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麥子熟了,杏子也熟了,說來也怪,孟婉瑩從前是不愛吃酸東西的,但此刻又酸又甜的杏子卻使她胃口大開。
文俊從鄉下迴來的時候,帶了兩大口袋麥黃杏,可是婆婆江氏說桃養人,杏傷人,李子樹下抬死人,不讓婉瑩多吃。
婉瑩本來是個聽勸的人,可是肚子裏的孩子不聽勸,於是早上兩個,晚上兩個,臨睡前文俊偷偷的又去拿兩個給她,吃了才能安心睡著。
氣得江氏沒辦法,隻能威脅說婉瑩你要是上火牙疼可不許哭。
孟婉瑩並沒有上火,文俊倒是因為在鄉下督促麥收的時候,每日在太陽下曬得太久,心火積壓的太多,迴來第二天就高燒腹瀉,郎中說他得了熱病,必須靜養,開了十副下火的湯藥喝著。
說來也巧,陳老爺陳之洲昨日被日本人拉去訓話,同去的還有另外幾個鄉紳,主要目的就是讓他們今年多給皇軍交糧。
今年的收成本是比去年要好些,但日本人獅子大開口,如果按照他們要求的數額上繳,剩餘的數目倒要比往年災荒時還要少些,佃戶們更是沒辦法過活。
陳之洲急火攻心,迴來便躺倒中風失語,半身不遂了。
江氏心裏急的冒火,老爺和少爺都病倒了,家裏還有一個懷著身孕的兒媳,身後還有一群未成年的孩子。
眼瞅著就要到收糧的時候了,卻沒有一個能當家的人來管事,江氏大字不識一個,自是不能承擔這項重任。
孟婉瑩是會看賬本的,記得小時候,她和婉蘭經常到街上的鋪子裏看爺爺和大伯對賬本,打算盤也是那時候爺爺教的,隻是這收糧的規矩她還不曾了解。
到了晚上,等江氏把文玉哄睡,孟婉瑩便搖著蒲扇和婆婆坐到葡萄架下拉家常。
“婆婆,你知不知道收糧是怎麽迴事?”婉瑩隨口問道。
“知道是知道的,但我不識字,也看不懂賬本,以前都是你公公帶著文俊做這些……”
“記賬的是管家陳仕飛,他原是本家,記賬記得亂七八糟,你公公都是睜隻眼閉隻眼。”
“那佃戶們要每戶上繳多少糧呢?”
“這個就不一定了,田地有好有孬,肥田收成高,就交的多些,薄田收成少,就交的少些。”
“那怎麽才知道誰家是肥田,誰家是薄田啊?”
“傻孩子,那賬本上都標著呢,在名字後麵寫著呢,誰家往年交了多少,上麵也有記著呢!”
“那豈不是很容易嗎?按照賬本收就是了!”
“哪有這麽簡單?那些個佃戶,好年景孬年景都哭窮,有幾個刁的,收了十鬥糧他說隻收了五鬥,按規矩交兩鬥,留三鬥,裏外裏他就留了八鬥。”
“所以,麥收之前,文俊都要帶上家丁,去鄉下看看收成,估摸估摸一畝能收多少,心裏有了數,不怕他們耍刁。”
“當然也有老實的,你公公都有記的賬,不能讓他們吃不上飯,每次五鬥就隻收一鬥,平日誰家有事,他都送錢送糧,心眼善呢!”
孟婉瑩聽的真切,心裏也就有數了。
第二天,孟婉瑩就提出來,要親自開倉收糧,江氏驚了,死活不讓她去。
“可使不得,你還懷著身子呢,這收糧可不是一般的累,等過幾天文俊好點讓他來!”
“婆婆,這天可不等人,新糧不趁著好天氣,趕緊收進倉裏,一下雨就發黴了,這可是全家一年的口糧呢!”
婉瑩向江氏要了十幾個最強壯的家丁,帶了春妮和蘇媽媽,還有幾個粗使婆子,如期開倉收糧了!
