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飛龍晚上受審,白天還要到生產隊幹活,像他們這種挨整的人,分給他們幹的活都是最累的。這樣的日子過了半個多月,生產隊的麥子都收完了,馬上就要開始插秧了,張營長他們還不放過他,天天審天天審,李飛龍實在是受不了了。


    這天,他們去幹完活迴來路過村口的泵站時,看到幫溝的閘門完全打開了,幫溝裏的水滿的快要漫出來了,泵站裏的大水泵正在開足馬力泵著水,他們一行人走到水輪泵旁邊的時候,李飛龍突然一個猛子就朝著水輪泵跳了下去,當時,荷葉和楊明瑞就走在他身邊,但是,這一切都來得那麽突然,根本就來不及反應。


    李飛龍跳下去之後,水瞬間就變紅了,過了一兩秒鍾的之後,就連血水都看不見了,全部都衝到大河裏去了。荷葉和楊明瑞呆呆地站在那裏,大腦一片空白。


    荷葉淚流滿麵,她無法接受這個事實。楊明瑞則緊緊握住拳頭,心中充滿了憤怒和無奈。


    後來,人們去把泵和幫溝的閘門關了,下去尋找李飛龍的屍體,但是他們隻找到了被水輪泵攪碎了的一小點衣服上的纖維,李飛龍整個人都被機器攪碎溶入到水裏去了。荷葉和楊明瑞無法相信眼前發生的一切,他們悲痛欲絕。


    李飛龍死後,張營長他們卻說他是畏罪自殺,是自絕於人民。還放出話來說:“誰要是膽敢站出來為李飛龍說話,就把誰視為李飛龍的同夥。”


    楊明瑞他們是敢怒不敢言,荷葉和楊明瑞深知張營長的狠辣,隻能將這份悲痛藏在心底。


    李飛龍死後的這天夜裏,楊明瑞對荷葉說:“荷葉,你答應我,不管受到多大的委屈,都不能走飛龍的那條路啊。”


    荷葉說:“明瑞,說句心裏話,我要不是想著那幾個孩子,這樣的日子,我早就堅持不下去了。”


    楊明瑞說:“荷葉,你可千萬不能有這樣的想法啊,我相信我們的國家不會一直這樣下去的,一定會變好的。真的,荷葉你要相信我,等以後我們的日子好過了,我就帶著你去昆明爬西山,看滇池。去北京看天安門,去爬長城,去上海看黃浦江,去武漢看長江……荷葉,我說的是真的,你一定要相信我,一定會有哪一天的。”


    荷葉依偎在楊明瑞的懷裏,默默地點了點頭。日子一天天過去,苦難並沒有停止,但荷葉和楊明瑞相互扶持著,艱難地生活著。他們把對李飛龍的思念深深埋在心底,期待著未來的某一天,能夠實現曾經的約定。


    過了一段時間後,楊明瑞被強製參加勞動的事情,傳到了他的那些民族弟兄的耳朵裏。連石崖寨那邊的人都知道了這個消息,他們派出李汝文和李汝林,來找住在蘭溪河公社轄區這邊的弟兄們一起商量:想個什麽辦法把楊明瑞保護起來。


    他們經過商量後,決定由住在蘭溪河公社轄區內的玉屏寨出麵到公社裏去要人,就說他們這邊有人生病了,需要楊明瑞醫生過來給他們治病。


    同時,和玉屏寨相鄰的幾個村寨也派人去公社裏提出申請,讓楊明瑞醫生長期駐在玉屏寨,方便為他們這一帶的少數民族看病。


    玉屏寨地處偏僻,這一帶居住的都是少數民族,他們民風淳樸,你要是對他們好,他們會拿命來對你好。你要是對他們不好,和他們對著幹,他們一旦強起來,那可是一點道理都不講的。


    所以,就算是公社裏的人,也得給他們幾分麵子,公社同意了他們的請求,楊明瑞終於得以離開。他和荷葉來到了玉屏寨,這裏的人們對他非常熱情,他們竭盡所能地為楊明瑞和荷葉提供幫助。


    在玉屏寨的日子裏,楊明瑞用心醫治每一個病人。他的醫術高超,很快贏得了大家的信任和尊重。而荷葉也感受到了久違的溫暖,她和這裏的村民們相處融洽,和大家一起出去幹活的時候,都隻讓她幹輕鬆一點的活,還每天都給她記滿分的工分。


