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菊花看到村前的老王太太一雙小腳也是像旋風一樣往北跑。
王菊花問,大娘,你跑那麽快幹啥去呀?
老王太太說,快去看熱鬧吧,村北大坑裏打起來了!
這老太太都顧不上多說話了,說了這麽一句就跑沒影兒了。
王菊花也感到好奇,她也不去買鹹鹽了,跟著眾人往北走去。
離老遠你就看到了,大坑裏已經來了許多人。
王菊花走到跟前,才看出來了,打架的是一個老頭兒和一個年輕媳婦。
這個大坑就是以前劉小英和王秋月養魚的那個大坑。
後來村裏按人分了,一家占了一小塊兒。
有的人家還在自己分的那一塊兒地裏栽上了柳決子,還有的栽上了楊樹。
可是他們都沒長成,因為這就是個大坑,一到雨季裏麵就灌滿水了,你種上什麽都得淹死。不到雨季就沒有水,你如果養上魚還得渴死。
有人也想過在裏麵養魚,可是這大坑確是一家一點兒,而且還都是連著的,有的願意養,有的不願意養,意見統一不起來。
後來就那麽荒廢了。
這一階段兒大坑裏又沒水了。
這個老頭兒又在村頭柳樹上砍下來一下子柳決子,背到大坑裏來了,用鐵鍬挖坑把柳決子栽上。
小媳婦看到了,小媳婦知道她家的地和老頭兒家的地挨著,他還知道這個老頭兒種地種的硬,喜歡把梗子挪到人家地裏去。
小媳婦就去了。
小媳婦來到大坑裏一看,這個老頭兒果然正在挪地梗子呢。
小媳婦兒一看就生氣了。
小媳婦說,大叔,你又挪梗子幹啥呀,你自己家的地多長多寬不知道啊?
老頭兒說,我不挪梗子行嗎,你們欺負人也沒有這麽欺負的呀,梗子全打到我家地裏來了,你看看你們的地都多寬,我家的地變得多窄了。
小媳婦說,你家的人少,你咋不說呢,人少能和人多分的地一樣嗎?
老頭兒說,你放屁!
兩個人就這麽開始罵起來了,後來就動手了。
小媳婦兒把老頭兒的臉撓出血了,老頭兒輪著柳決子把小媳婦的腦袋都打破了。
村兒裏人聞聲都跑過來看熱鬧了。
後來有人打了110,民警都開著車過來了。
王菊花隻是站在大坑邊兒上看了一會兒,她也沒到跟前兒去。
王菊花看了一會兒,就扭頭兒往迴走了,她想趕緊去買鹹鹽呢。
走在迴家的路上,她忽然就想起來一個事兒。
現在這個大坑基本上是荒廢的,我要是把它租過來再重新養魚多好啊。
王菊花往迴走這一路,就把租大坑的計劃想好了。
她想這事兒不和村裏當官兒的說了,直接找村民,誰家有地找誰,把租金直接發到村民手裏。
王菊花迴到家就把自己的想法和王長貴說了。
王長貴也正犯愁沒什麽事兒幹呢,他聽王菊花這麽一說,他也非常支持。
當天晚上王長貴到小賣部買了兩瓶好酒,他們二人拎著酒就去找王增耀了。
現在他們這個村兒裏,除了村長,就是王增耀最有話語權了。
他的兩個兒子都是在省城當官兒的,他家最掙錢,他在這村兒裏還是問事兒的頭,所以村兒裏有什麽事情,找他比找村長還好辦呢。
王長貴和王菊花來到王增耀家,說要租村北的大坑。
王增耀一聽就高興了,因為他家在那大坑裏分的地最多,分完以後就一直在那兒閑著,根本就一點兒用沒有,如果承包出去,多少得換一些錢吧。
王增耀說,行,我的先租給你們。
王菊花說,大叔,在咱們村兒裏屬你老人家的威望最高,你說什麽村兒裏人都聽,你就幫忙給聯係一下吧,我們得把整個大坑全都租過來。
王增耀聽王菊花誇他,他笑的哈哈的,他說,行,這是小事兒一樁,我和他們隨便說一句就行了。
天也不早了。
