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獸?”符信短暫思索一下,猶疑道:“有把握嗎?”
黎綱點點頭道:“說來說去,都是偷梁換柱一個法子,我們顧全姚家的麵子,後邊的事情就是姚家給國師麵子了。”
符信壞笑道:“你說老姚,折騰什麽折騰,瞎麻煩。”轉念一想,符信再次確認道:“姚家二小子的死真跟這兩個人沒關係?”
他可不想為了那個沒法巴結的國師,跟姚萬重結下死仇。
黎綱確信道:“都下定決心要對乞憐動手了,確定無疑了。這兩個替死鬼應該有關,但關係不大,修武被殺快一個多月了。無論如何都得有點動靜挽迴顏麵。”
按道理,這些與大處無關的細節算計何勞他們二位在這斤斤計較,說到底還是國師大和尚強行塞下來的差使。
事情有了定論,符信也不打算久留,伸出手感受著空氣中已經蔓延的絲絲涼意,叮囑道:“馬上入秋,大概率冬天要在外邊過了,人還好說,軍馬糧草,多多益善。”
黎綱笑道:“又不是雛了。”
見符信要走,黎綱挽留道:“這就迴了?到飯點了,不吃了再走?”
符信揚揚馬鞭:“順命營漢人庖廚,我吃不慣。”
帶著幾名親兵優哉遊哉出了順命營,符信就在路邊下了馬,在親兵的伺候下卸甲換上常服,如此大大咧咧的一幕自然被目送的黎綱看了個全部。
符信一邊換一邊罵罵咧咧是哪個吃飽了撐得的喜歡搞有的沒的虛頭巴腦來來,什麽營中必著甲,連累著他每次都要在更衣上折騰一番,一旁的親兵躊躇著提醒他,是他本人在建立洛京羌騎軍營的時候製定的十大軍令之一。
符信一巴掌抽在親兵的兜鍪上:“就你記性好。”隨即指使他道:“去,告訴威侯,營中未著甲,念其初犯,下不為例。”
看著符信匆匆趕迴城的背影,接到親兵迴稟的黎綱輕輕笑笑,下不為例,那就是這次沒事了,那就是說下次也沒什麽大不了咯。
羌騎三營,狼鷹二營姓符,營名別出一格的順命營姓黎。三營同歸羌騎之主,征東將軍,豫州都督符信,然而多年來存在於天下之人想象之中的逐步蠶食順命營、同化或剔除漢兵的一幕始終未上演。
甚至順命營從上到下從裏到外十數年間始終由掛了開國五侯爵位,軍職卻隻是個雜號將軍的黎綱統領,駐守在洛京東郊。
而狼鷹二營則部署在了洛京西郊,同一軍旗下,如此分裂,個中緣由又是閑人們議論紛紛而始終不得內情的一個秘密了。
進到洛京的符信一路不停歇, 沒有迴府,也沒有匆匆穿城而過,沿著玄武大街,一路來到了梁王宮前。
宮門前,卸下了佩刀,整理了著裝,符信進入宮門,前方正有一人耐心等候。
符信忍不住皺眉,發自肺腑道:“怎麽弄成了這副樣子。”
換上一身樸素衣裝,摘下了黃銅麵具的姚文意,猙獰可怖的半邊臉頰上,在眼瞼下方,畫上了一顆烏黑的淚珠。
那是厥人悼念逝去親人的習俗。
姚文意用厥人禮儀對這位自己真心尊重的異族長輩鄭重行禮:“管城一別,世伯,許久不見了。”
符信內心複雜地點點頭,幾個月不見,當時意氣風發的小侯爺,如今成了這副憔悴滄桑的鬼樣子。
歎了口氣,姚文意跟在符信身後在宮人的帶領下,目不斜視,步履穩健穿過層層宮門來到後花園。
從洛水引出的一條支流蜿蜒流入,其上修建的迴廊蜿蜒曲折,連向各宮殿門廊,與河水共同交匯在花園中央的一湖泊中,形成一片水中半島來。
半島成向外拱出的半圓形,另有幾條小徑通向栽種著奇珍異草的花園深處。
沿路走來的符信和姚文意上到半島,近水岸邊,一個身披蓑衣,頭戴鬥笠的人影背對他們靜靜垂釣,旁有一三十歲上下的男子和一名老宦官靜靜作陪。
符信立身行禮,姚文意則雙膝跪地,二人恭敬道:“參見君皇,參見世子。”
梁國君皇,和嘉南渡,驅龍南顧的罪魁禍首之一,梁國第二任君主,趙一,正如一山間老農那般靜靜垂釣。
聽到身後動靜,將魚竿交予老宦官,轉身站起。
“起來吧,又不是朝堂上。”聲音聽不出一點感情來。
二人順從地站直身子,姚文意知禮地頷首不去直視這位君主。
趙一依然被他略低的麵頰吸引了注意力,命令道:“抬起頭來。”
姚文意這才重新看清這個自己多年未曾見過的男人來,那是一個並不顯蒼老的精瘦男人,麵有斧劈刀削般的棱角,眼窩深陷,嘴唇微抿。
上位者,已經涵養出不怒自威的氣質來。
趙一如符信那般微微皺眉,出口卻是不一樣:“有了它,反倒真正像一個草原的男子漢了。”
“撤了你的職,心有怨言嗎?”
