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刑徒軍的使命
穿越成廢皇子,隻想苟活! 作者:韓師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一會兒,石洲鎮守府衙門前,將領們陸陸續續趕來。
方誌興一眼望去,大多都是熟麵孔。
其中有升職為上將軍的陳鬆濤,副將韓自清,偏將朱展輝,甚至連隻有千戶官職的秦子川也一同前來。
目前整個石洲的守軍,再加上從林海逃迴來的士兵,總兵力不過十餘萬。
然而,他們即將麵對的匈奴大軍,光是第一批抵達的就有二十萬之眾。
據前方打探迴來的消息稱,後續還有二十萬匈奴軍也準備開拔。
不知何時,喬芒來到了大廳,他吩咐手下,讓所有將領都進入大廳,一同商議軍機大事。
等人都到齊後,喬芒神色莊重,聲音洪亮地說道:“諸位,如今匈奴犯我邊境,我石洲城中軍民理當同仇敵愾,共禦外敵。不知諸君對此有何想法?”
陳鬆濤身為石洲上將軍,地位僅次於喬芒,在軍中相當於一軍大將軍。
見上官發問,他理所當然地率先開口:“鎮守大人,我等身為軍伍之人,自當與石洲共存亡!”
陳鬆濤話音剛落,下麵的將領們齊聲附和,士氣高昂,無人有絲毫退縮之意。
在這些人中,方誌興曾是刑徒出身,如今雖已從良,但難免讓人有所顧慮。
不過,方誌興為人俠義心腸,對待外敵一腔熱血。
見陳鬆濤帶頭表態,他也不甘落後,大聲說道:“大人,我雖曾為刑徒,蒙大人厚愛,封我為酋帥。
自上次一戰後,原本兩萬刑徒軍,雖有傷殘,但如今能戰者仍有萬人。
此番,我願為大人的馬前卒,衝鋒陷陣!”
喬芒見方誌興有此情懷,心中深感欣慰,麵露歡喜之色,說道:“方誌興,你能有此大義,實在難得。
隻是這次敵我態勢嚴峻,讓你帶領刑徒軍做馬前卒,充當排頭兵,恐多有不利。稍後,我會另有安排。”
方誌興見喬芒對刑徒軍有其他安排,便不再多言,默默退到一旁待命。
喬芒繼續說道:“石洲城雖不算高大,但我們有萬眾一心的軍民。
今日,我已派人前往晉陽送信,請求他們派兵增援。我們當下隻需做好守城之事即可。”
眾人聽了喬芒的安排,紛紛躬身稱是。
一番布置後,喬芒宣布散會,唯獨留下方誌興,說有事要與他商議。
方誌興心中疑惑,不知喬芒為何單獨留下自己,但他知道定然是機密大事,便不多言語,靜靜等候。
待大廳內人都走光後,喬芒這才開口說道:“此次匈奴大軍氣勢洶洶而來,本官擔心援軍難以順利抵達。
所以,需要一支奇兵在城外伺機而動,必要之時偷襲敵軍。”
喬芒的意思很明確,就是要方誌興帶領刑徒軍奇襲匈奴,打他們個措手不及。
方誌興聽聞,毫不猶豫地立即應諾:“標下定然不辱使命!”
喬芒接著說道:“目前,城中監牢已做動員,可給你們刑徒軍補充兩千刑徒。周邊縣城也可能陸續派人過來。
屆時,人數多少暫且不論,你們隻需蟄伏在一處,等待時機。”
喬芒聲音渾厚,卻又刻意壓低,仿佛每一個字都帶著沉甸甸的分量。
方誌興深知事關機密,配合地點點頭,沒有說話。
“你們刑徒軍即刻下去組隊,新來的人,你們要好生看管,切不可在戰時出現混亂。”
喬芒語重心長地叮囑道。
“鎮守大人放心,莊子內萬餘能戰之士,看管兩千新人,並非難事。”
方誌興拍著胸脯保證道。
“或許不止兩千人,各縣的衙役、府兵、廂勇也有可能加入你們。這將是一場大戰,而你方誌興便是這場大戰中這支奇兵的主帥。”
喬芒說著,似乎突然想起什麽,又繼續說道,“若你們刑徒軍此次再立新功,本官定會上報給新上任的刺史,準許你們脫籍,還會論功行賞。”
方誌興聞言,激動得熱淚盈眶,“噗通”一聲跪了下來,聲音顫抖地說道:“感謝鎮守大人的再造之恩!”
