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老鴇乃是凝春閣當家,每日迎新送舊,應付八方來客,也算是八麵玲瓏,凡在這青樓露過幾麵的人,竟大半都可以記得。
然而此處畢竟人來人往,李昱又從不上這兒來,所有過的不過三月前一麵之緣而已,哪裏還能認得出!
然此時聽白玉堂如此一說,卻立時眼珠一轉,一甩羅帕,假笑道:“哎喲!原來是這位小兄弟!媽媽可真是老了,有眼無珠,竟不認得貴客,該打!該打!”
卻又伸手撫上李昱的臉,口內嘖嘖連聲,道:“也難怪媽媽認不得。幾日不見,怎就出落得恁般水靈,莫不是瓊粉玉屑養出來的!”
又拍著胸口,嗔怪道:“白五爺您也真是的。既是五爺的兄弟,怎的也不早說一聲,害得媽媽的小心肝呀,都撲通撲通快要跳出來了!”
卻又媚笑道,“白五爺大半年不來我們凝春閣,今日又有李公子這位稀客,看這光景,想是要媽媽這裏最漂亮的姑娘來伺候的了?”
那白玉堂聽老鴇如此問,拊掌大笑!
左手卻摟了李昱的腰,右手把玩著他頰邊青絲,眯了眼笑道:“媽媽可真是善解人意。既是如此,九弟今日便托媽媽照顧了,若伺候的好時,白五爺決虧待不了你——這姑娘相貌倒在其次,隻是活兒務必做的嫻熟些,卻好給九弟開苞!”
“噯~~~五爺,您就放心吧!”那老鴇聞聽此話,滿麵堆笑,也不待李昱表態,轉身便向樓梯口候著的一個龜奴吩咐道:“老七,你跑一趟,快去告訴上麵的雪娥姑娘,就說有貴客來了,叫她準備伺候!”
“白玉堂!!!”李昱聽那白玉堂如此說,又急又怒,拚命廝打!那白玉堂見他真急了,忙一翻右手,動作快如電光石火,霎時便將李昱雙手手腕牢牢鉗在了掌中!
卻笑道:“罷、罷、罷!小螃蟹,白爺爺不拿你耍子了!陳媽媽,五爺我今日倒很是想做個東道,隻可惜九弟不領情!卻莫忙了,須知五爺這小兄弟平日便甚是有些眼高,看不上那一般的庸脂俗粉!想來此次亦是心中有了譜的,便讓他自個兒點菜罷,帳算在五爺頭上便是!”
又嬉皮笑臉道,“小螃蟹,白爺爺見你平日無情無欲,石頭人兒一般,不想亦有流連花叢之時!卻是看上了哪位傾城傾國的美人?不妨勞媽媽請出來,也好讓白爺爺開開眼界!”
按說李昱與白玉堂相熟許久,平日也常被這位任性五爺取笑,一來二去,倒也知道這胡鬧耗子嘴裏十句話有八句是當不了真的,本不該如此發急,隻不搭理他也便過去了。
然他臉皮雖不若展昭那般薄,卻也著實不厚,如何能當得起這位白五爺在大庭廣眾下如此一番“調戲”!
當即便氣的瞪眼,又見那白玉堂口裏雖說不鬧,然那臉上表情卻依然是吊兒郎當,更是著惱!便氣唿唿的,將臉轉了開去,隻鼓著雙頰一言不發。
那白玉堂見他這般,卻也不惱,隻哈哈笑道:“小螃蟹,未想到你如此臉皮薄。可是想到心上的人兒,‘未語麵先紅’,卻害羞了!罷、罷、罷!既是如此,白爺爺便替你開口。媽媽,五爺且問你,久聞你這凝春閣有一位盈盈姑娘歌舞皆是一絕,且善琵琶,茶藝亦佳,卻不知可否容我二人一睹芳姿?”
白玉堂方才一番言語行為,隻不過是逗著李昱玩耍。
須知處男雖不若處女那般可以以守宮鑒別,亦無有落紅之類為證,然動作神態,談吐反應卻自與旁人不同,明眼人一看便能看得出來。
那白玉堂一介風月老手,混慣花叢,不僅女色,便連男風亦有染指,經驗極是豐富,又怎會不認得這位名義上的大宋安樂侯是枚尚未熟透的青橄欖,嫩生生一隻童子雞!
因此見這小兄弟今日竟破天荒進了凝春閣,心下便早已料到他是來替常州那書生還願的。
隻是他慣好戲謔,絕不肯這樣平白放過天上掉下來的大餡餅,便故意拿些男女之事來和他開玩笑。
此時見李昱惱了,恐鬧得過火,再惹出這小兄弟那一番烈性來,遂賣了個人情,尋思開口替他辦了此事,也省了他一番口舌周旋。
然而出人意料,那老鴇一聽“盈盈姑娘”之名,竟是眉頭一皺,登時哭喪下臉來道:“哎呦~~~原來公子看上的是這位好女兒!可惜媽媽這位女兒沒福,公子的一腔柔情,怕是消受不得了!不瞞公子,公子來的不巧,這盈盈姑娘早在半年前就亡故了!”
