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嫗枯瘦的手指無意識地絞著圍裙邊角,麻繩編織的布料在她掌心擰出深深的褶皺。
油燈昏黃的光暈下,她眼角的皺紋裏盛滿了歲月的滄桑,渾濁的眼眸微微發紅,像是被山風刺痛了許久。
“讓貴人見笑了……”
她的聲音突然發顫,抬手抹了把眼角,卻蹭下幾道渾濁的淚痕
“自我那兒子參軍後,跟著玄甲軍去了邊關,說是要保家衛國……”
她轉身望向牆上褪色的畫像,那是個身著粗布衣裳的年輕男子,眉眼間透著憨厚與英氣。
“走的時候才十六歲,如今算著也該成家立業了……可這麽多年,隻寄來過三封書信,後來連消息也斷了”
老嫗的聲音漸漸哽咽,枯樹般的手指撫過畫像邊緣
“老頭子走的時候,還攥著兒子最後那封信,說等他迴來……”
灶台邊的風箱突然發出“吱呀”一聲輕響,驚得老嫗渾身一顫。
她慌忙轉過身,用袖口胡亂擦了把臉
“貴人莫要嫌棄我這老太婆嘮叨”
說著,她摸黑從陶甕底掏出半把糙米,又從牆縫裏摳出幾根幹菜
“這點吃食雖簡陋,卻是老太婆的心意。貴人若不嫌棄,就當是……”
她的聲音突然頓住,像是想起什麽似的,猛地把米袋往身後藏了藏
“罷了罷了,貴人定是瞧不上這些粗食……”
我望著她欲言又止的模樣,喉頭湧上一股難言的酸澀。
夜風從窗欞的縫隙裏鑽進來,吹得油燈的火苗左右搖晃,將牆上斑駁的影子拉得忽長忽短。
那些藏在歲月褶皺裏的孤獨與期盼,此刻都化作老嫗顫抖的指尖和欲落未落的淚水,沉甸甸地壓在心頭。
一時間,我竟不知該如何開口安慰。
我輕輕托住老嫗顫抖的手肘,感受著她嶙峋的骨節在掌心微微發顫,小心翼翼將她扶到長凳上。
凳麵的木紋被歲月磨得光滑,卻在她坐下時發出一聲微弱的呻吟。
我瞥見她藏在身後的手,指縫間還沾著幾粒糙米,佝僂的脊背如同一彎殘月,在昏黃的油燈光影裏投下搖晃的影子。
“不嘮叨不嘮叨,大娘,小子也並非什麽大富大貴之人,也是吃粗糧長大的”
我半蹲下身,與她渾濁的雙眼平視,聲音放得極輕,像是怕驚碎了這寂靜夜裏的一絲安寧。
老嫗枯槁的手指突然鬆開,糙米簌簌落在地上,她直勾勾地盯著我,眼角細密的皺紋裏滲出點點水光,仿佛要從我的麵容上尋找某個熟悉的輪廓。
屋內靜得能聽見梁上燕子的細語。
良久,她幹裂的嘴唇動了動,聲音沙啞得像是砂紙磨過陶甕
“還未問過貴人貴姓,如今年歲幾何啊?”
