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了一個傳奇,和一個衝擊,多麽奇妙的際遇,翻越過前麵山嶺,和層層白雲,綠光在哪裏……”
卞京城第一酒樓樊樓三層的雅間裏,螺鬢花鈿的歌女手抱琵琶,輕啟檀口,唱的卻赫然是一首孫燕姿的《綠光》。
而歌女麵前的酒桌旁一名青衣小廝垂手而立,桌前坐著一位輕紗羽衣的美貌少年,白皙手指隨著歌聲輕輕在桌上敲著拍子,隻是那眉頭上卻有掩不住的鬱鬱神色。
“觸電般不可思議,像一個奇跡,劃過我的生命裏,不同於任何意義,你就是綠光……”
“行了行了,不要再唱了。”
李昱無力的揮揮手,止住了女子的歌聲。那女子柔聲應了一句“是”,便輕輕站起身來,懷抱琵琶站到一旁,卻不出雅間,隻偷眼看李昱。
李昱注意到她,便又揮了揮手,喚了一句“墨香”。那青衣小廝便上前來,向歌女手裏塞了一錠銀子。
那歌女行過萬福,歡天喜地下樓去了。
看歌女離去,李昱卻失望的長歎一聲,悶悶不樂的靠在窗前。窗戶半掩,街上的叫賣聲討價還價聲聽的異常清楚,而樊樓樓下賣唱婦人的歌聲更是清晰傳來,雖是尋常民歌村謠,卻婉轉悠揚,李昱不由得凝神側耳傾聽了一會。
是他的心理作用,還是這些現代流行歌曲確實不適合古人?
怎麽卞京城第一名樓樊樓頭牌歌女的歌聲,卻愣是不如樓下一個賣唱婦人的歌聲動聽呢!
李昱又歎了一口氣,向樓下看去。那賣唱婦人來此也不過幾日,粗布衣服,卻有幾分姿色,拖拉著兩個孩子,每日隻在樊樓樓前懷抱琵琶賣唱。
聽她唱詞,仿佛是感歎被丈夫拋棄,特上京來尋夫。樊樓的人見她可憐,又見那兩個孩子幼小,也不趕她。她唱功甚好,每每能讓過路行人唏噓,一日下來倒也能賺得溫飽。
李昱見此情狀,也同情她,喚過墨香,叫他下樓給那婦人送些銀錢。
見墨香下了樓,遞過銀錢,看那婦人收下,磕頭謝恩,李昱便又歎一聲,靠在窗邊出神去了。
紅蓋頭一案方才了結,驥兒便滿了三月。李老頭極其看重這便宜孫子,鄭重其事的辦了酒席,穿了百家衣,剃了胎發。又拜了高僧,求了寄名鎖護身符。
李騏滿三月,展昭自是免不了出席,也借此機會賠了紅蓋頭一案鬧出的不是,倒與李昱重歸於好了。
隻是李老頭看到他,從鼻子裏哼了一聲,仍是不給他好臉色看。
可看兒子與人家好的蜜裏調油,兩個人坐在一起唧唧咕咕說悄悄話兒,不時的眉開眼笑,也便沒有辦法,隻裝看不見便了。
隻是開封府事務繁忙,包拯包青天雖身為開封府尹,倒也不是一年到頭窩在這卞京城裏的。
他以清正廉潔之名遠播朝野內外,對待犯人就像秋風掃落葉一樣無情,直把個卞京城治理的井井有條,不僅沒有地痞流氓作奸犯科,便連那些一貫在京城裏作威作福的豪門子弟,皇親貴戚也收斂了許多。
眼看這幾月閑來無事,大宋天子趙禎也便盤算給他找些事做,正好山東齊州又發了水災,饑民遍地,於是趙禎便順水推舟的一道聖旨叫這位包大人出巡賑災去了。
包拯出巡,展昭自是得陪同,隻可憐李昱又沒了樂子可找,每日直是無聊透頂。
這也罷了,本來還有個白老鼠陪他玩,雖然免不了每日調戲——“調教”加“戲弄”,是為調戲——他,但總算還能找出點樂子來。
然而幾日前江寧婆婆長久不見這滑溜小耗子,特特上京來尋,揪著耳朵扯得白玉堂吱哇亂叫,拖迴江寧酒坊去了。
白玉堂一走,李昱無聊至極,心中鬱鬱,又無可奈何,不由得就加倍的懷念起二十一世紀那些五花八門的娛樂項目來。
本想電腦遊戲什麽的不指望,流行音樂自己總是會些吧,便每日在李府抱著驥兒,哼些小曲,自娛自樂,也算消磨時間。
隻是李昱忽有一天忽然發現每當自己哼曲唱歌的時候總會有人在旁邊偷聽,而且還為數不少,而且還聽得挺樂嗬的,才忽然頓悟自己唱歌是唱給別人聽,心下頓時很是不爽,便下決心一定要想辦法讓別人唱給他聽。
今日便特特來了樊樓,費了好大力氣才好歹教會歌女一首《綠光》,可惜比古代人唱這些流行歌曲,還就是出不了那個味兒!