這陳家共有佃戶二十多戶,除了水塘和水田,還有十幾畝的肥田是自己家長工在種外,其餘的一百二十畝都由佃戶耕種。
自家的糧文俊之前大部分都已收進倉裏,剩下一些分給了長工和一些臨時雇來的短工,畢竟麥收就是和天搶糧,趁著天氣好趕緊多雇些人把活幹完,收進倉裏就穩妥了。
孟婉瑩準備讓陳仕飛記賬,自己拿著往年的賬本一一核對,長工們數擔數,查驗糧食成色,接著入倉。
看著各家佃戶都到齊了,孟婉瑩朗聲道:“各位鄉民,今年收成不錯,大家都辛苦了!”
佃戶們第一次看見這位少奶奶,紛紛小聲議論著:“這東家是沒人了嗎?讓個新媳婦來收糧?”
“就是,女人懂什麽?萬一算不清賬,胡攪蠻纏咋辦?”
“你們聽她說了嗎?今年收成好,是不是要加租啊?那俺可不幹!”
“對,不幹!”
孟婉瑩微微一笑,“大家不必驚慌,今年收糧是要和往年不同的!”
“啊?我就說吧,肯定要加租!少奶奶!我家上有老下有小,您要是加租,那就是逼死我們全家十幾口啊!”佃戶陳三兒搶先大唿小叫起來。
“不能加啊!少奶奶!活不下去了啊!”眾人都跟著起哄。
旁邊的婆子小聲說:“少奶奶,那個就是陳三兒!”
果然是他!孟婉瑩笑了笑,手裏的賬本上寫著:陳三,陽一等坡地,十畝,產量豐年一畝十鬥,應交四鬥,此人極刁,從未按數交齊,去年一畝交兩鬥。
“那這位鄉民,你覺得今年你能交幾鬥呢?”孟婉瑩謙和的問道。
“我?我今年沒多打多少,和去年持平,每畝頂多收八鬥!”陳三狡猾的眨巴著眼睛。
孟婉瑩手裏拿了另一個賬本,是陳文俊下鄉考察的記錄,上麵分明記著,陽坡地今年至少每畝產一石加一鬥。
“那好,按規矩八鬥你要交三鬥二升,”孟婉瑩不急不慢的說著。
“哎呀,少奶奶,您還缺那二升糧嘛,把這零頭抹了行了!”陳三兒死皮賴臉的哀求著。
其餘人等都在看著孟婉瑩,要是陳三兒將數目賴下來,大家都能跟著沾光。
要知道以前陳老爺收糧的時候,本來一畝至少要交四鬥糧呢,這也就是陳家收四成,別的鄉紳都是收六成。
孟婉瑩合上賬本,朗聲道:“好,雖然今年是豐年,好田每畝能收一石加一鬥,但大家日子都不容易,今年就按八鬥收。”
“按照賬本,一等好田每畝收三鬥,二等田每畝收兩鬥,山地和陰坡地收一鬥!這樣你們滿意了嗎?”
“什麽?還有這樣的好事?”佃戶們倍看了,每畝少收一兩鬥,簡直是特大的豐年。
“先收我家的!”
“別擠!先收我家!”
“別急!我還有一件事告訴你們。”孟婉瑩喝了口春妮晾好的蜂蜜陳皮茶,慢悠悠的說道。
“不是反悔了吧?”有人將信將疑。
“嗬嗬,當然不是,是這樣啊,咱們陳家不是還有磨坊、藥鋪和新開的布莊嘛,以後大家需要置辦東西,可以去自家鋪子,沒有銀元可以用多餘的糧食兌換。”
“我保證比市麵價格低兩成,當然,你要是用銀元就更好了!”
