕的命還不足以一個妃位?
更何況令嬪身上的毒雖解了,可往後再想遇喜怕是難了,朕其實更屬意封她為貴妃,但也知道不妥,所以這妃位已是朕委屈她了。”
太後作為後宮女子,自然知道子嗣對於嬪妃來說意味著什麽。
她倒是不知白若棠為解這毒還付出了這樣的代價,心裏也著實替她覺著有些惋惜。
“既如此,哀家沒有意見,皇上自個兒看著辦就是。”
“兒子謝母後能明白兒子。”
太後聞言拉過皇上的手輕拍了拍道:“當初是哀家做錯了,往後哀家不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