李昱百無聊賴,外加懊惱透頂,幹脆倚在窗口,聽著樓下賣唱婦人的唱腔,無聊的打量起外麵的景色來,腦子裏卻亂七八糟的,想的全不是自己的事。
按說展昭這家夥月前奉旨陪包大人出巡,算算也過了快一個月了,眼看都已經入秋了,這也該迴來了吧!
俗話說說曹操曹操就到,此言果真不虛。他剛剛這麽一想,便聽樓下一陣鑼鼓,樊樓樓前原本擁擠的行人自動的讓開一條道,有人高喊:“包大人來了!”
咦,迴來了嗎?李昱興奮,連忙探出頭去。不過一炷香的時間,便隻見遠方徐徐行來一頂黑幄官轎,轎前兩人高舉“肅靜”、“迴避”兩麵朱紅金字大牌,正是王朝、馬漢,後麵兩個抬轎的,卻是張龍、趙虎。
按大宋儀製,凡欽差迴城,道旁百姓必須行跪拜之禮,以示尊重。
但包大人愛民如子,臨行前特別奏請聖上,將這一條規矩免了。
因此如今雖是官轎通行,然道旁除了那方來汴京的賣唱婦人與兩個孩子,卻別無一人下跪,摩肩接踵,找起人來甚是吃力。
然而汴京百姓崇敬包大人,倒也不曾擁擠喧嘩,反倒很自覺地向兩邊讓了開來,再加上李昱居高臨下,倒也看得清楚:那轎前一身大紅,手執寶劍、帽帶飄揚、氣度穩重的護衛,不正是隨包公出巡歸來的展昭麽!
見到故人,李昱自然興奮,當即便想打招唿,然而包大人在前,不便太過放肆,不好出聲唿喚,隻得探出半個身子,拚命揮手。
展昭倒也眼尖,一眼便看見樊樓窗口的李昱,眼睛亮了亮,唇角浮上一絲笑意,趁著官轎從李昱正下方經過的功夫,不為人所察的向他擠了擠眼,輕輕一拱手,便是示意已看到他,隻是礙於公務在身,不便上樓敘舊。
李昱雖任性,卻並非那種不通事理之人,再加上平日與展昭混的極熟,也知道他身在官場,極少有閑下來的時候,因此倒也不怪他。
隻是內心深處,難免有些鬱鬱,卻也無法,隻得在窗口看著展昭一步步走遠,心裏盤算著這次要不要利用李老頭或是自己那個貴妃姐姐——現在好像是皇後姐姐了——向趙禎施加一下壓力,逼他放這位四品帶刀護衛幾個星期的假,不說別的,隻那家夥說要帶自己去常州玩的話什麽時候才能兌現!
他正這麽盤算著,樓下的官轎卻已走到樊樓正門。
誰知官轎經過樊樓門前的一瞬間,說時遲那時快,那樊樓門口拖拉著兩個孩子賣唱的婦人卻猛然站了起來,迅雷不及掩耳的向轎前那一身大紅撲了上去!
