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百日宴(一)
娘娘嫵媚多嬌,引皇上競折腰 作者:鈴鐺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偏殿裏發生的這一幕白若棠暫時還不知,她此時和封承允正在雙寶齋裏逗弄著一雙兒女。
兩個小家夥近些日子以來可以說是一天一變樣兒,那白皙又肉嘟嘟的臉頰每每看的白若棠忍不住的要吧唧兩口。
看著搖床裏並排躺著的兩個穿著喜慶紅衣的小家夥,白若棠手中拿著個小金鈴一邊搖晃著發出清脆的鈴音來吸引兩小寶貝的目光,一邊提防著不讓他們抓到往嘴裏塞。
封慕白好似習慣了自家娘親的逗弄,圓溜溜的大眼睛盯著那發出清脆鈴音的小金鈴,卻不會伸手去抓。
封念糖則完全不同,小嘴裏咿咿呀呀的,還拚命伸著小胳膊想要去抓白若棠手裏的小金鈴。
......
隨著白若棠逗弄的動作,小念念小身子動啊動的,竟是直接翻了個身。
封承允看見寶貝閨女翻身了,臉上驚喜著對白若棠說道:“翻身了,朕的寶貝念念會翻身了。”
話落,封承允一把將女兒從搖床裏抱了起來,親了親她的小臉頰後誇讚道:“念念寶貝真棒。”
白若棠同樣驚喜之餘,繼續逗弄著小白白說道:“白白呀~你看妹妹都會翻身了,你也翻一個給娘親瞧瞧唄~”
封慕白看了白若棠一眼,又繼續將目光投向了她手中的金鈴,別說翻身了,連身子都沒動一下。
封承允抱著寶貝閨女在殿內晃悠著,看著兒子這模樣,照例給了他個帶著一丟丟嫌棄意味的白眼。
......
卓海站在一旁看著兩位大主子和小主子之間的互動也是笑的眉眼彎彎的一直上揚著嘴角。
如今的皇上真是越來越有...怎麽說呢?
人情味兒?
想不出更準確的形容詞,卓海覺得應該就是人情味兒了。
以往的皇上高高在上,時刻端著自個兒,渾身上下盡顯帝王氣質,不管跟誰,身上都自帶著那高高在上的疏離感。
可現在的皇上雖然在麵對別人時依舊高高在上,依舊疏離感十足,但在皇後娘娘和兩個孩子麵前,他身上卓海再也未曾感受到過這份疏離。
每每看皇上和皇後娘娘相處,卓海隻覺得皇上不像皇上了,更像一位普通人家的夫君。
從小陪著封承允一起長大,經曆過深宮種種,卓海覺得這一輩子能見他的皇上活的這麽有人氣兒他也徹底滿足了。
......
雙寶齋裏歡聲笑語不斷,看了眼殿內的沙漏,卓海適時提醒道:“皇上,皇後娘娘,該去宣政殿了。”
卓海話落,封承允將包在了錦被裏的女兒抱進了懷裏,和抱著封慕白的白若棠一同出了未央宮宮門,分別上了轎輦,兩人徑直去往了宣政殿。
太後早前就命人過來傳了話,說她晚些會直接去宣政殿,讓皇帝和白若棠不用去壽康宮迎她。
也是巧了,封承允和白若棠在宣政殿前剛下了轎輦就遇見了與他們前後腳到達的太後。
“哎喲~哀家的小寶貝喲~”
太後一出現,白若棠懷裏的封慕白自然就被太後給抱了過去。
兩人分別站在太後的左右兩側,三人抱著兩個孩子,在卓海響亮的唱喊聲中走進了往日裏無比莊嚴肅穆的宣政殿。
......
“臣\/臣婦(子,女)恭請皇上聖安,太後娘娘慈安,皇後娘金安,宸王殿下,長樂公主福安。”
“臣妾\/嬪妾恭請皇上聖安,太後娘娘慈安,皇後娘金安,宸王殿下,長樂公主福安。”
封承允照舊先是扶著太後到上首左側位置坐下,然後轉身走向正中間龍椅坐下後才出聲道:“都平身吧。”
“謝皇上。”
待到眾人都落了座,封承允舉杯說了兩句場麵話後幹了杯中酒,百日宴也算正式拉開了帷幕。
管竹絲樂聲起,照舊不變的開場舞姬魚貫而入,唯一不同的是,今日舞姬們所跳的舞蹈是天啟獨有的祈福舞,隻在皇家之人生辰之日或是大型的入年節宮宴上才會跳。
......
