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送上大禮!
打到北極圈了,你讓我繼承皇位? 作者:橡皮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見王三春如此急切,大帳中頓時響起一陣善意的哄笑。
得知王虎部首戰大捷,諸將心頭繃緊的弦也鬆弛了下來。
他們與王虎本就沒有恩怨,之前對其頗有微詞,不過是出於對戰事的擔憂和對錢老的信任。
如今誤會解除了,除了王三春有點急外,眾人皆是心懷大慰,倒也說不上什麽被打臉。
李徹也噙著笑意,將信件放在桌案上:“王將軍挫敗了敵軍的進攻,高麗的契丹軍整備兵馬,短時間內已無再戰之力,右翼暫時無危矣。”
“然,所謂來而不往非禮也,耶律大賀送了本王這份厚禮,奉國乃是禮儀之邦,本王自是也要還他一份!”
李徹轉過身去,來到沙盤之前,目光在兩軍對壘的陣線上徘徊,最終停在一點之上。
隨即,他拔劍出鞘,劍尖泛著冷光指向沙盤上代表契丹的土黃色小旗。
“此地,原為契丹軍調兵後建立的第一個營地,乃是契丹前軍。然而隨著我軍增兵,契丹不斷收縮兵力,此地已然脫離了敵方布局,孤懸在外,距離這裏最近的契丹營地也有五十裏。”
李徹揮劍而下,將那根土黃色小旗斬成兩截。
“本王看此地乍眼得很,哪位願意替本王將其拿下?!”李徹環伺眾將,沉聲問道。
“末將願往!”
“殿下,末將願去!”
兩道聲音幾乎同時響起。
李徹循聲看去,其中一人正是王三春,而另一個主動請命的則是李勒石。
李勒石也就是墩子,在被李徹賜名後一直在北鎮城鎮守,從未出錯,有保境安民之功。
因此,奉軍的軍製改革後,他也順理成章地升為旅級軍官,暫任整編後的北鎮師師長。
不過相比於帳中其他將領,李勒石的功勞顯然不足以支撐他的地位,所以才會積極請戰。
但見王三春也開口請戰,兩人對視了一眼。
王三春有大恩與李勒石,不說當初是王三春向李徹推舉李勒石鎮守北鎮,才讓李勒石有了出頭的機會。
就連李勒石的蠻族老婆,都是王三春幫忙選的......
王三春見自己看好的小兄弟,如今已經成長為獨掌一方的大將,心中也是替對方高興。
但他仍是咧了咧嘴,佯怒道:“怎麽,你小子要和本將爭?”
李勒石自是不敢與自己的老上級相爭,立刻拱手道:“將軍與末將有大恩,末將自是不會和您爭,便由將軍出馬吧。”
王三春倒也不推辭,默默承了李勒石的情。
隨後,滿臉期待地看著李徹,搭配他那張醜臉,倒是有幾分童趣。
李徹都被他這一出逗樂了,笑道:“行了,那就你去。契丹營地有兵卒三萬人,你需要多少兵馬能拿下他們?”
王三春毫不猶豫:“兩千精兵足以!”
李霖、薛鎮等人不可置信地望向王三春,隻覺得這莽撞漢子在說大話。
兩千打三萬,一比十五的比例,當行軍打仗是過家家呢?
李徹倒是沒什麽太大反應,若是依著之前奉軍的戰鬥經驗,打一個孤立無援的契丹營地,兩千精兵的確夠了。
但以前是以前,那時候自己手下的軍隊嚴重不足,恨不得一個人頂兩個用。
如今奉軍幾次擴軍,也算是兵多將廣,倒是不必再打得如此驚險了。
“你便帶著寧古軍一師去,武器、兵械、盔甲自取,三日之內拿下敵軍,可能做到?!”
軍隊改製後,奉軍中唯有寧古、朝陽、護國三軍保持著軍級別編製,其餘都是以地點命名的師級編製,比如王虎的遼東師,李勒石的北鎮師。
軍製涉及的問題重大,李徹也在慢慢摸索,慢慢改善。
王三春正色道:“末將願立軍令狀,如若不能,提頭來見!”
李徹微微頷首:“好,去吧。”
立了軍令狀,王三春向李徹一拜,又向周圍拱了拱手,眾將自是一一出聲祝他凱旋。
隨後便大步流星向帳外走去。
王三春走後,李徹仍伏在沙盤上看地圖,一旁的李霖實在是忍不住了,小聲問道:“按照你那軍製,一個師有多少人?”
