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主任:“那我們嚴謹一點,心髒驟停複蘇恢複心跳後24小時再次進行複判,昨天晚上幾點搶救的?24小時後我會進行複判,如果還是同樣的情況就隻能確認腦死亡。”
賀護士長:“淩晨3點進行的心髒複蘇。”
裘主任:“那以現在的時間計算,明天這個時候我再來看診,如果還是這樣的話我們隻能宣布腦死亡。”
孩子媽:“醫生,我們孩子不能手術了麽?連你們都沒辦法救她了麽?”
裘主任搖搖頭:“很抱歉,小孩子已經沒有手術指征了,她現在自主唿吸都沒有,麻醉那一關她就過不了。”
孩子媽:“不、不能手術了?一點希望都沒有了麽?”
裘主任語氣比較溫和:“孩子的腦幹功能喪失,說明她的大腦已經停止工作,現在如果撤掉唿吸機的話孩子就會停止唿吸,就算有奇跡讓她恢複自主唿吸,以後也是植物人的狀態,她會躺在床上一輩子,沒有任何生活質量可言。兩輪四次的腦死亡診斷,幾位醫生的意見都一致,這個結果對於家長來說確實很難接受。”
孩子媽現在已經聽不清楚醫生說什麽,隻是撫摸孩子的臉:“孩子,我的孩子,本來以為北京的專家能救你,現在連他們都說沒辦法,對不起啊,寶寶,爸爸媽媽真的盡力了。女兒,我的女兒啊,嗚嗚嗚嗚嗚……”
孩子爸也隻能扶住老婆,兩個人一起啜泣。
醫護人員們隻能默默退出房間,把空間留給他們一家人。
於主任:“這個孩子確實很可惜,隻是從沙發上摔下來撞到了茶幾,沒想到傷的這麽重。”
楊院長:“生活中的意外太多了,我們能做的就是盡量治病救人。”
於主任:“聽說他們想要捐贈器官?”
北京專家:“那他們家長還是很高風亮節,深明大義啊。看他們這麽不舍的樣子,還以為不會有捐獻的想法。”
賀護士長:“確實讓他們考慮了解一下捐贈器官,簡單填了下表格還沒正式簽字蓋手印,孩子父母說還是想讓北京的專家看一看再考慮捐獻的事。我覺得以他們現在的狀態,可能還需要遺體捐獻辦公室的醫生為他們開導講解。”
楊院長:“那等明天複判結束,就讓負責器官捐贈的醫生來一趟吧,這些事本來也是由遺體捐獻辦公室負責的。”
北京專家:“你們的器官手術間在這裏麽?”
楊院長:“器官獲取專用手術室原來在第一手術室的角落裏,現在已經搬到新樓了,隨時可以投入使用。”
北京專家:“那新樓其實已經可以全麵使用了?”
楊院長:“對對,隨時可以拎包入住。”
北京專家:“你們工作效率比我們預想的快很多,這樣也好,我們也可以馬上投入工作。這次除了神外裘主任和心外範主任的醫生團隊,我們院護理部張主任還帶了護理團隊過來和大家交流學習。”
楊院長:“太好了,剛好可以指導我們兒科病房的護士們跟你們學習實踐。”
陳林伸長脖子看這幾位專家,剛剛的裘主任是神經外科的,心髒外科的範主任是位女醫生,看起來要比別的四、五十歲的主任要年輕一些。
而那位護理部的張主任則是位相貌普通,但是眼神銳利的中年女人,她扶了扶眼鏡打量病房四周,似乎看一眼情況就對環境了如指掌的感覺。她偶爾還和旁邊一位個子稍微高一點的女護士小聲討論著,賀護士長站在她們身後不知道有沒有聽到對方在說什麽。
陳林跟在隊伍後麵走了一路,差不多10多分鍾就能巡視完的病房活活走了一個多小時。
畢竟所有的家屬都想讓醫生幫自己家的孩子看一眼,剛好這裏很多都是神外和心外的病人,專家用最快的速度給患兒們看了一下,有些病症比較輕的不需要太多描述,簡單幾句話就可以概括,而病情比較重的就需要掛號詳細看。
所以這個巡房的隊伍走著走著就散了,神外的醫生在神外病房,心外的醫生在心外科病房。
剩下的院領導和北京專家組的領導就在走廊上閑聊。
賀主任趁機站在北京張主任團隊的身邊,說是團隊,其實一共來了三個人。
張主任:“護士長,你們衛生做得挺到位的,但是對於患兒病床的安排還可以再改進一下。”
賀護士長:“有什麽建議您盡管提,我們就是需要你們團隊這樣的專家幫我們把把關。”
張主任旁邊的那位高個女護士說:“別的倒沒什麽,其實兒童也是有性別觀念,我看你們大部分都是按照性別來分配病房的,偶爾有一兩個男孩子和女孩子住在一間,年紀小還可以,年紀大的就不太合適。”
張主任介紹:“這是我們科室王副主任。”
賀護士長:“王副主任說得對,這幾個孩子是剛剛入院的,我們床位實在緊張,所以一時排不開就隻好安排在一起了。還好他們年紀還小,都是4、5歲的小孩子,在征求過家長同意後就這麽安排了。”
張主任:“是,我看你們床位是挺緊張的,之前估計走廊裏都是臨時床位吧?”
