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真香呀~
穿越1980:那年我救女知青 作者:鈦鉉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許灼以為自己還要處理處理,沒想到所有事情都省了。
他騎車去了街上,把雜貨鋪裏正和老媽聊天的許平鳳叫來。
一家三口迴到二十三號。
拿了條扁擔挑起柴油桶,老媽背起一大袋洗好的紅薯,一同迴了雜貨鋪。
三人口把柴油桶往門口一放。
一同去挖點泥糊上紙漿,報紙拌泥,然後包裹紅薯放入柴油桶鐵絲網。
這一層層的鋪滿後,便把底層閥門打開,放入燒好的煤球。
關上閥門,蓋上蓋子,許灼紅紙黃字寫上“烤蜜薯”三個字便放著。
猶豫了一下,又寫了“秘製”“無票”四個字貼上。
這時候的江南本地大米三分錢一斤,紅薯——本地話叫山芋,一分錢兩斤,白心的都沒人要,許灼賣五分錢一斤。
“五分錢一斤,太貴了吧,這東西平時也就喂喂豬。”
許平鳳雖然話不好聽,可卻能代表這時代的共同認知。
老媽啥都沒說,反正孩子有想法,也有條件支持,那就做唄。
頂多做壞了自己家裏吃幾天紅薯。
這一爐紅薯烤了一個小時。
期間許灼不斷去開蓋翻看各層熟悉情況。
就如他預料的那樣,最快好的是底層。
四十分鍾,底層就熟了。
最上層還是半生的。
許灼把底層的放到蓋頭上,然後逐層逐層往下放。
期間他不斷抬手看手表,用本子做各種記錄。
“許灼同誌你……這是在幹什麽?”
快忙活好時,耳旁傳來了有些熟悉又有些陌生的聲音。
一時間想不起來是誰。
轉頭看,有些愕然,隻見是穿著製服的打投員王萱芝。
“萱芝同誌啊,今天怎麽有空過來?我這就烤點紅薯。”
王萱芝嘴角挽起一點笑。
這人本就好看,認真做事的時候真是好看死了。
她其實早就來了,一直默默看著。
平時她也常來這裏陪著許灼媽聊天。
“烤紅薯也要寫文章嗎?”
“不是文章,是記錄烤紅薯的時間……上下層熟的時間不同,熟也分熟了,很熟,爛熟。烤紅薯隻有到爛熟這個層次,再溫著才好吃。我得精準控製時間和流程,這樣才能精準把控好紅薯質量。”
“這……是烤紅薯?好麻煩啊。”
“來,嚐一個吧。”
“呀,五分錢一斤呢,我是公職人員。”
“你現在是王萱芝,不是萱芝同誌,朋友間請吃個紅薯不過分吧?”
“嘿嘿……好啊……”
許灼敲碎外麵包裹的泥渣。
這些泥渣收集起來,迴頭還能用。
然後把裏麵皮肉都分離的紅薯,撕開外皮。
這過程有點像是剝香蕉。
且隨著外皮這麽剝開時,濃鬱的紅薯香甜彌散開來。
“哦~~”老媽,許平鳳,王萱芝都眼睛都瞪圓了。
“來試試,好吃再來,賺熟人的錢我良心很舒服。”
許灼把紅薯遞過去,開著玩笑,惹得王萱芝白了他一眼。
老媽和許平鳳見到這一幕,眼神怪異。
不是那啥……
許家人都老實本分,怎麽會有這麽個花心大蘿卜的?
許平鳳倒是無所謂。
就是老媽對於許灼這種“招蜂引蝶”的行為有些反感。
雖然這年頭大部分媽都希望兒子優秀,吸引姑娘。
就像許平鳳是這麽想的。
可許灼老媽就相反,很討厭這種花心行為。
“好吃啊,這個怎麽這麽甜?”
“又甜又軟,入口一抿都要化了……”
“誒呀,跟糖水似的。”
“白糖都要九毛錢一斤呢~”
王萱芝大唿過癮,一個小紅薯很快就吃完了。
“來,帶給老王和同事們分分吧,這東西不值錢,就是做起來費勁。”
許灼拿起一根稻草,把五六個紅薯圈繞捆紮起來遞過去。
可王萱芝堅持要付錢,說什麽都不肯收。
許灼直接讓老媽稱重算錢抹零。
王萱芝付了錢,這才高興離開。
隻是過了小片刻,便有好幾個打投員跑過來一斤一斤買。
這些紅薯很少有超過一斤的。
加上這種燒烤嚴重殺水,體重減得很厲害。
五分錢可以買好幾個大的。
小紅薯一條條的,更是能買十幾個。
片刻就賣了好好幾斤。
可則距離賣光一桶幾十斤還遠得去。
許灼不能老是在這裏看著,便交代了兩句。
“賣到下班要是還有,能吃就吃,不能吃送到國營飯店去。”
許平鳳看他要走,忍著臉色尷尬道:“阿桃,家裏後屋塌了,要修。”
“嗯,那修唄。”
“家裏沒錢了。”
“老許家沒錢了啊?”