李徹頭也不迴道:“一團一千多人,三團成旅。一旅三千多人,三旅成師。”
“一個師自然是一萬人。”
相比於後世的軍製,奉國的軍製會更加簡化一些,還有一部分本土化改動。
李霖頓時不解道:“我們尚有十餘萬兵力,何必讓王三春隻帶一萬人去打三萬人駐守的營地?”
李徹卻是微微一笑:“其他兵力自然有其他去處。”
李霖愕然道:“你什麽意思?”
李徹依然笑著,隻是笑容中多了幾分冷意:“契丹人率先犯我州府,不宣而戰,我自然要有大禮相送!”
李霖疑惑道:“你派王三春襲擊契丹前軍營地,不是已經送出‘大禮’了嗎?”
“那算什麽大禮?!”李徹目露寒光,“我早就和耶律大賀說過,膽敢來犯,十倍償還!殺我百姓一人,便要死上十個契丹人!殺我將士一人,便要死上十個契丹士卒!”
“三萬人?不過是前菜而已!”
。。。。。。
一天後,契丹前軍大營。
王三春難得麵露嚴肅之色,身後一萬寧古軍甲士整裝待命。
他知曉自己的本事,不擅長什麽謀劃,也不擅長什麽陣法。一萬甲士就這麽堂堂正正地列隊前行,絲毫沒有隱藏蹤跡的意思。
契丹人警覺性很高,早有哨騎發現了寧古軍,此刻已有大批騎兵在營前列陣。
寧古軍是李徹嫡係中的嫡係,是奉軍中第一個成軍的軍隊,骨幹力量皆是從關內就隨李徹出關的將士和朝陽城的百姓子弟。
雖然都是百戰之士,但卻不擅騎馬射箭,故而軍中隻有幾百名騎兵,其餘都是步兵。
雖然都是步兵,但奉軍走的一直是精兵路線,披甲率高得嚇人,寧古軍中又盡是精銳,精銳戰兵披甲執銳,便是對上了全員騎兵的契丹軍,也毫無懼意。
噠噠噠噠噠——
馬蹄聲如沉悶的雷聲,在寧古軍前方炸響。
王三春騎在馬上,見契丹騎兵鋪天蓋地地衝殺而來,也隻是扯了扯嘴角不屑一笑,那張醜臉上猙獰的笑意猶如妖魔。
“列陣!”王三春高舉手中長刀,下達指令。
甲士們緩緩排開,寂靜無聲而又殺氣凜然。
一萬步兵對上三倍於他們的騎兵,大戰帷幕緩緩揭開。
得知王虎部首戰大捷,諸將心頭繃緊的弦也鬆弛了下來。
他們與王虎本就沒有恩怨,之前對其頗有微詞,不過是出於對戰事的擔憂和對錢老的信任。
如今誤會解除了,除了王三春有點急外,眾人皆是心懷大慰,倒也說不上什麽被打臉。
李徹也噙著笑意,將信件放在桌案上:“王將軍挫敗了敵軍的進攻,高麗的契丹軍整備兵馬,短時間內已無再戰之力,右翼暫時無危矣。”
“然,所謂來而不往非禮也,耶律大賀送了本王這份厚禮,奉國乃是禮儀之邦,本王自是也要還他一份!”
李徹轉過身去,來到沙盤之前,目光在兩軍對壘的陣線上徘徊,最終停在一點之上。
隨即,他拔劍出鞘,劍尖泛著冷光指向沙盤上代表契丹的土黃色小旗。
“此地,原為契丹軍調兵後建立的第一個營地,乃是契丹前軍。然而隨著我軍增兵,契丹不斷收縮兵力,此地已然脫離了敵方布局,孤懸在外,距離這裏最近的契丹營地也有五十裏。”
李徹揮劍而下,將那根土黃色小旗斬成兩截。
“本王看此地乍眼得很,哪位願意替本王將其拿下?!”李徹環伺眾將,沉聲問道。
“末將願往!”
“殿下,末將願去!”
兩道聲音幾乎同時響起。
李徹循聲看去,其中一人正是王三春,而另一個主動請命的則是李勒石。
李勒石也就是墩子,在被李徹賜名後一直在北鎮城鎮守,從未出錯,有保境安民之功。
因此,奉軍的軍製改革後,他也順理成章地升為旅級軍官,暫任整編後的北鎮師師長。
不過相比於帳中其他將領,李勒石的功勞顯然不足以支撐他的地位,所以才會積極請戰。
但見王三春也開口請戰,兩人對視了一眼。
王三春有大恩與李勒石,不說當初是王三春向李徹推舉李勒石鎮守北鎮,才讓李勒石有了出頭的機會。
就連李勒石的蠻族老婆,都是王三春幫忙選的......
