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與蕭長鶯認識之前,他便已悄然著手對各位皇子展開了一番詳盡的調查。不僅深入探究了他們各自的品性操守,還仔細摸查了其生母及外家的背景狀況。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他最終得出的結論是:倘若老皇帝駕崩,那麽最為適宜執掌大權的,非當今的小皇帝與其母後莫屬。
其緣由有二,其一,此二人皆心懷仁慈寬厚之德,恰能維係社會的安定祥和;其二,蕭家雖身為外戚,手中緊握兵權,但家族眾人皆為正直坦蕩的行伍之士,毫無過多私欲雜念。既不會假公濟私、以權謀利,更不會心生旁騖、起什麽不軌之意。而這一觀點,亦在他與蕭長鶯完婚之後,得到了確鑿無疑的驗證。
婚後不久,他引著一眾高官家中的次子們共同經營起了賭坊與藥坊。這些產業已然初顯成效,甚至成功地得了他國一個郡縣的管製權。然而,麵對如此誘人的成果,蕭家不論是國公爺,還是兩位公子,竟從未萌生過將這座郡縣據為己有的念頭。相反,他們還暗中找上他,告誡他切勿心存妄念、行差踏錯。
大周國曾經深陷於漫長歲月的戰火硝煙之中,曆經無數次慘烈的廝殺與爭鬥,國家滿目瘡痍、民不聊生。在先皇殫精竭慮地治理下,終於迎來了難得的安定局麵。先皇憑借著卓越的智慧和果敢的決策力,成功地平定內亂、抵禦外敵,使得這片飽受蹂躪的土地逐漸恢複生機。
在先皇離世之後,新君即位成為了關乎國家未來走向的關鍵抉擇。這位即將登上皇位的繼任者,並不一定需要具備衝鋒陷陣、馳騁沙場的勇猛身手,但務必能夠嚴於律己,以身作則。同時,還要妥善約束好外戚家族,防止他們濫用權力、欺壓百姓。唯有如此,方能給予廣大民眾一個喘息休養的機會,讓社會秩序逐步恢複正常,推動農業生產發展,促進商業繁榮昌盛,從而實現國富兵強之目標。
反觀其他幾位皇子,要麽本身能力不足,缺乏治國理政的雄才大略;要麽受到外戚勢力的牽製與影響,無法獨立自主地行使皇權。這些因素無疑都極大地削弱了他們作為皇位繼承人的競爭力,難以擔當起引領國家走向輝煌的重任。
隻能說,生在這樣的皇家算他們倒黴。
而他,既然站上來了,有這個機會,他不介意手染鮮血,背負罵名,成就一個百姓得以休養生息的盛世,給後世子孫一個開疆擴土的機會。
蕭長鶯隻要心情欠佳,便會折騰院子裏的那些花花草草。倒是自從與蘇景寒成婚之後,從未動過折騰那些花草的心思。就連當初從國公府特意帶過來的幾盆名貴牡丹,也因少了她的“折騰”而獲得了難得的喘息之機,得以休養生息。如今,它們在溫暖如春的花房中再度煥發出勃勃生機,枝葉愈發繁茂,甚至還孕育出了數朵嬌嫩欲滴的花苞。
負責照料這些牡丹的婆子是跟隨蕭長鶯一同從國公府過來的老仆。她瞧見踏入花房的蕭長鶯時,手中正在澆水的動作猛地一顫,那水壺中的清水差點就濺灑到自己身上。待蕭長鶯一番“伺弄”離去後,婆子望著眼前一片淩亂不堪、好似經曆過一場浩劫般的花房,此後的數日裏,都覺得食不知味,難以下咽,整個人都顯得鬱鬱寡歡。
蕭長鶯可不知道自己給婆子帶來了多大的殺傷力,她帶著那些花迴了國公府。一進院子,便聽到屋內傳來陣陣歡聲笑語。
原來,國公夫人正領著大兒媳王若蘭和二兒媳李桐在挑選布料,寬敞明亮的房間裏堆滿了各式各樣的料子,幾乎占據了所有空地,甚至連個能讓蕭長鶯坐下歇歇腳的地方都沒有。
