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瑤瑤,有你的信!
七零重生就分家,冷麵軍官霸道寵 作者:牆外行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元良仔細想了想,“行,我們這個就是人力成本,樹木山上那麽多,都不廢什麽成本,我看就論斤賣。迴頭去塑料廠批發一批麻袋迴來,我們提前裝好,這樣供銷社銷售起來也更方便。”
“有了麻袋之後,我們的價格就算喊高一點,也沒關係。”
元瑤仔細想想,這樣也有利於推銷。
一家人熱熱鬧鬧的吃著早飯,順便就把木炭的事兒定下來了。
趁著家裏人都在,李翠花帶著倆閨女把家裏的厚衣服都拿出來曬了曬。
元良帶著小兒子和大女婿去了公社,準備先找點兒麻袋迴來,周一去推銷的時候,手上要拿著東西才好呢。
李翠花趕緊叮囑了一句,“順便去一趟廢品收購站,看看能不能淘幾個搪瓷盆,然後去供銷社幫我買幾個醃菜壇子。”
“曉得了。”
家裏三輛自行車都被騎走了。
李博文帶著弟弟不去公社,那地方還沒縣城好玩呢,自己就在姥爺家裏,聽著收音機看小人書,可有意思了。
還可以去看看妹妹,就是妹妹一直睡覺,一點兒都不好玩。
元瑤一邊晾曬衣服,一邊想著……江城也才走了一上午的時間,總感覺家裏現在空落落的。
“小幺,中午吃什麽啊?”
“問博文他們吧,看是吃米飯呢還是吃地鍋雞。”
“小姨,我們要吃地鍋雞!”
“行,晚上給你們做魚吃,但是一定要聽話啊!”
李翠花笑眯眯地給大閨女幫忙,要曬的衣服太多了,院子裏的晾衣杆不夠用,他們又去把家裏的長板凳搬出來,就這麽攤開曬著。
冬日裏的衣服可能是放的時間久了,有股說不上來的味道。
每年換季的時候,她都要把所有的衣服都翻出來晾一晾,這樣穿起來也舒服。
元昭低聲道,“馬上就是七六年了,我聽我們同事說,他上次去市裏的時候,發現路上都很少見革委會的人了。現在都夾著尾巴做人呢。”
“現在局勢還不是很明晰,大姐你讓姐夫出差的時候,一定要小心點兒。”
“李誌成和我說,年後他就能升采購科的科長,到時候就不用一直出差了。”
元昭現在提起來,都是掩蓋不住的喜意。
尤其是……想起上次醫生和她說的,要是丈夫之後在家呆的時間長,說不定真能懷上個閨女。
“那可是好事兒,大姐你怎麽不早說呢!”
“這不是還沒定下來呢嘛!我本來還覺得隻是一半一半,但這次有了木炭之後啊,我覺得可以八九不離十了。”
元昭說,現在他們家屬院來和她打聽木炭的人可多了,采購科那邊的意思是,李誌成一定要早點兒拿到。
天氣越來越冷了,沒有暖氣的屋子是真的難熬。
他們家屬院建的比較早,之後後麵新修的那一批宿舍有暖氣,大多數房子都是沒有暖氣的。
對於這東西,需求還是蠻大的。
元瑤想了想,“那你們今天下午走的時候,多帶一些迴去,每家分個兩塊試著用用,這樣你們這邊打個頭陣,我們之後去推銷也能事半功倍。”
“行!”
元昭應得很快,這事兒對他們家裏的每個人都很重要,一定也給辦成了!
“大姐,我和爸去給你們供銷社推銷木炭的時候,我會找你老引薦你們采購科的人,你也好露露臉。”
元瑤小聲提醒了句,既然大家現在想轉崗備孕,那現在最好還是多露露臉,被領導看見才能有機會轉崗。
“我知道了。”
握了握小妹的手,元昭感覺很是欣慰,自己從小帶到大的妹妹現在也能護著自己了。
李翠花看著院子曬著的衣服,把安安的尿布收迴去給閨女放在屋裏,又摸了摸安安的被窩,還是幹的,頓鬆了口氣。
剛剛一直在幹活兒,都沒時間來管孩子。
“昭昭,你們晾完了嗎?”