賀護士長:“沒錯,之前走廊確實加了些臨時床位,現在咱們為搬新病房做準備,之前唿吸科的應急病區有臨時床位,現在病人減少已經打算撤掉了,我們先把患兒安排過去一部分,病症比較輕的就轉移到那裏去了。”
張主任:“是之前支原體肺炎的時候建立的臨時病區吧?我看你們醫院應急措施也挺迅速的,門診、急診、病房聯動反應速度非常快,遇到突發情況都能及時響應。”
賀護士長:“我們院領導的決策比較快速,及時為病人和家屬解決問題,緩解醫院和病患的就醫壓力。聽說之後您的團隊會為我們做一些培訓是嗎?”
張主任:“對,這次我們來會組織講座,也會到各個病房去交流一下,不過因為醫院護士人數眾多,不一定每個人都能參加。那麽講座我們也會以直播的形式為大家播放,事後還可以迴放,這樣可以兼顧到有工作無法到場的護士,大家都可以一起研究學習。”
賀護士長:“淩晨3點進行的心髒複蘇。”
裘主任:“那以現在的時間計算,明天這個時候我再來看診,如果還是這樣的話我們隻能宣布腦死亡。”
孩子媽:“醫生,我們孩子不能手術了麽?連你們都沒辦法救她了麽?”
裘主任搖搖頭:“很抱歉,小孩子已經沒有手術指征了,她現在自主唿吸都沒有,麻醉那一關她就過不了。”
孩子媽:“不、不能手術了?一點希望都沒有了麽?”
裘主任語氣比較溫和:“孩子的腦幹功能喪失,說明她的大腦已經停止工作,現在如果撤掉唿吸機的話孩子就會停止唿吸,就算有奇跡讓她恢複自主唿吸,以後也是植物人的狀態,她會躺在床上一輩子,沒有任何生活質量可言。兩輪四次的腦死亡診斷,幾位醫生的意見都一致,這個結果對於家長來說確實很難接受。”
孩子媽現在已經聽不清楚醫生說什麽,隻是撫摸孩子的臉:“孩子,我的孩子,本來以為北京的專家能救你,現在連他們都說沒辦法,對不起啊,寶寶,爸爸媽媽真的盡力了。女兒,我的女兒啊,嗚嗚嗚嗚嗚……”
孩子爸也隻能扶住老婆,兩個人一起啜泣。
醫護人員們隻能默默退出房間,把空間留給他們一家人。
於主任:“這個孩子確實很可惜,隻是從沙發上摔下來撞到了茶幾,沒想到傷的這麽重。”
楊院長:“生活中的意外太多了,我們能做的就是盡量治病救人。”
於主任:“聽說他們想要捐贈器官?”
