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狗滿不情願地跟在我們後麵走,我對三兒哥說:“三兒哥,說白了咱都是土包子,感謝的話栓子也說不出口,這出你能冒著這麽大的風險帶我們出來,我都不知道該說什麽了。”
“不過,栓子我這人情算是欠下了,三兒哥以後要是有什麽事,盡管吱一聲,兄弟我就是拚了這把骨頭,也跟著三兒哥幹!”
三兒哥擺擺手,有些生氣地說:“栓子你這說的算什麽話!大家都是為村子考慮,之前聽到你們的想法,我已經很佩服了,這樣我也能出一份力,把這幾年來的懸案早日解開,不然一想起這事兒來,我心裏也犯怵。”
我衝三兒哥笑笑,一行人緊跟著白貔子的身影,走走停停的一直到了天將黑。
白貔子突然找了塊趕緊的大石頭邊上,趴在那裏似乎是要打盹。
我本以為那珠子會在石頭附近,和七星圍著那塊大石頭捉摸了半天,連個耗子洞都沒看著。才明白這白貔子累了,正好我們也該吃點東西休息休息。
三兒哥和二狗兩人拿好槍獵食物去了,七星在照顧水心,畢竟是女孩子,這兩天下來,水心的身體已經有些吃不消了。
我生完火也沒有事情做,想過去看看水心,又礙於該死的麵子,隔了挺遠問:“喂,你沒事兒吧,啊?”
水心搖搖頭,一臉的憔悴,就要趴在七星的懷裏睡覺。
我隻好跟東子把布蓬支起來,讓水心進布蓬裏休息。我自己坐在火堆旁,有一下沒一下地添幾棒柴火,心裏異常的煩躁不安。
不多時,三兒哥和二狗帶著兩隻野雞迴來,二狗一個勁兒地感慨三兒哥打獵有一套,這麽黑的天還能打著歸巢的野雞。眾人忙著填充肚子,又給那白貔子留了個雞腿,然後輪流站崗,一夜安生。
我被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驚醒。三兒哥正抱著槍,倚著布蓬不遠處的樹幹看著我笑。
我心裏納悶,最後一班崗不是二狗的嗎,怎麽三兒哥還在守著?
三兒哥伸個懶腰說,換崗時候二狗睡的正香,沒有忍心喊他起來,自己就連最後一班崗也占了。
我看不遠處,那白貔子正背倚著那塊大石頭,兩隻爪子立起來作洗臉狀,活像個小孩子,憨態可掬。看見我了一甩頭,我對三兒哥說:“叫大家起來吧,咱該趕路了。”
三兒哥甩了甩酸硬的脖子對我道:“栓子,你就這麽相信這貔子,會老老實實領咱們去找珠子嗎?”
我無奈的攤開手一笑,不置可否。
說實話,我也沒什麽把握。但白貔子救過我們,所以它最起碼不會害我們。
而且這貔子雖通人性,但畢竟不是人,沒有人性那樣複雜。
大家醒來後稍稍吃了點幹糧,簡單收拾收拾就隨著白貔子上路了。
一路上兜兜轉轉,期間休息過兩次,竟然沿著蓮花山繞到主脈旁邊的一座山頭上了。我向前一望,下巴都差點驚掉了:“臥槽,你們看那邊是不是縣城?”
大家順著我手指的方向看去,遠處晨霧將散,縣城活似一叢盛放的荷蓮,四周的群峰就是那活鮮鮮滴露的花瓣。一派薄霧輕煙籠罩著,如一層薄紗輕籠在縣城上空。
二狗指著縣城的方向道:“看樣子真是——不過……縣城不是要走兩天兩夜嗎?怎麽這麽快就到了?”
東子望了望道:“要是認真算來,時間隻是比平常縮短了一些,沒你們說的那麽誇張。別忘了,望山跑死馬,看著挺近,走起來可就不是那麽迴事了。”
三兒哥點頭同意東子的說法:“恩,這貔子領的路比咱平常走的可能近些,不過——這貔子好像不是要把咱往縣城帶。”
我迴頭看,白貔子還是自顧自往前走,看方向並不是去縣城,心裏不禁打起了鼓:這白貔子到底要把我們領到哪裏去?
就這樣走走停停,一路又往山下走。大約走到半山腰的時候,此時天色灰蒙蒙的,眼看又要到晚上了,大家都疲乏不已。前麵卻突然出現一條不寬的土路。
這土路一看就是因為經常有人走,所以路角清晰,直通山下。
二狗喊道:“你們看——前麵有戶人家!”
