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尋陽恭敬的道:“迴陛下,微臣曾經在機緣巧合之下讀過一本古書,從中知道了蝗蟲的習性。
蝗蟲產卵多會選擇在他們經常活動之地,又在其中選擇那些植被較少且土地又比較疏鬆的地方,若是還有水源那更加合適了。
本著這個原則,微臣便在蝗蟲的繁殖期組織杏花村上的村民在地裏田間尋找所有符合條件的地方,把泥土全部翻開,讓其麵對陽光的暴曬。
如此反複三五次之後,大部分的蝗蟲卵便會被陽光殺死,剩下的那些漏網之蟲哪怕幸運得以孵化,也會被杏花村所飼養的蝗蟲天敵蠶食殆盡!”
顧尋陽話一說完,廷上便又被各種‘竊竊私語’所充斥。
這方法聽上去極其簡單,可這大夏建國一百多年卻從未有人提出過。
看來這顧縣男確實有些本事啊!
就連丞相王瑞林和靠山王夏淩飛這樣的大佬也忍不住正眼朝著顧尋陽瞧了過來。
是的,你沒看錯。
就這樣的表現,也隻配他們正眼瞧上一眼。
夏雲曦眼裏閃過一絲期許。
“你所說的那蝗蟲天敵又是何物?”
“迴陛下,微臣所說的乃是一種名喚‘牧雞’的家禽,其樣貌和普通的雞相差不大,但它活動能力和適應能力卻更為強大。
強大的活動能力讓其能夠輕鬆的抓住會飛的蝗蟲,而出色適應能力讓其可在大多數不同環境下生長繁殖,這也是微臣選擇它的原因!”
夏雲曦有些好奇的道:“你又是如何知道這些的?也是那本古書上看到的?”
“迴陛下,乃是微臣年少遊曆時偶然知悉。”
“如此說來,杏花村上能夠杜絕蝗蟲的危害,皆是憑這兩個辦法?”
“是!”
夏雲曦又道:“依你之見,這些辦法用來應對那奉天縣的蝗災,可否?”
顧尋陽略一沉吟。
“隻怕收效甚微,牧雞之所以能夠有如此奇效,那是因為杏花村上提前破壞了蝗蟲的繁殖,進而控製了蝗蟲的數量。
後麵少量的蝗蟲,自然會被大量的牧雞爭相搶食,這便省去了後續的人為治理,節約大量的人力物力。
若沒有前麵的那番作為,待到蝗蟲大量繁殖之時,牧雞便再沒有那種效果了!當然若是飼養足夠多的牧雞,也能起效,可那麽龐大數量的牧雞本身也就成了一個災難!”
一旁的王亦懷聽到此處,也明白了個大概。
冷聲道:“你也知道待到蝗蟲成勢以後,你那些辦法便失去了作用?顧尋陽,你可曾經曆過真正的蝗災?”
顧尋陽側過身來,淡淡的道:“未曾,還請王尚書解惑!”
王亦懷冷冷一笑。
“本官曾親曆過一場蝗災,這麽多年過去了,那場麵依舊曆曆在目啊!
成千上萬的蝗蟲鋪天蓋地。
它們飛過之時真的是遮天蔽日如沙塵暴般湧動,如洪水猛獸一般恐怖,還會發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嗡嗡之聲,震得人耳骨生疼。
所過之處千瘡百孔、滿地狼藉,那不是人禍而是真正的天災啊,是上天降下的懲罰啊!豈是人力可與之抗衡的?
豈是你顧尋陽帶著幾百個村民鏟鏟土,養幾隻小雞仔就能消滅的?你也太天真了!”
王亦懷此話說完,廷上那些年長的曾親身經曆蝗災的人似乎都有所觸動。
臉色難看,盡是一片憂慮甚至是恐懼之色。
王亦懷轉過身朝著夏雲曦道:“陛下,還請陛下及早下旨,讓真武觀做好行法事的準備,上通天意,祈求上天收迴懲罰呀!”
廷上頓時一陣騷動,不少經曆過蝗災的官員紛紛附和。
“陛下,臣附議!”
“陛下,請及早下旨,讓真武觀測算黃道吉日開壇做法,活物祭祀以祈求上天降下甘霖、消滅蝗災呀!”
夏雲曦也是親曆過蝗災的,雖然那時候她還小,可畢竟也親眼見過,確實和禮部尚書王亦懷說的一模一樣,讓人惶恐。
至於顧尋陽的成功其實有太多的局限,畢竟大夏建國這麽多年蝗災曆來都是發生在南方。地處北方的靈州卻從來沒有過。
作為一國之君,自然不能意氣用事,得從大局考慮。
“丞相以為如何?”
