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重啟靖安司,李隆基沉默了。


    說實在的,他對兒子李嶼的認識,還停留在過去的刻板印象中。


    這孩子孝順、有善心、待人接物都可以。


    但在政治上優柔寡斷,不敢得罪人,為人小心謹慎。


    說實話,把一個國家交給他,李隆基不太放心。


    但重啟靖安司,就意味著要重啟東宮。


    這幫大臣是借著李林甫被抓的機會,想借此讓他立李嶼為東宮太子。


    但是,李隆基還是有些猶豫不決。


    他想了想問道:“壽王來了嗎?”


    眾人都迴頭張望,都沒有看到壽王李瑁的身影。


    高力士問了問旁人,迴複道:“大家,據宮裏的太監說,壽王最近常常酗酒,隻在府中很久沒又出來了。”高力士手下的太監,上通下達,專門盯著這些皇子們的太監自有人在。


    “他有什麽想不開的?身為皇子,不想著為朕分憂解難,隻顧飲酒作樂,成何體統。”李隆基麵色不悅。每當李隆基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會抱怨全天下的重任都在他一人的肩膀上,其他的人都沒有辦法幫他分擔,讓他很生氣。如果真的有人願意分擔,隻怕離死也不遠了。


    眾人見狀,都不敢發言。說什麽似乎都有可能撞到槍口上。


    這個時候,真的是沉默是金。


    更有可能是沉默是命。


    聰明如這些高層官員,沒有一個敢為李瑁辯護的。


    “三郎,你最近在忙些什麽?”李隆基轉移了話題,目光放在李嶼身上,不再問李瑁的情況。


    “會父皇,兒臣在讀書,也在練字。”李嶼把自己的生活說得平淡而風雅。


    似乎,那些驚天的雷劈,皇上微服私訪九華觀,和他一點關係都沒有,他隻是雲淡風輕地享受著寧靜的日子。


    “練得怎麽樣啊?”李隆基問。


    “兒臣自我感覺,比之前要好很多。”


    “來人,備紙墨筆硯,朕要看看三郎的書法。”


    對於書法,唐朝一向很重視,李隆基本人就是書法大家。


    他的字,堪比二王,這都不是吹出來的,確實憑實力寫出來的。


    大家都明白,這是玄宗對李嶼的突然考核,已經很久沒過問此人,突襲來檢查“作業”,肯定不是閑得沒事幹,他心裏也許在想著一件事情,那就是東宮的儲位究竟選何人來擔任。


    膽識過人,學識也不能丟人啊!做盛世的皇帝要求還是很高的。


    李嶼深吸了一口氣,走到台案前。


    此時,大案已經布置好了,毛筆各種型號都有,紙張也有很多可以選擇,墨用的是上好的墨,專供李隆基寫字用的。所以,他隻要寫字就行了,不存在因為筆墨不行而耽誤了發揮。


    李嶼提筆,運氣,開始寫玄宗的作品《鶺鴒頌》:


    “朕之兄弟,唯有五人,比為方伯,歲一朝見。雖載崇藩屏,而有睽談笑,是以輟牧人而各守京職。每聽政之後,延入宮掖,申友於之誌,詠《棠棣》之詩,邕邕如,怡怡如,展天倫之愛也。”


    很長時間,才寫好。道:“父皇,兒臣寫好了。”


    李隆基欣然走過來觀看。


    當他看到李嶼竟然是模仿自己的風格,寫的也是自己的作品。


    不禁微微點頭,覺得孺子可教。


    “諸位臣工,各自發表一下意見吧。”李隆基心情很好,邊看邊撫摸胡須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晚唐之主,沉迷修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黑馬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黑馬河並收藏我,晚唐之主,沉迷修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