經過二狗這麽一提醒,眾人都往前麵看去,果真有間不大的茅草屋子,從不大的窗戶中灑落出燭豆般的火光來。
目光在迎迴來的時候,早已沒了白貔子的身影。
我心裏犯怵,偏偏這時候白貔子不見了,看樣子是要把我們引到這裏,而四周除了那間破草房子,此外沒有一絲人氣兒。目的地應該就是前麵的屋子了。
可這荒郊野林的,這土路和茅草屋子就如從天而降的一般,在灰黑的夜色下顯得分外詭異。
這些日子以來,我是被各種不可思議的事件搞昏了頭,有些時候根本都分不清哪些是虛幻,哪些是真實了,便問東子說:“老弟,依你看……這房子有沒有什麽講究?”
東子被我這麽一問愣住了,對我說:“哥,你說的意思是……?”
“我看這房子有蹊蹺啊,荒郊野嶺的突然冒出個屋子……”
東子一聽就樂了:“哈!我說哥啊,我可沒看出有什麽問題,那煙囪還冒著煙呢,人氣兒十足啊,鬼宅是不會有煙火的……”
我明顯看到水心那無語的表情……
我想也是,鬼不會哪天嫌自己呆的地方太冷,燒火烤烤吧?
“那就好……這個,白貔子也不知跑哪去了,估計咱此行的目的地就是這裏了。不管怎麽樣,路也走了這麽遠,就是閻王殿咱也得闖他一闖!”
沿著土路走了沒多遠,突然從茅草房那傳來一聲嗬斥聲:“誰!”
本來神經就緊張,吼聲一起,我差點端起槍就扣扳機。
還是三兒哥比較冷靜,擋住了我的槍杆,對前麵喊道:“老鄉別緊張,我們是進山打獵迷路的‘靶子’!”
那人應了聲,已經站到窗口處,映著微弱的燈光,發現這人身材魁梧健碩,手中也有把長獵槍。
“相家攢兒亮啊!哈哈!”
“排琴隻半開眼罷了!哈哈!”三兒哥大笑著迴答。
“招子透昏進塌籠!”
三兒哥大笑一聲,言語中充滿了感激:“多謝大哥!”轉過身對我們說:“走吧,咱進屋去!”
這一來一迴的,可給我們幾個整懵了,邊走邊問三兒哥這是怎麽一迴事,剛才他二人都說些什麽呢?
三兒哥笑著解釋道:“我看這情況斷定,這半山上住著的,不是獵人,就是守墳的、或是替人守墳的。而替人守墳的,大多都是當地有膽有識的好獵手。所以我就用一半黑話一半白話,喊了聲試探下,他還真用黑話迴了我。”
原來,三兒哥說的靶子,是山中老打獵人流傳下來的行話,也就是“唇典”,俗稱的“切口”、“黑話”、“隱話”。三百六十行,每一行都有自己獨特的行規隱話。
最初的唇典是闖江湖、綠林人士之間聯係的方式。比如以前東北的胡子稱姓“楊”的為“犀角靈蔓”,稱朋友、兄弟叫“並肩子”,稱頭為“瓢把子”,所以首領都叫“總瓢把子”等等。
說這樣的話目的有很多,有的是為了避諱,比如過年的時候都忌說“死”字,就用其他的字代替,如“大去”;有的是出於迴避的目的,免使外人知道自己話的意思。
而這裏三兒哥之所以用會這樣的話迴答,就是想拉近與老鄉之間的距離,這樣一來顯得親近,二來又把我們的目的和情況交代給了老鄉。
這靶子,專指的是進山打獵迷路的獵人。
而他們間的說話,解釋過來就是——
三兒哥:我們是進山打獵迷路的獵人。
那人:沒想到還是個同行,還挺懂江湖道理的。
三兒哥:哈哈,兄弟我也隻是一知半解,懂不得太多。
那人:眼睛亮(意為明事理)的兄弟進屋吧!
等我們幾個到得茅草屋內,借著微弱的鬆油燈光才看到這位老鄉的模樣——
他把獵槍掛在一側的牆上,迴頭衝我們咧著大嘴一笑道:“哈哈,隨便坐啊!”
他個頭比三兒哥還高半個頭,眼睛大而有神,話語間閃著精光;同樣他頭也很大,鼻子堅挺,皮膚黝黑,笑語間充滿了東北爺們粗獷豪爽、熱情好客的特點。
他的茅草屋子很小,但是灶台、土炕和吃飯的家什一應俱全。我們幾人一進到屋子裏就把屋子堆滿了。他還不好意思地說:“屋子有點小,老鄉們將就將就。”他這番話倒把我們給說的不好意思了。
三兒哥握著他的手感謝道:“打擾了打擾了!敢問老鄉貴姓?”
“叫我老郭就行!哈哈!哥幾個打的是什麽‘點子’,從哪裏而來?”