今日之事相關的部門主要還是禮部和戶部,王瑞林並沒有太多的幹預。
而且早在顧尋陽進京之前,朝堂上早就已經定下了方案。
此時見夏雲曦問起,睜開眼淡淡的道:“王尚書所言有理,老臣附議!”
顧尋陽頓時心裏一緊。
想起路過奉天縣時那些在地裏田間燒紙祈禱的百姓,他們不思如何驅逐消滅蝗蟲,卻選擇祈求蒼天。
這多半也是受朝廷所作所為的影響,正所謂上行下效。
民智不開,在自然災害麵前連朝廷都選擇寄希望於上天,他們又能有什麽辦法?
而治理蝗災最大的阻礙恰恰在此。
如何打消百姓對那鋪天蓋地的蝗蟲的恐懼才是關鍵。
如此一想,顧尋陽已經顧不得那許多。
揚聲道:“陛下,不可呀!”
頓時,廷上所有人的目光都朝顧尋陽看來。
王亦懷一臉的蔑視。
“顧尋陽,這裏不是你杏花村,若在妖言惑眾,本官定要請求陛下治你個大不敬之罪!”
禦史大夫魏承恩也皺著眉頭道:“還不閉嘴,金鑾殿上豈容得你放肆?”
百裏堂善意的道:“顧公子,此等朝廷大事可開不得玩笑!”
夏雲曦道:“顧尋陽,為何不可啊?”
顧尋陽正欲開口,卻見楊熙蕾對自己微不可察的搖了搖頭。
可他卻已經顧不得那許多了,若是夏雲曦真的帶著文武百官去真武觀開壇做法,那就更加的讓蝗災本就是上天降下的懲罰,人力無法與之抗衡的思想在百姓心裏更加的根深蒂固。
那這蝗災可就真隻有聽天由命了。
痛心疾首的道:“陛下,蝗災隻不過是因為蝗蟲的繁殖得不到抑製,肆意的繁衍之後由量變引起的質變罷了,哪有什麽上天的懲罰啊!
蝗災本來就對百姓造成了極大的損失和心理傷害,若是陛下帶領文武百官開壇做法,豈不是更讓百姓失去了與蝗災對抗的信心嘛?”
夏雲曦眉頭又皺了起來。
什麽量變質變?
王亦懷就沒那麽客氣了。
他禮部就是負責掌管祭祀的,顧尋陽這話豈不是就是在說他禮部的不是嘛?
蝗蟲產卵多會選擇在他們經常活動之地,又在其中選擇那些植被較少且土地又比較疏鬆的地方,若是還有水源那更加合適了。
本著這個原則,微臣便在蝗蟲的繁殖期組織杏花村上的村民在地裏田間尋找所有符合條件的地方,把泥土全部翻開,讓其麵對陽光的暴曬。
如此反複三五次之後,大部分的蝗蟲卵便會被陽光殺死,剩下的那些漏網之蟲哪怕幸運得以孵化,也會被杏花村所飼養的蝗蟲天敵蠶食殆盡!”
顧尋陽話一說完,廷上便又被各種‘竊竊私語’所充斥。
這方法聽上去極其簡單,可這大夏建國一百多年卻從未有人提出過。
看來這顧縣男確實有些本事啊!
就連丞相王瑞林和靠山王夏淩飛這樣的大佬也忍不住正眼朝著顧尋陽瞧了過來。
是的,你沒看錯。
就這樣的表現,也隻配他們正眼瞧上一眼。
夏雲曦眼裏閃過一絲期許。
“你所說的那蝗蟲天敵又是何物?”
“迴陛下,微臣所說的乃是一種名喚‘牧雞’的家禽,其樣貌和普通的雞相差不大,但它活動能力和適應能力卻更為強大。
強大的活動能力讓其能夠輕鬆的抓住會飛的蝗蟲,而出色適應能力讓其可在大多數不同環境下生長繁殖,這也是微臣選擇它的原因!”
夏雲曦有些好奇的道:“你又是如何知道這些的?也是那本古書上看到的?”
“迴陛下,乃是微臣年少遊曆時偶然知悉。”
“如此說來,杏花村上能夠杜絕蝗蟲的危害,皆是憑這兩個辦法?”
“是!”
夏雲曦又道:“依你之見,這些辦法用來應對那奉天縣的蝗災,可否?”
顧尋陽略一沉吟。
“隻怕收效甚微,牧雞之所以能夠有如此奇效,那是因為杏花村上提前破壞了蝗蟲的繁殖,進而控製了蝗蟲的數量。
後麵少量的蝗蟲,自然會被大量的牧雞爭相搶食,這便省去了後續的人為治理,節約大量的人力物力。
若沒有前麵的那番作為,待到蝗蟲大量繁殖之時,牧雞便再沒有那種效果了!當然若是飼養足夠多的牧雞,也能起效,可那麽龐大數量的牧雞本身也就成了一個災難!”