油燈的火苗突然躥高,照亮她臉上溝壑縱橫的紋路,那裏麵藏著的歲月,比這山間任何一棵古樹都要滄桑。
“免貴姓燕,名九黎,今年……已是而立之年了”
我挺直脊背,月光透過窗欞斜斜地灑進來,與油燈的光暈交織在我倆身上。
老嫗猛地抓住我的手腕,掌心的老繭硌得生疼,卻不及她眼中迸發的光芒熾熱。
“三十歲……和我那娃兒一般大啊……”
她喃喃自語,枯瘦的手指撫過我袖口的暗紋,像是在撫摸兒子出征前留下的舊衣。
此後的時光裏,月光漸漸爬上窗台,又悄悄移向牆角。
老嫗絮絮叨叨地說起兒子幼時在溪邊摸魚,說起老頭子背著竹簍采藥摔斷腿的那個雨天,說起鄉鄰們送的半袋紅薯如何熬過寒冬。
她的聲音時而高亢,時而哽咽,說到動情處,幹枯的眼眶裏又蓄滿了淚,卻固執地不肯落下。
我安靜地聽著,偶爾應和幾句,直到窗外的蛙鳴漸歇,油燈裏的燈芯發出“劈啪”的輕響,夜色已深如墨。
之後,老嫗佝僂著背,推開裏屋木門時,吱呀聲驚飛了梁間棲息的夜梟。
屋內陳設簡陋,一張木床靠著斑駁的土牆,床柱上還留著幾道歪歪扭扭的刻痕,想必是她兒子幼時記錄身高的印記。
她從樟木箱底翻出一床棉被,布料雖已洗得發白,邊角處還打著補丁。
輕輕一抖,便揚起細微的塵埃,在油燈下化作金色的霧靄,也裹挾著一股淡淡的黴味。
那是時光沉澱的氣息,混雜著經年累月的寂寞。
“將就著睡吧,貴人”
老嫗將棉被鋪展在床上,枯瘦的手指撫平褶皺,動作輕柔得仿佛在觸碰一件稀世珍寶
“等明日出了太陽,我再好好曬曬”
她轉身時,銀發掃過褪色的門簾,留下一串輕微的響動,而後腳步聲漸漸消失在隔壁的房間。
夜愈發深沉,月光透過窗欞的縫隙,在地上投下細碎的銀紋。
我躺在略顯單薄的床板上,聽著屋外蟋蟀的低鳴,卻怎麽也無法入眠。
老嫗方才的話語在耳畔不斷迴響,如同山澗的溪流,衝刷著心底最柔軟的角落。
她說起從前的又櫚村,也曾是炊煙嫋嫋、雞犬相聞的熱鬧之地,阡陌縱橫間,孩童嬉笑奔跑,農人荷鋤而歸,金黃的麥浪與翠綠的棕櫚樹在風中搖曳生姿。
然而,那一日,如烏雲蔽日般,一群兇神惡煞的山匪突然闖入。
他們手持明火,見屋就燒,遇人便殺,慘叫聲、哭喊聲撕破了往日的寧靜。
大火燒了整整三日三夜,濃煙遮蔽了天空,將曾經的家園化為廢墟。
幸存者們死的死,逃的逃,最後隻剩下寥寥幾戶人家,守著這片滿目瘡痍的土地,在迴憶與恐懼中艱難求生。
直至今日,那群山匪在山間安寨,活動頻繁。
牆角油燈的火苗明明滅滅,將牆上晃動的影子拉扯成張牙舞爪的形狀,恰似那群山匪的醜惡嘴臉。
老嫗講述時顫抖的聲線、眼角未幹的淚痕,此刻都化作滾燙的岩漿,在我胸腔裏翻湧,灼得人坐立難安。
更漏聲滴答作響,遠處傳來幾聲野犬的嗚咽,將長夜切割得愈發漫長。
我數著梁上燕子的細語,看著月光從東牆慢慢移向西窗,直到天邊泛起魚肚白。
晨光如利劍刺破夜幕的刹那,我利落地疊好帶著黴味的棉被,每一個折角都壓得筆直,仿佛在撫平心中的憤怒。
推開門時,晨霧裹挾著青草的腥氣撲麵而來,沾濕了鬢角,也清醒了神誌。
腳尖輕點地麵,我如離弦之箭般騰空而起。
腳下的又櫚村在晨霧中若隱若現,幾縷炊煙從歪斜的煙囪裏掙紮著升起,像是垂死者最後的歎息。
運足目力遠眺,半山腰處的景象漸漸清晰。
幾座木屋歪斜地倚著山壁,如同醉漢搖晃欲墜。破碎的旌旗在風中獵獵作響,褪色的狼頭圖騰仿佛咧開了血盆大口。
屋簷下橫七豎八躺著數十個身影,酒壇碎瓷散了一地,空氣中彌漫著刺鼻的酒氣與血腥混雜的惡臭。
有人仰麵朝天,露出滿是胡茬的髒臉,嘴角還掛著涎水。
有人蜷縮成蝦米狀,腰間的彎刀血跡未幹。
更有甚者,赤著膀子枕著同伴的腿,鼾聲如雷。
幾縷微弱的煙火從灶台間升起,卻照不亮他們猙獰的睡顏。
“畜生!”
我咬牙切齒,袖中靈力悄然運轉,將周身氣息收斂如寒潭。
山風卷起衣擺,卻吹不散眼底燃燒的怒火。
晨光刺破雲層,在我周身鍍上一層金芒,宛如神明降世。
望著這群還在醉生夢死的匪寇,我心中殺意翻湧——今日,便要為這方土地討迴一個公道!