“對了,從今年起,我們自家的佃農,還有在陳家做活的所有人,都可以免費到磨坊磨麵,你們手裏多餘的糧食,陳家可以用比市價高兩成的價格收購。”
話一說完,佃農們便歡唿起來,那一天,比過年還熱鬧。。
文俊從鄉下迴來的時候,帶了兩大口袋麥黃杏,可是婆婆江氏說桃養人,杏傷人,李子樹下抬死人,不讓婉瑩多吃。
婉瑩本來是個聽勸的人,可是肚子裏的孩子不聽勸,於是早上兩個,晚上兩個,臨睡前文俊偷偷的又去拿兩個給她,吃了才能安心睡著。
氣得江氏沒辦法,隻能威脅說婉瑩你要是上火牙疼可不許哭。
孟婉瑩並沒有上火,文俊倒是因為在鄉下督促麥收的時候,每日在太陽下曬得太久,心火積壓的太多,迴來第二天就高燒腹瀉,郎中說他得了熱病,必須靜養,開了十副下火的湯藥喝著。
說來也巧,陳老爺陳之洲昨日被日本人拉去訓話,同去的還有另外幾個鄉紳,主要目的就是讓他們今年多給皇軍交糧。
今年的收成本是比去年要好些,但日本人獅子大開口,如果按照他們要求的數額上繳,剩餘的數目倒要比往年災荒時還要少些,佃戶們更是沒辦法過活。
陳之洲急火攻心,迴來便躺倒中風失語,半身不遂了。
江氏心裏急的冒火,老爺和少爺都病倒了,家裏還有一個懷著身孕的兒媳,身後還有一群未成年的孩子。
眼瞅著就要到收糧的時候了,卻沒有一個能當家的人來管事,江氏大字不識一個,自是不能承擔這項重任。
孟婉瑩是會看賬本的,記得小時候,她和婉蘭經常到街上的鋪子裏看爺爺和大伯對賬本,打算盤也是那時候爺爺教的,隻是這收糧的規矩她還不曾了解。
到了晚上,等江氏把文玉哄睡,孟婉瑩便搖著蒲扇和婆婆坐到葡萄架下拉家常。
“婆婆,你知不知道收糧是怎麽迴事?”婉瑩隨口問道。
“知道是知道的,但我不識字,也看不懂賬本,以前都是你公公帶著文俊做這些……”
“記賬的是管家陳仕飛,他原是本家,記賬記得亂七八糟,你公公都是睜隻眼閉隻眼。”
“那佃戶們要每戶上繳多少糧呢?”
“這個就不一定了,田地有好有孬,肥田收成高,就交的多些,薄田收成少,就交的少些。”
“那怎麽才知道誰家是肥田,誰家是薄田啊?”
“傻孩子,那賬本上都標著呢,在名字後麵寫著呢,誰家往年交了多少,上麵也有記著呢!”
“那豈不是很容易嗎?按照賬本收就是了!”
“哪有這麽簡單?那些個佃戶,好年景孬年景都哭窮,有幾個刁的,收了十鬥糧他說隻收了五鬥,按規矩交兩鬥,留三鬥,裏外裏他就留了八鬥。”
“所以,麥收之前,文俊都要帶上家丁,去鄉下看看收成,估摸估摸一畝能收多少,心裏有了數,不怕他們耍刁。”
“當然也有老實的,你公公都有記的賬,不能讓他們吃不上飯,每次五鬥就隻收一鬥,平日誰家有事,他都送錢送糧,心眼善呢!”
孟婉瑩聽的真切,心裏也就有數了。
第二天,孟婉瑩就提出來,要親自開倉收糧,江氏驚了,死活不讓她去。
“可使不得,你還懷著身子呢,這收糧可不是一般的累,等過幾天文俊好點讓他來!”
“婆婆,這天可不等人,新糧不趁著好天氣,趕緊收進倉裏,一下雨就發黴了,這可是全家一年的口糧呢!”
婉瑩向江氏要了十幾個最強壯的家丁,帶了春妮和蘇媽媽,還有幾個粗使婆子,如期開倉收糧了!