一曲畢,等舞姬們退出了大殿,這時德妃起身走到殿中央開口說道:“宸王殿下與長樂公主乃是禪燈大師親言我天啟王朝的一雙福星,為此,臣妾從民間搜羅了一個祈福的小遊戲來為今日的兩位小壽星祈福祝禱。”
封承允聞言臉上興致明顯濃鬱了幾分,“哦?是何遊戲?”
這時,隻見幾名宣政殿前的侍衛抬著兩張大桌子走了進來,跟在他們身邊一同走進來的宮人手中捧著幾碟子福糕擺在了桌子上。
“臣妾的這個遊戲名為寶塔祈福,每人說一句祈福的話語,而後按照桌上的寶塔模型往上放一塊福糕,唯一的要求是祈福的話語不能重複。”
今日的百日宴,文武百官外加家眷還有後宮一眾嬪妃,參宴的人數可著實不在少數。
這遊戲看似簡單,但祈福的話語說來說去統共也就那麽些,想要不重複,其實還是有些難度的。
特別是對於殿內有些個武將來說,要他們咬文嚼字,還真的是比上戰場打仗要難的多。
......
“好,這個提議好,深得朕心,那...朕先起個頭。”
封承允懷裏抱著小念念從龍椅上站起身,而後走到下方大殿中央的桌子前,拿起一塊福糕說道:“願吾兒百歲無憂,喜樂長寧。”
話落,將福糕放上了寶塔莫星的頂端。
等封承允迴到龍椅上坐下,抱著封慕白的太後自然是第二位送福的。
“哀家祝宸王和長樂紫薇天佑,一世順遂。”
太後說完放好福糕迴了座位,就換成白若棠來到殿中桌案前,她手裏執著福糕開口道:“那臣妾就祝願白白和念念福無極限,康寧永安。”
上首位三位身份最尊貴的都送完了福,緊跟著便輪到了後宮的一眾嬪妃。
德妃作為這送福遊戲的發起人,自然由她率先送福,然後是貴妃,直到所有後宮妃嬪都送完了福。
大臣們也按照自己的品級依次來到了大殿中央送上了祝福的話語。
......
兩個小家夥近些日子以來可以說是一天一變樣兒,那白皙又肉嘟嘟的臉頰每每看的白若棠忍不住的要吧唧兩口。
看著搖床裏並排躺著的兩個穿著喜慶紅衣的小家夥,白若棠手中拿著個小金鈴一邊搖晃著發出清脆的鈴音來吸引兩小寶貝的目光,一邊提防著不讓他們抓到往嘴裏塞。
封慕白好似習慣了自家娘親的逗弄,圓溜溜的大眼睛盯著那發出清脆鈴音的小金鈴,卻不會伸手去抓。
封念糖則完全不同,小嘴裏咿咿呀呀的,還拚命伸著小胳膊想要去抓白若棠手裏的小金鈴。
......
隨著白若棠逗弄的動作,小念念小身子動啊動的,竟是直接翻了個身。
封承允看見寶貝閨女翻身了,臉上驚喜著對白若棠說道:“翻身了,朕的寶貝念念會翻身了。”
話落,封承允一把將女兒從搖床裏抱了起來,親了親她的小臉頰後誇讚道:“念念寶貝真棒。”
白若棠同樣驚喜之餘,繼續逗弄著小白白說道:“白白呀~你看妹妹都會翻身了,你也翻一個給娘親瞧瞧唄~”
封慕白看了白若棠一眼,又繼續將目光投向了她手中的金鈴,別說翻身了,連身子都沒動一下。
封承允抱著寶貝閨女在殿內晃悠著,看著兒子這模樣,照例給了他個帶著一丟丟嫌棄意味的白眼。
......
卓海站在一旁看著兩位大主子和小主子之間的互動也是笑的眉眼彎彎的一直上揚著嘴角。
如今的皇上真是越來越有...怎麽說呢?
人情味兒?