“什麽,死了?!”李昱聽得此話,悚然一驚!那白玉堂卻也是一怔。
李昱卻頓時顧不上和白玉堂慪氣了,忙問道:“怎麽死的?”
“怎麽死的?”那老鴇吃吃笑道,“自然是病死的,還能怎麽死呢!”
病死?李昱聽老鴇如此說,眉宇間便有些失落。
他本是受人之托,特特的來找那盈盈姑娘,卻未想到斯人已故!
心下便不由感慨唏噓,歎道:“真真是紅顏薄命!”想了一想,卻又問道:“那,敢問媽媽這盈盈姑娘的墳墓現在何處,可否容小生前往拜祭?”
活不能見人,死了見屍也可以,到時候把錦囊往墳裏一埋,也算是殉葬之物,就權當她和那常州的癡心人埋在一起了吧!
“哎喲!這位公子!”那老鴇聽李昱如此問,卻轉了轉眼珠,一甩羅帕,嗔道:“公子一看就知道是大戶人家的哥兒,沒進過我們這行的門!像我們這種人,靠著身子吃飯,混一天,是一天,到閉眼的時候若得有口薄棺材,那就是天大的造化,如何能談得上什麽墳呢!
不瞞公子,這館子裏大多數的姑娘死的時候還都得姐妹們湊份子辦喪事!這盈盈姑娘又是得女兒癆死的,如何留得住呢?咽了氣,立刻抬出去燒化了,管她墳不墳的呢!”
——竟淒慘到這地步。
李昱在心中歎氣,風塵中人吃的是青春飯,一旦人老珠黃,貌衰愛弛,便大多不會有好下場。
像盈盈姑娘這般在青春年少之時離開人世,說不定結局還是算好的!按理說人既已死,自己本應就此罷休。
然若就這般打道迴府,白跑一趟,卻又甚是不甘!加之他又是少年心性,一時好奇,想得一想,便幹脆掏出懷中錦囊,道:“媽媽,實不相瞞。隻因日前小生與一位同窗結伴出行,不想他不慎感了風寒,竟歿在迴京路上。臨行前千叮萬囑,托小生務必將這隻錦囊送到盈盈姑娘手上。如今既然盈盈姑娘已故,此事卻也罷了。隻是還勞煩媽媽替小生看看,這錦囊內卻倒底能裝著何物?”
然而此處畢竟人來人往,李昱又從不上這兒來,所有過的不過三月前一麵之緣而已,哪裏還能認得出!
然此時聽白玉堂如此一說,卻立時眼珠一轉,一甩羅帕,假笑道:“哎喲!原來是這位小兄弟!媽媽可真是老了,有眼無珠,竟不認得貴客,該打!該打!”
卻又伸手撫上李昱的臉,口內嘖嘖連聲,道:“也難怪媽媽認不得。幾日不見,怎就出落得恁般水靈,莫不是瓊粉玉屑養出來的!”
又拍著胸口,嗔怪道:“白五爺您也真是的。既是五爺的兄弟,怎的也不早說一聲,害得媽媽的小心肝呀,都撲通撲通快要跳出來了!”
卻又媚笑道,“白五爺大半年不來我們凝春閣,今日又有李公子這位稀客,看這光景,想是要媽媽這裏最漂亮的姑娘來伺候的了?”
那白玉堂聽老鴇如此問,拊掌大笑!
左手卻摟了李昱的腰,右手把玩著他頰邊青絲,眯了眼笑道:“媽媽可真是善解人意。既是如此,九弟今日便托媽媽照顧了,若伺候的好時,白五爺決虧待不了你——這姑娘相貌倒在其次,隻是活兒務必做的嫻熟些,卻好給九弟開苞!”
“噯~~~五爺,您就放心吧!”那老鴇聞聽此話,滿麵堆笑,也不待李昱表態,轉身便向樓梯口候著的一個龜奴吩咐道:“老七,你跑一趟,快去告訴上麵的雪娥姑娘,就說有貴客來了,叫她準備伺候!”
“白玉堂!!!”李昱聽那白玉堂如此說,又急又怒,拚命廝打!那白玉堂見他真急了,忙一翻右手,動作快如電光石火,霎時便將李昱雙手手腕牢牢鉗在了掌中!
卻笑道:“罷、罷、罷!小螃蟹,白爺爺不拿你耍子了!陳媽媽,五爺我今日倒很是想做個東道,隻可惜九弟不領情!卻莫忙了,須知五爺這小兄弟平日便甚是有些眼高,看不上那一般的庸脂俗粉!想來此次亦是心中有了譜的,便讓他自個兒點菜罷,帳算在五爺頭上便是!”