王菊花和王長貴在王增耀家說完,就把兩瓶酒放下告辭了。
王增耀還把兩瓶酒拎起來笑嗬嗬的說,你們把這酒拿迴去,我這酒有的是,我可不能收你們的酒。
王長貴說,大叔,我們也沒有什麽孝敬你老人家的,您就收下吧。
王增耀就哈哈的笑了,王增耀說,行,那我就收下了,你們放心吧,明天肯定把這個事兒給你們辦好。
第二天上午,王增耀就開始去聯係了。
其實這個事兒很好辦,一家一點兒在那兒根本就沒什麽用,王增耀找到他們和他們說一聲,這些人都高高興興的同意了。
這迴這些人也不用爭邊兒吵架了,因為分地的時候有底兒,誰家分多少都知道。
王菊花隻要按照底兒上交錢就行了。
把這個大坑租過來以後,王菊花和王長貴就租了一輛挖土機,重新把大坑進行了平整。
把劉小英和王秋月當時用的那個大直流水泵,又安裝到河邊兒上,開始往大坑裏抽水,買了魚苗撒到裏麵,就這麽養上魚了。
剛開始的時候,王菊花也跟著忙活。
過了幾個月,王菊花就肚子大了,行動不方便了,她就不再跟著幹活兒了。
從把魚苗撒在大坑裏,王長貴就不再迴家了,白天在這裏照顧,晚上守護,他吃住都在這裏。
這一天上午,王長貴在大坑裏喂著魚,王菊花在大坑邊兒上站著看。
這時一輛黑色轎車開過來了。
王菊花有些疑惑,這是誰走錯路了,怎麽跑到這裏來了呢。
因為走到大坑跟前再往北就沒有路了。
王菊花正想著向他們招手讓他們停下趕緊拐迴去。
轎車已經來到他的跟前了,嘎的一聲停下來了。
很快從轎車裏蹦出來三個人。
一個是村長,現在村長也換人了,他叫王大木。
王菊花疑惑的問,大叔,你有事兒啊。
王大木說,這是咱們的鄉長邢建民,這個是劉秘書,大家是特意來參觀你的養殖場的。
王菊花說,就是養一點兒小魚兒沒什麽值得參觀的。
邢建民說,你這個養殖場在咱們鄉裏最大了,有10萬元的補貼。
王菊花問,大娘,你跑那麽快幹啥去呀?
老王太太說,快去看熱鬧吧,村北大坑裏打起來了!
這老太太都顧不上多說話了,說了這麽一句就跑沒影兒了。
王菊花也感到好奇,她也不去買鹹鹽了,跟著眾人往北走去。
離老遠你就看到了,大坑裏已經來了許多人。
王菊花走到跟前,才看出來了,打架的是一個老頭兒和一個年輕媳婦。
這個大坑就是以前劉小英和王秋月養魚的那個大坑。
後來村裏按人分了,一家占了一小塊兒。
有的人家還在自己分的那一塊兒地裏栽上了柳決子,還有的栽上了楊樹。
可是他們都沒長成,因為這就是個大坑,一到雨季裏麵就灌滿水了,你種上什麽都得淹死。不到雨季就沒有水,你如果養上魚還得渴死。
有人也想過在裏麵養魚,可是這大坑確是一家一點兒,而且還都是連著的,有的願意養,有的不願意養,意見統一不起來。
後來就那麽荒廢了。
這一階段兒大坑裏又沒水了。
這個老頭兒又在村頭柳樹上砍下來一下子柳決子,背到大坑裏來了,用鐵鍬挖坑把柳決子栽上。
小媳婦看到了,小媳婦知道她家的地和老頭兒家的地挨著,他還知道這個老頭兒種地種的硬,喜歡把梗子挪到人家地裏去。
小媳婦就去了。
小媳婦來到大坑裏一看,這個老頭兒果然正在挪地梗子呢。
小媳婦兒一看就生氣了。
小媳婦說,大叔,你又挪梗子幹啥呀,你自己家的地多長多寬不知道啊?
老頭兒說,我不挪梗子行嗎,你們欺負人也沒有這麽欺負的呀,梗子全打到我家地裏來了,你看看你們的地都多寬,我家的地變得多窄了。
小媳婦說,你家的人少,你咋不說呢,人少能和人多分的地一樣嗎?
老頭兒說,你放屁!
