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立儲之事
穿越成廢皇子,隻想苟活! 作者:韓師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趙暉趕在上元節前往京城。
趙珩槺得知此消息後,心情甚是愉悅,遂在上元節這天舉辦了一場家宴。
此時留在皇城的僅有八皇子趙靖,也列席參加了此次宴會。
“父皇,燕地戰事頻繁,這一耽擱便是一年,今日見到父皇身體康健,兒臣這心裏也踏實了些許。”
趙暉坐在下首,距離皇帝的案幾較近,臉上帶著恭順的笑容,不免說了些寬慰的話語。
“暉兒迴來就好,這次迴來多歇息些時日,每日參與朝政,好好瞧瞧當今大周國事究竟如何。”
趙珩槺這番話,讓下麵的人聽了,難免心中有所波動。
範熙佟與***也出席了這次宴會。
他們雖早已知曉皇帝的心思,但此次親耳聽到帝王親口所言,免不了想得更多了些。
上次燕王妃生產,皇帝有意在京城置辦產業賜予趙暉,並且還和範文淵談及欲立燕王為儲君的事宜。
“沒想到,皇帝終於要有所行動了。”
範熙佟心中暗自思忖。
一側的皇後秦香蒨心裏難免有些黯然神傷,本來她的兒子好好的,雖說處理朝中權勢時有些無能,但倘若安分守己,也不至於因謀反而被流放。
趙靖雖在盧家的慫恿下有心爭儲,但他心有餘而力不足,其實自己早就有前往封地的想法。
然而自己的母親和盧家死活讓他硬撐著。
這份重擔他實在是扛不住。如今趙暉入朝,他心裏仿佛一下子卸下了千斤重擔。
“三哥此番前來,一定要為父皇多多分擔一些國事。”
趙靖假意端起酒杯,朝著趙暉敬酒,臉上掛著討好的笑容。
“八弟這些年在父皇身邊,應當挑起大梁才是。”
趙暉暗中調查過趙靖,知曉他沒這個能耐,誌向也不在此。不過伸手不打笑臉人,既然對方以禮相待,趙暉也不介意結下這個善緣。
“三哥說笑了,小弟我能力不及三哥的百分之一,哪能挑起這大梁?”
對於趙暉的虛情假意,趙靖心裏跟明鏡似的,不過他可不會順著杆子往上爬。
“行了,兄弟間相互恭謙是應當的,但也不必太過虛偽。”
趙珩槺看不慣下麵兩個兄弟之間的明爭暗鬥,一句話打斷了兩人的對話。
“是,父皇!”兩兄弟趕忙齊聲應承。
所謂的家宴,不過是多幾個人一起吃頓飯罷了,說說話也僅此而已。
翌日。
垂拱殿!
三皇子趙暉矗立在文官首位。
眾大臣見狀,心裏都明白了幾分。
範文淵就在趙暉進京的時候,皇帝已經和自己談過立儲之事。今日三皇子立於朝前,他知道自己該站出來說話了。
“啟稟陛下,自從前太子被廢至今已有一年,如今陛下年事漸高,應當適時考慮立儲之事了。”
範文淵走出人群,恭敬地開口說道。
站在左側的韋榮聽到此話,心中一驚,暗自道:“好你個範文淵,三皇子剛一來,你就提及此事,真是讓我措手不及。”
他原本想等趙恆迴到楚地,將漕運一事處理妥當,屆時迴京稟報,再借此機會提出立儲。
然後夥同其他朝臣一起,誇讚趙恆一番,推立儲之人即為楚王。
此時被範文淵打了個措手不及,他一時間竟不知該如何應對,心中猶如波濤洶湧,起伏不定。
“陛下,右相所言極是,不過,立儲之事我禮部應當參與其中。”
盧毅芃見範文淵在朝堂上奏明此事,立即上前附和,並想借此拿下參與的機會。
吏部有考核舉薦的責任,趙誌強顯然沒有出麵說話的意思,崔明義見狀顯得有些焦急。
他看向趙誌強,示意讓他出麵表達一下建議。
趙誌強心中有數,知曉這一切都是事先安排好的,此時不過是走個過場,皇帝自然會安排幾個部門篩選,屆時吏部少不了參與其中。
故而,他見到崔明義的眼神,依舊站在那裏紋絲不動。
“盧愛卿所說不無道理,這樣吧,目前將幾位皇子這些年的功績做一個排名,交由吏部,兵部,宗正寺著手篩選,之後朕會與左右丞相商議,再由禮部籌辦此事。”
“嗯?”文武百官聽了,皆是一頭霧水,這怎麽直接繞過禮部了,以往三部都會有禮部參與,此次卻由宗正寺替代了禮部。
有些人領悟到其中的玄機,盧家最近麻煩事不斷。
兵部郭自修和禮部的趙誌強聞言,走出列班:“臣領旨!”
