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漢旗入長安(3)
穿越三國,從七擒孟獲開始 作者:梨大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魏軍焚燒倉庫的消息,很快的便傳到了諸葛亮這裏,畢竟長安城裏燒起滾滾濃煙,很難不引人注意,更何況蜀軍早在開戰之前在城內就安插進去了細作。
諸葛亮結合了自己了解到的情況,這下明白了曹真不親自來長安的原因。魏軍這是在遷移百姓和財產。
諸葛亮知道這個情況後,則是要求在北門攻城的薑維,南門的高凡,西門的吳懿三人各自把事情安頓好後來自己城西大營一趟。
三人來到城西大營後,諸葛亮隻是簡要的給三人說了一下魏軍正在焚燒的情況。然後問起了三人的意見。
吳懿是個粗人,自然是來了句:“他們這麽拖家帶口,我們進攻即可。”
薑維還在思考之中,高凡卻是直接背起了一段古文。
“昔者夏鯀作三仞之城,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壞城平池,散財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賓服,四夷納職,合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
高凡很慶幸,他在後世讀大學時三刷了一部很優秀的電視劇《北平無戰事》,這部電視劇中有一段台詞引用了淮南子中的這段話。而他正好背下了這段台詞。
“哦,帶著向巨達(向朗字巨達)南征了一次還長了不少學問,還讀了《淮南子》。”諸葛亮笑著對高凡說。
吳懿則是不解的問:“你們在說什麽呢,我怎麽聽不懂。”
諸葛亮對高凡說:“你給吳將軍用你自己的話講講你說的啥意思?”
“讓魏軍把東西帶走,把民心給我們留下。”高凡迴答說。薑維還在思考,聽了高凡的見解,隻是連連點頭。
“常平(高凡字常平),你這個主意好啊,照這麽說,我軍其實不必在攻城,反而可以暫緩攻城放魏軍撤出。”薑維恍然大悟。
諸葛亮滿臉笑意,給幾人說道:“常平的意思,就是我的意思。你們三個,今夜就可以派信使進入長安城給魏軍放出消息,說我大漢軍隊為大漢百姓計,不會攻擊撤出長安的軍民。”
而高凡幾人迴營後,便將諸葛亮的話寫在布上,寫在紙上,然後用弓箭射入長安城中,而高凡還搞了些小創作。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道逢鄉裏人,家中有阿誰。”
然後高凡還讓士兵們齊聲朗誦,什麽“夜戰長安北,秦兵半不歸。”
吳懿和薑維一看高凡這麽整活,這也是派人來高凡這裏學習經驗,總之,他們這麽整給魏軍的士氣給予了相當大的打擊。尤其是魏軍中的部分關中兵。
關中士兵在心理上,是不願意跟著張合,郭淮他們一起前往洛陽的。所以曹真才讓河南新軍駐守長安,不過張合的部隊裏,有一部分就是從關中各地征召來的士兵。
而當張合和郭淮下令強遷長安城中百姓時,關中兵的抵觸情緒更加猛烈。
“他娘的,老子明天降了漢軍,老子是關中人,跑去洛陽幹啥。”終於有魏軍士兵忍不住開罵了。
“旁的不說,長安城中百姓都是咱關中父老,聽說都要遷到洛陽那邊當什麽狗屁屯田民,寄人籬下。”這種消極的情緒很快的擴散開來。
魏軍中,現在存在著兩種極端情緒,一種是中原人,河北人,他們自然想東撤迴家,另一種就是關中兵,他們肯定不想走。
