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孩子因為心裏壓著事兒,和別人的表現自然不同。
在老管家冷眼旁觀看來,那就是非常令人滿意了。
這兩個孩子不瞎打聽、不瞎議論,埋頭認真幹活,但凡有不懂不會的,為了把活幹好,努力請教、四處求學。
幹的活是多是少,是輕省的還是繁重的也不挑不揀,不生事兒嘴又嚴,兩個孩子都還認字,管家滿意,便把這兩孩子都留了下來。
到沈鈺向榮國公提和離的時候,這兩個孩子已經在軒轅懷玉的王府待了一年半有餘了。
沈鈺主動提出和離,榮國公驚詫之下也知道自己不能答應,至少不能馬上答應。
一是沈鈺手上還有不少嫁妝,而以前榮國公和府裏這些人也都用了沈鈺不少的嫁妝,如果和離,就算是不用給沈鈺補足嫁妝單,就是她要帶走剩下的,榮國公也是心疼肉疼的,在他看來沈鈺的那些錢早都是自己的。
至於沈鈺這幾十年不斷從娘家拿錢貼補榮國府,永定侯府的錢流水似的入了榮國府,他覺得沒有賬的事就可以不認了。
沒想到各房這幫不肖子花了就花了,還在外麵四處以沈鈺的名義欠賬賒賬,又被沈昭姝查到了不少,有欠條賒賬單,各房簽的字,有人證物證,這些錢究竟誰花的,東西在誰那,沈昭姝查得明明白白,憑什麽讓永定侯府付賬?
不但以後不付了,以前的也上門來要賬,本來那一次大概就要鬧得雞飛狗跳的,沒想到菡萏夫人出麵還了那部分賬。
但榮國公知道沈昭姝能查到的,其實隻是小部分,畢竟當初永定侯偏袒沈鈺,給她花錢許多都並沒有留賬。
但沈鈺和她身邊那個大丫頭應該是有賬的。隻怕如今都已告訴沈昭姝了。幾十年花的錢啊,永定侯府這幾十年的產出幾乎全拿來供養榮國府了,真要還錢,那可是多大一筆啊……
以前他曾動過休妻的念頭,因為越來越喜歡董柔兒,這母子倆十分討他的歡心,自然也是想過扶正的。
可董柔兒卻有自己的想法,她看得十分清楚,對榮國公道:“您找個理由把她休了倒不是什麽難事,難的是,你休了她之後如何能以正妻之禮將我娶進榮國公府呢?”
榮國公聽了也大為躊躇,董柔兒的身份,他最初就是知道的,也曾經十分看不上隻當是個玩樂。
董柔兒畢竟是揚州瘦馬出身,而且也已經跟過好幾個男人,論身份和經曆是無論如何當不起國公夫人的。
如果她當正妻,那連自己和榮國公府都會成為笑柄吧,哪裏就將一個賤籍的女子當了正妻呢?
見他躊躇不語,董柔兒笑道:“所以我倒也不求名分,隻要能長長久久的陪伴國公,我怎麽樣倒是無所謂的。
但是我的身份既然不能堂堂正正的,那我的兒子在我的名下跟著,就等於也同樣見不得光。
我隻有一個請求,國公爺將兒子帶迴國公府歸宗認祖,養在自己院子裏護著他,別讓別人害了他去。
哪怕將我的親生兒子記在那個女人名下,為了咱們的孩子,我也是樂意的。”
榮國公聽了大為感動,在內心裏已經打定主意要將外室子接迴來,記在沈鈺的名下成為嫡子,遂了柔兒的心。
還要將沈鈺手裏的錢榨個一幹二淨,為了董柔兒母子謀劃,也為自己攢一筆養老快活的錢。
到那個時候這個正妻是死是活也無所謂了。
反正董柔兒不要名分,那他們在外頭快活也好,接進府裏來相依相伴也好。
正妻死不死的,就當她死了不就行了,禁足在後院哪個荒僻處就好了。
如果到時候無人搭理自己自盡了是最好,或者他懶得再跟她周旋,或者董柔兒看她礙眼讓她死,那就找人打死或藥死得了。
以前榮國公想的是,這蠢婦把人都得罪光了,永定侯一死,她除了自己和兒子,還有榮國公府這些人,哪有什麽朋友親人會護著她。
而他們這些人包括兒子也不過是要用她,她無可用之處了也就無所謂了。
蔣荷也恨她,借蔣荷的手也是可的。
遲早把董柔兒接進府來,沒名分,也可以像夫妻一樣好好過著日子,老國公和賀夫人不就是如此嗎?就像菡萏夫人,養著不養著,是活著死著又有什麽關係呢?隻是要先把柔兒的孩子立了嫡子以後……
兒子見母親要和離,心下也是一驚,他如今所能仰仗的也就是嫡長子的身份,如果父母真的和離,按父親的手段為了錢也不會就這麽放手。
休妻,貶妻為妾,故意壞母親的名聲,把母親以前辦的那些上不得台麵的宅鬥包括對付她嫡妹的事都抖出來……父親可都幹得出來。
反正董柔兒不急上位,董柔兒的兒子又還小,父親有時間耗,等用手段整治了母親,不論會不會又再娶一位正妻,那麽自己的身份和存在就著實尷尬……
父親對自己沒有那種發自內心的喜愛,他是明白的,全是因為他有著長子,他的孩子又有著長子嫡孫的兩個名分。
而現在父親連這樣的血脈也不太看重了,畢竟自從外室生了那個孩子,從那娃子三四歲起,父親就越來越喜歡。
他這個當兒子的不惜把母親踐踏如此,欺騙傷害如此,都是一心想要利用母親換來自己想要的世子之位。
即使到了最後也還想讓母親以同意將外室子收為嫡子當交換條件,為自己謀來世子的請封和落定。
可如果母親連這個正妻的位置都不要了,又哪裏來的將外室子記入她名下的這個交換條件呢?