油燈昏黃的光暈下,她眼角的皺紋裏盛滿了歲月的滄桑,渾濁的眼眸微微發紅,像是被山風刺痛了許久。
“讓貴人見笑了……”
她的聲音突然發顫,抬手抹了把眼角,卻蹭下幾道渾濁的淚痕
“自我那兒子參軍後,跟著玄甲軍去了邊關,說是要保家衛國……”
她轉身望向牆上褪色的畫像,那是個身著粗布衣裳的年輕男子,眉眼間透著憨厚與英氣。
“走的時候才十六歲,如今算著也該成家立業了……可這麽多年,隻寄來過三封書信,後來連消息也斷了”
老嫗的聲音漸漸哽咽,枯樹般的手指撫過畫像邊緣
“老頭子走的時候,還攥著兒子最後那封信,說等他迴來……”
灶台邊的風箱突然發出“吱呀”一聲輕響,驚得老嫗渾身一顫。
她慌忙轉過身,用袖口胡亂擦了把臉
“貴人莫要嫌棄我這老太婆嘮叨”
說著,她摸黑從陶甕底掏出半把糙米,又從牆縫裏摳出幾根幹菜
“這點吃食雖簡陋,卻是老太婆的心意。貴人若不嫌棄,就當是……”
她的聲音突然頓住,像是想起什麽似的,猛地把米袋往身後藏了藏
“罷了罷了,貴人定是瞧不上這些粗食……”
我望著她欲言又止的模樣,喉頭湧上一股難言的酸澀。
夜風從窗欞的縫隙裏鑽進來,吹得油燈的火苗左右搖晃,將牆上斑駁的影子拉得忽長忽短。
那些藏在歲月褶皺裏的孤獨與期盼,此刻都化作老嫗顫抖的指尖和欲落未落的淚水,沉甸甸地壓在心頭。
一時間,我竟不知該如何開口安慰。
我輕輕托住老嫗顫抖的手肘,感受著她嶙峋的骨節在掌心微微發顫,小心翼翼將她扶到長凳上。
凳麵的木紋被歲月磨得光滑,卻在她坐下時發出一聲微弱的呻吟。
我瞥見她藏在身後的手,指縫間還沾著幾粒糙米,佝僂的脊背如同一彎殘月,在昏黃的油燈光影裏投下搖晃的影子。
“不嘮叨不嘮叨,大娘,小子也並非什麽大富大貴之人,也是吃粗糧長大的”
我半蹲下身,與她渾濁的雙眼平視,聲音放得極輕,像是怕驚碎了這寂靜夜裏的一絲安寧。
老嫗枯槁的手指突然鬆開,糙米簌簌落在地上,她直勾勾地盯著我,眼角細密的皺紋裏滲出點點水光,仿佛要從我的麵容上尋找某個熟悉的輪廓。
屋內靜得能聽見梁上燕子的細語。
良久,她幹裂的嘴唇動了動,聲音沙啞得像是砂紙磨過陶甕
“還未問過貴人貴姓,如今年歲幾何啊?”
