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瓏跑了,陳耀卻失眠了。


    當然了,陳耀之所以失眠並不是某個地方硬邦邦,而是頭疼接下來的事情要如何處理。


    明朝的風氣可不像二十一世紀的華夏,無論男孩女孩對於換情侶就像換衣服那麽隨意,這年頭的女孩子一旦對異性說出了喜歡你,那就是一輩子的事情。


    別看玲瓏隻是一個小姑娘,但依照這個時代的風俗,既然他對陳耀說出了這三個字,如果陳耀不接受的話,她要麽隻能青燈古佛孤老終生,要麽一死了之了。


    “頭疼啊……”


    躺在床上的陳耀望著黑黝黝的房頂,腦子不停的轉動著。他和張家姐妹的關係很微妙,屬於那種大家相互都有好感,但卻沒有挑明的那種。


    按理說他和張家姐妹的關係都那樣了,幹脆來個姐妹全收豈不幹脆,但陳耀心裏也怕啊,如今和張三娘的關係還沒定下來呢,如果先和玲瓏鬧出事情來,到時候竹籃打水豈不糟糕。


    一直想著心事的陳耀輾轉反側到了下半夜這才昏昏睡去。


    第二天上午,睡眠不足的陳耀帶著李國安和五十家丁以及三十名青壯帶著十幾輛大車出發了,他們的目的地便是隔壁上蔡縣的金秋集。


    一路上,他們遇到不少的流民和不懷好意的目光,隻是看到五十名全副武裝的鄉勇和青壯後,這些人隻能強行壓下了心裏的貪念,看到這裏後,陳耀也暗自慶幸自己花費大力氣把鄉勇武裝起來的想法是正確的。


    為了保證此次出行的安全,也是為了威懾宵小,陳耀讓所有的鄉勇全都換上了從現代弄來的鐵甲,一眼望過去既威武又精神。


    或許有人要問,為什麽不給所有人都配上防刺服,這玩意既輕便防護性能又好,不比鎧甲強多了?


    曾經陳耀也想過時不時給所有鄉勇都配上防刺服,但經過再三考慮後他還是放棄了這個想法。


    一來防刺服這玩意太過超前,貿然將它帶過來並不一定是什麽好事,再有就是成本問題。


    防護服也是會破損的,一旦發生破損根本無法修複,隻能換新的,這樣一來開銷可就太大了,二鎧甲則不同,即便是壞了也可以讓工匠修複,一來二去的成本就降低太多。


    雖然沿途看到不少流民,而且越往上蔡縣方向走流民的數量就越多,對此陳耀剛開始還感到有些不解,但隨後他就明白了,因為距離目的地越近,水利溝渠越發多了起來,最後陳耀甚至看到連綿的田地,一條條田埂,上麵種滿了小麥,田地邊是一個個水塘,塘邊栽著桑樹與榆樹


    抵達目的地後,陳耀變看到一座圩寨聳立當前,而且看那寨子的規模似乎還不小,光是那條圍繞著寨子的土牆就有三四裏長。


    “這才是一個寨子應有的防護啊。”


    看著麵前的寨子,陳耀一陣感慨,心裏也暗自下了決心,迴去後無論如何也要修建起一道圍牆把鎮子保護起來。


    接近寨子後,陳耀還發現後麵還有條河流,這條河將寨子的後麵保護了起來。


    “這個寨子的條件太好了!”


    看到這裏,就連李國安也不僅讚歎起來,指著寨子道:“大人請看,這條河便是桑幹河了,這條河水流湍急,很好的將整座寨子後麵護住,如此一來寨子一旦遇敵便可以專心防守左右兩側和前麵而不用擔心被人包抄後路。”


    “確實是個得天獨厚的地方啊。”


    陳耀也不僅讚同的點點頭,這樣的地形對於講究立體化作戰的現代時空來說早自然是沒有太大作用,但在這個年代,在這樣的地形裏防守簡直就是占了大便宜。


    隨著一行人來到位於南邊的寨子大門時,陳耀甚至還看到不少三三兩兩的流民流連在寨子附近,也有不少人哀求著寨子收留自己,但他們的哀求沒有任何效果,寨子裏的守衛隻是用冷漠的眼神看著那些流民。


    不過,隨著陳耀一行人的到來,除了引起周圍流民窺探的目光之外,土牆上的守衛們也注意到了這支隊伍,不少守衛對著他們開始指指點點,甚至還有人開始掏出了弓弩對準了他們。


    當他們來到距離寨子三百多米的距離後,隊伍停了下來,李國安騎著馬越過眾人來到了寨門前,手中高舉著一張紅色的帖子高聲喊道:“正陽縣團練總兵陳耀大人,前來拜訪金秋集寧家老爺子,有名刺為證,還望各位兄弟代為通報。”


    很快,土牆上放下了一個吊籃,李國安講名刺放在吊籃上,很快吊籃便被守衛拉了迴去,守衛拿到名刺後對李國安道,“請客人在外頭稍等片刻。”


    不過會功夫,這張名刺就出現在了一位老人的麵前。


    這名老人約莫六十來歲,一張消瘦的臉龐上是一雙略顯渾濁的眼睛,隻是這雙眼睛裏不時露出的精光卻顯示出其人的精明。


    這名老人便是金秋集的掌權者寧正營,而上次負責送禮的餘管事正恭敬的站在他旁邊。


    寧正營仔細端詳著麵前這張名刺,露出了好奇之色:“這個陳耀送來的名刺倒是挺有意思的,老夫居然還是頭一次見到這樣的名刺。”


    所謂名刺便是名片的別稱,這玩意在華夏古已有之,而且對於名刺的規格大小以及寫法都是有講究的,比如明朝的名刺大小約為長七寸,寬三寸。


    陳耀今天送來的名刺在規格、稱唿、以及字體上都沒什麽問題,唯獨有區別的卻是陳耀送來的名刺是過塑的,這樣一來名刺不僅美觀,而且還能防水,這也讓寧正營有些好奇起來,他問道。


    “老餘,你去過百盛鎮,對其印象如何?”


    餘管事恭敬的答道:“迴老爺話,以小人所見,上次小人去了百盛鎮,發現那裏依然是百廢待興,不過那位陳大人貌似挺有法子,他正在不斷的收攏流民,給他們分發田地、農具、種子,並許諾隻要種滿二十年,便講那些田地送給那些流民。”


    聽到這裏,寧正營點點頭:“這個陳耀是個聰明人,而且所圖非小啊。既然如此,老夫就會會他,傳令下去大開中門,將他們請進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大明不是這樣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千斤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千斤頂並收藏我的大明不是這樣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