“馬上了。”
元瑤和大姐一起把衣服曬好,讓媽把野雞給殺了,那些雞毛就讓外甥拿去做毽子,自己和大姐迴了廚房開始做午飯。
李翠花也跟過去幫忙,家裏的野豬肉比較多,她現在都先準備把這些消耗完,然後等殺豬後多熏一些家豬肉,到時候給小幺拿走。
剩下的肉票也攢起來,讓元瑤帶走。
聽江城那意思,瓊州島千好萬好,就是買豬肉不是很方便。
元昭知道她的打算後,低聲道,“我們家屬院有個小媳婦兒是在肉聯廠工作的,到時候我看看能不能從她那兒換些肉,到時候也麻煩媽幫我熏出來。”
這轉崗的事兒,估計還得走動走動。
李翠花點頭,“行啊,我到時候讓元滿也幫我換些迴來,今年我們就多熏一些,我再準備些香腸。”
大閨女說要生二胎,她和老頭子都很高興,最好是生個閨女,兒女雙全才好呢。
元瑤笑著道,“現在手上東西還沒到手呢,就已經開始琢磨到手之後的事兒了。”
元昭嘀咕道,“到不到手還不是早晚的事兒。”
李翠花幫著把野雞洗出來,在煤爐子上把木炭引著之後,就開始燉雞湯。
還真別說,這小東西還真挺好用的
放點兒火炭進去,就不用管了,就這麽燉著湯,晚上再添個兩塊木炭進去,吃完飯一家人洗漱的水都已經夠用了。
元瑤現在手藝好,家裏就讓她掌勺,至於洗碗的活兒就不讓她幹了。
“博文,帶著弟弟拿幾個紅薯來,媽給你們烤紅薯吃。”
“來了。”
聽到有好吃的,李博文也不惦記收音機了,趕緊去給他媽打下手。
“我給你們烤著,去吧,去聽收音機,時不時去給我看看妹妹醒了沒。”
元昭從小就使喚這倆兒子,絲毫沒有因為是兒子要嬌慣他們。
反正他們家從小到大的,對每個人的教育都是——要做力所能及的事兒,不管是她還是弟弟,也就小幺能好一些。
現在她教育孩子,更是嚴格按照她爸的這一套來。
李家也沒不滿,看看親家這一大家子,各個都有出息!
元昭這麽管著才好呢,要是有他們家裏人那股子出息啊,那才是燒高香了!
元瑤剛要說話,那幾個去縣城的人迴來了。
方圓的手上高舉著信封,心裏很是激動,“瑤瑤,有你的信!”
“有了麻袋之後,我們的價格就算喊高一點,也沒關係。”
元瑤仔細想想,這樣也有利於推銷。
一家人熱熱鬧鬧的吃著早飯,順便就把木炭的事兒定下來了。
趁著家裏人都在,李翠花帶著倆閨女把家裏的厚衣服都拿出來曬了曬。
元良帶著小兒子和大女婿去了公社,準備先找點兒麻袋迴來,周一去推銷的時候,手上要拿著東西才好呢。
李翠花趕緊叮囑了一句,“順便去一趟廢品收購站,看看能不能淘幾個搪瓷盆,然後去供銷社幫我買幾個醃菜壇子。”
“曉得了。”
家裏三輛自行車都被騎走了。
李博文帶著弟弟不去公社,那地方還沒縣城好玩呢,自己就在姥爺家裏,聽著收音機看小人書,可有意思了。
還可以去看看妹妹,就是妹妹一直睡覺,一點兒都不好玩。
元瑤一邊晾曬衣服,一邊想著……江城也才走了一上午的時間,總感覺家裏現在空落落的。
“小幺,中午吃什麽啊?”
“問博文他們吧,看是吃米飯呢還是吃地鍋雞。”
“小姨,我們要吃地鍋雞!”
“行,晚上給你們做魚吃,但是一定要聽話啊!”
李翠花笑眯眯地給大閨女幫忙,要曬的衣服太多了,院子裏的晾衣杆不夠用,他們又去把家裏的長板凳搬出來,就這麽攤開曬著。
冬日裏的衣服可能是放的時間久了,有股說不上來的味道。
每年換季的時候,她都要把所有的衣服都翻出來晾一晾,這樣穿起來也舒服。
元昭低聲道,“馬上就是七六年了,我聽我們同事說,他上次去市裏的時候,發現路上都很少見革委會的人了。現在都夾著尾巴做人呢。”
“現在局勢還不是很明晰,大姐你讓姐夫出差的時候,一定要小心點兒。”
“李誌成和我說,年後他就能升采購科的科長,到時候就不用一直出差了。”
元昭現在提起來,都是掩蓋不住的喜意。
尤其是……想起上次醫生和她說的,要是丈夫之後在家呆的時間長,說不定真能懷上個閨女。
“那可是好事兒,大姐你怎麽不早說呢!”
