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老師拍了拍他:“嗨,這算什麽,你們轉正又不難,堅持半年就好了。現在都快兩個月了吧?時間很快就過去了。”
說起時間陳林問道:“那我和葉青是不是也快輪轉到下個科室去了?”
大王老師點點頭:“按照道理是這樣,不過你也知道現在病人多,急診正是缺人的時候,如果現在再把人調走了,不是更忙不過來麽?”
陳林:“也是,全院都支援往這裏派人呢,怎麽可能把我們調走呢?”
大王老師:“不過我聽說對你們的考核要正常進行。”
陳林剛剛才覺得不會這麽快被分走,一聽這話又不那麽確定了。
“啊?考什麽啊?要考試不就是讓我們走了麽?”
大王老師:“考理論和實操唄!怎麽了?舍不得?想直接留下啊?按照規定你們還要繼續輪轉呢,誰都不例外。就算現在不走,過十天半個月也是要走的。”
陳林:“當然舍不得啊,老師們對我們都這麽好,雖然忙了一點,但是也很有挑戰性。一開始就經曆了急診這麽大強度的訓練,以後什麽場麵都不怕了吧。”
大王老師:“嗬嗬,人家實習生都怕急診怕得要死,尤其你們這一屆又剛好碰上這波高峰期,我看你和葉青倒適應的挺好,你還越來越上頭了。”
陳林:“那可不嘛,工作這東西有挑戰才有成就感,如果每天都那麽清閑,什麽都不用做,時間長了人也廢了。”
大王老師:“話是這麽說,可咱們畢竟是醫院,醫院忙說明生病的人就多,太忙也不見得是件好事。”
陳林這才反應過來:“對對對,終究還是不要生病的好。我現在得個乙流就夠難受的了,這種隻算是小病,和真正生大病的人比起來,流感這種傳染病都不算什麽。”
大王老師:“所以以後你去樓上別的科室了就要小心說話,咱們急診一般處理比較輕的、或者比較急的病患,大家看完病就走了,也不多停留。但是樓上門診和住院部有很多看重病的患者可就不這麽想了,尤其住院部什麽人都有,到時候別說錯話,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引起醫患糾紛就不好了。”
陳林:“對對對,多謝老師提醒。其實吧,我一直想說醫患關係何必搞得這麽緊張呢?醫生畢竟是幫助患者看病的,為什麽大家不相信醫生,寧可相信網上的百度搜索,甚至自己給自己看診開藥,或者聽信一些保健品就能治病。專業的事情不就應該交給專業的人嗎?就像家裏裝修一樣,你找木工師傅去修水電,人家總不能拿個鉛筆當電筆去捅電門吧?”
大王老師:“不知道,可能人都是自以為是的吧?寧可相信自己也不相信專業人士,總有人覺得自己比別人厲害,隨便網上搜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就以為自己什麽都懂了,他們哪知道醫學裏的門門道道啊?如果真那麽簡單的話,哪個醫生會讀十幾年的醫學專業,上班了還要麵對源源不斷的專業考核和學習培訓?不要說醫生護士了,醫院裏的文職人員都要經常培訓呢。”
陳林:“或者是被那些所謂的專家害群之馬給嚇的。”
大王老師:“什麽意思?”
陳林:“就是總有些專家亂說話,站在道德的製高點上去發表一些不符合老百姓實際狀況的瞎話,透支了權威人士的權威性和可信度。前些年也有些不好的醫生為了自己賺錢就給病人開很多超規或者超貴的藥,給大家留下了不小的心理陰影,所以現在搞得很多人不相信醫生了。現在一有專家跳出來給建議,網上都在喊建議專家不要瞎建議。”
大王老師:“嗯,也有這方麵的可能。不過你沒發現真正的醫患糾紛已經少了很多了麽?不像前幾年,好像病人一有什麽問題都會把責任推到醫生和醫院身上,動不動就告醫院賠錢的。”
陳林想了想:“好像真的是哦,我記得有幾年天天報道這裏鬧糾紛啦,哪裏告醫生啦,最近這兩年是越來越少了,為什麽呢?”