“嗯……”
“去找你媽要,跟我說有什麽用。”
“你……你就不能挪點嗎?”
“我媽被你媽打時,你也跟你媽商量過嗎?各家自掃門前雪,我現在不是老許家的人了,你們兄弟幾個有在村辦廠裏做的,預支點工資不就行了?這年頭,地主家也沒餘糧,我又不是什麽狗大戶。”
說完,許灼頭也不迴跑掉了。
走在五村路這條煤渣路上時,他看著一側的稻田,望著這裏不知何時圈起來的籬笆,才想起這塊兒是自己的了。
想到這裏,連忙拐入進去看看。
田野裏稻穀快熟了,現在已經進入最後階段了。
走了一陣,便看到這一大塊地東南角有塊空地。
走過去便瞧見,這足足一畝地大小的麵積,已經被挖深到了兩尺半。
所有挖出來的泥,都被堆到原來田埂上築高加寬了道路。
這麽一個池子,經過先前暴雨洗禮,裏麵灌滿了水。
由全為民親自起頭來幹事,這辦事效率就是離譜。
當他腳步靠近,水麵一陣躁動,閃過去了好多隻青杠牛蛙。
隱約好像還看到了黃鱔。
這就夠了。
“迴頭小黃鱔就扔這裏吧,大的賣了。”
這個一畝大小的池子,本就是他用來養黃鱔的。
黃鱔河裏少,稻田裏多,就是因為這種東西算是兩棲類,會被淹死。
但是高度太低,這東西也會跑掉。
“就是不知道這池子能蓄水多久。”
死水池嘛,沒有水源,想要引水都不是一時半會兒的事。
最近的水源隻有雙橋河。
可距離不過百米的雙橋河,中間卻隔著五村路。
他從身上掛著的綠色帆布包裏,拿出紙筆,把這一平方裏地給畫出來。
中間有多少條田埂,方向結構又是怎樣的,全都畫出。
這樣,內容呈現在紙麵上時,就有了上帝視角,更加客觀冷靜。
他要把這裏改成一個莊園,反正出了事全為民給他頂著。
既然是莊園,就得有房子。
……
他騎車去了街上,把雜貨鋪裏正和老媽聊天的許平鳳叫來。
一家三口迴到二十三號。
拿了條扁擔挑起柴油桶,老媽背起一大袋洗好的紅薯,一同迴了雜貨鋪。
三人口把柴油桶往門口一放。
一同去挖點泥糊上紙漿,報紙拌泥,然後包裹紅薯放入柴油桶鐵絲網。
這一層層的鋪滿後,便把底層閥門打開,放入燒好的煤球。
關上閥門,蓋上蓋子,許灼紅紙黃字寫上“烤蜜薯”三個字便放著。
猶豫了一下,又寫了“秘製”“無票”四個字貼上。
這時候的江南本地大米三分錢一斤,紅薯——本地話叫山芋,一分錢兩斤,白心的都沒人要,許灼賣五分錢一斤。
“五分錢一斤,太貴了吧,這東西平時也就喂喂豬。”
許平鳳雖然話不好聽,可卻能代表這時代的共同認知。
老媽啥都沒說,反正孩子有想法,也有條件支持,那就做唄。
頂多做壞了自己家裏吃幾天紅薯。
這一爐紅薯烤了一個小時。
期間許灼不斷去開蓋翻看各層熟悉情況。
就如他預料的那樣,最快好的是底層。
四十分鍾,底層就熟了。
最上層還是半生的。
許灼把底層的放到蓋頭上,然後逐層逐層往下放。
期間他不斷抬手看手表,用本子做各種記錄。
“許灼同誌你……這是在幹什麽?”
快忙活好時,耳旁傳來了有些熟悉又有些陌生的聲音。
一時間想不起來是誰。
轉頭看,有些愕然,隻見是穿著製服的打投員王萱芝。
“萱芝同誌啊,今天怎麽有空過來?我這就烤點紅薯。”
王萱芝嘴角挽起一點笑。
這人本就好看,認真做事的時候真是好看死了。
她其實早就來了,一直默默看著。
平時她也常來這裏陪著許灼媽聊天。
“烤紅薯也要寫文章嗎?”
