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黑山村做封地
穿越農家後,被村裏小混混撿漏了 作者:美夢成真第一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昌明帝笑眼中閃過深意,“朕開心的可不隻是得一良才。”
薑恩公公佯裝不懂,賠笑著告罪,“這...聖上恕罪,奴才實在不知了。”
昌明帝哪能不知道他的心思,他沒計較,笑罵了一句:“你這奴才可是滑頭。”便不再多說了。
他之心意,薑恩當然明白。
如今朝野上下皆知昌明帝自登基以來便廣開科舉,打壓士族。但是豪門新貴屹立上百年,哪能是那麽容易就被打垮的,如今的局麵隻是他們故意避讓新帝的結果。
實際上,真正的士族依然把控著大部分朝堂官員。
畢竟讀書習字是多奢侈的事,從上學堂到考上科舉不知道要多少年的埋頭苦讀,平頭百姓家哪能負擔得起。筆墨紙硯,樣樣都名貴。
昌明帝自己都不知道他選拔出來的那些所謂‘寒門子弟’到底是不是真的寒門子弟,或是有人暗中扶植上來,旨在像前朝一樣把控朝堂。
昌明帝為此做了許多努力,他發布政令,提倡讀書習字,但是百姓們並不買賬,原因很簡單,讀不起書。
說個最現實的問題,一本書印刷出來從刻版到印刷,就要一二兩銀子。刻版是個極複雜的工程,一版木字但凡刻錯一絲一毫就會功虧一簣,一本書至少有幾十頁,要耗費人力物力不知多少,而天下書籍萬千,科舉考試內容更是包羅萬象,要想真正入門,起碼要摸透幾百本書。
但是有了這活字印刷,就能大大減少了書籍成本和價格,平頭百姓讀書的機會就會增多,天下不乏有才之人,這些人才一旦通過讀書科舉,得封做官,就會擠壓士族們的地位,那士族壁壘就會自然而然地被打破了。
人才興,天下興。
所以昌明帝才如此驚喜地說奚寶意這一發明直擊他的內心。
但是他冷靜下來,又覺難辦。
不隻是他,知道這個消息的大臣們也這麽想。
尤其是舊朝派,他們覺得這太滑稽了。
奚寶意有這種好方法為什麽不自己留著偷偷用呢?為什麽不私下裏分享給他們,大家一起賺錢呢?她非要上報給昌明帝,讓天下皆知!
這對她有什麽好處?
他們不明白。
新朝派也不明白。
奚寶意不是他們舊朝派陣營的嗎?現在是什麽情況?怎麽背刺起來了?
昌明帝坐在上麵,不動如山。語氣不鹹不淡地問:“眾愛卿以為該如何賞賜?”
眾人沒答話。
下方的戶部侍郎梁煒得了昌明帝的授意,早早就暗中打好腹稿,舉起笏板,高唿:“臣以為含山孺人發明筒車、改進印刷術,於社稷有功,當受上賞。但其女子身份實在受限,不如就封其為縣主。以昭我大尚聖上之恩德。”
他的老對手禮部侍郎楊雲潮看他上書,頭腦一熱,也高唿:“稟聖上,臣以為不可!”
昌明帝看著他問:“有何不可?”
楊雲潮察覺那道視線落於頭頂,心中一慌,但他很快找迴了理智,說道:“這於禮不合。”
梁煒最看不慣他每次上朝就說些什麽‘於禮不合’、‘不合法度’的話,他心裏翻了個白眼,質問道:“怎麽不合?這可是有前朝先例的!上次請封孺人之時便依照此例,當時就是楊大人您提出來的,莫非是忘了?”
楊雲潮皺眉,他記得是記得,但是他當時以為這種天大的功勞一輩子有一次就頂天了,誰能想到短短數月,這又來一次。
他將目光隱晦地瞄向站在前排的幾人。
那幾人皆為各族的朝堂代言人,但此時他們也不知該如何是好。
按理說,奚寶意屬於他們舊朝派,為她請賞是好事,但是問題是她做的事是有益於新朝派。
楊雲潮沒有得到幾人的示意,有些不好迴答,但麵對梁煒之問,他屬於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他硬著頭皮道:“前朝是有此例,但是倒從沒有連升兩級,從六品孺人升到四品縣主去。當年的大將軍夫人,如今的老太君因著改造軍械抗敵有功,也不過是升了一級,縱然奚氏有功,但也不能如此無規矩的賞賜。”
梁煒被說無規矩卻不惱,他暗中得逞一笑,“既然如此,那不如便依楊大人言,封其為五品鄉主?這既符合所舉老太君之例,也能撫天下賢才之心。”
楊雲潮失語,他哪是那個意思?