油燈的火苗突然躥高,照亮她臉上溝壑縱橫的紋路,那裏麵藏著的歲月,比這山間任何一棵古樹都要滄桑。
“免貴姓燕,名九黎,今年……已是而立之年了”
我挺直脊背,月光透過窗欞斜斜地灑進來,與油燈的光暈交織在我倆身上。
老嫗猛地抓住我的手腕,掌心的老繭硌得生疼,卻不及她眼中迸發的光芒熾熱。
“三十歲……和我那娃兒一般大啊……”
她喃喃自語,枯瘦的手指撫過我袖口的暗紋,像是在撫摸兒子出征前留下的舊衣。
此後的時光裏,月光漸漸爬上窗台,又悄悄移向牆角。
老嫗絮絮叨叨地說起兒子幼時在溪邊摸魚,說起老頭子背著竹簍采藥摔斷腿的那個雨天,說起鄉鄰們送的半袋紅薯如何熬過寒冬。
她的聲音時而高亢,時而哽咽,說到動情處,幹枯的眼眶裏又蓄滿了淚,卻固執地不肯落下。
我安靜地聽著,偶爾應和幾句,直到窗外的蛙鳴漸歇,油燈裏的燈芯發出“劈啪”的輕響,夜色已深如墨。
之後,老嫗佝僂著背,推開裏屋木門時,吱呀聲驚飛了梁間棲息的夜梟。
屋內陳設簡陋,一張木床靠著斑駁的土牆,床柱上還留著幾道歪歪扭扭的刻痕,想必是她兒子幼時記錄身高的印記。
她從樟木箱底翻出一床棉被,布料雖已洗得發白,邊角處還打著補丁。
輕輕一抖,便揚起細微的塵埃,在油燈下化作金色的霧靄,也裹挾著一股淡淡的黴味。
那是時光沉澱的氣息,混雜著經年累月的寂寞。
“將就著睡吧,貴人”
老嫗將棉被鋪展在床上,枯瘦的手指撫平褶皺,動作輕柔得仿佛在觸碰一件稀世珍寶
“等明日出了太陽,我再好好曬曬”
她轉身時,銀發掃過褪色的門簾,留下一串輕微的響動,而後腳步聲漸漸消失在隔壁的房間。
夜愈發深沉,月光透過窗欞的縫隙,在地上投下細碎的銀紋。
我躺在略顯單薄的床板上,聽著屋外蟋蟀的低鳴,卻怎麽也無法入眠。
老嫗方才的話語在耳畔不斷迴響,如同山澗的溪流,衝刷著心底最柔軟的角落。
她說起從前的又櫚村,也曾是炊煙嫋嫋、雞犬相聞的熱鬧之地,阡陌縱橫間,孩童嬉笑奔跑,農人荷鋤而歸,金黃的麥浪與翠綠的棕櫚樹在風中搖曳生姿。
然而,那一日,如烏雲蔽日般,一群兇神惡煞的山匪突然闖入。
他們手持明火,見屋就燒,遇人便殺,慘叫聲、哭喊聲撕破了往日的寧靜。
大火燒了整整三日三夜,濃煙遮蔽了天空,將曾經的家園化為廢墟。
幸存者們死的死,逃的逃,最後隻剩下寥寥幾戶人家,守著這片滿目瘡痍的土地,在迴憶與恐懼中艱難求生。
直至今日,那群山匪在山間安寨,活動頻繁。
牆角油燈的火苗明明滅滅,將牆上晃動的影子拉扯成張牙舞爪的形狀,恰似那群山匪的醜惡嘴臉。
老嫗講述時顫抖的聲線、眼角未幹的淚痕,此刻都化作滾燙的岩漿,在我胸腔裏翻湧,灼得人坐立難安。
更漏聲滴答作響,遠處傳來幾聲野犬的嗚咽,將長夜切割得愈發漫長。
我數著梁上燕子的細語,看著月光從東牆慢慢移向西窗,直到天邊泛起魚肚白。
晨光如利劍刺破夜幕的刹那,我利落地疊好帶著黴味的棉被,每一個折角都壓得筆直,仿佛在撫平心中的憤怒。
推開門時,晨霧裹挾著青草的腥氣撲麵而來,沾濕了鬢角,也清醒了神誌。
腳尖輕點地麵,我如離弦之箭般騰空而起。
腳下的又櫚村在晨霧中若隱若現,幾縷炊煙從歪斜的煙囪裏掙紮著升起,像是垂死者最後的歎息。
運足目力遠眺,半山腰處的景象漸漸清晰。
幾座木屋歪斜地倚著山壁,如同醉漢搖晃欲墜。破碎的旌旗在風中獵獵作響,褪色的狼頭圖騰仿佛咧開了血盆大口。
屋簷下橫七豎八躺著數十個身影,酒壇碎瓷散了一地,空氣中彌漫著刺鼻的酒氣與血腥混雜的惡臭。
有人仰麵朝天,露出滿是胡茬的髒臉,嘴角還掛著涎水。
有人蜷縮成蝦米狀,腰間的彎刀血跡未幹。
更有甚者,赤著膀子枕著同伴的腿,鼾聲如雷。
幾縷微弱的煙火從灶台間升起,卻照不亮他們猙獰的睡顏。
“畜生!”
我咬牙切齒,袖中靈力悄然運轉,將周身氣息收斂如寒潭。
山風卷起衣擺,卻吹不散眼底燃燒的怒火。
晨光刺破雲層,在我周身鍍上一層金芒,宛如神明降世。
望著這群還在醉生夢死的匪寇,我心中殺意翻湧——今日,便要為這方土地討迴一個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