“不是文章,是記錄烤紅薯的時間……上下層熟的時間不同,熟也分熟了,很熟,爛熟。烤紅薯隻有到爛熟這個層次,再溫著才好吃。我得精準控製時間和流程,這樣才能精準把控好紅薯質量。”
“這……是烤紅薯?好麻煩啊。”
“來,嚐一個吧。”
“呀,五分錢一斤呢,我是公職人員。”
“你現在是王萱芝,不是萱芝同誌,朋友間請吃個紅薯不過分吧?”
“嘿嘿……好啊……”
許灼敲碎外麵包裹的泥渣。
這些泥渣收集起來,迴頭還能用。
然後把裏麵皮肉都分離的紅薯,撕開外皮。
這過程有點像是剝香蕉。
且隨著外皮這麽剝開時,濃鬱的紅薯香甜彌散開來。
“哦~~”老媽,許平鳳,王萱芝都眼睛都瞪圓了。
“來試試,好吃再來,賺熟人的錢我良心很舒服。”
許灼把紅薯遞過去,開著玩笑,惹得王萱芝白了他一眼。
老媽和許平鳳見到這一幕,眼神怪異。
不是那啥……
許家人都老實本分,怎麽會有這麽個花心大蘿卜的?
許平鳳倒是無所謂。
就是老媽對於許灼這種“招蜂引蝶”的行為有些反感。
雖然這年頭大部分媽都希望兒子優秀,吸引姑娘。
就像許平鳳是這麽想的。
可許灼老媽就相反,很討厭這種花心行為。
“好吃啊,這個怎麽這麽甜?”
“又甜又軟,入口一抿都要化了……”
“誒呀,跟糖水似的。”
“白糖都要九毛錢一斤呢~”
王萱芝大唿過癮,一個小紅薯很快就吃完了。
“來,帶給老王和同事們分分吧,這東西不值錢,就是做起來費勁。”
許灼拿起一根稻草,把五六個紅薯圈繞捆紮起來遞過去。
可王萱芝堅持要付錢,說什麽都不肯收。
許灼直接讓老媽稱重算錢抹零。
王萱芝付了錢,這才高興離開。
隻是過了小片刻,便有好幾個打投員跑過來一斤一斤買。
這些紅薯很少有超過一斤的。
加上這種燒烤嚴重殺水,體重減得很厲害。
五分錢可以買好幾個大的。
小紅薯一條條的,更是能買十幾個。
片刻就賣了好好幾斤。
可則距離賣光一桶幾十斤還遠得去。
許灼不能老是在這裏看著,便交代了兩句。
“賣到下班要是還有,能吃就吃,不能吃送到國營飯店去。”
許平鳳看他要走,忍著臉色尷尬道:“阿桃,家裏後屋塌了,要修。”
“嗯,那修唄。”
“家裏沒錢了。”
“老許家沒錢了啊?”
“嗯……”
“去找你媽要,跟我說有什麽用。”
“你……你就不能挪點嗎?”
“我媽被你媽打時,你也跟你媽商量過嗎?各家自掃門前雪,我現在不是老許家的人了,你們兄弟幾個有在村辦廠裏做的,預支點工資不就行了?這年頭,地主家也沒餘糧,我又不是什麽狗大戶。”
說完,許灼頭也不迴跑掉了。
走在五村路這條煤渣路上時,他看著一側的稻田,望著這裏不知何時圈起來的籬笆,才想起這塊兒是自己的了。
想到這裏,連忙拐入進去看看。
田野裏稻穀快熟了,現在已經進入最後階段了。
走了一陣,便看到這一大塊地東南角有塊空地。
走過去便瞧見,這足足一畝地大小的麵積,已經被挖深到了兩尺半。
所有挖出來的泥,都被堆到原來田埂上築高加寬了道路。
這麽一個池子,經過先前暴雨洗禮,裏麵灌滿了水。
由全為民親自起頭來幹事,這辦事效率就是離譜。
當他腳步靠近,水麵一陣躁動,閃過去了好多隻青杠牛蛙。
隱約好像還看到了黃鱔。
這就夠了。
“迴頭小黃鱔就扔這裏吧,大的賣了。”
這個一畝大小的池子,本就是他用來養黃鱔的。
黃鱔河裏少,稻田裏多,就是因為這種東西算是兩棲類,會被淹死。
但是高度太低,這東西也會跑掉。
“就是不知道這池子能蓄水多久。”
死水池嘛,沒有水源,想要引水都不是一時半會兒的事。
最近的水源隻有雙橋河。
可距離不過百米的雙橋河,中間卻隔著五村路。
他從身上掛著的綠色帆布包裏,拿出紙筆,把這一平方裏地給畫出來。
中間有多少條田埂,方向結構又是怎樣的,全都畫出。
這樣,內容呈現在紙麵上時,就有了上帝視角,更加客觀冷靜。
他要把這裏改成一個莊園,反正出了事全為民給他頂著。
既然是莊園,就得有房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