想不出更準確的形容詞,卓海覺得應該就是人情味兒了。
以往的皇上高高在上,時刻端著自個兒,渾身上下盡顯帝王氣質,不管跟誰,身上都自帶著那高高在上的疏離感。
可現在的皇上雖然在麵對別人時依舊高高在上,依舊疏離感十足,但在皇後娘娘和兩個孩子麵前,他身上卓海再也未曾感受到過這份疏離。
每每看皇上和皇後娘娘相處,卓海隻覺得皇上不像皇上了,更像一位普通人家的夫君。
從小陪著封承允一起長大,經曆過深宮種種,卓海覺得這一輩子能見他的皇上活的這麽有人氣兒他也徹底滿足了。
......
雙寶齋裏歡聲笑語不斷,看了眼殿內的沙漏,卓海適時提醒道:“皇上,皇後娘娘,該去宣政殿了。”
卓海話落,封承允將包在了錦被裏的女兒抱進了懷裏,和抱著封慕白的白若棠一同出了未央宮宮門,分別上了轎輦,兩人徑直去往了宣政殿。
太後早前就命人過來傳了話,說她晚些會直接去宣政殿,讓皇帝和白若棠不用去壽康宮迎她。
也是巧了,封承允和白若棠在宣政殿前剛下了轎輦就遇見了與他們前後腳到達的太後。
“哎喲~哀家的小寶貝喲~”
太後一出現,白若棠懷裏的封慕白自然就被太後給抱了過去。
兩人分別站在太後的左右兩側,三人抱著兩個孩子,在卓海響亮的唱喊聲中走進了往日裏無比莊嚴肅穆的宣政殿。
......
“臣\/臣婦(子,女)恭請皇上聖安,太後娘娘慈安,皇後娘金安,宸王殿下,長樂公主福安。”
“臣妾\/嬪妾恭請皇上聖安,太後娘娘慈安,皇後娘金安,宸王殿下,長樂公主福安。”
封承允照舊先是扶著太後到上首左側位置坐下,然後轉身走向正中間龍椅坐下後才出聲道:“都平身吧。”
“謝皇上。”
待到眾人都落了座,封承允舉杯說了兩句場麵話後幹了杯中酒,百日宴也算正式拉開了帷幕。
管竹絲樂聲起,照舊不變的開場舞姬魚貫而入,唯一不同的是,今日舞姬們所跳的舞蹈是天啟獨有的祈福舞,隻在皇家之人生辰之日或是大型的入年節宮宴上才會跳。
......
一曲畢,等舞姬們退出了大殿,這時德妃起身走到殿中央開口說道:“宸王殿下與長樂公主乃是禪燈大師親言我天啟王朝的一雙福星,為此,臣妾從民間搜羅了一個祈福的小遊戲來為今日的兩位小壽星祈福祝禱。”
封承允聞言臉上興致明顯濃鬱了幾分,“哦?是何遊戲?”
這時,隻見幾名宣政殿前的侍衛抬著兩張大桌子走了進來,跟在他們身邊一同走進來的宮人手中捧著幾碟子福糕擺在了桌子上。
“臣妾的這個遊戲名為寶塔祈福,每人說一句祈福的話語,而後按照桌上的寶塔模型往上放一塊福糕,唯一的要求是祈福的話語不能重複。”
今日的百日宴,文武百官外加家眷還有後宮一眾嬪妃,參宴的人數可著實不在少數。
這遊戲看似簡單,但祈福的話語說來說去統共也就那麽些,想要不重複,其實還是有些難度的。
特別是對於殿內有些個武將來說,要他們咬文嚼字,還真的是比上戰場打仗要難的多。
......
“好,這個提議好,深得朕心,那...朕先起個頭。”
封承允懷裏抱著小念念從龍椅上站起身,而後走到下方大殿中央的桌子前,拿起一塊福糕說道:“願吾兒百歲無憂,喜樂長寧。”
話落,將福糕放上了寶塔莫星的頂端。
等封承允迴到龍椅上坐下,抱著封慕白的太後自然是第二位送福的。
“哀家祝宸王和長樂紫薇天佑,一世順遂。”
太後說完放好福糕迴了座位,就換成白若棠來到殿中桌案前,她手裏執著福糕開口道:“那臣妾就祝願白白和念念福無極限,康寧永安。”
上首位三位身份最尊貴的都送完了福,緊跟著便輪到了後宮的一眾嬪妃。
德妃作為這送福遊戲的發起人,自然由她率先送福,然後是貴妃,直到所有後宮妃嬪都送完了福。
大臣們也按照自己的品級依次來到了大殿中央送上了祝福的話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