姚文意連忙跪下,惶恐道:“小子有錯在先,全賴君皇及各位長輩大度,才不致釀成大禍。”
姚文意感覺到一雙粗糙有力的手掌在撫摸著自己的頭顱,那威嚴的聲音在頭頂響起:“把自己弄成這個樣子,武小子也沒了,青州現在是那副爛樣子,還不大嗎?”
姚文意頓時心裏一緊,身體忍不住顫栗起來,卻說不出一句話為自己開解。
憋了半天,頭顱重重磕在地上:“我父親,對君皇,對梁國,忠心耿耿!”
趙一收迴了手掌,重新坐了迴去。
“舉國上下,誰不忠心耿耿,誰敢不說自己忠心?”
豆大的汗珠密集從姚文意頭頂冒出,可他卻覺得渾身徹骨的寒意。
符信適時地開口:“好在沒出大亂子,陰差陽錯之下,不也讓穆光白那老狐狸在代國吃了個悶虧。”
“一碼歸一碼,代國那邊,早有籌謀,事趕事提前了而已,話說迴來,代國的局是郡公解的,沂陵城的英侯阻攔穆雲景可以功過相抵,但是文意小小算計引致梁燕大局變動的過錯,還是要自己擔的。”一旁站立的世子趙宣突然發聲,顯然不打算讓這個年輕人一代的翹楚好過了。
符信卻絲毫不懼他:“年輕人嘛,總要多給些機會的。”
姚文意則在心裏暗罵不已,今日說好是被宣來過問姚修武之死的,到了卻在清算自己。
趙宣還未說什麽,趙一又提起一事,連符信都隻能無奈地看向匍匐在地的姚文意,愛莫能助了。
“聽說借武小子的死,把京兆府也給鬧了?當堂大罵秦澹?”
黎綱點點頭道:“說來說去,都是偷梁換柱一個法子,我們顧全姚家的麵子,後邊的事情就是姚家給國師麵子了。”
符信壞笑道:“你說老姚,折騰什麽折騰,瞎麻煩。”轉念一想,符信再次確認道:“姚家二小子的死真跟這兩個人沒關係?”
他可不想為了那個沒法巴結的國師,跟姚萬重結下死仇。
黎綱確信道:“都下定決心要對乞憐動手了,確定無疑了。這兩個替死鬼應該有關,但關係不大,修武被殺快一個多月了。無論如何都得有點動靜挽迴顏麵。”
按道理,這些與大處無關的細節算計何勞他們二位在這斤斤計較,說到底還是國師大和尚強行塞下來的差使。
事情有了定論,符信也不打算久留,伸出手感受著空氣中已經蔓延的絲絲涼意,叮囑道:“馬上入秋,大概率冬天要在外邊過了,人還好說,軍馬糧草,多多益善。”
黎綱笑道:“又不是雛了。”
見符信要走,黎綱挽留道:“這就迴了?到飯點了,不吃了再走?”