父親豈不是願意娶誰就可以娶誰,何況母親手裏多少還是有些銀錢的,在他看來,雖然母親手上的錢被榮國公府的人和榮國公騙去了不少,但留下的那些總該落到自己手上了吧。
按父親所說,董柔兒隻要再要一個房子這事兒也就差不多結了,那餘下的總該是自己的了,如果母親要和離,嫁妝帶走,那自己豈不是什麽都沒有了。
父子兩人打著自己的算盤,在沈鈺提出和離之後,都保持了沉默,既沒有對著沈鈺怒罵咆哮,也沒有陰陽怪氣的橫加指責。
沈鈺不知道他倆內心打的算盤,還隻當是不是多少對她這個妻子和母親有一絲留戀,一旦她提出和離,他們也會覺得對她做得過分了。
但很快,榮國公和兒子的話就打碎了她最後一點點幻想。
榮國公道:“想要和離可以,你走之前將我和董柔兒的孩子記到你的名下,我要開宗祠改雙譜,將他立為嫡子。
你走的時候所有的嫁妝全部留在榮國公府,這些年你辦的各種蠢事還少嗎?還不夠丟我的臉嗎?
如果你把嫁妝都留下,我可以考慮給你一個和離之名,否則我是要休妻的,你的嫁妝一毫一厘,你也帶不走。”
在老管家冷眼旁觀看來,那就是非常令人滿意了。
這兩個孩子不瞎打聽、不瞎議論,埋頭認真幹活,但凡有不懂不會的,為了把活幹好,努力請教、四處求學。
幹的活是多是少,是輕省的還是繁重的也不挑不揀,不生事兒嘴又嚴,兩個孩子都還認字,管家滿意,便把這兩孩子都留了下來。
到沈鈺向榮國公提和離的時候,這兩個孩子已經在軒轅懷玉的王府待了一年半有餘了。
沈鈺主動提出和離,榮國公驚詫之下也知道自己不能答應,至少不能馬上答應。
一是沈鈺手上還有不少嫁妝,而以前榮國公和府裏這些人也都用了沈鈺不少的嫁妝,如果和離,就算是不用給沈鈺補足嫁妝單,就是她要帶走剩下的,榮國公也是心疼肉疼的,在他看來沈鈺的那些錢早都是自己的。
至於沈鈺這幾十年不斷從娘家拿錢貼補榮國府,永定侯府的錢流水似的入了榮國府,他覺得沒有賬的事就可以不認了。
沒想到各房這幫不肖子花了就花了,還在外麵四處以沈鈺的名義欠賬賒賬,又被沈昭姝查到了不少,有欠條賒賬單,各房簽的字,有人證物證,這些錢究竟誰花的,東西在誰那,沈昭姝查得明明白白,憑什麽讓永定侯府付賬?
不但以後不付了,以前的也上門來要賬,本來那一次大概就要鬧得雞飛狗跳的,沒想到菡萏夫人出麵還了那部分賬。
但榮國公知道沈昭姝能查到的,其實隻是小部分,畢竟當初永定侯偏袒沈鈺,給她花錢許多都並沒有留賬。
但沈鈺和她身邊那個大丫頭應該是有賬的。隻怕如今都已告訴沈昭姝了。幾十年花的錢啊,永定侯府這幾十年的產出幾乎全拿來供養榮國府了,真要還錢,那可是多大一筆啊……
以前他曾動過休妻的念頭,因為越來越喜歡董柔兒,這母子倆十分討他的歡心,自然也是想過扶正的。
可董柔兒卻有自己的想法,她看得十分清楚,對榮國公道:“您找個理由把她休了倒不是什麽難事,難的是,你休了她之後如何能以正妻之禮將我娶進榮國公府呢?”