這時,前排一人站了出來,正是剛剛楊雲潮所瞄其中之一人。
他是京城曹家的當任話事人曹燼,如今官至禮部尚書。
曹燼並不如二人鬥嘴般長篇大論,互相反駁。他對著昌明帝躬身施了一禮,便淡然說道:“臣以為梁大人所言有理,有功之人當論功行賞。鄉主之位奚氏的確當得。隻是我朝律例中有言,五品上之爵位都須圈定封地。但前朝有重臣圈地自重在前,如今實在不好...不過臣聽聞奚氏原乃涼北府一村之婦,想必故土難離,所以臣鬥膽請奏就將那黑山之地作為封地賜予她。”
一番話下來,有理有據,朝堂中人都安靜了下來,等待著昌明帝的決定。
昌明帝微蹙了眉,他認為奚寶意於農事上頗有天賦,本想賞南方一塊富饒之地給她,興許還能有什麽驚喜。可是曹燼這番話說下來,他便不能了。
前車之鏡不可不鑒。
曹燼說完,心中有七八成把握昌明帝會同意。
他的想法很簡單,封賞奚寶意可以,但是她做出背刺之事,必須要敲打一下,所以便給她選了個一毛不拔之地做封地,那黑山縱使一望無際,但誰敢真的進山呢?等她空守寶山而無法之時,自然會反思一二。
果然,昌明帝道:“準奏。擬旨,封原六品孺人奚氏寶意為正五品鄉主,賜黑山之地為其封地。即刻起,昭示天下,以示功德。”
一旁的小太監忙記錄下來,再交之昌明帝蓋印。
印落旨成。
眾人跪地高唿道:“皇上聖明!”
一應程序完成。
最後再將這道旨意公示,便由人帶著聖旨前往了黑山村。
這人也是熟麵孔,正是上次那玉麵小公公,宮中大內總管薑恩公公的徒弟同順。
薑恩公公佯裝不懂,賠笑著告罪,“這...聖上恕罪,奴才實在不知了。”
昌明帝哪能不知道他的心思,他沒計較,笑罵了一句:“你這奴才可是滑頭。”便不再多說了。
他之心意,薑恩當然明白。
如今朝野上下皆知昌明帝自登基以來便廣開科舉,打壓士族。但是豪門新貴屹立上百年,哪能是那麽容易就被打垮的,如今的局麵隻是他們故意避讓新帝的結果。
實際上,真正的士族依然把控著大部分朝堂官員。
畢竟讀書習字是多奢侈的事,從上學堂到考上科舉不知道要多少年的埋頭苦讀,平頭百姓家哪能負擔得起。筆墨紙硯,樣樣都名貴。
昌明帝自己都不知道他選拔出來的那些所謂‘寒門子弟’到底是不是真的寒門子弟,或是有人暗中扶植上來,旨在像前朝一樣把控朝堂。
昌明帝為此做了許多努力,他發布政令,提倡讀書習字,但是百姓們並不買賬,原因很簡單,讀不起書。
說個最現實的問題,一本書印刷出來從刻版到印刷,就要一二兩銀子。刻版是個極複雜的工程,一版木字但凡刻錯一絲一毫就會功虧一簣,一本書至少有幾十頁,要耗費人力物力不知多少,而天下書籍萬千,科舉考試內容更是包羅萬象,要想真正入門,起碼要摸透幾百本書。
但是有了這活字印刷,就能大大減少了書籍成本和價格,平頭百姓讀書的機會就會增多,天下不乏有才之人,這些人才一旦通過讀書科舉,得封做官,就會擠壓士族們的地位,那士族壁壘就會自然而然地被打破了。
人才興,天下興。
所以昌明帝才如此驚喜地說奚寶意這一發明直擊他的內心。
但是他冷靜下來,又覺難辦。
不隻是他,知道這個消息的大臣們也這麽想。
尤其是舊朝派,他們覺得這太滑稽了。
奚寶意有這種好方法為什麽不自己留著偷偷用呢?為什麽不私下裏分享給他們,大家一起賺錢呢?她非要上報給昌明帝,讓天下皆知!