這個‘點子’也是黑話,意思是獵物、對象。
三兒哥一攤手,笑著道:“不瞞郭哥,咱們從那蓮花山張家溝而來,追的是個刺兒頭霸王。”
“不過,栓子我這人情算是欠下了,三兒哥以後要是有什麽事,盡管吱一聲,兄弟我就是拚了這把骨頭,也跟著三兒哥幹!”
三兒哥擺擺手,有些生氣地說:“栓子你這說的算什麽話!大家都是為村子考慮,之前聽到你們的想法,我已經很佩服了,這樣我也能出一份力,把這幾年來的懸案早日解開,不然一想起這事兒來,我心裏也犯怵。”
我衝三兒哥笑笑,一行人緊跟著白貔子的身影,走走停停的一直到了天將黑。
白貔子突然找了塊趕緊的大石頭邊上,趴在那裏似乎是要打盹。
我本以為那珠子會在石頭附近,和七星圍著那塊大石頭捉摸了半天,連個耗子洞都沒看著。才明白這白貔子累了,正好我們也該吃點東西休息休息。
三兒哥和二狗兩人拿好槍獵食物去了,七星在照顧水心,畢竟是女孩子,這兩天下來,水心的身體已經有些吃不消了。
我生完火也沒有事情做,想過去看看水心,又礙於該死的麵子,隔了挺遠問:“喂,你沒事兒吧,啊?”
水心搖搖頭,一臉的憔悴,就要趴在七星的懷裏睡覺。
我隻好跟東子把布蓬支起來,讓水心進布蓬裏休息。我自己坐在火堆旁,有一下沒一下地添幾棒柴火,心裏異常的煩躁不安。
不多時,三兒哥和二狗帶著兩隻野雞迴來,二狗一個勁兒地感慨三兒哥打獵有一套,這麽黑的天還能打著歸巢的野雞。眾人忙著填充肚子,又給那白貔子留了個雞腿,然後輪流站崗,一夜安生。
我被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驚醒。三兒哥正抱著槍,倚著布蓬不遠處的樹幹看著我笑。
我心裏納悶,最後一班崗不是二狗的嗎,怎麽三兒哥還在守著?
三兒哥伸個懶腰說,換崗時候二狗睡的正香,沒有忍心喊他起來,自己就連最後一班崗也占了。
我看不遠處,那白貔子正背倚著那塊大石頭,兩隻爪子立起來作洗臉狀,活像個小孩子,憨態可掬。看見我了一甩頭,我對三兒哥說:“叫大家起來吧,咱該趕路了。”
三兒哥甩了甩酸硬的脖子對我道:“栓子,你就這麽相信這貔子,會老老實實領咱們去找珠子嗎?”
我無奈的攤開手一笑,不置可否。
說實話,我也沒什麽把握。但白貔子救過我們,所以它最起碼不會害我們。
而且這貔子雖通人性,但畢竟不是人,沒有人性那樣複雜。
大家醒來後稍稍吃了點幹糧,簡單收拾收拾就隨著白貔子上路了。
一路上兜兜轉轉,期間休息過兩次,竟然沿著蓮花山繞到主脈旁邊的一座山頭上了。我向前一望,下巴都差點驚掉了:“臥槽,你們看那邊是不是縣城?”
大家順著我手指的方向看去,遠處晨霧將散,縣城活似一叢盛放的荷蓮,四周的群峰就是那活鮮鮮滴露的花瓣。一派薄霧輕煙籠罩著,如一層薄紗輕籠在縣城上空。
二狗指著縣城的方向道:“看樣子真是——不過……縣城不是要走兩天兩夜嗎?怎麽這麽快就到了?”
東子望了望道:“要是認真算來,時間隻是比平常縮短了一些,沒你們說的那麽誇張。別忘了,望山跑死馬,看著挺近,走起來可就不是那麽迴事了。”
三兒哥點頭同意東子的說法:“恩,這貔子領的路比咱平常走的可能近些,不過——這貔子好像不是要把咱往縣城帶。”
我迴頭看,白貔子還是自顧自往前走,看方向並不是去縣城,心裏不禁打起了鼓:這白貔子到底要把我們領到哪裏去?
就這樣走走停停,一路又往山下走。大約走到半山腰的時候,此時天色灰蒙蒙的,眼看又要到晚上了,大家都疲乏不已。前麵卻突然出現一條不寬的土路。
這土路一看就是因為經常有人走,所以路角清晰,直通山下。
二狗喊道:“你們看——前麵有戶人家!”