在大周朝,戶籍管理極為嚴格,除了士、農、工、商四類戶籍,還有流籍和刑籍。
流籍與刑籍和奴隸戶籍相差無幾。
對於流刑戶籍之人,一是沒有土地分配,幹活量是常人的一倍還多;二是即便日後有了子女,這種戶籍仍會延續給後代。
流籍主要指那些沒有土地、流落外地的人,他們隻能去當佃戶,或者給人當奴隸、打長工。
朝廷留下這些人,也是將其視為一種生產力,在必要的時候,無論是徭役還是戰爭充軍,都可作為人力資源。
刑徒戶籍則相當於勞動改造,雖有人看管但並不嚴格,同樣是為了應對日後徭役或戰爭的人口儲備。
所以,對於這些人來說,能夠脫籍,簡直就是莫大的恩典。
在大周朝,唯有立功,才能重新做人。
不得不說,這在一定程度上給了犯錯之人改過自新的機會,比現代人的某些思維方式還要人性化。
喬芒給刑徒軍配備的武器,大多是刀槍之類,盔甲數量極少。
在刑徒軍中,也隻有當頭領的人才有資格擁有盔甲。
方誌興迴去後,趕忙將領到的武器和少量盔甲分發下去,做好一切準備,等待新的命令。
第二天,兩千刑徒和百十名衙差來到了營地。
方誌興持有擔任酋帥的官文,這些衙差來了之後,隻能聽從他的命令。他將衙差們封為什長,讓他們管理隊伍裏的新老刑徒。
如此錯位安排,方便了隊伍的管理。
而且這些人來的時候,大多自備武器,這也讓方誌興少了為武器發愁的煩惱。
又過了一天,三百刑徒被送了過來,同時還有廂勇和衙役等人,將近三千人。
方誌興沒有將這些人打散,而是保留他們原來的編製。
也就是在這一天,喬芒給了方誌興一封信,讓他們帶領隊伍躲進山裏,等待時機。
方誌興隨即將隊伍整編,齊牛和王四力各帶五千人,分別作為左右軍,其餘的人組成中軍,由方誌興親自帶隊。
趁著夜幕的掩護,隊伍悄無聲息地躲進了石洲城外十裏處,一處指定的大山裏,靜靜等待著出擊的那一刻……
方誌興一眼望去,大多都是熟麵孔。
其中有升職為上將軍的陳鬆濤,副將韓自清,偏將朱展輝,甚至連隻有千戶官職的秦子川也一同前來。
目前整個石洲的守軍,再加上從林海逃迴來的士兵,總兵力不過十餘萬。
然而,他們即將麵對的匈奴大軍,光是第一批抵達的就有二十萬之眾。
據前方打探迴來的消息稱,後續還有二十萬匈奴軍也準備開拔。
不知何時,喬芒來到了大廳,他吩咐手下,讓所有將領都進入大廳,一同商議軍機大事。
等人都到齊後,喬芒神色莊重,聲音洪亮地說道:“諸位,如今匈奴犯我邊境,我石洲城中軍民理當同仇敵愾,共禦外敵。不知諸君對此有何想法?”
陳鬆濤身為石洲上將軍,地位僅次於喬芒,在軍中相當於一軍大將軍。
見上官發問,他理所當然地率先開口:“鎮守大人,我等身為軍伍之人,自當與石洲共存亡!”
陳鬆濤話音剛落,下麵的將領們齊聲附和,士氣高昂,無人有絲毫退縮之意。
在這些人中,方誌興曾是刑徒出身,如今雖已從良,但難免讓人有所顧慮。
不過,方誌興為人俠義心腸,對待外敵一腔熱血。
見陳鬆濤帶頭表態,他也不甘落後,大聲說道:“大人,我雖曾為刑徒,蒙大人厚愛,封我為酋帥。
自上次一戰後,原本兩萬刑徒軍,雖有傷殘,但如今能戰者仍有萬人。
此番,我願為大人的馬前卒,衝鋒陷陣!”