北京專家:“那他們家長還是很高風亮節,深明大義啊。看他們這麽不舍的樣子,還以為不會有捐獻的想法。”
賀護士長:“確實讓他們考慮了解一下捐贈器官,簡單填了下表格還沒正式簽字蓋手印,孩子父母說還是想讓北京的專家看一看再考慮捐獻的事。我覺得以他們現在的狀態,可能還需要遺體捐獻辦公室的醫生為他們開導講解。”
楊院長:“那等明天複判結束,就讓負責器官捐贈的醫生來一趟吧,這些事本來也是由遺體捐獻辦公室負責的。”
北京專家:“你們的器官手術間在這裏麽?”
楊院長:“器官獲取專用手術室原來在第一手術室的角落裏,現在已經搬到新樓了,隨時可以投入使用。”
北京專家:“那新樓其實已經可以全麵使用了?”
楊院長:“對對,隨時可以拎包入住。”
北京專家:“你們工作效率比我們預想的快很多,這樣也好,我們也可以馬上投入工作。這次除了神外裘主任和心外範主任的醫生團隊,我們院護理部張主任還帶了護理團隊過來和大家交流學習。”
楊院長:“太好了,剛好可以指導我們兒科病房的護士們跟你們學習實踐。”
陳林伸長脖子看這幾位專家,剛剛的裘主任是神經外科的,心髒外科的範主任是位女醫生,看起來要比別的四、五十歲的主任要年輕一些。
而那位護理部的張主任則是位相貌普通,但是眼神銳利的中年女人,她扶了扶眼鏡打量病房四周,似乎看一眼情況就對環境了如指掌的感覺。她偶爾還和旁邊一位個子稍微高一點的女護士小聲討論著,賀護士長站在她們身後不知道有沒有聽到對方在說什麽。
陳林跟在隊伍後麵走了一路,差不多10多分鍾就能巡視完的病房活活走了一個多小時。
畢竟所有的家屬都想讓醫生幫自己家的孩子看一眼,剛好這裏很多都是神外和心外的病人,專家用最快的速度給患兒們看了一下,有些病症比較輕的不需要太多描述,簡單幾句話就可以概括,而病情比較重的就需要掛號詳細看。
所以這個巡房的隊伍走著走著就散了,神外的醫生在神外病房,心外的醫生在心外科病房。
剩下的院領導和北京專家組的領導就在走廊上閑聊。
賀主任趁機站在北京張主任團隊的身邊,說是團隊,其實一共來了三個人。
張主任:“護士長,你們衛生做得挺到位的,但是對於患兒病床的安排還可以再改進一下。”
賀護士長:“有什麽建議您盡管提,我們就是需要你們團隊這樣的專家幫我們把把關。”
張主任旁邊的那位高個女護士說:“別的倒沒什麽,其實兒童也是有性別觀念,我看你們大部分都是按照性別來分配病房的,偶爾有一兩個男孩子和女孩子住在一間,年紀小還可以,年紀大的就不太合適。”
張主任介紹:“這是我們科室王副主任。”
賀護士長:“王副主任說得對,這幾個孩子是剛剛入院的,我們床位實在緊張,所以一時排不開就隻好安排在一起了。還好他們年紀還小,都是4、5歲的小孩子,在征求過家長同意後就這麽安排了。”
張主任:“是,我看你們床位是挺緊張的,之前估計走廊裏都是臨時床位吧?”
賀護士長:“沒錯,之前走廊確實加了些臨時床位,現在咱們為搬新病房做準備,之前唿吸科的應急病區有臨時床位,現在病人減少已經打算撤掉了,我們先把患兒安排過去一部分,病症比較輕的就轉移到那裏去了。”
張主任:“是之前支原體肺炎的時候建立的臨時病區吧?我看你們醫院應急措施也挺迅速的,門診、急診、病房聯動反應速度非常快,遇到突發情況都能及時響應。”
賀護士長:“我們院領導的決策比較快速,及時為病人和家屬解決問題,緩解醫院和病患的就醫壓力。聽說之後您的團隊會為我們做一些培訓是嗎?”
張主任:“對,這次我們來會組織講座,也會到各個病房去交流一下,不過因為醫院護士人數眾多,不一定每個人都能參加。那麽講座我們也會以直播的形式為大家播放,事後還可以迴放,這樣可以兼顧到有工作無法到場的護士,大家都可以一起研究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