而張合和郭淮對於這種類似於四麵楚歌的計策也沒有什麽處理的辦法,畢竟他們可以軍法處置一部分,卻處置不了全部,否則引起嘩變他們就會不戰自潰。
“伯濟啊,明日撤軍,長安百姓壯丁在前,關中士兵在後。”張合給郭淮安排道。
“啊,為何?”郭淮不解。
“蜀軍這麽擾亂軍心,這幫關中兵萬一出現嘩變,攪亂我軍陣型後果不堪設想,把他們放在最後,讓蜀軍和他們自相殘殺,正好讓我軍斷尾求生。”張合對郭淮說。
郭淮看著眼前平日裏說話做事都很低調的張合,今天才明白,張老將軍心思也不少。
“行,張老將軍,我現在就下去安頓。”郭淮行了一禮便下去安頓撤退事宜去了。
經過了一個不眠之夜,蜀軍給魏軍喊了一夜的話,魏軍也是準備了一晚上的撤退,蜀軍果然圍三闕一,把東城門留了出來讓魏軍撤退。
魏軍則是由張合作為前鋒,郭淮在後押陣,裹挾著長安城的百姓財物從東門開始撤退。
“丞相,我們現在直接衝殺他一波,魏軍就要受大的損失啊。”諸葛亮的副官聽到前線戰況後,著急的勸道。
“我沒記錯的話,你應該是當年隨先帝一同在當陽逃亡的民眾中的孩童。”諸葛亮卻給副官來了這麽一句。
“丞相能記得末將家事,末將感激,當年家父老是說先帝是好人,願意舉家跟著先帝走,還是害怕曹操在荊州和徐州一樣屠城。”副官給諸葛亮說道。
“正是如此啊,如果我軍現在攻擊魏軍,傷到了他們裹挾著的百姓,我大漢天軍,我諸葛亮和國賊曹操又有什麽區別?”諸葛亮笑著對副官說。
副官一臉認可的點了點頭。
“去傳令吧,讓吳班帶著人跟在魏軍身後不要攻擊即可。”諸葛亮揮了揮羽扇,讓副官去傳令。
其實,諸葛亮隻說了一個方麵,另一個方麵他不便在副官麵前說清。
那便是魏軍這次大規模遷徙百姓,反倒是給他留下了一個空白的長安城,諸葛亮畢竟是政治家,將來蜀軍接管長安後一個最大的問題是如何處置關中的士族。
本身蜀漢朝廷內部已經很多麻煩事了,如果再多一派關中士族,日後內部矛盾處理更難。
而且將來朝廷肯定要北遷,還要滿足當地人的利益,這下倒好,長安成了一座空城,這麽一來會在政治上少很多麻煩。
諸葛亮結合了自己了解到的情況,這下明白了曹真不親自來長安的原因。魏軍這是在遷移百姓和財產。
諸葛亮知道這個情況後,則是要求在北門攻城的薑維,南門的高凡,西門的吳懿三人各自把事情安頓好後來自己城西大營一趟。
三人來到城西大營後,諸葛亮隻是簡要的給三人說了一下魏軍正在焚燒的情況。然後問起了三人的意見。
吳懿是個粗人,自然是來了句:“他們這麽拖家帶口,我們進攻即可。”
薑維還在思考之中,高凡卻是直接背起了一段古文。
“昔者夏鯀作三仞之城,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壞城平池,散財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賓服,四夷納職,合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
高凡很慶幸,他在後世讀大學時三刷了一部很優秀的電視劇《北平無戰事》,這部電視劇中有一段台詞引用了淮南子中的這段話。而他正好背下了這段台詞。
“哦,帶著向巨達(向朗字巨達)南征了一次還長了不少學問,還讀了《淮南子》。”諸葛亮笑著對高凡說。
吳懿則是不解的問:“你們在說什麽呢,我怎麽聽不懂。”
諸葛亮對高凡說:“你給吳將軍用你自己的話講講你說的啥意思?”