“官人!你讓奴家找的好苦啊!!!”
卞京城第一酒樓樊樓三層的雅間裏,螺鬢花鈿的歌女手抱琵琶,輕啟檀口,唱的卻赫然是一首孫燕姿的《綠光》。
而歌女麵前的酒桌旁一名青衣小廝垂手而立,桌前坐著一位輕紗羽衣的美貌少年,白皙手指隨著歌聲輕輕在桌上敲著拍子,隻是那眉頭上卻有掩不住的鬱鬱神色。
“觸電般不可思議,像一個奇跡,劃過我的生命裏,不同於任何意義,你就是綠光……”
“行了行了,不要再唱了。”
李昱無力的揮揮手,止住了女子的歌聲。那女子柔聲應了一句“是”,便輕輕站起身來,懷抱琵琶站到一旁,卻不出雅間,隻偷眼看李昱。
李昱注意到她,便又揮了揮手,喚了一句“墨香”。那青衣小廝便上前來,向歌女手裏塞了一錠銀子。
那歌女行過萬福,歡天喜地下樓去了。
看歌女離去,李昱卻失望的長歎一聲,悶悶不樂的靠在窗前。窗戶半掩,街上的叫賣聲討價還價聲聽的異常清楚,而樊樓樓下賣唱婦人的歌聲更是清晰傳來,雖是尋常民歌村謠,卻婉轉悠揚,李昱不由得凝神側耳傾聽了一會。
是他的心理作用,還是這些現代流行歌曲確實不適合古人?
怎麽卞京城第一名樓樊樓頭牌歌女的歌聲,卻愣是不如樓下一個賣唱婦人的歌聲動聽呢!
李昱又歎了一口氣,向樓下看去。那賣唱婦人來此也不過幾日,粗布衣服,卻有幾分姿色,拖拉著兩個孩子,每日隻在樊樓樓前懷抱琵琶賣唱。
聽她唱詞,仿佛是感歎被丈夫拋棄,特上京來尋夫。樊樓的人見她可憐,又見那兩個孩子幼小,也不趕她。她唱功甚好,每每能讓過路行人唏噓,一日下來倒也能賺得溫飽。
李昱見此情狀,也同情她,喚過墨香,叫他下樓給那婦人送些銀錢。
見墨香下了樓,遞過銀錢,看那婦人收下,磕頭謝恩,李昱便又歎一聲,靠在窗邊出神去了。
紅蓋頭一案方才了結,驥兒便滿了三月。李老頭極其看重這便宜孫子,鄭重其事的辦了酒席,穿了百家衣,剃了胎發。又拜了高僧,求了寄名鎖護身符。
李騏滿三月,展昭自是免不了出席,也借此機會賠了紅蓋頭一案鬧出的不是,倒與李昱重歸於好了。
隻是李老頭看到他,從鼻子裏哼了一聲,仍是不給他好臉色看。
可看兒子與人家好的蜜裏調油,兩個人坐在一起唧唧咕咕說悄悄話兒,不時的眉開眼笑,也便沒有辦法,隻裝看不見便了。
隻是開封府事務繁忙,包拯包青天雖身為開封府尹,倒也不是一年到頭窩在這卞京城裏的。
他以清正廉潔之名遠播朝野內外,對待犯人就像秋風掃落葉一樣無情,直把個卞京城治理的井井有條,不僅沒有地痞流氓作奸犯科,便連那些一貫在京城裏作威作福的豪門子弟,皇親貴戚也收斂了許多。
眼看這幾月閑來無事,大宋天子趙禎也便盤算給他找些事做,正好山東齊州又發了水災,饑民遍地,於是趙禎便順水推舟的一道聖旨叫這位包大人出巡賑災去了。
包拯出巡,展昭自是得陪同,隻可憐李昱又沒了樂子可找,每日直是無聊透頂。
這也罷了,本來還有個白老鼠陪他玩,雖然免不了每日調戲——“調教”加“戲弄”,是為調戲——他,但總算還能找出點樂子來。
然而幾日前江寧婆婆長久不見這滑溜小耗子,特特上京來尋,揪著耳朵扯得白玉堂吱哇亂叫,拖迴江寧酒坊去了。
白玉堂一走,李昱無聊至極,心中鬱鬱,又無可奈何,不由得就加倍的懷念起二十一世紀那些五花八門的娛樂項目來。
本想電腦遊戲什麽的不指望,流行音樂自己總是會些吧,便每日在李府抱著驥兒,哼些小曲,自娛自樂,也算消磨時間。
隻是李昱忽有一天忽然發現每當自己哼曲唱歌的時候總會有人在旁邊偷聽,而且還為數不少,而且還聽得挺樂嗬的,才忽然頓悟自己唱歌是唱給別人聽,心下頓時很是不爽,便下決心一定要想辦法讓別人唱給他聽。
今日便特特來了樊樓,費了好大力氣才好歹教會歌女一首《綠光》,可惜比古代人唱這些流行歌曲,還就是出不了那個味兒!