榮國公聽了也大為躊躇,董柔兒的身份,他最初就是知道的,也曾經十分看不上隻當是個玩樂。
董柔兒畢竟是揚州瘦馬出身,而且也已經跟過好幾個男人,論身份和經曆是無論如何當不起國公夫人的。
如果她當正妻,那連自己和榮國公府都會成為笑柄吧,哪裏就將一個賤籍的女子當了正妻呢?
見他躊躇不語,董柔兒笑道:“所以我倒也不求名分,隻要能長長久久的陪伴國公,我怎麽樣倒是無所謂的。
但是我的身份既然不能堂堂正正的,那我的兒子在我的名下跟著,就等於也同樣見不得光。
我隻有一個請求,國公爺將兒子帶迴國公府歸宗認祖,養在自己院子裏護著他,別讓別人害了他去。
哪怕將我的親生兒子記在那個女人名下,為了咱們的孩子,我也是樂意的。”
榮國公聽了大為感動,在內心裏已經打定主意要將外室子接迴來,記在沈鈺的名下成為嫡子,遂了柔兒的心。
還要將沈鈺手裏的錢榨個一幹二淨,為了董柔兒母子謀劃,也為自己攢一筆養老快活的錢。
到那個時候這個正妻是死是活也無所謂了。
反正董柔兒不要名分,那他們在外頭快活也好,接進府裏來相依相伴也好。
正妻死不死的,就當她死了不就行了,禁足在後院哪個荒僻處就好了。
如果到時候無人搭理自己自盡了是最好,或者他懶得再跟她周旋,或者董柔兒看她礙眼讓她死,那就找人打死或藥死得了。
以前榮國公想的是,這蠢婦把人都得罪光了,永定侯一死,她除了自己和兒子,還有榮國公府這些人,哪有什麽朋友親人會護著她。
而他們這些人包括兒子也不過是要用她,她無可用之處了也就無所謂了。
蔣荷也恨她,借蔣荷的手也是可的。
遲早把董柔兒接進府來,沒名分,也可以像夫妻一樣好好過著日子,老國公和賀夫人不就是如此嗎?就像菡萏夫人,養著不養著,是活著死著又有什麽關係呢?隻是要先把柔兒的孩子立了嫡子以後……
兒子見母親要和離,心下也是一驚,他如今所能仰仗的也就是嫡長子的身份,如果父母真的和離,按父親的手段為了錢也不會就這麽放手。
休妻,貶妻為妾,故意壞母親的名聲,把母親以前辦的那些上不得台麵的宅鬥包括對付她嫡妹的事都抖出來……父親可都幹得出來。
反正董柔兒不急上位,董柔兒的兒子又還小,父親有時間耗,等用手段整治了母親,不論會不會又再娶一位正妻,那麽自己的身份和存在就著實尷尬……
父親對自己沒有那種發自內心的喜愛,他是明白的,全是因為他有著長子,他的孩子又有著長子嫡孫的兩個名分。
而現在父親連這樣的血脈也不太看重了,畢竟自從外室生了那個孩子,從那娃子三四歲起,父親就越來越喜歡。
他這個當兒子的不惜把母親踐踏如此,欺騙傷害如此,都是一心想要利用母親換來自己想要的世子之位。
即使到了最後也還想讓母親以同意將外室子收為嫡子當交換條件,為自己謀來世子的請封和落定。
可如果母親連這個正妻的位置都不要了,又哪裏來的將外室子記入她名下的這個交換條件呢?
父親豈不是願意娶誰就可以娶誰,何況母親手裏多少還是有些銀錢的,在他看來,雖然母親手上的錢被榮國公府的人和榮國公騙去了不少,但留下的那些總該落到自己手上了吧。
按父親所說,董柔兒隻要再要一個房子這事兒也就差不多結了,那餘下的總該是自己的了,如果母親要和離,嫁妝帶走,那自己豈不是什麽都沒有了。
父子兩人打著自己的算盤,在沈鈺提出和離之後,都保持了沉默,既沒有對著沈鈺怒罵咆哮,也沒有陰陽怪氣的橫加指責。
沈鈺不知道他倆內心打的算盤,還隻當是不是多少對她這個妻子和母親有一絲留戀,一旦她提出和離,他們也會覺得對她做得過分了。
但很快,榮國公和兒子的話就打碎了她最後一點點幻想。
榮國公道:“想要和離可以,你走之前將我和董柔兒的孩子記到你的名下,我要開宗祠改雙譜,將他立為嫡子。
你走的時候所有的嫁妝全部留在榮國公府,這些年你辦的各種蠢事還少嗎?還不夠丟我的臉嗎?
如果你把嫁妝都留下,我可以考慮給你一個和離之名,否則我是要休妻的,你的嫁妝一毫一厘,你也帶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