大王老師:“我覺得吧有幾點可能,第一是醫院的管理製度越來越完善,醫生的責任劃分的越來越清晰,什麽事情該做什麽事情不該做都進行了很多規定。比如咱們兒科急診如果遇到小孩子身上有受傷,懷疑被虐待或者性侵之類的,都是有責任可以報警的。第二就是老百姓的素質在不斷的提高,十幾二十年前的人和現在的人相比,不管是受教育的水平,還是生活水平都沒現在的人好。可能那個時候有人第一個吃螃蟹,告了醫生拿到了賠償,就有很多想鑽空子的人也嚐試這麽做,逐漸就形成了一種不良的社會風氣。當然,咱們也不是否認沒有醫療事故,但是有太多的醫護人員在這方麵吃過虧了。而現在的生活水平比以前好了,大家道德標準比以前高了,自然這麽做的人就少了。”
陳林聽王老師說得頭頭是道,連連點頭:“對,其實說到底,以前的治療費用太貴,醫保可能沒現在普及,很多人都報銷不了,遇到大病家裏都拿不出那麽多錢看病。就像我小時候我爸生病了,借了很多錢看病,最後人沒了還欠了一身債,還了將近十年才還清。有時候老百姓可能也是被逼的沒有辦法了,我記得那幾年還有什麽因病返貧的說法呢。現在大家都有醫保了,上班的有職工醫保,不上班的有居民醫保,農村有農村醫保,連小孩子看病都給報銷那麽多,如果治療費用能在大家的承受範圍之內,誰還會去鬧事呢?那還有呢王老師?”
大王老師:“還有就是法律法規方麵也更加完善,比如2018年國家頒布了《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就是為了保護醫患雙方合法權益,維護醫療秩序。這樣能夠在麵對醫患糾紛時有可以更好的處理,調查程序也會認真有序的展開。這個條例你們也要去看一看,尤其是現在網絡這麽發達,你們小年輕的喜歡發什麽抖音短視頻之類的東西。醫院屬於敏感地方,有些東西不能發,如果人家告你侵犯隱私也算是醫患糾紛。”
陳林:“有道理有道理!”
說起時間陳林問道:“那我和葉青是不是也快輪轉到下個科室去了?”
大王老師點點頭:“按照道理是這樣,不過你也知道現在病人多,急診正是缺人的時候,如果現在再把人調走了,不是更忙不過來麽?”
陳林:“也是,全院都支援往這裏派人呢,怎麽可能把我們調走呢?”
大王老師:“不過我聽說對你們的考核要正常進行。”
陳林剛剛才覺得不會這麽快被分走,一聽這話又不那麽確定了。
“啊?考什麽啊?要考試不就是讓我們走了麽?”
大王老師:“考理論和實操唄!怎麽了?舍不得?想直接留下啊?按照規定你們還要繼續輪轉呢,誰都不例外。就算現在不走,過十天半個月也是要走的。”
陳林:“當然舍不得啊,老師們對我們都這麽好,雖然忙了一點,但是也很有挑戰性。一開始就經曆了急診這麽大強度的訓練,以後什麽場麵都不怕了吧。”
大王老師:“嗬嗬,人家實習生都怕急診怕得要死,尤其你們這一屆又剛好碰上這波高峰期,我看你和葉青倒適應的挺好,你還越來越上頭了。”
陳林:“那可不嘛,工作這東西有挑戰才有成就感,如果每天都那麽清閑,什麽都不用做,時間長了人也廢了。”
大王老師:“話是這麽說,可咱們畢竟是醫院,醫院忙說明生病的人就多,太忙也不見得是件好事。”
陳林這才反應過來:“對對對,終究還是不要生病的好。我現在得個乙流就夠難受的了,這種隻算是小病,和真正生大病的人比起來,流感這種傳染病都不算什麽。”
大王老師:“所以以後你去樓上別的科室了就要小心說話,咱們急診一般處理比較輕的、或者比較急的病患,大家看完病就走了,也不多停留。但是樓上門診和住院部有很多看重病的患者可就不這麽想了,尤其住院部什麽人都有,到時候別說錯話,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引起醫患糾紛就不好了。”
陳林:“對對對,多謝老師提醒。其實吧,我一直想說醫患關係何必搞得這麽緊張呢?醫生畢竟是幫助患者看病的,為什麽大家不相信醫生,寧可相信網上的百度搜索,甚至自己給自己看診開藥,或者聽信一些保健品就能治病。專業的事情不就應該交給專業的人嗎?就像家裏裝修一樣,你找木工師傅去修水電,人家總不能拿個鉛筆當電筆去捅電門吧?”