看到蕭長鶯走進屋來,國公夫人臉上立刻綻放出欣喜的笑容:“我的寶貝女兒,你可算迴來了!快來快來,幫娘還有你的兩位嫂嫂一起挑挑這些料子。你大嫂過兩天要去軍營看望你大哥,正好給你大哥和二哥都帶些料子過去做幾身新衣裳。”
國公夫人一邊說著,一邊眼睛不停地在那堆料子上來迴掃視,嘴裏還念念有詞:“這個顏色太鮮豔了些,不太適合我兒;那個圖案雖然精致,但好像略顯花哨……”挑來揀去半天,愣是沒選出幾塊滿意的料子來。
一旁的王若蘭和李桐看著婆婆這般糾結,心裏也是幹著急。雖說她們婆媳關係融洽,國公夫人平日裏待她們如同親生女兒一般親切隨和,但畢竟身為晚輩又是媳婦,有些話實在不方便多說。於是兩人隻能默默地站在一旁陪著,偶爾提幾句無關痛癢的建議。
就這樣,時間一分一秒過去,眼看王若蘭明日就得動身前往軍營了,如果再不能把料子選定下來,其他事情恐怕都耽擱了。
蕭長鶯美眸流轉,瞥了一眼向自己投來求助目光的兩位嫂子,笑著勸國公夫人:“娘,女兒和嫂子們都知曉您一心疼愛兩位哥哥,但這麽多的料子,都讓大嫂嫂帶過去,怕是太多了。
不如給兩位哥哥每人各帶上一匹上好的料子,再取兩匹質地堅韌、適合在軍營穿著的料子,也好讓哥哥們在軍中能夠舒適自在些。
至於其餘的,您選好之後,差遣驛站送給兩位哥哥也是行的。”
國公夫人聽後覺得有道理。王若蘭此番前往軍營,可不是去送東西的,難得她這媳婦願意去軍營那邊,屆時二人多多相處,說不定她很快便能抱上金孫了,這才是她最期盼的。想到此處,國公夫人心頭一喜,連連點頭應道:“還是你想得周到,那就這麽辦。”
有蕭長鶯的參謀,不一會兒,她兩個嫂子便帶著下人拿上國公夫人給各自夫君的布匹,一起出去了,李桐雖然不願意去軍營,但是她也是惦記自家夫君的,她準備了一大箱子東西,本是想著今早給大嫂請她幫忙給蕭毅帶過去的,結果在婆婆屋裏一直耽誤到現在。
兩人出去後,國公夫人有些八卦地對蕭長鶯說:“聽宮裏的人說,昨天長公主那個婆母,孫夫人,在太後宮門口跪了一天,嘖嘖,那麽大的年紀了,跪了一天,恐怕迴去是要好生躺上一段時間了。”
其緣由有二,其一,此二人皆心懷仁慈寬厚之德,恰能維係社會的安定祥和;其二,蕭家雖身為外戚,手中緊握兵權,但家族眾人皆為正直坦蕩的行伍之士,毫無過多私欲雜念。既不會假公濟私、以權謀利,更不會心生旁騖、起什麽不軌之意。而這一觀點,亦在他與蕭長鶯完婚之後,得到了確鑿無疑的驗證。
婚後不久,他引著一眾高官家中的次子們共同經營起了賭坊與藥坊。這些產業已然初顯成效,甚至成功地得了他國一個郡縣的管製權。然而,麵對如此誘人的成果,蕭家不論是國公爺,還是兩位公子,竟從未萌生過將這座郡縣據為己有的念頭。相反,他們還暗中找上他,告誡他切勿心存妄念、行差踏錯。
大周國曾經深陷於漫長歲月的戰火硝煙之中,曆經無數次慘烈的廝殺與爭鬥,國家滿目瘡痍、民不聊生。在先皇殫精竭慮地治理下,終於迎來了難得的安定局麵。先皇憑借著卓越的智慧和果敢的決策力,成功地平定內亂、抵禦外敵,使得這片飽受蹂躪的土地逐漸恢複生機。
在先皇離世之後,新君即位成為了關乎國家未來走向的關鍵抉擇。這位即將登上皇位的繼任者,並不一定需要具備衝鋒陷陣、馳騁沙場的勇猛身手,但務必能夠嚴於律己,以身作則。同時,還要妥善約束好外戚家族,防止他們濫用權力、欺壓百姓。唯有如此,方能給予廣大民眾一個喘息休養的機會,讓社會秩序逐步恢複正常,推動農業生產發展,促進商業繁榮昌盛,從而實現國富兵強之目標。
反觀其他幾位皇子,要麽本身能力不足,缺乏治國理政的雄才大略;要麽受到外戚勢力的牽製與影響,無法獨立自主地行使皇權。這些因素無疑都極大地削弱了他們作為皇位繼承人的競爭力,難以擔當起引領國家走向輝煌的重任。
