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昭明下場科考,因名氣太大,校準考試資格時,還是將當年這位三元及第的狀元保留了府試鄉試已過的記錄,因此沈昭明直接參與會議。
放榜後,一甲三名中並無沈昭明,但列二甲(第四至前一百名)中第六名。
入朝為官之後,漸漸與師越,也是在沈昭明之後二十年內,另一位三元及第的狀元郎,處得不錯,二人雙雙為太子所賞識。
沈昭明曾去當年同窗好友蔣征府上拜會,看望蔣征遺孀,蔣荷的嫂子,去蔣征墓地掃墓。
說起來當年四個年輕人兩對有情人,也是彼此心照不宣。
這一趟登門拜訪後,沈昭明也得知了蔣荷已經和離搬出盧家。
那個住址他得知了,想去看看,又覺得沒任何因由借口,去了,又能說什麽。
看看自己妻子隋傾裳已微微隆起的腹部,更覺得自己沒有前去探望的理由。
後來休浴日他陪妻子去買些小孩子的東西,遇上一隊京兆尹的人急急忙忙的,帶隊的與沈昭明認識,打了個招唿。
沈昭明隨口問了句發生何事?那人答是南城花市道附近走水了。
沈昭明一聽是蔣荷所住宅子附近,便讓車夫丫頭送隋傾裳迴去。
他自己匆匆趕去蔣荷住的宅子。那一片果真濃煙滾滾。
但看起來蔣荷住的那條街是安全的。
沈昭明甚至意外看見蔣荷和一個丫頭被另一對年齡相仿的主仆護著從巷子裏出來。
四人正聽從京兆尹的指揮,等著火撲滅後再迴自己家。
沈昭明遠遠看著,全然不知自己身後是隋傾裳的馬車。
隋傾裳向來果決,找人打聽了,得知蔣荷已經和離,便對自己的丫頭道:“倒是我礙事了。”
想了想,與其以後餘生總擔心會發生什麽,還不如自己坦坦蕩蕩,開開心心過。
遂對沈昭明道:“當初你我曾有約,如果一個人後悔了,這婚事便罷。
如今我後悔了……
……咱們散了吧。”
沈昭明聽了,便問為什麽?
隋傾裳道:“可能在京都住不慣吧,我的親人友人,我那幾個從小玩到大的手帕交,鬥氣鬥樂的那些個,我牽掛和被牽掛的人都在沙洲郡,很想念……
這裏也沒有自己喜愛的家鄉食物,吃上一口都難……就覺得還是委屈的。
不想委屈自己……”
隋傾裳也不知道還能說什麽。
沈昭明不知妻子這是怎麽了,似乎自己當初說的話仍是言猶在耳,也賴不了。
半晌才道:“可我們有孩子了。”
隋傾裳道:“在我們沙洲郡,有些漁民出海就可能再也迴不來,不少女人都是自己帶大孩子。”
沈昭明道:“所以你的意思,當我死了?”
隋傾裳心道:兩郡相隔千裏,如果分開,可能就是一生陌路,那可不就是當你死了。
便道:“也有漁民出海三月迴來,自己妻子生急病而亡,或是妻子趕海遇漲潮沒來得及退而亡的,你也可以當是我死了。”
沈昭明道:“好端端的,咒自己幹嘛。”
隋傾裳道:“侯爺給傾裳一紙和離書吧。”
沈昭明道:“如果是想家了,我讓人送你迴去住一陣。”
隋傾裳道:“來去自由,是侯爺當初的承諾。”
沈昭明被逼得無路可走,隻得道:“沒寫過不會寫,我去書房查查書。”
然後起身,卻是出了府,騎著馬,不知不覺又走到蔣荷住處附近。
想著來了就去看看吧,不知道為什麽本來躊躇猶豫的事兒,突然間又覺得沒什麽。
蔣荷實在是驚訝到不知該說什麽,沈昭明道:“遇上京兆尹的人,知道你這兒附近走水了,過來看看。”
蔣荷讓冬棗上茶,道自己都安好,那火並未燒過來。
她百感交集的看著沈昭明,卻發現對麵這個人心不在焉。
沈昭明也不知道為什麽,他坐在這兒,說著話,但心裏想的全是隋傾裳,她說要和離,她那意思可以雙方當喪偶?就從此不相見了?