“讓魏軍把東西帶走,把民心給我們留下。”高凡迴答說。薑維還在思考,聽了高凡的見解,隻是連連點頭。
“常平(高凡字常平),你這個主意好啊,照這麽說,我軍其實不必在攻城,反而可以暫緩攻城放魏軍撤出。”薑維恍然大悟。
諸葛亮滿臉笑意,給幾人說道:“常平的意思,就是我的意思。你們三個,今夜就可以派信使進入長安城給魏軍放出消息,說我大漢軍隊為大漢百姓計,不會攻擊撤出長安的軍民。”
而高凡幾人迴營後,便將諸葛亮的話寫在布上,寫在紙上,然後用弓箭射入長安城中,而高凡還搞了些小創作。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道逢鄉裏人,家中有阿誰。”
然後高凡還讓士兵們齊聲朗誦,什麽“夜戰長安北,秦兵半不歸。”
吳懿和薑維一看高凡這麽整活,這也是派人來高凡這裏學習經驗,總之,他們這麽整給魏軍的士氣給予了相當大的打擊。尤其是魏軍中的部分關中兵。
關中士兵在心理上,是不願意跟著張合,郭淮他們一起前往洛陽的。所以曹真才讓河南新軍駐守長安,不過張合的部隊裏,有一部分就是從關中各地征召來的士兵。
而當張合和郭淮下令強遷長安城中百姓時,關中兵的抵觸情緒更加猛烈。
“他娘的,老子明天降了漢軍,老子是關中人,跑去洛陽幹啥。”終於有魏軍士兵忍不住開罵了。
“旁的不說,長安城中百姓都是咱關中父老,聽說都要遷到洛陽那邊當什麽狗屁屯田民,寄人籬下。”這種消極的情緒很快的擴散開來。
魏軍中,現在存在著兩種極端情緒,一種是中原人,河北人,他們自然想東撤迴家,另一種就是關中兵,他們肯定不想走。
而張合和郭淮對於這種類似於四麵楚歌的計策也沒有什麽處理的辦法,畢竟他們可以軍法處置一部分,卻處置不了全部,否則引起嘩變他們就會不戰自潰。
“伯濟啊,明日撤軍,長安百姓壯丁在前,關中士兵在後。”張合給郭淮安排道。
“啊,為何?”郭淮不解。
“蜀軍這麽擾亂軍心,這幫關中兵萬一出現嘩變,攪亂我軍陣型後果不堪設想,把他們放在最後,讓蜀軍和他們自相殘殺,正好讓我軍斷尾求生。”張合對郭淮說。
郭淮看著眼前平日裏說話做事都很低調的張合,今天才明白,張老將軍心思也不少。
“行,張老將軍,我現在就下去安頓。”郭淮行了一禮便下去安頓撤退事宜去了。
經過了一個不眠之夜,蜀軍給魏軍喊了一夜的話,魏軍也是準備了一晚上的撤退,蜀軍果然圍三闕一,把東城門留了出來讓魏軍撤退。
魏軍則是由張合作為前鋒,郭淮在後押陣,裹挾著長安城的百姓財物從東門開始撤退。
“丞相,我們現在直接衝殺他一波,魏軍就要受大的損失啊。”諸葛亮的副官聽到前線戰況後,著急的勸道。
“我沒記錯的話,你應該是當年隨先帝一同在當陽逃亡的民眾中的孩童。”諸葛亮卻給副官來了這麽一句。
“丞相能記得末將家事,末將感激,當年家父老是說先帝是好人,願意舉家跟著先帝走,還是害怕曹操在荊州和徐州一樣屠城。”副官給諸葛亮說道。
“正是如此啊,如果我軍現在攻擊魏軍,傷到了他們裹挾著的百姓,我大漢天軍,我諸葛亮和國賊曹操又有什麽區別?”諸葛亮笑著對副官說。
副官一臉認可的點了點頭。
“去傳令吧,讓吳班帶著人跟在魏軍身後不要攻擊即可。”諸葛亮揮了揮羽扇,讓副官去傳令。
其實,諸葛亮隻說了一個方麵,另一個方麵他不便在副官麵前說清。
那便是魏軍這次大規模遷徙百姓,反倒是給他留下了一個空白的長安城,諸葛亮畢竟是政治家,將來蜀軍接管長安後一個最大的問題是如何處置關中的士族。
本身蜀漢朝廷內部已經很多麻煩事了,如果再多一派關中士族,日後內部矛盾處理更難。
而且將來朝廷肯定要北遷,還要滿足當地人的利益,這下倒好,長安成了一座空城,這麽一來會在政治上少很多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