隻能說,生在這樣的皇家算他們倒黴。
而他,既然站上來了,有這個機會,他不介意手染鮮血,背負罵名,成就一個百姓得以休養生息的盛世,給後世子孫一個開疆擴土的機會。
蕭長鶯隻要心情欠佳,便會折騰院子裏的那些花花草草。倒是自從與蘇景寒成婚之後,從未動過折騰那些花草的心思。就連當初從國公府特意帶過來的幾盆名貴牡丹,也因少了她的“折騰”而獲得了難得的喘息之機,得以休養生息。如今,它們在溫暖如春的花房中再度煥發出勃勃生機,枝葉愈發繁茂,甚至還孕育出了數朵嬌嫩欲滴的花苞。
負責照料這些牡丹的婆子是跟隨蕭長鶯一同從國公府過來的老仆。她瞧見踏入花房的蕭長鶯時,手中正在澆水的動作猛地一顫,那水壺中的清水差點就濺灑到自己身上。待蕭長鶯一番“伺弄”離去後,婆子望著眼前一片淩亂不堪、好似經曆過一場浩劫般的花房,此後的數日裏,都覺得食不知味,難以下咽,整個人都顯得鬱鬱寡歡。
蕭長鶯可不知道自己給婆子帶來了多大的殺傷力,她帶著那些花迴了國公府。一進院子,便聽到屋內傳來陣陣歡聲笑語。
原來,國公夫人正領著大兒媳王若蘭和二兒媳李桐在挑選布料,寬敞明亮的房間裏堆滿了各式各樣的料子,幾乎占據了所有空地,甚至連個能讓蕭長鶯坐下歇歇腳的地方都沒有。
看到蕭長鶯走進屋來,國公夫人臉上立刻綻放出欣喜的笑容:“我的寶貝女兒,你可算迴來了!快來快來,幫娘還有你的兩位嫂嫂一起挑挑這些料子。你大嫂過兩天要去軍營看望你大哥,正好給你大哥和二哥都帶些料子過去做幾身新衣裳。”
國公夫人一邊說著,一邊眼睛不停地在那堆料子上來迴掃視,嘴裏還念念有詞:“這個顏色太鮮豔了些,不太適合我兒;那個圖案雖然精致,但好像略顯花哨……”挑來揀去半天,愣是沒選出幾塊滿意的料子來。
一旁的王若蘭和李桐看著婆婆這般糾結,心裏也是幹著急。雖說她們婆媳關係融洽,國公夫人平日裏待她們如同親生女兒一般親切隨和,但畢竟身為晚輩又是媳婦,有些話實在不方便多說。於是兩人隻能默默地站在一旁陪著,偶爾提幾句無關痛癢的建議。
就這樣,時間一分一秒過去,眼看王若蘭明日就得動身前往軍營了,如果再不能把料子選定下來,其他事情恐怕都耽擱了。
蕭長鶯美眸流轉,瞥了一眼向自己投來求助目光的兩位嫂子,笑著勸國公夫人:“娘,女兒和嫂子們都知曉您一心疼愛兩位哥哥,但這麽多的料子,都讓大嫂嫂帶過去,怕是太多了。
不如給兩位哥哥每人各帶上一匹上好的料子,再取兩匹質地堅韌、適合在軍營穿著的料子,也好讓哥哥們在軍中能夠舒適自在些。
至於其餘的,您選好之後,差遣驛站送給兩位哥哥也是行的。”
國公夫人聽後覺得有道理。王若蘭此番前往軍營,可不是去送東西的,難得她這媳婦願意去軍營那邊,屆時二人多多相處,說不定她很快便能抱上金孫了,這才是她最期盼的。想到此處,國公夫人心頭一喜,連連點頭應道:“還是你想得周到,那就這麽辦。”
有蕭長鶯的參謀,不一會兒,她兩個嫂子便帶著下人拿上國公夫人給各自夫君的布匹,一起出去了,李桐雖然不願意去軍營,但是她也是惦記自家夫君的,她準備了一大箱子東西,本是想著今早給大嫂請她幫忙給蕭毅帶過去的,結果在婆婆屋裏一直耽誤到現在。
兩人出去後,國公夫人有些八卦地對蕭長鶯說:“聽宮裏的人說,昨天長公主那個婆母,孫夫人,在太後宮門口跪了一天,嘖嘖,那麽大的年紀了,跪了一天,恐怕迴去是要好生躺上一段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