宗正寺的官員一般不上朝,這是一個掌管皇族事務的部門,負責管理皇族、宗族、外戚的譜牒,守護皇族陵廟。
所以讓這個部門參與篩選儲君,其中蘊含著皇帝的深意。畢竟這個部門裏的人皆是皇親國戚。
這一手猶如天女散花,雨露均沾。
兵部和吏部的負責人瞬間會被某些人拉攏。
這件事就這麽定了下來。
韋榮自始至終在朝堂上都未發一言。
他心裏已然有了盤算。
收複楚地漕運必是大事。
僅此一項,戶部便有了這一席話語權。
三部督辦此事。
無非是從軍事能力、統製地方、財稅上繳,還有名聲名望等等方麵考量,其次便是個人能力。
軍事能力並非三言兩語就能說清,內地剿匪,也是能力的體現。
統製地方,要看民眾是否安居樂業,治下農作商貿是否繁榮通暢。
有了前麵兩項,財稅方麵才會穩定上繳。
至於名聲名望,就要看有沒有官員出麵彈劾。
所謂的個人能力,這更是一團稀泥。
關鍵還是前麵的兩項。
這些年最安穩的要數越王的封地,多年來沒有災情,匪患稀少,也無戰事發生,可以說是政績平平。
相較而言,燕王趙暉。
趙恆處理了當年漕幫和鹽幫的混亂,還清繳了水匪等,讓楚地呈現出表麵的一片和諧,倘若這次能將漕運順利過渡到朝廷手中,又是一件功績斐然的大事。
“哼!燕地戰事不斷,而且盧家給燕地與定州之地帶來諸多禍事,僅此一項他拿什麽和恆兒比?”
左相府中,韋榮拿起茶杯,自言自語道。
想了想,為求穩妥,他召喚府中管事,在其耳邊低聲細語一番。
管事俯身傾聽,連連點頭,隨後消失在夜幕之中。
被圈禁在皇家別院的趙偉,這些日子心中滿是憋屈。
每天除了吃飯時間有人過來,幾乎無人在旁侍候。
這天,送飯的人麵孔有些陌生,仔細一看才發覺此人是右相府裏的人。
趙珩槺得知此消息後,心情甚是愉悅,遂在上元節這天舉辦了一場家宴。
此時留在皇城的僅有八皇子趙靖,也列席參加了此次宴會。
“父皇,燕地戰事頻繁,這一耽擱便是一年,今日見到父皇身體康健,兒臣這心裏也踏實了些許。”
趙暉坐在下首,距離皇帝的案幾較近,臉上帶著恭順的笑容,不免說了些寬慰的話語。
“暉兒迴來就好,這次迴來多歇息些時日,每日參與朝政,好好瞧瞧當今大周國事究竟如何。”
趙珩槺這番話,讓下麵的人聽了,難免心中有所波動。
範熙佟與***也出席了這次宴會。
他們雖早已知曉皇帝的心思,但此次親耳聽到帝王親口所言,免不了想得更多了些。
上次燕王妃生產,皇帝有意在京城置辦產業賜予趙暉,並且還和範文淵談及欲立燕王為儲君的事宜。
“沒想到,皇帝終於要有所行動了。”
範熙佟心中暗自思忖。
一側的皇後秦香蒨心裏難免有些黯然神傷,本來她的兒子好好的,雖說處理朝中權勢時有些無能,但倘若安分守己,也不至於因謀反而被流放。
趙靖雖在盧家的慫恿下有心爭儲,但他心有餘而力不足,其實自己早就有前往封地的想法。
然而自己的母親和盧家死活讓他硬撐著。
這份重擔他實在是扛不住。如今趙暉入朝,他心裏仿佛一下子卸下了千斤重擔。
“三哥此番前來,一定要為父皇多多分擔一些國事。”
趙靖假意端起酒杯,朝著趙暉敬酒,臉上掛著討好的笑容。
“八弟這些年在父皇身邊,應當挑起大梁才是。”
趙暉暗中調查過趙靖,知曉他沒這個能耐,誌向也不在此。不過伸手不打笑臉人,既然對方以禮相待,趙暉也不介意結下這個善緣。
“三哥說笑了,小弟我能力不及三哥的百分之一,哪能挑起這大梁?”