這對她有什麽好處?
他們不明白。
新朝派也不明白。
奚寶意不是他們舊朝派陣營的嗎?現在是什麽情況?怎麽背刺起來了?
昌明帝坐在上麵,不動如山。語氣不鹹不淡地問:“眾愛卿以為該如何賞賜?”
眾人沒答話。
下方的戶部侍郎梁煒得了昌明帝的授意,早早就暗中打好腹稿,舉起笏板,高唿:“臣以為含山孺人發明筒車、改進印刷術,於社稷有功,當受上賞。但其女子身份實在受限,不如就封其為縣主。以昭我大尚聖上之恩德。”
他的老對手禮部侍郎楊雲潮看他上書,頭腦一熱,也高唿:“稟聖上,臣以為不可!”
昌明帝看著他問:“有何不可?”
楊雲潮察覺那道視線落於頭頂,心中一慌,但他很快找迴了理智,說道:“這於禮不合。”
梁煒最看不慣他每次上朝就說些什麽‘於禮不合’、‘不合法度’的話,他心裏翻了個白眼,質問道:“怎麽不合?這可是有前朝先例的!上次請封孺人之時便依照此例,當時就是楊大人您提出來的,莫非是忘了?”
楊雲潮皺眉,他記得是記得,但是他當時以為這種天大的功勞一輩子有一次就頂天了,誰能想到短短數月,這又來一次。
他將目光隱晦地瞄向站在前排的幾人。
那幾人皆為各族的朝堂代言人,但此時他們也不知該如何是好。
按理說,奚寶意屬於他們舊朝派,為她請賞是好事,但是問題是她做的事是有益於新朝派。
楊雲潮沒有得到幾人的示意,有些不好迴答,但麵對梁煒之問,他屬於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他硬著頭皮道:“前朝是有此例,但是倒從沒有連升兩級,從六品孺人升到四品縣主去。當年的大將軍夫人,如今的老太君因著改造軍械抗敵有功,也不過是升了一級,縱然奚氏有功,但也不能如此無規矩的賞賜。”
梁煒被說無規矩卻不惱,他暗中得逞一笑,“既然如此,那不如便依楊大人言,封其為五品鄉主?這既符合所舉老太君之例,也能撫天下賢才之心。”
楊雲潮失語,他哪是那個意思?
這時,前排一人站了出來,正是剛剛楊雲潮所瞄其中之一人。
他是京城曹家的當任話事人曹燼,如今官至禮部尚書。
曹燼並不如二人鬥嘴般長篇大論,互相反駁。他對著昌明帝躬身施了一禮,便淡然說道:“臣以為梁大人所言有理,有功之人當論功行賞。鄉主之位奚氏的確當得。隻是我朝律例中有言,五品上之爵位都須圈定封地。但前朝有重臣圈地自重在前,如今實在不好...不過臣聽聞奚氏原乃涼北府一村之婦,想必故土難離,所以臣鬥膽請奏就將那黑山之地作為封地賜予她。”
一番話下來,有理有據,朝堂中人都安靜了下來,等待著昌明帝的決定。
昌明帝微蹙了眉,他認為奚寶意於農事上頗有天賦,本想賞南方一塊富饒之地給她,興許還能有什麽驚喜。可是曹燼這番話說下來,他便不能了。
前車之鏡不可不鑒。
曹燼說完,心中有七八成把握昌明帝會同意。
他的想法很簡單,封賞奚寶意可以,但是她做出背刺之事,必須要敲打一下,所以便給她選了個一毛不拔之地做封地,那黑山縱使一望無際,但誰敢真的進山呢?等她空守寶山而無法之時,自然會反思一二。
果然,昌明帝道:“準奏。擬旨,封原六品孺人奚氏寶意為正五品鄉主,賜黑山之地為其封地。即刻起,昭示天下,以示功德。”
一旁的小太監忙記錄下來,再交之昌明帝蓋印。
印落旨成。
眾人跪地高唿道:“皇上聖明!”
一應程序完成。
最後再將這道旨意公示,便由人帶著聖旨前往了黑山村。
這人也是熟麵孔,正是上次那玉麵小公公,宮中大內總管薑恩公公的徒弟同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