兩個人就這麽開始罵起來了,後來就動手了。
小媳婦兒把老頭兒的臉撓出血了,老頭兒輪著柳決子把小媳婦的腦袋都打破了。
村兒裏人聞聲都跑過來看熱鬧了。
後來有人打了110,民警都開著車過來了。
王菊花隻是站在大坑邊兒上看了一會兒,她也沒到跟前兒去。
王菊花看了一會兒,就扭頭兒往迴走了,她想趕緊去買鹹鹽呢。
走在迴家的路上,她忽然就想起來一個事兒。
現在這個大坑基本上是荒廢的,我要是把它租過來再重新養魚多好啊。
王菊花往迴走這一路,就把租大坑的計劃想好了。
她想這事兒不和村裏當官兒的說了,直接找村民,誰家有地找誰,把租金直接發到村民手裏。
王菊花迴到家就把自己的想法和王長貴說了。
王長貴也正犯愁沒什麽事兒幹呢,他聽王菊花這麽一說,他也非常支持。
當天晚上王長貴到小賣部買了兩瓶好酒,他們二人拎著酒就去找王增耀了。
現在他們這個村兒裏,除了村長,就是王增耀最有話語權了。
他的兩個兒子都是在省城當官兒的,他家最掙錢,他在這村兒裏還是問事兒的頭,所以村兒裏有什麽事情,找他比找村長還好辦呢。
王長貴和王菊花來到王增耀家,說要租村北的大坑。
王增耀一聽就高興了,因為他家在那大坑裏分的地最多,分完以後就一直在那兒閑著,根本就一點兒用沒有,如果承包出去,多少得換一些錢吧。
王增耀說,行,我的先租給你們。
王菊花說,大叔,在咱們村兒裏屬你老人家的威望最高,你說什麽村兒裏人都聽,你就幫忙給聯係一下吧,我們得把整個大坑全都租過來。
王增耀聽王菊花誇他,他笑的哈哈的,他說,行,這是小事兒一樁,我和他們隨便說一句就行了。
天也不早了。
王菊花和王長貴在王增耀家說完,就把兩瓶酒放下告辭了。
王增耀還把兩瓶酒拎起來笑嗬嗬的說,你們把這酒拿迴去,我這酒有的是,我可不能收你們的酒。
王長貴說,大叔,我們也沒有什麽孝敬你老人家的,您就收下吧。
王增耀就哈哈的笑了,王增耀說,行,那我就收下了,你們放心吧,明天肯定把這個事兒給你們辦好。
第二天上午,王增耀就開始去聯係了。
其實這個事兒很好辦,一家一點兒在那兒根本就沒什麽用,王增耀找到他們和他們說一聲,這些人都高高興興的同意了。
這迴這些人也不用爭邊兒吵架了,因為分地的時候有底兒,誰家分多少都知道。
王菊花隻要按照底兒上交錢就行了。
把這個大坑租過來以後,王菊花和王長貴就租了一輛挖土機,重新把大坑進行了平整。
把劉小英和王秋月當時用的那個大直流水泵,又安裝到河邊兒上,開始往大坑裏抽水,買了魚苗撒到裏麵,就這麽養上魚了。
剛開始的時候,王菊花也跟著忙活。
過了幾個月,王菊花就肚子大了,行動不方便了,她就不再跟著幹活兒了。
從把魚苗撒在大坑裏,王長貴就不再迴家了,白天在這裏照顧,晚上守護,他吃住都在這裏。
這一天上午,王長貴在大坑裏喂著魚,王菊花在大坑邊兒上站著看。
這時一輛黑色轎車開過來了。
王菊花有些疑惑,這是誰走錯路了,怎麽跑到這裏來了呢。
因為走到大坑跟前再往北就沒有路了。
王菊花正想著向他們招手讓他們停下趕緊拐迴去。
轎車已經來到他的跟前了,嘎的一聲停下來了。
很快從轎車裏蹦出來三個人。
一個是村長,現在村長也換人了,他叫王大木。
王菊花疑惑的問,大叔,你有事兒啊。
王大木說,這是咱們的鄉長邢建民,這個是劉秘書,大家是特意來參觀你的養殖場的。
王菊花說,就是養一點兒小魚兒沒什麽值得參觀的。
邢建民說,你這個養殖場在咱們鄉裏最大了,有10萬元的補貼。