王三春見自己看好的小兄弟,如今已經成長為獨掌一方的大將,心中也是替對方高興。
但他仍是咧了咧嘴,佯怒道:“怎麽,你小子要和本將爭?”
李勒石自是不敢與自己的老上級相爭,立刻拱手道:“將軍與末將有大恩,末將自是不會和您爭,便由將軍出馬吧。”
王三春倒也不推辭,默默承了李勒石的情。
隨後,滿臉期待地看著李徹,搭配他那張醜臉,倒是有幾分童趣。
李徹都被他這一出逗樂了,笑道:“行了,那就你去。契丹營地有兵卒三萬人,你需要多少兵馬能拿下他們?”
王三春毫不猶豫:“兩千精兵足以!”
李霖、薛鎮等人不可置信地望向王三春,隻覺得這莽撞漢子在說大話。
兩千打三萬,一比十五的比例,當行軍打仗是過家家呢?
李徹倒是沒什麽太大反應,若是依著之前奉軍的戰鬥經驗,打一個孤立無援的契丹營地,兩千精兵的確夠了。
但以前是以前,那時候自己手下的軍隊嚴重不足,恨不得一個人頂兩個用。
如今奉軍幾次擴軍,也算是兵多將廣,倒是不必再打得如此驚險了。
“你便帶著寧古軍一師去,武器、兵械、盔甲自取,三日之內拿下敵軍,可能做到?!”
軍隊改製後,奉軍中唯有寧古、朝陽、護國三軍保持著軍級別編製,其餘都是以地點命名的師級編製,比如王虎的遼東師,李勒石的北鎮師。
軍製涉及的問題重大,李徹也在慢慢摸索,慢慢改善。
王三春正色道:“末將願立軍令狀,如若不能,提頭來見!”
李徹微微頷首:“好,去吧。”
立了軍令狀,王三春向李徹一拜,又向周圍拱了拱手,眾將自是一一出聲祝他凱旋。
隨後便大步流星向帳外走去。
王三春走後,李徹仍伏在沙盤上看地圖,一旁的李霖實在是忍不住了,小聲問道:“按照你那軍製,一個師有多少人?”
李徹頭也不迴道:“一團一千多人,三團成旅。一旅三千多人,三旅成師。”
“一個師自然是一萬人。”
相比於後世的軍製,奉國的軍製會更加簡化一些,還有一部分本土化改動。
李霖頓時不解道:“我們尚有十餘萬兵力,何必讓王三春隻帶一萬人去打三萬人駐守的營地?”
李徹卻是微微一笑:“其他兵力自然有其他去處。”
李霖愕然道:“你什麽意思?”
李徹依然笑著,隻是笑容中多了幾分冷意:“契丹人率先犯我州府,不宣而戰,我自然要有大禮相送!”
李霖疑惑道:“你派王三春襲擊契丹前軍營地,不是已經送出‘大禮’了嗎?”
“那算什麽大禮?!”李徹目露寒光,“我早就和耶律大賀說過,膽敢來犯,十倍償還!殺我百姓一人,便要死上十個契丹人!殺我將士一人,便要死上十個契丹士卒!”
“三萬人?不過是前菜而已!”
。。。。。。
一天後,契丹前軍大營。
王三春難得麵露嚴肅之色,身後一萬寧古軍甲士整裝待命。
他知曉自己的本事,不擅長什麽謀劃,也不擅長什麽陣法。一萬甲士就這麽堂堂正正地列隊前行,絲毫沒有隱藏蹤跡的意思。
契丹人警覺性很高,早有哨騎發現了寧古軍,此刻已有大批騎兵在營前列陣。
寧古軍是李徹嫡係中的嫡係,是奉軍中第一個成軍的軍隊,骨幹力量皆是從關內就隨李徹出關的將士和朝陽城的百姓子弟。
雖然都是百戰之士,但卻不擅騎馬射箭,故而軍中隻有幾百名騎兵,其餘都是步兵。
雖然都是步兵,但奉軍走的一直是精兵路線,披甲率高得嚇人,寧古軍中又盡是精銳,精銳戰兵披甲執銳,便是對上了全員騎兵的契丹軍,也毫無懼意。
噠噠噠噠噠——
馬蹄聲如沉悶的雷聲,在寧古軍前方炸響。
王三春騎在馬上,見契丹騎兵鋪天蓋地地衝殺而來,也隻是扯了扯嘴角不屑一笑,那張醜臉上猙獰的笑意猶如妖魔。
“列陣!”王三春高舉手中長刀,下達指令。
甲士們緩緩排開,寂靜無聲而又殺氣凜然。
一萬步兵對上三倍於他們的騎兵,大戰帷幕緩緩揭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