“這不是還沒定下來呢嘛!我本來還覺得隻是一半一半,但這次有了木炭之後啊,我覺得可以八九不離十了。”
元昭說,現在他們家屬院來和她打聽木炭的人可多了,采購科那邊的意思是,李誌成一定要早點兒拿到。
天氣越來越冷了,沒有暖氣的屋子是真的難熬。
他們家屬院建的比較早,之後後麵新修的那一批宿舍有暖氣,大多數房子都是沒有暖氣的。
對於這東西,需求還是蠻大的。
元瑤想了想,“那你們今天下午走的時候,多帶一些迴去,每家分個兩塊試著用用,這樣你們這邊打個頭陣,我們之後去推銷也能事半功倍。”
“行!”
元昭應得很快,這事兒對他們家裏的每個人都很重要,一定也給辦成了!
“大姐,我和爸去給你們供銷社推銷木炭的時候,我會找你老引薦你們采購科的人,你也好露露臉。”
元瑤小聲提醒了句,既然大家現在想轉崗備孕,那現在最好還是多露露臉,被領導看見才能有機會轉崗。
“我知道了。”
握了握小妹的手,元昭感覺很是欣慰,自己從小帶到大的妹妹現在也能護著自己了。
李翠花看著院子曬著的衣服,把安安的尿布收迴去給閨女放在屋裏,又摸了摸安安的被窩,還是幹的,頓鬆了口氣。
剛剛一直在幹活兒,都沒時間來管孩子。
“昭昭,你們晾完了嗎?”
“馬上了。”
元瑤和大姐一起把衣服曬好,讓媽把野雞給殺了,那些雞毛就讓外甥拿去做毽子,自己和大姐迴了廚房開始做午飯。
李翠花也跟過去幫忙,家裏的野豬肉比較多,她現在都先準備把這些消耗完,然後等殺豬後多熏一些家豬肉,到時候給小幺拿走。
剩下的肉票也攢起來,讓元瑤帶走。
聽江城那意思,瓊州島千好萬好,就是買豬肉不是很方便。
元昭知道她的打算後,低聲道,“我們家屬院有個小媳婦兒是在肉聯廠工作的,到時候我看看能不能從她那兒換些肉,到時候也麻煩媽幫我熏出來。”
這轉崗的事兒,估計還得走動走動。
李翠花點頭,“行啊,我到時候讓元滿也幫我換些迴來,今年我們就多熏一些,我再準備些香腸。”
大閨女說要生二胎,她和老頭子都很高興,最好是生個閨女,兒女雙全才好呢。
元瑤笑著道,“現在手上東西還沒到手呢,就已經開始琢磨到手之後的事兒了。”
元昭嘀咕道,“到不到手還不是早晚的事兒。”
李翠花幫著把野雞洗出來,在煤爐子上把木炭引著之後,就開始燉雞湯。
還真別說,這小東西還真挺好用的
放點兒火炭進去,就不用管了,就這麽燉著湯,晚上再添個兩塊木炭進去,吃完飯一家人洗漱的水都已經夠用了。
元瑤現在手藝好,家裏就讓她掌勺,至於洗碗的活兒就不讓她幹了。
“博文,帶著弟弟拿幾個紅薯來,媽給你們烤紅薯吃。”
“來了。”
聽到有好吃的,李博文也不惦記收音機了,趕緊去給他媽打下手。
“我給你們烤著,去吧,去聽收音機,時不時去給我看看妹妹醒了沒。”
元昭從小就使喚這倆兒子,絲毫沒有因為是兒子要嬌慣他們。
反正他們家從小到大的,對每個人的教育都是——要做力所能及的事兒,不管是她還是弟弟,也就小幺能好一些。
現在她教育孩子,更是嚴格按照她爸的這一套來。
李家也沒不滿,看看親家這一大家子,各個都有出息!
元昭這麽管著才好呢,要是有他們家裏人那股子出息啊,那才是燒高香了!
元瑤剛要說話,那幾個去縣城的人迴來了。
方圓的手上高舉著信封,心裏很是激動,“瑤瑤,有你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