又嬉皮笑臉道,“小螃蟹,白爺爺見你平日無情無欲,石頭人兒一般,不想亦有流連花叢之時!卻是看上了哪位傾城傾國的美人?不妨勞媽媽請出來,也好讓白爺爺開開眼界!”
按說李昱與白玉堂相熟許久,平日也常被這位任性五爺取笑,一來二去,倒也知道這胡鬧耗子嘴裏十句話有八句是當不了真的,本不該如此發急,隻不搭理他也便過去了。
然他臉皮雖不若展昭那般薄,卻也著實不厚,如何能當得起這位白五爺在大庭廣眾下如此一番“調戲”!
當即便氣的瞪眼,又見那白玉堂口裏雖說不鬧,然那臉上表情卻依然是吊兒郎當,更是著惱!便氣唿唿的,將臉轉了開去,隻鼓著雙頰一言不發。
那白玉堂見他這般,卻也不惱,隻哈哈笑道:“小螃蟹,未想到你如此臉皮薄。可是想到心上的人兒,‘未語麵先紅’,卻害羞了!罷、罷、罷!既是如此,白爺爺便替你開口。媽媽,五爺且問你,久聞你這凝春閣有一位盈盈姑娘歌舞皆是一絕,且善琵琶,茶藝亦佳,卻不知可否容我二人一睹芳姿?”
白玉堂方才一番言語行為,隻不過是逗著李昱玩耍。
須知處男雖不若處女那般可以以守宮鑒別,亦無有落紅之類為證,然動作神態,談吐反應卻自與旁人不同,明眼人一看便能看得出來。
那白玉堂一介風月老手,混慣花叢,不僅女色,便連男風亦有染指,經驗極是豐富,又怎會不認得這位名義上的大宋安樂侯是枚尚未熟透的青橄欖,嫩生生一隻童子雞!
因此見這小兄弟今日竟破天荒進了凝春閣,心下便早已料到他是來替常州那書生還願的。
隻是他慣好戲謔,絕不肯這樣平白放過天上掉下來的大餡餅,便故意拿些男女之事來和他開玩笑。
此時見李昱惱了,恐鬧得過火,再惹出這小兄弟那一番烈性來,遂賣了個人情,尋思開口替他辦了此事,也省了他一番口舌周旋。
然而出人意料,那老鴇一聽“盈盈姑娘”之名,竟是眉頭一皺,登時哭喪下臉來道:“哎呦~~~原來公子看上的是這位好女兒!可惜媽媽這位女兒沒福,公子的一腔柔情,怕是消受不得了!不瞞公子,公子來的不巧,這盈盈姑娘早在半年前就亡故了!”
“什麽,死了?!”李昱聽得此話,悚然一驚!那白玉堂卻也是一怔。
李昱卻頓時顧不上和白玉堂慪氣了,忙問道:“怎麽死的?”
“怎麽死的?”那老鴇吃吃笑道,“自然是病死的,還能怎麽死呢!”
病死?李昱聽老鴇如此說,眉宇間便有些失落。
他本是受人之托,特特的來找那盈盈姑娘,卻未想到斯人已故!
心下便不由感慨唏噓,歎道:“真真是紅顏薄命!”想了一想,卻又問道:“那,敢問媽媽這盈盈姑娘的墳墓現在何處,可否容小生前往拜祭?”
活不能見人,死了見屍也可以,到時候把錦囊往墳裏一埋,也算是殉葬之物,就權當她和那常州的癡心人埋在一起了吧!
“哎喲!這位公子!”那老鴇聽李昱如此問,卻轉了轉眼珠,一甩羅帕,嗔道:“公子一看就知道是大戶人家的哥兒,沒進過我們這行的門!像我們這種人,靠著身子吃飯,混一天,是一天,到閉眼的時候若得有口薄棺材,那就是天大的造化,如何能談得上什麽墳呢!
不瞞公子,這館子裏大多數的姑娘死的時候還都得姐妹們湊份子辦喪事!這盈盈姑娘又是得女兒癆死的,如何留得住呢?咽了氣,立刻抬出去燒化了,管她墳不墳的呢!”
——竟淒慘到這地步。
李昱在心中歎氣,風塵中人吃的是青春飯,一旦人老珠黃,貌衰愛弛,便大多不會有好下場。
像盈盈姑娘這般在青春年少之時離開人世,說不定結局還是算好的!按理說人既已死,自己本應就此罷休。
然若就這般打道迴府,白跑一趟,卻又甚是不甘!加之他又是少年心性,一時好奇,想得一想,便幹脆掏出懷中錦囊,道:“媽媽,實不相瞞。隻因日前小生與一位同窗結伴出行,不想他不慎感了風寒,竟歿在迴京路上。臨行前千叮萬囑,托小生務必將這隻錦囊送到盈盈姑娘手上。如今既然盈盈姑娘已故,此事卻也罷了。隻是還勞煩媽媽替小生看看,這錦囊內卻倒底能裝著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