對於趙暉的虛情假意,趙靖心裏跟明鏡似的,不過他可不會順著杆子往上爬。
“行了,兄弟間相互恭謙是應當的,但也不必太過虛偽。”
趙珩槺看不慣下麵兩個兄弟之間的明爭暗鬥,一句話打斷了兩人的對話。
“是,父皇!”兩兄弟趕忙齊聲應承。
所謂的家宴,不過是多幾個人一起吃頓飯罷了,說說話也僅此而已。
翌日。
垂拱殿!
三皇子趙暉矗立在文官首位。
眾大臣見狀,心裏都明白了幾分。
範文淵就在趙暉進京的時候,皇帝已經和自己談過立儲之事。今日三皇子立於朝前,他知道自己該站出來說話了。
“啟稟陛下,自從前太子被廢至今已有一年,如今陛下年事漸高,應當適時考慮立儲之事了。”
範文淵走出人群,恭敬地開口說道。
站在左側的韋榮聽到此話,心中一驚,暗自道:“好你個範文淵,三皇子剛一來,你就提及此事,真是讓我措手不及。”
他原本想等趙恆迴到楚地,將漕運一事處理妥當,屆時迴京稟報,再借此機會提出立儲。
然後夥同其他朝臣一起,誇讚趙恆一番,推立儲之人即為楚王。
此時被範文淵打了個措手不及,他一時間竟不知該如何應對,心中猶如波濤洶湧,起伏不定。
“陛下,右相所言極是,不過,立儲之事我禮部應當參與其中。”
盧毅芃見範文淵在朝堂上奏明此事,立即上前附和,並想借此拿下參與的機會。
吏部有考核舉薦的責任,趙誌強顯然沒有出麵說話的意思,崔明義見狀顯得有些焦急。
他看向趙誌強,示意讓他出麵表達一下建議。
趙誌強心中有數,知曉這一切都是事先安排好的,此時不過是走個過場,皇帝自然會安排幾個部門篩選,屆時吏部少不了參與其中。
故而,他見到崔明義的眼神,依舊站在那裏紋絲不動。
“盧愛卿所說不無道理,這樣吧,目前將幾位皇子這些年的功績做一個排名,交由吏部,兵部,宗正寺著手篩選,之後朕會與左右丞相商議,再由禮部籌辦此事。”
“嗯?”文武百官聽了,皆是一頭霧水,這怎麽直接繞過禮部了,以往三部都會有禮部參與,此次卻由宗正寺替代了禮部。
有些人領悟到其中的玄機,盧家最近麻煩事不斷。
兵部郭自修和禮部的趙誌強聞言,走出列班:“臣領旨!”
宗正寺的官員一般不上朝,這是一個掌管皇族事務的部門,負責管理皇族、宗族、外戚的譜牒,守護皇族陵廟。
所以讓這個部門參與篩選儲君,其中蘊含著皇帝的深意。畢竟這個部門裏的人皆是皇親國戚。
這一手猶如天女散花,雨露均沾。
兵部和吏部的負責人瞬間會被某些人拉攏。
這件事就這麽定了下來。
韋榮自始至終在朝堂上都未發一言。
他心裏已然有了盤算。
收複楚地漕運必是大事。
僅此一項,戶部便有了這一席話語權。
三部督辦此事。
無非是從軍事能力、統製地方、財稅上繳,還有名聲名望等等方麵考量,其次便是個人能力。
軍事能力並非三言兩語就能說清,內地剿匪,也是能力的體現。
統製地方,要看民眾是否安居樂業,治下農作商貿是否繁榮通暢。
有了前麵兩項,財稅方麵才會穩定上繳。
至於名聲名望,就要看有沒有官員出麵彈劾。
所謂的個人能力,這更是一團稀泥。
關鍵還是前麵的兩項。
這些年最安穩的要數越王的封地,多年來沒有災情,匪患稀少,也無戰事發生,可以說是政績平平。
相較而言,燕王趙暉。
趙恆處理了當年漕幫和鹽幫的混亂,還清繳了水匪等,讓楚地呈現出表麵的一片和諧,倘若這次能將漕運順利過渡到朝廷手中,又是一件功績斐然的大事。
“哼!燕地戰事不斷,而且盧家給燕地與定州之地帶來諸多禍事,僅此一項他拿什麽和恆兒比?”
左相府中,韋榮拿起茶杯,自言自語道。
想了想,為求穩妥,他召喚府中管事,在其耳邊低聲細語一番。
管事俯身傾聽,連連點頭,隨後消失在夜幕之中。
被圈禁在皇家別院的趙偉,這些日子心中滿是憋屈。
每天除了吃飯時間有人過來,幾乎無人在旁侍候。
這天,送飯的人麵孔有些陌生,仔細一看才發覺此人是右相府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