經過二狗這麽一提醒,眾人都往前麵看去,果真有間不大的茅草屋子,從不大的窗戶中灑落出燭豆般的火光來。
目光在迎迴來的時候,早已沒了白貔子的身影。
我心裏犯怵,偏偏這時候白貔子不見了,看樣子是要把我們引到這裏,而四周除了那間破草房子,此外沒有一絲人氣兒。目的地應該就是前麵的屋子了。
可這荒郊野林的,這土路和茅草屋子就如從天而降的一般,在灰黑的夜色下顯得分外詭異。
這些日子以來,我是被各種不可思議的事件搞昏了頭,有些時候根本都分不清哪些是虛幻,哪些是真實了,便問東子說:“老弟,依你看……這房子有沒有什麽講究?”
東子被我這麽一問愣住了,對我說:“哥,你說的意思是……?”
“我看這房子有蹊蹺啊,荒郊野嶺的突然冒出個屋子……”
東子一聽就樂了:“哈!我說哥啊,我可沒看出有什麽問題,那煙囪還冒著煙呢,人氣兒十足啊,鬼宅是不會有煙火的……”
我明顯看到水心那無語的表情……
我想也是,鬼不會哪天嫌自己呆的地方太冷,燒火烤烤吧?
“那就好……這個,白貔子也不知跑哪去了,估計咱此行的目的地就是這裏了。不管怎麽樣,路也走了這麽遠,就是閻王殿咱也得闖他一闖!”
沿著土路走了沒多遠,突然從茅草房那傳來一聲嗬斥聲:“誰!”
本來神經就緊張,吼聲一起,我差點端起槍就扣扳機。
還是三兒哥比較冷靜,擋住了我的槍杆,對前麵喊道:“老鄉別緊張,我們是進山打獵迷路的‘靶子’!”
那人應了聲,已經站到窗口處,映著微弱的燈光,發現這人身材魁梧健碩,手中也有把長獵槍。
“相家攢兒亮啊!哈哈!”
“排琴隻半開眼罷了!哈哈!”三兒哥大笑著迴答。
“招子透昏進塌籠!”
三兒哥大笑一聲,言語中充滿了感激:“多謝大哥!”轉過身對我們說:“走吧,咱進屋去!”
這一來一迴的,可給我們幾個整懵了,邊走邊問三兒哥這是怎麽一迴事,剛才他二人都說些什麽呢?
三兒哥笑著解釋道:“我看這情況斷定,這半山上住著的,不是獵人,就是守墳的、或是替人守墳的。而替人守墳的,大多都是當地有膽有識的好獵手。所以我就用一半黑話一半白話,喊了聲試探下,他還真用黑話迴了我。”
原來,三兒哥說的靶子,是山中老打獵人流傳下來的行話,也就是“唇典”,俗稱的“切口”、“黑話”、“隱話”。三百六十行,每一行都有自己獨特的行規隱話。
最初的唇典是闖江湖、綠林人士之間聯係的方式。比如以前東北的胡子稱姓“楊”的為“犀角靈蔓”,稱朋友、兄弟叫“並肩子”,稱頭為“瓢把子”,所以首領都叫“總瓢把子”等等。
說這樣的話目的有很多,有的是為了避諱,比如過年的時候都忌說“死”字,就用其他的字代替,如“大去”;有的是出於迴避的目的,免使外人知道自己話的意思。
而這裏三兒哥之所以用會這樣的話迴答,就是想拉近與老鄉之間的距離,這樣一來顯得親近,二來又把我們的目的和情況交代給了老鄉。
這靶子,專指的是進山打獵迷路的獵人。
而他們間的說話,解釋過來就是——
三兒哥:我們是進山打獵迷路的獵人。
那人:沒想到還是個同行,還挺懂江湖道理的。
三兒哥:哈哈,兄弟我也隻是一知半解,懂不得太多。
那人:眼睛亮(意為明事理)的兄弟進屋吧!
等我們幾個到得茅草屋內,借著微弱的鬆油燈光才看到這位老鄉的模樣——
他把獵槍掛在一側的牆上,迴頭衝我們咧著大嘴一笑道:“哈哈,隨便坐啊!”
他個頭比三兒哥還高半個頭,眼睛大而有神,話語間閃著精光;同樣他頭也很大,鼻子堅挺,皮膚黝黑,笑語間充滿了東北爺們粗獷豪爽、熱情好客的特點。
他的茅草屋子很小,但是灶台、土炕和吃飯的家什一應俱全。我們幾人一進到屋子裏就把屋子堆滿了。他還不好意思地說:“屋子有點小,老鄉們將就將就。”他這番話倒把我們給說的不好意思了。
三兒哥握著他的手感謝道:“打擾了打擾了!敢問老鄉貴姓?”
“叫我老郭就行!哈哈!哥幾個打的是什麽‘點子’,從哪裏而來?”
這個‘點子’也是黑話,意思是獵物、對象。
三兒哥一攤手,笑著道:“不瞞郭哥,咱們從那蓮花山張家溝而來,追的是個刺兒頭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