    楊明瑞到了玉屏寨之後,就再也不用去幹農活了,他的主要工作,就是給附近幾個寨子的人看病。


    到了秋天,玉屏寨和附近的幾個寨子,給他們夫妻倆分了很多糧食,並用馬幫他們把家裏的老人和孩子的口糧馱到家裏。


    一家人總算又過上了溫飽的日子,每到學校放假的時候,他們也會把孩子們都接到玉屏寨來住幾天,不僅之後荷葉在玉屏寨又生下了一個女兒。


    楊明瑞和荷葉在玉屏寨這個世外桃園裏,一住就是兩年,這兩年他們一直都是住在公房裏,這時,玉屏寨的鄉親們提出,給楊明瑞家在玉屏寨蓋上房子,把家裏的老人和孩子都接過來,以後就不迴蘭溪河了,就在這邊安家落戶了。


    荷葉和楊明瑞因為在蘭溪河被人整怕了,是玉屏寨這個地方讓他們感受到了人間的溫暖,這個時候的他們,已經愛上了這個小村寨,就欣然接受了玉屏寨的鄉親們的提議。


    就在選好了建房的日子,馬上就要動工的時候,荷葉對楊明瑞說“建國他爸,蓋房子搬家這麽大的事,我覺得,我們應該先迴去告訴阿爹和幾個孩子一下,萬一到時候我們把房子蓋起來了,幾個孩子不同意過來怎麽辦?”


    楊明瑞覺得荷葉說的也有道理,就說:“好吧,那明天我們兩個人一起帶著女兒迴去,和阿爹以及建國他們幾弟兄商量一下,聽聽他們的意見再做打算。”


    第二天一大早,荷葉就背著女兒和楊明瑞一起迴到蘭溪河家中,他家這個女兒是在玉屏寨出生的,現在剛剛會說話,她迴到蘭溪河後,就指著他家裏的房子問道:“爸爸媽媽,這裏是誰的家呀?”


    荷葉說:“這是你的家。你是誰呀?你說,我是蘭韻,這裏是我的家。”


    蘭韻奶聲奶氣的說道:“我是蘭韻,這裏是我的家,我的家真好。”


    過了一會,荷葉背著蘭韻去龍潭邊衣服,她又指著水邊的石頭問道:“媽媽,這個石頭是誰家的?”


    荷葉順嘴答道:“這個石頭是蘭韻家的。”


    蘭韻說:“我家的石頭真好,真平。”


    蘭韻從迴到蘭溪河開始,到不管見到什麽都要問是誰家的,她媽隻要告訴她,是她家的,她就會說;真好!


    到了晚上,幾孩子都在家的時候,楊明瑞就對他們說:“秋韻,建國,衛國,保國,興國,我和你們媽媽這次帶著妹妹迴來,主要是想和你們商量個事。那個,我們打算在玉屏寨那邊蓋上房子,等把房子蓋起來之後,我們全家人都搬到那邊去住,你們覺得怎麽樣?”


    幾個孩子聽他們爸爸把話說完後,都表示不想去玉屏寨生活,他家建國現在已經十多歲了,他明確的說道:“爸爸媽媽,我知道玉屏寨那邊的人對你們很好,你們因為在蘭溪河這邊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現在你們想把家搬到去,我們也能理解。”


    建國繼續說道:“但是我們在蘭溪河生活了這麽多年,這裏有我們的小夥伴和熟悉的環境,我們不想離開。而且我們一家人真的搬到玉屏寨去生活的話,我們上學也不方便,家裏麵吃點鹽巴都要走多遠的路才能買得到,我們真的不想去那邊生活。”其他孩子也紛紛附和。


    楊明瑞和荷葉相視無言,他們沒想到孩子們會如此堅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一時間,房間裏陷入了沉默。


    荷葉輕輕歎了口氣,“孩子們,我們明白你們的感受,但玉屏寨也是我們的家。那裏的鄉親們給予了我們很多幫助和溫暖,我們也想在那裏安定下來。這件事我們會再考慮考慮,也希望你們能好好想想。”


    當晚,楊明瑞和荷葉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眠。他們思考著孩子們的話,也迴憶起在玉屏寨的點點滴滴。那裏的山水、人情,都讓他們難以割舍。


    第二天,楊明瑞和荷葉決定暫時放棄搬遷的計劃,他們要和孩子們好好溝通,也想聽一聽老人的意見。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共同探討著未來的生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民國鄉村往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作者滄海一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作者滄海一粟並收藏民國鄉村往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