喬芒見方誌興有此情懷,心中深感欣慰,麵露歡喜之色,說道:“方誌興,你能有此大義,實在難得。
隻是這次敵我態勢嚴峻,讓你帶領刑徒軍做馬前卒,充當排頭兵,恐多有不利。稍後,我會另有安排。”
方誌興見喬芒對刑徒軍有其他安排,便不再多言,默默退到一旁待命。
喬芒繼續說道:“石洲城雖不算高大,但我們有萬眾一心的軍民。
今日,我已派人前往晉陽送信,請求他們派兵增援。我們當下隻需做好守城之事即可。”
眾人聽了喬芒的安排,紛紛躬身稱是。
一番布置後,喬芒宣布散會,唯獨留下方誌興,說有事要與他商議。
方誌興心中疑惑,不知喬芒為何單獨留下自己,但他知道定然是機密大事,便不多言語,靜靜等候。
待大廳內人都走光後,喬芒這才開口說道:“此次匈奴大軍氣勢洶洶而來,本官擔心援軍難以順利抵達。
所以,需要一支奇兵在城外伺機而動,必要之時偷襲敵軍。”
喬芒的意思很明確,就是要方誌興帶領刑徒軍奇襲匈奴,打他們個措手不及。
方誌興聽聞,毫不猶豫地立即應諾:“標下定然不辱使命!”
喬芒接著說道:“目前,城中監牢已做動員,可給你們刑徒軍補充兩千刑徒。周邊縣城也可能陸續派人過來。
屆時,人數多少暫且不論,你們隻需蟄伏在一處,等待時機。”
喬芒聲音渾厚,卻又刻意壓低,仿佛每一個字都帶著沉甸甸的分量。
方誌興深知事關機密,配合地點點頭,沒有說話。
“你們刑徒軍即刻下去組隊,新來的人,你們要好生看管,切不可在戰時出現混亂。”
喬芒語重心長地叮囑道。
“鎮守大人放心,莊子內萬餘能戰之士,看管兩千新人,並非難事。”
方誌興拍著胸脯保證道。
“或許不止兩千人,各縣的衙役、府兵、廂勇也有可能加入你們。這將是一場大戰,而你方誌興便是這場大戰中這支奇兵的主帥。”
喬芒說著,似乎突然想起什麽,又繼續說道,“若你們刑徒軍此次再立新功,本官定會上報給新上任的刺史,準許你們脫籍,還會論功行賞。”
方誌興聞言,激動得熱淚盈眶,“噗通”一聲跪了下來,聲音顫抖地說道:“感謝鎮守大人的再造之恩!”
在大周朝,戶籍管理極為嚴格,除了士、農、工、商四類戶籍,還有流籍和刑籍。
流籍與刑籍和奴隸戶籍相差無幾。
對於流刑戶籍之人,一是沒有土地分配,幹活量是常人的一倍還多;二是即便日後有了子女,這種戶籍仍會延續給後代。
流籍主要指那些沒有土地、流落外地的人,他們隻能去當佃戶,或者給人當奴隸、打長工。
朝廷留下這些人,也是將其視為一種生產力,在必要的時候,無論是徭役還是戰爭充軍,都可作為人力資源。
刑徒戶籍則相當於勞動改造,雖有人看管但並不嚴格,同樣是為了應對日後徭役或戰爭的人口儲備。
所以,對於這些人來說,能夠脫籍,簡直就是莫大的恩典。
在大周朝,唯有立功,才能重新做人。
不得不說,這在一定程度上給了犯錯之人改過自新的機會,比現代人的某些思維方式還要人性化。
喬芒給刑徒軍配備的武器,大多是刀槍之類,盔甲數量極少。
在刑徒軍中,也隻有當頭領的人才有資格擁有盔甲。
方誌興迴去後,趕忙將領到的武器和少量盔甲分發下去,做好一切準備,等待新的命令。
第二天,兩千刑徒和百十名衙差來到了營地。
方誌興持有擔任酋帥的官文,這些衙差來了之後,隻能聽從他的命令。他將衙差們封為什長,讓他們管理隊伍裏的新老刑徒。
如此錯位安排,方便了隊伍的管理。
而且這些人來的時候,大多自備武器,這也讓方誌興少了為武器發愁的煩惱。
又過了一天,三百刑徒被送了過來,同時還有廂勇和衙役等人,將近三千人。
方誌興沒有將這些人打散,而是保留他們原來的編製。
也就是在這一天,喬芒給了方誌興一封信,讓他們帶領隊伍躲進山裏,等待時機。
方誌興隨即將隊伍整編,齊牛和王四力各帶五千人,分別作為左右軍,其餘的人組成中軍,由方誌興親自帶隊。
趁著夜幕的掩護,隊伍悄無聲息地躲進了石洲城外十裏處,一處指定的大山裏,靜靜等待著出擊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