符信揚揚馬鞭:“順命營漢人庖廚,我吃不慣。”
帶著幾名親兵優哉遊哉出了順命營,符信就在路邊下了馬,在親兵的伺候下卸甲換上常服,如此大大咧咧的一幕自然被目送的黎綱看了個全部。
符信一邊換一邊罵罵咧咧是哪個吃飽了撐得的喜歡搞有的沒的虛頭巴腦來來,什麽營中必著甲,連累著他每次都要在更衣上折騰一番,一旁的親兵躊躇著提醒他,是他本人在建立洛京羌騎軍營的時候製定的十大軍令之一。
符信一巴掌抽在親兵的兜鍪上:“就你記性好。”隨即指使他道:“去,告訴威侯,營中未著甲,念其初犯,下不為例。”
看著符信匆匆趕迴城的背影,接到親兵迴稟的黎綱輕輕笑笑,下不為例,那就是這次沒事了,那就是說下次也沒什麽大不了咯。
羌騎三營,狼鷹二營姓符,營名別出一格的順命營姓黎。三營同歸羌騎之主,征東將軍,豫州都督符信,然而多年來存在於天下之人想象之中的逐步蠶食順命營、同化或剔除漢兵的一幕始終未上演。
甚至順命營從上到下從裏到外十數年間始終由掛了開國五侯爵位,軍職卻隻是個雜號將軍的黎綱統領,駐守在洛京東郊。
而狼鷹二營則部署在了洛京西郊,同一軍旗下,如此分裂,個中緣由又是閑人們議論紛紛而始終不得內情的一個秘密了。
進到洛京的符信一路不停歇, 沒有迴府,也沒有匆匆穿城而過,沿著玄武大街,一路來到了梁王宮前。
宮門前,卸下了佩刀,整理了著裝,符信進入宮門,前方正有一人耐心等候。
符信忍不住皺眉,發自肺腑道:“怎麽弄成了這副樣子。”
換上一身樸素衣裝,摘下了黃銅麵具的姚文意,猙獰可怖的半邊臉頰上,在眼瞼下方,畫上了一顆烏黑的淚珠。
那是厥人悼念逝去親人的習俗。
姚文意用厥人禮儀對這位自己真心尊重的異族長輩鄭重行禮:“管城一別,世伯,許久不見了。”
符信內心複雜地點點頭,幾個月不見,當時意氣風發的小侯爺,如今成了這副憔悴滄桑的鬼樣子。
歎了口氣,姚文意跟在符信身後在宮人的帶領下,目不斜視,步履穩健穿過層層宮門來到後花園。
從洛水引出的一條支流蜿蜒流入,其上修建的迴廊蜿蜒曲折,連向各宮殿門廊,與河水共同交匯在花園中央的一湖泊中,形成一片水中半島來。
半島成向外拱出的半圓形,另有幾條小徑通向栽種著奇珍異草的花園深處。
沿路走來的符信和姚文意上到半島,近水岸邊,一個身披蓑衣,頭戴鬥笠的人影背對他們靜靜垂釣,旁有一三十歲上下的男子和一名老宦官靜靜作陪。
符信立身行禮,姚文意則雙膝跪地,二人恭敬道:“參見君皇,參見世子。”
梁國君皇,和嘉南渡,驅龍南顧的罪魁禍首之一,梁國第二任君主,趙一,正如一山間老農那般靜靜垂釣。
聽到身後動靜,將魚竿交予老宦官,轉身站起。
“起來吧,又不是朝堂上。”聲音聽不出一點感情來。
二人順從地站直身子,姚文意知禮地頷首不去直視這位君主。
趙一依然被他略低的麵頰吸引了注意力,命令道:“抬起頭來。”
姚文意這才重新看清這個自己多年未曾見過的男人來,那是一個並不顯蒼老的精瘦男人,麵有斧劈刀削般的棱角,眼窩深陷,嘴唇微抿。
上位者,已經涵養出不怒自威的氣質來。
趙一如符信那般微微皺眉,出口卻是不一樣:“有了它,反倒真正像一個草原的男子漢了。”
“撤了你的職,心有怨言嗎?”
姚文意連忙跪下,惶恐道:“小子有錯在先,全賴君皇及各位長輩大度,才不致釀成大禍。”
姚文意感覺到一雙粗糙有力的手掌在撫摸著自己的頭顱,那威嚴的聲音在頭頂響起:“把自己弄成這個樣子,武小子也沒了,青州現在是那副爛樣子,還不大嗎?”
姚文意頓時心裏一緊,身體忍不住顫栗起來,卻說不出一句話為自己開解。
憋了半天,頭顱重重磕在地上:“我父親,對君皇,對梁國,忠心耿耿!”
趙一收迴了手掌,重新坐了迴去。
“舉國上下,誰不忠心耿耿,誰敢不說自己忠心?”
豆大的汗珠密集從姚文意頭頂冒出,可他卻覺得渾身徹骨的寒意。
符信適時地開口:“好在沒出大亂子,陰差陽錯之下,不也讓穆光白那老狐狸在代國吃了個悶虧。”
“一碼歸一碼,代國那邊,早有籌謀,事趕事提前了而已,話說迴來,代國的局是郡公解的,沂陵城的英侯阻攔穆雲景可以功過相抵,但是文意小小算計引致梁燕大局變動的過錯,還是要自己擔的。”一旁站立的世子趙宣突然發聲,顯然不打算讓這個年輕人一代的翹楚好過了。
符信卻絲毫不懼他:“年輕人嘛,總要多給些機會的。”
姚文意則在心裏暗罵不已,今日說好是被宣來過問姚修武之死的,到了卻在清算自己。
趙宣還未說什麽,趙一又提起一事,連符信都隻能無奈地看向匍匐在地的姚文意,愛莫能助了。
“聽說借武小子的死,把京兆府也給鬧了?當堂大罵秦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