這陳家共有佃戶二十多戶,除了水塘和水田,還有十幾畝的肥田是自己家長工在種外,其餘的一百二十畝都由佃戶耕種。
自家的糧文俊之前大部分都已收進倉裏,剩下一些分給了長工和一些臨時雇來的短工,畢竟麥收就是和天搶糧,趁著天氣好趕緊多雇些人把活幹完,收進倉裏就穩妥了。
孟婉瑩準備讓陳仕飛記賬,自己拿著往年的賬本一一核對,長工們數擔數,查驗糧食成色,接著入倉。
看著各家佃戶都到齊了,孟婉瑩朗聲道:“各位鄉民,今年收成不錯,大家都辛苦了!”
佃戶們第一次看見這位少奶奶,紛紛小聲議論著:“這東家是沒人了嗎?讓個新媳婦來收糧?”
“就是,女人懂什麽?萬一算不清賬,胡攪蠻纏咋辦?”
“你們聽她說了嗎?今年收成好,是不是要加租啊?那俺可不幹!”
“對,不幹!”
孟婉瑩微微一笑,“大家不必驚慌,今年收糧是要和往年不同的!”
“啊?我就說吧,肯定要加租!少奶奶!我家上有老下有小,您要是加租,那就是逼死我們全家十幾口啊!”佃戶陳三兒搶先大唿小叫起來。
“不能加啊!少奶奶!活不下去了啊!”眾人都跟著起哄。
旁邊的婆子小聲說:“少奶奶,那個就是陳三兒!”
果然是他!孟婉瑩笑了笑,手裏的賬本上寫著:陳三,陽一等坡地,十畝,產量豐年一畝十鬥,應交四鬥,此人極刁,從未按數交齊,去年一畝交兩鬥。
“那這位鄉民,你覺得今年你能交幾鬥呢?”孟婉瑩謙和的問道。
“我?我今年沒多打多少,和去年持平,每畝頂多收八鬥!”陳三狡猾的眨巴著眼睛。
孟婉瑩手裏拿了另一個賬本,是陳文俊下鄉考察的記錄,上麵分明記著,陽坡地今年至少每畝產一石加一鬥。
“那好,按規矩八鬥你要交三鬥二升,”孟婉瑩不急不慢的說著。
“哎呀,少奶奶,您還缺那二升糧嘛,把這零頭抹了行了!”陳三兒死皮賴臉的哀求著。
其餘人等都在看著孟婉瑩,要是陳三兒將數目賴下來,大家都能跟著沾光。
要知道以前陳老爺收糧的時候,本來一畝至少要交四鬥糧呢,這也就是陳家收四成,別的鄉紳都是收六成。
孟婉瑩合上賬本,朗聲道:“好,雖然今年是豐年,好田每畝能收一石加一鬥,但大家日子都不容易,今年就按八鬥收。”
“按照賬本,一等好田每畝收三鬥,二等田每畝收兩鬥,山地和陰坡地收一鬥!這樣你們滿意了嗎?”
“什麽?還有這樣的好事?”佃戶們倍看了,每畝少收一兩鬥,簡直是特大的豐年。
“先收我家的!”
“別擠!先收我家!”
“別急!我還有一件事告訴你們。”孟婉瑩喝了口春妮晾好的蜂蜜陳皮茶,慢悠悠的說道。
“不是反悔了吧?”有人將信將疑。
“嗬嗬,當然不是,是這樣啊,咱們陳家不是還有磨坊、藥鋪和新開的布莊嘛,以後大家需要置辦東西,可以去自家鋪子,沒有銀元可以用多餘的糧食兌換。”
“我保證比市麵價格低兩成,當然,你要是用銀元就更好了!”
“對了,從今年起,我們自家的佃農,還有在陳家做活的所有人,都可以免費到磨坊磨麵,你們手裏多餘的糧食,陳家可以用比市價高兩成的價格收購。”
話一說完,佃農們便歡唿起來,那一天,比過年還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