大王老師:“不知道,可能人都是自以為是的吧?寧可相信自己也不相信專業人士,總有人覺得自己比別人厲害,隨便網上搜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就以為自己什麽都懂了,他們哪知道醫學裏的門門道道啊?如果真那麽簡單的話,哪個醫生會讀十幾年的醫學專業,上班了還要麵對源源不斷的專業考核和學習培訓?不要說醫生護士了,醫院裏的文職人員都要經常培訓呢。”
陳林:“或者是被那些所謂的專家害群之馬給嚇的。”
大王老師:“什麽意思?”
陳林:“就是總有些專家亂說話,站在道德的製高點上去發表一些不符合老百姓實際狀況的瞎話,透支了權威人士的權威性和可信度。前些年也有些不好的醫生為了自己賺錢就給病人開很多超規或者超貴的藥,給大家留下了不小的心理陰影,所以現在搞得很多人不相信醫生了。現在一有專家跳出來給建議,網上都在喊建議專家不要瞎建議。”
大王老師:“嗯,也有這方麵的可能。不過你沒發現真正的醫患糾紛已經少了很多了麽?不像前幾年,好像病人一有什麽問題都會把責任推到醫生和醫院身上,動不動就告醫院賠錢的。”
陳林想了想:“好像真的是哦,我記得有幾年天天報道這裏鬧糾紛啦,哪裏告醫生啦,最近這兩年是越來越少了,為什麽呢?”
大王老師:“我覺得吧有幾點可能,第一是醫院的管理製度越來越完善,醫生的責任劃分的越來越清晰,什麽事情該做什麽事情不該做都進行了很多規定。比如咱們兒科急診如果遇到小孩子身上有受傷,懷疑被虐待或者性侵之類的,都是有責任可以報警的。第二就是老百姓的素質在不斷的提高,十幾二十年前的人和現在的人相比,不管是受教育的水平,還是生活水平都沒現在的人好。可能那個時候有人第一個吃螃蟹,告了醫生拿到了賠償,就有很多想鑽空子的人也嚐試這麽做,逐漸就形成了一種不良的社會風氣。當然,咱們也不是否認沒有醫療事故,但是有太多的醫護人員在這方麵吃過虧了。而現在的生活水平比以前好了,大家道德標準比以前高了,自然這麽做的人就少了。”
陳林聽王老師說得頭頭是道,連連點頭:“對,其實說到底,以前的治療費用太貴,醫保可能沒現在普及,很多人都報銷不了,遇到大病家裏都拿不出那麽多錢看病。就像我小時候我爸生病了,借了很多錢看病,最後人沒了還欠了一身債,還了將近十年才還清。有時候老百姓可能也是被逼的沒有辦法了,我記得那幾年還有什麽因病返貧的說法呢。現在大家都有醫保了,上班的有職工醫保,不上班的有居民醫保,農村有農村醫保,連小孩子看病都給報銷那麽多,如果治療費用能在大家的承受範圍之內,誰還會去鬧事呢?那還有呢王老師?”
大王老師:“還有就是法律法規方麵也更加完善,比如2018年國家頒布了《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就是為了保護醫患雙方合法權益,維護醫療秩序。這樣能夠在麵對醫患糾紛時有可以更好的處理,調查程序也會認真有序的展開。這個條例你們也要去看一看,尤其是現在網絡這麽發達,你們小年輕的喜歡發什麽抖音短視頻之類的東西。醫院屬於敏感地方,有些東西不能發,如果人家告你侵犯隱私也算是醫患糾紛。”
陳林:“有道理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