一旁的王亦懷聽到此處,也明白了個大概。
冷聲道:“你也知道待到蝗蟲成勢以後,你那些辦法便失去了作用?顧尋陽,你可曾經曆過真正的蝗災?”
顧尋陽側過身來,淡淡的道:“未曾,還請王尚書解惑!”
王亦懷冷冷一笑。
“本官曾親曆過一場蝗災,這麽多年過去了,那場麵依舊曆曆在目啊!
成千上萬的蝗蟲鋪天蓋地。
它們飛過之時真的是遮天蔽日如沙塵暴般湧動,如洪水猛獸一般恐怖,還會發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嗡嗡之聲,震得人耳骨生疼。
所過之處千瘡百孔、滿地狼藉,那不是人禍而是真正的天災啊,是上天降下的懲罰啊!豈是人力可與之抗衡的?
豈是你顧尋陽帶著幾百個村民鏟鏟土,養幾隻小雞仔就能消滅的?你也太天真了!”
王亦懷此話說完,廷上那些年長的曾親身經曆蝗災的人似乎都有所觸動。
臉色難看,盡是一片憂慮甚至是恐懼之色。
王亦懷轉過身朝著夏雲曦道:“陛下,還請陛下及早下旨,讓真武觀做好行法事的準備,上通天意,祈求上天收迴懲罰呀!”
廷上頓時一陣騷動,不少經曆過蝗災的官員紛紛附和。
“陛下,臣附議!”
“陛下,請及早下旨,讓真武觀測算黃道吉日開壇做法,活物祭祀以祈求上天降下甘霖、消滅蝗災呀!”
夏雲曦也是親曆過蝗災的,雖然那時候她還小,可畢竟也親眼見過,確實和禮部尚書王亦懷說的一模一樣,讓人惶恐。
至於顧尋陽的成功其實有太多的局限,畢竟大夏建國這麽多年蝗災曆來都是發生在南方。地處北方的靈州卻從來沒有過。
作為一國之君,自然不能意氣用事,得從大局考慮。
“丞相以為如何?”
今日之事相關的部門主要還是禮部和戶部,王瑞林並沒有太多的幹預。
而且早在顧尋陽進京之前,朝堂上早就已經定下了方案。
此時見夏雲曦問起,睜開眼淡淡的道:“王尚書所言有理,老臣附議!”
顧尋陽頓時心裏一緊。
想起路過奉天縣時那些在地裏田間燒紙祈禱的百姓,他們不思如何驅逐消滅蝗蟲,卻選擇祈求蒼天。
這多半也是受朝廷所作所為的影響,正所謂上行下效。
民智不開,在自然災害麵前連朝廷都選擇寄希望於上天,他們又能有什麽辦法?
而治理蝗災最大的阻礙恰恰在此。
如何打消百姓對那鋪天蓋地的蝗蟲的恐懼才是關鍵。
如此一想,顧尋陽已經顧不得那許多。
揚聲道:“陛下,不可呀!”
頓時,廷上所有人的目光都朝顧尋陽看來。
王亦懷一臉的蔑視。
“顧尋陽,這裏不是你杏花村,若在妖言惑眾,本官定要請求陛下治你個大不敬之罪!”
禦史大夫魏承恩也皺著眉頭道:“還不閉嘴,金鑾殿上豈容得你放肆?”
百裏堂善意的道:“顧公子,此等朝廷大事可開不得玩笑!”
夏雲曦道:“顧尋陽,為何不可啊?”
顧尋陽正欲開口,卻見楊熙蕾對自己微不可察的搖了搖頭。
可他卻已經顧不得那許多了,若是夏雲曦真的帶著文武百官去真武觀開壇做法,那就更加的讓蝗災本就是上天降下的懲罰,人力無法與之抗衡的思想在百姓心裏更加的根深蒂固。
那這蝗災可就真隻有聽天由命了。
痛心疾首的道:“陛下,蝗災隻不過是因為蝗蟲的繁殖得不到抑製,肆意的繁衍之後由量變引起的質變罷了,哪有什麽上天的懲罰啊!
蝗災本來就對百姓造成了極大的損失和心理傷害,若是陛下帶領文武百官開壇做法,豈不是更讓百姓失去了與蝗災對抗的信心嘛?”
夏雲曦眉頭又皺了起來。
什麽量變質變?
王亦懷就沒那麽客氣了。
他禮部就是負責掌管祭祀的,顧尋陽這話豈不是就是在說他禮部的不是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