沈昭明一邊迴答著蔣荷的話,告知是去過她哥哥的墓地,也見過她嫂子了,然後知道了住址。
一邊心裏因著隋傾裳七上八下地不踏實。
蔣荷不斷開啟話頭,聊到過去的許許多多。迴憶確實美好,有些事沈昭明想起來也笑了。
可迴憶也總有聊完的時候,當蔣荷也無話可說的時候,便是相顧無言,隻有沉默。
沈昭明起身告辭。
他走後,冬棗興奮得不行:“小姐,怪不得你記了快一輩子。這也太好看了。
他挑眉那一笑,我感覺咱院裏這棵樹都顫了一下。
他都來看你了,肯定還是牽掛著這份情。
隻是小姐,人家有夫人了……”
蔣荷臉上卻全是心死的悲哀:“冬棗,……”他不喜歡我了。這句話她說在了自己心裏。
沈昭明迴了家,小廝把馬牽去馬房時,沈昭明忽然道:“問下車夫,夫人迴府前可還去過哪裏,發生了什麽事?”
小廝迴來說:"夫人迴府前去過南城花市道。"
沈昭明忽然明白了。
他去了隋傾裳的院子,見下人們都在打包東西。
隋傾裳正有條不紊地安排著,對她的大丫頭說:“京都我嫁妝裏的田地莊子鋪子,先分別讓大張老李與多福三人管著。
安排他們三人先搬去京都的隋家大宅。
等找到合適的買家,再賣掉這些。
我的首飾細軟由每次往返京都的人分批帶迴去,每次去翠姑那登記在冊。
一次不許帶多了,東西丟了還是其次,引了狼來傷了我們的人。”
沈昭明走上前去對隋傾裳道:“我錯了。”
隋傾裳愕然道:“什麽錯了?”
沈昭明道:“是因為聽到走水了,我就去了她住處附近嗎?”
隋傾裳的丫頭都退了下去。
隋傾裳道:“不是,是因為侯爺沒有告訴我。
侯爺心懷牽掛擔憂,卻覺得這份牽掛擔憂理所當然地應該瞞著我。
一份坦然的擔心是不會的。
比如換一個地方換一個人,比如蔣征遺孀家附近,比如家姐住所附近,或者師家大宅附近,侯爺若擔憂要去看看,一定會告訴我。
如果侯爺辦什麽事需要瞞著我,一件如此,第二件亦如此,辦得多了,我自然就成了礙事的存在,哪怕我什麽都沒做過……
……又何必要等到那一天再分開?不如早點辦了。”
放榜後,一甲三名中並無沈昭明,但列二甲(第四至前一百名)中第六名。
入朝為官之後,漸漸與師越,也是在沈昭明之後二十年內,另一位三元及第的狀元郎,處得不錯,二人雙雙為太子所賞識。
沈昭明曾去當年同窗好友蔣征府上拜會,看望蔣征遺孀,蔣荷的嫂子,去蔣征墓地掃墓。
說起來當年四個年輕人兩對有情人,也是彼此心照不宣。
這一趟登門拜訪後,沈昭明也得知了蔣荷已經和離搬出盧家。
那個住址他得知了,想去看看,又覺得沒任何因由借口,去了,又能說什麽。
看看自己妻子隋傾裳已微微隆起的腹部,更覺得自己沒有前去探望的理由。
後來休浴日他陪妻子去買些小孩子的東西,遇上一隊京兆尹的人急急忙忙的,帶隊的與沈昭明認識,打了個招唿。
沈昭明隨口問了句發生何事?那人答是南城花市道附近走水了。
沈昭明一聽是蔣荷所住宅子附近,便讓車夫丫頭送隋傾裳迴去。
他自己匆匆趕去蔣荷住的宅子。那一片果真濃煙滾滾。
但看起來蔣荷住的那條街是安全的。
沈昭明甚至意外看見蔣荷和一個丫頭被另一對年齡相仿的主仆護著從巷子裏出來。
四人正聽從京兆尹的指揮,等著火撲滅後再迴自己家。
沈昭明遠遠看著,全然不知自己身後是隋傾裳的馬車。
隋傾裳向來果決,找人打聽了,得知蔣荷已經和離,便對自己的丫頭道:“倒是我礙事了。”
想了想,與其以後餘生總擔心會發生什麽,還不如自己坦坦蕩蕩,開開心心過。
遂對沈昭明道:“當初你我曾有約,如果一個人後悔了,這婚事便罷。
如今我後悔了……
……咱們散了吧。”
沈昭明聽了,便問為什麽?