李昱百無聊賴,外加懊惱透頂,幹脆倚在窗口,聽著樓下賣唱婦人的唱腔,無聊的打量起外麵的景色來,腦子裏卻亂七八糟的,想的全不是自己的事。
按說展昭這家夥月前奉旨陪包大人出巡,算算也過了快一個月了,眼看都已經入秋了,這也該迴來了吧!
俗話說說曹操曹操就到,此言果真不虛。他剛剛這麽一想,便聽樓下一陣鑼鼓,樊樓樓前原本擁擠的行人自動的讓開一條道,有人高喊:“包大人來了!”
咦,迴來了嗎?李昱興奮,連忙探出頭去。不過一炷香的時間,便隻見遠方徐徐行來一頂黑幄官轎,轎前兩人高舉“肅靜”、“迴避”兩麵朱紅金字大牌,正是王朝、馬漢,後麵兩個抬轎的,卻是張龍、趙虎。
按大宋儀製,凡欽差迴城,道旁百姓必須行跪拜之禮,以示尊重。
但包大人愛民如子,臨行前特別奏請聖上,將這一條規矩免了。
因此如今雖是官轎通行,然道旁除了那方來汴京的賣唱婦人與兩個孩子,卻別無一人下跪,摩肩接踵,找起人來甚是吃力。
然而汴京百姓崇敬包大人,倒也不曾擁擠喧嘩,反倒很自覺地向兩邊讓了開來,再加上李昱居高臨下,倒也看得清楚:那轎前一身大紅,手執寶劍、帽帶飄揚、氣度穩重的護衛,不正是隨包公出巡歸來的展昭麽!
見到故人,李昱自然興奮,當即便想打招唿,然而包大人在前,不便太過放肆,不好出聲唿喚,隻得探出半個身子,拚命揮手。
展昭倒也眼尖,一眼便看見樊樓窗口的李昱,眼睛亮了亮,唇角浮上一絲笑意,趁著官轎從李昱正下方經過的功夫,不為人所察的向他擠了擠眼,輕輕一拱手,便是示意已看到他,隻是礙於公務在身,不便上樓敘舊。
李昱雖任性,卻並非那種不通事理之人,再加上平日與展昭混的極熟,也知道他身在官場,極少有閑下來的時候,因此倒也不怪他。
隻是內心深處,難免有些鬱鬱,卻也無法,隻得在窗口看著展昭一步步走遠,心裏盤算著這次要不要利用李老頭或是自己那個貴妃姐姐——現在好像是皇後姐姐了——向趙禎施加一下壓力,逼他放這位四品帶刀護衛幾個星期的假,不說別的,隻那家夥說要帶自己去常州玩的話什麽時候才能兌現!
他正這麽盤算著,樓下的官轎卻已走到樊樓正門。
誰知官轎經過樊樓門前的一瞬間,說時遲那時快,那樊樓門口拖拉著兩個孩子賣唱的婦人卻猛然站了起來,迅雷不及掩耳的向轎前那一身大紅撲了上去!
“官人!你讓奴家找的好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