隋傾裳道:“可能在京都住不慣吧,我的親人友人,我那幾個從小玩到大的手帕交,鬥氣鬥樂的那些個,我牽掛和被牽掛的人都在沙洲郡,很想念……
這裏也沒有自己喜愛的家鄉食物,吃上一口都難……就覺得還是委屈的。
不想委屈自己……”
隋傾裳也不知道還能說什麽。
沈昭明不知妻子這是怎麽了,似乎自己當初說的話仍是言猶在耳,也賴不了。
半晌才道:“可我們有孩子了。”
隋傾裳道:“在我們沙洲郡,有些漁民出海就可能再也迴不來,不少女人都是自己帶大孩子。”
沈昭明道:“所以你的意思,當我死了?”
隋傾裳心道:兩郡相隔千裏,如果分開,可能就是一生陌路,那可不就是當你死了。
便道:“也有漁民出海三月迴來,自己妻子生急病而亡,或是妻子趕海遇漲潮沒來得及退而亡的,你也可以當是我死了。”
沈昭明道:“好端端的,咒自己幹嘛。”
隋傾裳道:“侯爺給傾裳一紙和離書吧。”
沈昭明道:“如果是想家了,我讓人送你迴去住一陣。”
隋傾裳道:“來去自由,是侯爺當初的承諾。”
沈昭明被逼得無路可走,隻得道:“沒寫過不會寫,我去書房查查書。”
然後起身,卻是出了府,騎著馬,不知不覺又走到蔣荷住處附近。
想著來了就去看看吧,不知道為什麽本來躊躇猶豫的事兒,突然間又覺得沒什麽。
蔣荷實在是驚訝到不知該說什麽,沈昭明道:“遇上京兆尹的人,知道你這兒附近走水了,過來看看。”
蔣荷讓冬棗上茶,道自己都安好,那火並未燒過來。
她百感交集的看著沈昭明,卻發現對麵這個人心不在焉。
沈昭明也不知道為什麽,他坐在這兒,說著話,但心裏想的全是隋傾裳,她說要和離,她那意思可以雙方當喪偶?就從此不相見了?
沈昭明一邊迴答著蔣荷的話,告知是去過她哥哥的墓地,也見過她嫂子了,然後知道了住址。
一邊心裏因著隋傾裳七上八下地不踏實。
蔣荷不斷開啟話頭,聊到過去的許許多多。迴憶確實美好,有些事沈昭明想起來也笑了。
可迴憶也總有聊完的時候,當蔣荷也無話可說的時候,便是相顧無言,隻有沉默。
沈昭明起身告辭。
他走後,冬棗興奮得不行:“小姐,怪不得你記了快一輩子。這也太好看了。
他挑眉那一笑,我感覺咱院裏這棵樹都顫了一下。
他都來看你了,肯定還是牽掛著這份情。
隻是小姐,人家有夫人了……”
蔣荷臉上卻全是心死的悲哀:“冬棗,……”他不喜歡我了。這句話她說在了自己心裏。
沈昭明迴了家,小廝把馬牽去馬房時,沈昭明忽然道:“問下車夫,夫人迴府前可還去過哪裏,發生了什麽事?”
小廝迴來說:"夫人迴府前去過南城花市道。"
沈昭明忽然明白了。
他去了隋傾裳的院子,見下人們都在打包東西。
隋傾裳正有條不紊地安排著,對她的大丫頭說:“京都我嫁妝裏的田地莊子鋪子,先分別讓大張老李與多福三人管著。
安排他們三人先搬去京都的隋家大宅。
等找到合適的買家,再賣掉這些。
我的首飾細軟由每次往返京都的人分批帶迴去,每次去翠姑那登記在冊。
一次不許帶多了,東西丟了還是其次,引了狼來傷了我們的人。”
沈昭明走上前去對隋傾裳道:“我錯了。”
隋傾裳愕然道:“什麽錯了?”
沈昭明道:“是因為聽到走水了,我就去了她住處附近嗎?”
隋傾裳的丫頭都退了下去。
隋傾裳道:“不是,是因為侯爺沒有告訴我。
侯爺心懷牽掛擔憂,卻覺得這份牽掛擔憂理所當然地應該瞞著我。
一份坦然的擔心是不會的。
比如換一個地方換一個人,比如蔣征遺孀家附近,比如家姐住所附近,或者師家大宅附近,侯爺若擔憂要去看看,一定會告訴我。
如果侯爺辦什麽事需要瞞著我,一件如此,第二件亦如此,辦得多了,我自然就成了礙事的存在,哪怕我什麽都沒做過……
……又何必要等到那一天再分開?不如早點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